❶ 請問什麼是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本病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壯年,少數患者可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乙型肝炎無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屬散發。近年來乙肝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fx120提醒您,避開流行區域、注意衛生習慣、居住條件、提高自身免疫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乙肝。
醫學上肝炎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種類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病遍及全球,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熱、黃疸,約有半數患者起病隱匿,在檢查中發現。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廣泛存在於血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處,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密切接觸等傳播,所以乙肝發病具有家族性。
但並不是每個感染病毒的人都會成為乙肝患者,這與患者感染的病毒數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免疫反應狀態,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轉歸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後可能出現下面結果:不發病且產生保護性乙肝表面抗體、長期慢性無症狀帶毒者、輕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乙肝難以根治,治療上目前沒有特效葯。所以乙肝應該從多方面綜合治療:1、要有克敵制勝的堅強意志,「怒則傷肝」,要保持愉快心情;2、病毒活動期患者必須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穩定,轉氨酶不升高時才能適當活動;3、乙肝用葯如用兵,多則有害,少則無效,針對自己的病情,在專家指導下選擇服用抗病毒葯、調整免疫葯、活血化瘀葯、抗纖維化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葯物,切勿有病亂投醫濫用葯;4、保持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
乙肝難治,但是不難防。如果我們大家把好預防這一關,乙肝就並不可怕,乙肝的預防包括:1、廣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種工作;2、保持積極的心態與樂觀的情緒,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識,養成並堅持良好、科學的生活規律;4、合理調配營養與食療,忌煙酒,少食油膩之物,避免便秘;5、注意起居和個人衛生,根據氣溫增減衣服,積極預防各種感染;6、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定期復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如果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療及時,那麼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癒。但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復制繁殖,則可以出現臨床症狀,常見症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慾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症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會沿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後應採取治療措施,並定期檢查身體。
如何正確認識乙肝治療效果的判定標准
許多患者認為只有「大小三陽全部轉陰」才是乙肝治療的唯一目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不正確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療的實際情況。比較客觀科學的療效判定標准可分為以下幾種:
(1) 臨床治癒血清學生化指標如轉氨酶、膽紅素等恢復正常,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或消失,不論其病毒學標志如何,均可視為臨床治癒。
(2)降低傳染性在臨床治癒的基礎上,經治療e抗原和血清HBV DNA (乙肝病毒基因)陰轉或病毒復制呈明顯下降,此類患者血中無完整的病毒顆粒,故傳染性極低。肝臟損傷相對較輕,對於招工、升學及妊娠應無明顯影響,可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但應堅持復查,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下述情況之二,則應積極治療:血清HBV DNA轉為陽性;肝功能異常,有明顯臨床症狀;e抗原陽轉有明顯肝臟纖維化傾向或早期肝硬化跡象。
(3)病毒清除表現為血清中表面抗原陰轉,血中及肝臟組織的HBVDNA檢查均為陰性。且追蹤觀察一年以上無復發;但乙肝病毒的徹底清除仍是尚待解決的問題,國前尚不能以此作為乙肝治癒的唯一標准。
(4)抗體的轉陰。抗體的出現反映機體對病毒的反應性,一般而言,抗體的產生與治療有關,而杭體的消失與治療無關,隨著抗原的消失,其相關的抗體會自然陰轉。抗體陰轉的速度因人而異,也與抗體種類有關。如e抗體自然陰轉時間較短,而核心抗體在體內維持時間可長達十數年。涸此,只要血清學檢測表面抗原、戶抗原為陰性,血清HBV DNA陰性,不論其一種抗體或幾種抗體陽性,一般無治療指征,可定期觀察。當然,若表面抗體陰性,可接種乙肝疫茵,但接種劑量及程序與正常人有別,最好同時使用佐劑。
谷丙轉氨酶增高說明什麼
病毒性肝炎 這是引起谷酸丙氨酸轉氨酶,簡稱谷丙轉氨酶(CPT)增高最常見的原因。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與肝臟損傷程度不成正比,絕不能以CTP數值的高低來判斷病情的輕得。
中毒性肝炎 多種葯物和化學制劑,如紅黴素、異煙肼、保泰松等都可引起CPT升高,停葯以後,CPT很快恢復正常。
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患者的CPT常常高於正常水平。但有的患者GPT指標變化不明顯,此時,可以加測血液中其他酶類和甲胎蛋白,同時B超或CT檢查也有助於鑒別診斷。
酒精中毒性肝病 許多研究表明,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CPT水平增高,但脂肪肝患者同時伴有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
膽道疾病 膽囊炎、膽石症等急性發作時,患者CPT指標也可升高,但都同時伴有發熱、腹痛、黃疸、膽紅素升高等症狀,在炎症控制後,CPT可降至正常。
心臟疾患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時CPT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如COT(穀草轉氨酶)明顯。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結核病等也可出現CPT的升高,但這些疾病都各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藉助於一些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稱HBV)引起的,HBV存在於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經、乳汁及淚液等分泌物中。與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期時病人的上述體液及分泌物接觸後,HBV進入血液中即可傳染上乙型肝炎。
HBV進入血液的主要途徑:
①母嬰垂直傳播:我國現有HBsAg陽性者約1.4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型肝炎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②血液或血製品傳播:被HBV污染的血製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輸給受血者,多數會發生輸血後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腎透析時也會感染HBV。
③醫源性傳播: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鑽、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HBV。
④家庭內密切接觸:主要指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同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過破損粘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內。
⑤公共場所、理發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傳染HBV。
預防措施
首先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內十分重視,自80年代起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過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嬰兒HBsAg攜帶者從9.8%降至0.5%。因而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不久將來HBsAg 攜帶者將會明顯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預防。其次嚴格篩選獻血員,確保醫用血液及血製品不被污染。
最後要加強對乙肝病人的治療,慢性活動性乙肝首選α-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應加強衛生常識普及宣傳,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通過上述各種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乙肝病人將大大大減少。
消滅乙肝關鍵在於預防,乙肝病毒傳播的途徑概括起來有二個方面:
經血傳染:如輸入全血、血漿、血清或其它血製品。在熱帶、副熱帶的蚊蟲以及各種吸血昆蟲,可能會傳播乙肝病毒。
母嬰傳播:孕婦是乙肝帶原者,通過產道直接傳染給新生兒。
體液傳播:如醫療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後消毒不徹底或處理不當引起傳染。性接觸的傳播。與乙肝患者或帶原者長期密切接觸如: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均會造成污染而傳染乙肝。
乙肝的檢測指標「兩對半」,其檢測方法技術成熟,簡便易行,價格低廉,又具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能說明很多臨床問題,因此在各級醫院都廣泛開展了「兩對半」的化驗。人們約定俗成地給這「兩對半」5項指標排了個隊,依次為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體)、HBeAg(乙肝e抗原)、抗—HBe(乙肝e抗體)、抗—HBc(乙肝核心抗體),然後老百姓又將第一、三、五項陽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稱為大三陽,將第一、四、五項陽性(HBsAg、抗-HBe、抗—HBc)稱為小三陽。
「大三陽」的意義如何呢?我們就從這三項陽性指標來進行分析。首先是HBsAg陽性。一般提示體內有乙肝病毒存在,現在正被感染;HBeAg陽性是乙肝病毒的復制指標,提示乙肝病毒正在體內活躍復制,病毒含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抗抗—HBc的陽性意義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過,現在體內也許有病毒,也許沒有。所以綜合起來講,「大三陽」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現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躍復制,病毒數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
應當指出的是, 「大三陽」只能說明體內病毒的情況,而不能說明肝功能的情況,不能說明肝損害的嚴重程度。有人誤以為「大三陽」就是肝損害很重的意思,這是錯誤的。肝損害的嚴重程度只能通過化驗肝功能,作B超等檢查來確定,而與病毒指標的某一項或幾項陽性沒有必然的聯系。
1、什麼是乙肝?簡要發病機理是什麼?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HBV本身對肝臟無明顯損傷,主要通過人體的免疫應答造成肝細胞損傷,HBV感染人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如果機體免疫反應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癒;免疫反應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續存在,成為慢性乙肝。
2、乙肝傳播途徑是什麼?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主要傳播途徑有三: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傳播。乙肝不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一起工作、吃飯等一般不會傳播乙肝,完全沒必要談肝色變。
避免乙肝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與乙肝患者接觸應注意避免皮膚、粘膜的破損。特別提醒:補牙、修面、修腳、醫療器械如針具、口腔器材、內鏡等消毒不徹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傳播。
3、新生兒免疫是我國乙肝預防的重點
在中國,乙肝病毒感染絕大多數始於幼齡期,特別是母嬰傳播。嬰幼兒因缺乏自我保護、皮膚嬌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時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轉為慢性。據統計,幼齡感染者中90%發展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僅5-10%轉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兒免疫是目前解決乙肝的根本辦法。
我國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經把乙型肝炎疫苗納入新生兒計劃免疫,每年用上億人民幣為新生兒免費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標是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約50年),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將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點在農村,從衛生部現有資料估計,我國城市乙肝接種率已達90%,農村約40%,還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4、如何預防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女性孕前檢查HBV-DNA,最好在DNA陰性時考慮懷孕。HBV-DNA陽性母親的孩子出生後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並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約95%左右,應及時檢查是否產生抗體;DNA陰性母親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險起見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對母親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爭議,不作常規推薦。
父親為大三陽或小三陽但DNA陽性者,孩子出生時也建議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後密切接觸傳播。
5、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結婚、生育?
絕大多數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穩定、病毒不復制的情況下可以結婚、生育,對方應該注射乙肝疫苗並產生保護性抗體,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預防母嬰傳播。對於症狀嚴重、肝功能明顯異常的慢性患者,暫不宜結婚,應積極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結婚。
6、乙肝的常規檢查及意義?
乙肝五項:是診斷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據,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復制及傳染性;抗HBs(+)表示有保護性抗體,對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癒後都可產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復制的指標,提示有傳染性;抗HBe(+),一般情況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復制或不復制,少數情況下結合DNA檢測明確是否存在病毒變異;抗HBc提示感染過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復制。
HBVDNA陽性提示病毒復制、有傳染性。目前DNA應該採用PCR定量檢測,靈敏度高但假陽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規醫院檢測以避免誤差。
肝功能:轉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標志;血清總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細胞損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臟影像學檢查,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診斷作用。
以上結果應該由專業醫生綜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測。
7、飲食、生活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一些如「不能吃雞肉、羊肉、海鮮」的說法多無科學依據;避免過度勞累,遠離化學毒素,慎用葯物尤其是對肝臟有損害的葯物。肝功異常、病情活動時要注意休息,飲食清淡、營養均衡。
8、慢性乙肝的治療: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療尚是世界性難題,沒有特效葯可以根治,所以市場上一切宣傳「治癒乙肝」、「大小三陽轉陰」的葯品、療法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子,要注意鑒別,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你的上當會助長欺騙的社會風氣。
到正規的醫院尋求專科醫生診治,制定適合你的治療方案,並定期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起居、樂觀的心理狀態是治療的有利因素。
2003年1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公布了《關於規范醫療廣告活動,加強醫療廣告監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內的11種疾病的醫療廣告暫不準發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廣告均屬違法!
乙肝如何治療才能避免失敗
目前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的療效確切的抗乙肝病毒葯只有α干擾素和拉米夫定,國內近年又推出了苦參素。其他幾種抗乙肝病毒葯如單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鈉等,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臨床應用不多,有的在國外已被淘汰。評價抗乙肝病毒葯的標准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殺滅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病人可以長期應用。然而,符合上述條件的葯物還不多,所以,從醫生到病人都要珍惜現有的抗乙肝病毒葯物。慢性乙肝是個非常復雜的疾病,即使應用了抗乙肝病毒葯,治療也可能失敗,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條。
適應症不妥
不管幹擾素還是拉米夫定,都有嚴格的適應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應用。這兩種葯共同的適應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轉氨酶升高達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臟炎症反應明顯者。這時病人正處於「免疫清除期」,即體內的免疫功能啟動,對乙肝病毒發起圍剿和清除,此時應用抗病毒葯助一臂之力,效果顯著。在「免疫耐受期」,轉氨酶正常或少許超過正常值,肝臟炎症輕或無,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免疫功能對乙肝病毒「熟視無睹」,這時應用任何抗病毒葯也是枉然,對此,干擾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極為有限。
如果適應症選擇准確,療效會明顯提高,選擇不當,濫「干擾」、「濫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滿意療效,還會挫傷病人的治療信心,或對抗病毒治療產生抵觸情緒,並製造「抗病毒無效論」,影響乙肝病人正常用葯。
抗乙肝病毒葯物有局限性
慢性乙肝並非用上干擾素或拉米夫定就萬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葯後一定會康復。其實,抗乙肝病毒葯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葯都對乙肝病毒復制的原始模板(cccDNA)無效,一旦停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為模板繼續復制,結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來,造成肝病復發。醫學家們指出,如堅持長期用葯,最大限度地壓制體內病毒的復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參與,方可最終將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復。
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葯,必需消除速戰速決、一蹴而就的觀念,要有長期用葯的准備。「速效論」是假話,不能相信。
抗乙肝病毒葯的另一個局限性為病人對其「應答率」不是100%(應答指病人用葯後HBeAg轉陰,抗-HBe轉陽,HBVDNA轉陰,轉氨酶正常),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的「應答率」在40%左右,而遠期應答率僅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肝時,用葯1年,HBeAg轉陰率不到20%,發生抗-HBe轉陽者僅15%左右,盡管HBVDNA轉陰率高達96%~100%,但HBeAg不轉陰或抗-HBe不轉陽,就易於復發。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抗病毒葯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確認識這些葯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棄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樂觀。
葯物的毒副作用
「是葯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葯也有毒副作用,這又往往因人而異。應用干擾素除可引起流感樣癥候群之外,還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也有脫發、抑鬱等情況發生,有時因為毒副作用使治療受挫。拉米夫定有時可引起胃腸道反應。
乙肝病毒變異
慢性乙肝是個復雜多變的疾病,在抗病毒葯物作用下和人體免疫壓力下,病毒常常發生變異,這可導致治療失敗。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也經常波動,出現反復,這不一定歸咎於抗病毒葯物的應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調,在治療中可發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並脂肪肝,有時又因濫用葯、飲酒等,使病情復雜,治療更困難,這都不是抗病毒葯的過錯。分析和找到失敗原因再採取措施,仍然會取得療效。
在應用抗乙肝病毒葯過程中,要細致觀察,多方分析,抗乙肝病毒葯不是「萬能靈葯」,其他葯物如抗肝纖維化、調節免疫功能方面的輔助用葯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療乙肝失敗,不能否定抗病毒葯物,大家也不可苛求抗病毒葯。乙肝治療學發展至今,最大的進步是確立了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戰略,如果不去抗病毒,就要走回頭路,千百萬乙肝病人將無所適從。當然,對抗病毒葯的不足,科學家早已察覺,現在正深入研究和開發更有效的抗病毒葯,應當說前景是樂觀的。
❷ 肝臟在人體哪個位置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腺體,重約1300克~1500克。它分為左右兩大葉,位於腹腔上方稍偏右處,其上緣高到右側第四、第五肋間,下緣伸展到肋緣,幾乎佔了人右上腹部的全部和左上腹部的一部分。
❸ 乙肝簡介
乙型肝炎又稱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因其可能通過性生活傳播,國際上將其列入性傳播疾病。本病在我國廣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區感染率達到35%以上。據有關資料,肝炎檢測陽性的患者已經達到1.89億,而應就診未就診人數(攜帶者)將近4億。是當前危害人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壯年。
乙肝臨床表現多樣化,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數病人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癌。
病理
HBV是嗜肝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屬於DNA病毒,是一種復合體,直徑為42毫微米,分核心及外殼(包膜)兩部分,核心直徑27毫微米,內含環狀雙股DNA和多聚酶,其外是脂蛋白外殼。HBV抵抗力很強,在60℃經4小時及一般濃度的消毒劑中均不能使其滅活。煮沸10分鍾後,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包膜上的蛋白質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肝細胞內合成並大量釋放於血液循環中,其本身並無傳染性。核心部分含有環狀雙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復制的主體。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強,能耐受60度4小時及一般濃度的消毒劑,煮沸10分鍾或高壓蒸氣消毒可以滅活。
HBV具有三種抗原抗體系統:
表面抗原抗體系統(HBsAg,抗-HBs):HBsAg存在於病毒顆粒的外殼部分。HBsAg陽性是HBV感染的指標,但不是乙肝診斷的唯一依據。HBsAg能激發人體產生抗體(抗-HBs)
核心抗原抗體系統(HBcAg,抗-HBc):
e抗原抗體系統(HBeAg,抗-HBe):
傳播途徑
乙肝的傳染源是多樣化的,有急慢性患者,也有隱性感染者與帶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與帶病毒者最為重要。急性患者的傳染期從起病前數周開始,並持續於整個急性期。HBsAg陽性的慢性患者和無症狀攜帶者的傳染性與HBeAg、抗-HBc是否陽性有關。凡血清中HBsAg持續陽性超過6個月以上者,稱為遷延性HBsAg攜帶者。國內的遷延性HBsAg攜帶者中,絕大多數同時HBeAg陽性,在數量上占人群的10-15%,因而是最重要的傳染源。
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和其他體液排出體外,並通過注射或非注射途徑進入易感者體內。注射途徑包括輸血及血製品、集體預防接種、葯物注射和針刺等方式。隨著獻血員的篩選、血製品的凈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和針灸針的推廣使用,經注射的傳播所佔的比重將逐漸下降。而非注射途徑包括母嬰傳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觸、手術和血液的接觸等傳播途徑將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由於乙肝病毒可通過唾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觸也是乙肝的重要傳播途徑。
什麼是「大小三陽」?
所謂「大小三陽」是指進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對半檢查」(簡稱為乙肝二對半)的二種不同結果。「二對半」中的第一對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第二對是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另外第三對是核心抗體(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於在肝細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裝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沒有游離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圍血液中只能檢測到第三對中的半對,即核心抗體,故稱二對半。
「大三陽」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體檢測均是陽性。一般認為,「大三陽」傳染性相對較強,同時演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小三陽」是指表面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檢測均是陽性。「大三陽」和它的區別是前者E抗原陽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認為「小三陽」的傳染性較小。但對於一些E抗原和E抗體均為陰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經產生突變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達E抗原和E抗體,但是如果檢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陽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傳染性。
無論「大三陽」抑或是「小三陽」,只是反映人體內攜帶病毒的狀況,均不能反映肝臟功能的正常與否,因而不能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況,最好是定期(3個月至6個月)到醫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兩對半檢查。
「兩對半」,「大三陽」與「小三陽」
什麼是「大三陽」,「小三陽」,以及「兩對半」,原來「大三陽」是指在乙肝檢查中 HbsAg陽性, HBeAg陽性,抗HBc陽性。「小三陽」 是指在乙肝檢查中HbsAg陽性,抗HBe陽性,抗HBc陽性。「兩對半」 是指在乙肝檢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從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檢測「兩對半」,已為眾所周知。近年又出現「大三陽「和「小三陽」的稱法,並在誰重誰輕問題上存在誤區。其實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在「表抗「和c抗體均為陽性的基礎上,如果e抗原也是陽性,即被稱為「大三陽」,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常同時伴有乙肝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陽性,說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如果僅有e抗體陽性,即被稱為「小三陽」,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復制,若乙肝病毒DNA陰性,則基本不再具有傳染性。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認為「大三陽「病情重,「小三陽」病情輕,希望從「大三陽「盡快轉為「小三陽」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決定患者病情輕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臨床症狀。大致有下面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有一小部分「小三陽」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陽性,提示病毒復制仍然活躍,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發生變異的結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較重和發展更快,應加以注意。第二種情況『無論患者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沒有明顯的症狀,都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不能診斷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中,大多數人是在嬰幼兒時期感染乙肝病毒,由於當時機體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無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與其長期和平共處,而成為攜帶者的。第三種情況,無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反復出現異常,或伴有臨床症狀,或有肝脾腫大等,則應該判定為乙肝患者,需要積極治療,以盡快控制活動性肝病。因為我國絕大多數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反復肝病活躍的過程。換句話說,只要沒有活動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復活躍,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後果的發生。醫學研究還證明,經過一定的時間之後,每年有5%-10%的「大三陽」者自然轉為「小三陽」。自然轉陰對每個「大三陽」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機會,但具體何時發生,目前還沒有辦法確定。因此,建議「大三陽」者不必過分擔心。即使試圖用抗病毒葯將「大三陽」轉為「小三陽」,也必須選擇肝功能異常者,治療才有反應。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適於葯物治療,等待自然轉陰才是明智之舉。他們可以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但不宜從事餐飲服務和保育工作。
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有效嗎?何有成教授
干擾素是1957年發現的,問世已有30多年。這是人體受到病毒侵襲時,自然產生出來的一種極微量的蛋白質,是人體本身的抗病物質。十多年前生產這種生物製品成本非常昂貴,每克約需5000萬美元,約等於當時1.5~2 噸黃金的價值。現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備干擾素外,還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干擾素,為臨床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慢性乙型肝炎迄今尚無特效治療葯物,而干擾素是國內外公認的較為有效的抗病毒葯物。其中25~50%的患者經3至4 個月治療後有良好反應,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和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從血中消失,隨後臨床症狀緩解,轉氨酶恢復正常。不少研究結果表明,歐美國家患者療效較佳,而東方(如中國、日本)患者療效較差。但如能仔細挑選治療對象,干擾素對慢性乙肝的療效仍可望提高。由於機體對干擾素的反應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什麼類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可望對干擾素有較好的療效,這不僅是臨床醫生在決定用葯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眾多患者所關注的話題。1990年在美國召開的第七屆國際病毒性肝炎會議上,專家們提出患者的下列因素將會影響干擾素的治療效果:
1.凡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療前肝炎病程短(小於7 年,尤其是在2 年左右)、e抗原陽性伴低水平HBV-DNA 陽性、血清轉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體陰性和無其它疾病(如愛滋病毒感染、腎病和糖尿病等)伴隨者療效好。
2.e抗原陰性而HBV-DNA 陽性的患者,應用干擾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療效稍遜。慢性遷延型肝炎的療效亦較慢性活動型肝炎差。
3.HBsAg陽性的肝硬化患者療效亦較差,可能與HBV-DNA 已整合到肝細胞的基因組內有關。此時機體對干擾素的敏感性下降,反應就差。病程越長,整合的機會越大,敏感性也越低。
4.無症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轉氨酶正常者,干擾素治療基本無效。因為這類患者往往在胎內或出生時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時患者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絕大多數演變為慢性病毒攜帶狀態。這類患者內源性干擾素往往並不缺乏,故給予外源性干擾素治療常不奏效。
在干擾素治療有效的病例中,治療初期常有一過性轉氨酶升高現象,隨後e抗原和HBV-DNA 消失,e抗體出現,繼而轉氨酶恢復正常。轉氨酶升高與干擾素治療後受病毒感染的肝細胞被體內殺傷性免疫細胞溶解破壞有關,是預測治療有效的重要標志之一,如果不伴有黃疸和消化道症狀(惡心、嘔吐、食慾明顯減退)等肝功能損害加重的表現,患者不必為轉氨酶升高而過分擔憂,更無須停葯或加用降酶葯物。但大多數患者在干擾素治療期間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發熱、肌痛、惡心、嘔吐等,還應注意骨髓抑制,個別有嚴重反應者應調整劑量或立即停葯,故接受干擾素治療患者應以住院觀察為宜。
干擾素與乙肝 郭秀藏副主任醫師
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發病率最高,自然經過多預後不良,未經治療5年後約50%的患者發展成肝硬化,一小部分自然地發展成無症狀HBsAg攜帶者(每年約2%-3%)。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動性與病毒免疫反應有關。而a干擾素對於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效果主要是免疫調控機制起作用。1996年11月德國消化和代謝疾病學會專門討論了慢性肝炎的治療問題,並對治療的適應症、治療方法、臨床觀察、治療後的復發等問題提出了建議。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適應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性檢出病毒復制,是干擾素治療的對象;而急性乙型肝炎約90%病例可自然痊癒,不是干擾素治療的指征。但需要強調的是,近年發現HBeAg陰性和抗-HBe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病毒復制,HBeAg陰性患者病毒復制是前C-變異株的復制。所以區分慢性乙肝HBeAg陽性(野生株)和HBeAg陰性(前C-變異株)型對於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對劑量的臨床觀察,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應用。干擾素500-600萬單位,3次/周,皮下注射6個月。如果6個月治療後出現HbeAg/抗-HBe血清轉換,可以在血清轉換後繼續用葯2個月。治療後數周轉氨酶升高反映a干擾素誘導對HBV感染的肝細胞毒性反應,應視為良好的標志,一般不用降低劑量。
對於抗-HBe陽性復制型乙型肝炎(前C變異株),初治對a干擾素的應答與野生株感染的效果相似。也就是說這類患者a干擾素治療後HBV-DNA也可陰轉。但是復發率較高,因此有人建議治療療程為1年。
臨床上發現一些患者雖然血清學HBV-DNA陰性和抗-HBe持續陽性,但是轉氨酶持續或波動性陽性,往往發展成進行性肝病。這類患者是因為前C變異株復制低於檢出水平,目前尚無特殊療法。這種情況可以做肝臟穿刺、活檢、組織學檢查,如果槍出慢性肝炎可應用。干擾素聯合口服第二代核苷酸衍生物綜合治療6-12月。
a干擾素治療中最常出現副反應是感冒症狀。可以出現全身乏力、發熱、頭疼、四肢酸軟等,可在注射a干擾素之前1小時給予撲熱息痛O.5-1.O克,以預防控制這些症狀。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全身其他反應,如厭食、惡心、嘔吐、一些神經反應障礙、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皮疹、瘙癢、注射部位局部紅斑等,可以對症治療,以減輕副反應的發生。
乙型肝炎HepatitisB
何謂乙型肝炎?
本病為致肝臟炎症的病毒感染。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體液中,但僅血液、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有傳染性。感染危險最高的人包括:乙型病毒攜帶母親的嬰兒,共用針筒的吸毒者,乙肝帶毒者的家庭成員和多性伴侶,其他危險人群有:集體生活的人群,接受透析治療者,直接接觸感染血液的醫務人員和實驗室人員。乙肝可呈攜帶狀態,一旦感染,有10%的機會成為終生帶毒者。
如何感染?
感染的主要途徑:1、圍產期(由乙肝帶毒母親分娩的嬰兒);2、經靜脈,因受污染的注射器注射,或刺傷;3、性(因感染性精液或陰道分泌物);4、少見的,粘膜或破損的皮膚接觸了感染的血液。
有那些症狀?
腹痛、惡心、嘔吐、有時關節痛、蕁麻疹或皮疹。無發熱或僅有低熱,尿色變深,皮膚鞏膜黃染(黃疸)。某些感染者僅有輕微症狀或無症狀。
症狀何時出現?
通常在感染後3個月左右,幅度為2-6個月。
傳染期多長?
症狀出現前幾周,感染者體液中就有病毒,在其後的幾個月仍有傳染性。如成為病毒攜帶者,則有潛在傳染性。
如何治療?
有一種抗病毒葯,對某些患者有效。可就醫獲得信息。
有否預防疫苗?
有。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夏威夷推薦出生的嬰兒均注射此疫苗,高危人群亦推薦使用,如乙肝感染者的家庭成員、性伴侶、從乙肝流行國家來的移民。
如何免受感染?
高度危險者注射疫苗。乙肝帶毒者不得與人共用:剃刀、牙刷和其他可能被體液污染的物品。
乙肝帶毒母親出生的嬰兒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可用於其他接觸者,如意外被血液污染或針刺後,應在24小時內給予注射疫苗。
對於性接觸,在14天內注射也可能有幫助。
完整版請看這里:http://www.zgxl.net/sljk/crb/yxgy.htm
❹ 乙肝患者哪個部位要是長了「小紅點」,最好查查CT
你知道我國有多少乙肝患者嗎?將近9000萬人!
在眾多慢性乙肝患者中,有部分最終又會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曾經有數據統計表明,我國所有肝癌患者中,有將近80%都是由慢性乙肝發展而來的。
所以,乙肝患者如果近期體表突然出現了蜘蛛痣、瘀斑和小紅點,應第一時間就醫對肝功能進行篩查。如果能在早期發現肝硬化,病情不僅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還可能會實現逆轉。而相反的,走到晚期後的肝硬化,就會給身體帶來巨大的災難。
❺ 乙肝蜘蛛痣主要長在什麼位置
?蜘蛛痣是乙肝患者的常見症狀之一,一般情況下是由一支中央小動脈及許多向外放散的細小血管形成,小者如大頭針帽,大者直徑可達1cm以上,且中心稍隆起,顯露在皮膚上酷似蜘蛛而得名;如用大頭針帽或鉛筆尖按壓蜘蛛痣中心紅斑,可見周圍毛細血管退色,移去壓力後即可復原。那麼,呢?(腹腔脹氣與乙肝有沒有關系)肝病專家指出,蜘蛛痣的形成主要和機體性激素的代謝紊亂有關,沒有特定的臨床症狀和體征。乙肝患者出現蜘蛛痣易出現在上腔靜脈分布的區域。例如顏面、頸部、肩胛、胸部、前臂、手背、手指等處,最經常出現的就是顏面、頸部及前胸部,最不經常出現的部位就是肋弓以下的區域。(新生兒出現黃疸是得了乙肝嗎)一般肝功能異常的患者會出現蜘蛛痣的情況,而且蜘蛛痣的出現是提示肝臟病變很嚴重了,這時候一定要到專業的肝病醫院進行相關的乙肝症狀檢查,確診病情後再積極的進行治療,切不可再忽視治療了。治肝病,選對醫院是關鍵,切勿有病亂投醫,以免給自身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❻ 如何判斷乙肝
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如果身體免疫功能正常,抵抗力強,那麼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繁殖復制,則可以出現臨床症狀,常見的有乏力、食慾減退、肝區不適感或隱隱作痛、或惡心、厭油、腹瀉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等。
大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本人通常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沒有自覺症狀,甚至部分患者出現了肝功能異常也沒有不適症狀,因此對乙肝的判斷不能以臨床症狀為唯一判斷依據,而是要綜合考慮。目前對乙肝的判斷,主要依據以下方面:
1.病史:有接觸史如輸血,注射過血漿,白蛋白,人血或胎盤球蛋白等,或有過不潔的性接觸;用過消毒不嚴格的注射器,接受過針灸,文身,拔牙和手術等。
2.症狀:有乙肝的臨床症狀,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厭油膩,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黃疸、發熱。
3.檢查:肝功能異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為陽性。
體檢可見一般健康狀況下降,虛胖或面色晦暗,皮膚有毛細血管擴張,手、足掌可見硃砂一樣的密集紅斑,以大小魚際最明顯,稱為肝掌。面、頸、胸、臂、手背部位可見血管痣。脾臟呈動態性腫大。多數患者反復出現或持續有黃疸,肝功檢查轉氨酶持續或反復升高,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值降低,球蛋白增多,膽紅素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活動度降低,可有輕度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均減少。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等自身抗體可陽性。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及乙肝核心抗體持續陽性,常稱「三大陽」。70%以上患者的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陽性。
❼ 乙肝是什麼病啊
乙型肝炎病毒
常見的五大類肝病當中,危害性最大最為廣泛的是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我國是一個肝病大國,特別是乙肝(HBL)病毒在我國人群當中約有1.3%人口感染,對於肝病患者來說,對親情、婚情、入學、就業、出國、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視,對生命無可避免地蒙上了悲哀的色彩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講都非常重要,對於這一群弱勢群體來講更為重要,他們對於治病、對於健康無所適從到處求醫,什麼新法從太空到地球應有盡有,到頭來都是無奈和失落而告終,廣泛地認同「乙肝無治論」。因為是這樣,失去了治療的信心,就是這句話好多患者喪失了治療時機,但是,受害的都是患者,由於長期來不治療,工作的繁忙,心理的壓力,病毒不斷地發展,延誤了治療時間,發展到肝硬化、肝腹水、肝癌。形勢越來越嚴重,到了克不容緩的地步。
近年來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脂肪肝,酒精肝,葯物性肝損害及肝硬化,肝癌等肝病是當今社會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據最新統計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我國人群當中有14%以上人口感染。正因為這兩種病毒性肝炎攜帶者在生活當中對親情,愛情,入學,就業,出國,社交都愛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視。正因為這樣讓患者病急亂投醫,不但沒得到最佳治療效果,反而延誤了治療時間,至使病情加重,發展到肝纖維化,肝腹水,肝腹化和肝癌的發生。更有認同(乙肝無治論)之說,因為這句話讓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失去治療信心,使病毒在體內反復復制,產生病變。這也是轉化肝纖維,肝硬化,肝癌的發病原因。至使每年死於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就是就有一百多萬的悲劇發生。
在秋冬季節注意自我保健,防止慢性肝炎的復發或發生顯得更加重要,在這方面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慢性肝炎的表現多種多樣,治療也是五花八門。但治療的原則是一致的,即以適當的休息、營養為主,葯物治療為輔。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注意自我保健:
一要重視出現黃疸加深時的危害性。肝炎病人一旦出現黃疸,就說明肝臟有明顯炎症,甚至有肝細胞壞死。肝細胞壞死越明顯,黃疸就會越深。因此當肝炎病人出現深度黃疸時,應警惕由於大片肝細胞壞死導致重型肝炎的可能性。就目前的治療水平,重型肝炎及早接受治療效果較好;中期治療效果較差,治癒好轉率僅為50%左右;到了晚期,則失去了搶救治療的機會,其病死率高達90%左右。因此,當肝炎病人出現黃疸時應及時卧床休息,盡快到醫院救治。
二要忌酒。因為酒精不但直接損害肝臟,會使病情加重,而且會影響抗病毒葯物的治療效果。
三是休息和營養要適度。由於過分的休息和營養可導致營養過剩,引發脂肪肝和其他相關疾病,而無所事事可加重心理壓力,產生神經衰弱。因此,當肝功能正常時,便可正常學習和生活。
四是切忌多用葯和濫用葯。對於無症狀的慢性肝炎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葯。有的病人總以為有病就一定要吃葯,吃了葯就有安全感,其實不然,大多數乙肝和丙肝病人是不需要用葯的。不恰當的用葯不但不安全,往往還會引起葯物性肝炎或其他相關的葯物不良反應。
五是服用葯物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肝炎病人接受葯物治療時應遵醫囑,堅持按時服葯。如果不按時服葯會影響療效,也會增加葯物的不良反應,抗病毒葯物還容易引起耐葯現象發生。
六要樹立信心,充分認識慢性肝炎治療的長期性。不論是慢性乙肝還是慢性丙肝,治療時間特別是抗病毒葯物治療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而對於慢性乙肝來說,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治療。對於療效不佳或療效出現較遲的病人,應樹立信心,堅持用葯,病情就會一天天好起來。
乙肝五項指標各種表現形式與臨床意義?
介紹乙型肝炎有關的知識:20世紀50年代末,Baruch Blumber為了研究具有遺傳變異性的血液蛋白成分,開始從世界各地收集血液樣本。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終於確定了最先在澳大利亞土著人血液中發現的抗原性物質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即澳抗。此後更多研究相繼發現了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體)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 抗HBe(乙肝病毒e抗體) 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體)。
臨 床 意 義
(1) (2) (3) (4) (5)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1、- - - - - 過去和現在均未感染HBV
2、- - - - + 曾感染HBV,急性感染恢復期
3、- - - + + 過去和現在均已感染過HBV
4、- + - - - 預防注射疫苗;或HBV感染已康復
5、- + - + +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6、- + - - +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已恢復
7、+ - - - + 急性HBV感染;慢性HBsAg攜帶者
8、+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慢性HBsAg 攜帶者,傳染性弱;長期持續易癌變
9、+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傳染性極強
10、+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HBsAg攜帶者
11、+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傳染性強
12、- - + + + 急性感染中期
13、+ - + + + 急性感染趨向恢復;慢性攜帶者
14、+ - - + - 急性感染趨向恢復
15、- - - + - 急性感染趨向恢復
16、- + - + - HBV感染已恢復
附:乙肝如何營養康復
由衛生部微量元素營養重點實驗室的專家們研製的保肝營養素--保甘維養粉,已受到越來越多肝病患者的肯定,肝病營養康復的時代就像糖尿病的營養康復一樣正在悄悄地到來。請乙肝病毒攜帶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續讀下文,參考一下推薦的養肝術。
眾所周知,很多糖尿病人過去只想快速治癒,大量用葯,結果導致並發症而過早死亡。後來人們終於發現,對付慢性病必須必須高度注意營養,結果,很多糖尿病人合理營養後,健康地活到八、九十歲。那麼,慢性肝病營養康復也行嗎?
肝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而且在我國患者極其廣泛。市面上既沒有特效葯,傳統的葯品也不能徹底地根治它。長期以來,廣大的肝病患者朋友忍受著心理和軀體的雙重摺磨。養肝術的使用,給我們提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乙肝患者的常見心理及護理
一、抑鬱
抑鬱是一種悶悶不樂、憂愁壓抑的消極心情,它主要是由現實喪失或預期喪失引起的。因為疾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多少都伴隨著喪失,所以多數病人都會產生輕重不同的抑鬱情緒。不過,病人抑鬱情緒的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有的故作姿態、極力掩飾;有的少言寡語,對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有的飲泣不語或哭叫連天;還有的自暴自棄,放棄治療,甚至出現輕生的念頭。
嚴重的抑鬱又往往導致失助感和絕望情緒。這是一種無路可走、無可奈何、悲憤自憐的情緒狀態,多發生在患有預後不良或面臨生命危險的病人身上。Seligman認為,當一個人對情境失去了控制力,並深知無力改變它的時候,就會產生無助感和絕望情緒。這種情緒狀態多數是不穩定的,因而只要病情略見好轉,或外界環境稍加改善就能煙消雲散。不過,這種情緒狀態在少數人身上也可以持續存在,直接影響對疾病的治療,有的還可誘發繼發性疾病。
二、焦慮
任何人在一生當中都難免因故焦慮。病人患病,當然更避免不了焦慮情緒。焦慮乃是一個人感受到威脅而產生的恐懼和憂郁。這種威脅主要分兩大類:一是軀體的完整性受到威脅,一是個性受到威脅。對病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威脅往往是統一的,而且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病人在生理與心理再度達到安全穩定為止。??
引起病人焦慮的因素很多。例如,疾病初期對病因及疾病轉歸,尤其是預後不明確,可導致與疾病無關的焦慮,或是對病因、疾病轉歸和預後過分擔憂。這時,如果醫生、護士不及時向病人講清楚,就會出現誇大病情嚴重性的傾向。正如Fletcher講的:「無可奉告,並非好事,它會誘發病人的恐懼。」某些病人對帶有機體威脅性的檢查和治療,對諸如癌症等預後不良的疾病均可引起強烈的焦慮反應。例如,准備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入院之後就盼盡快手術,一旦通知他明天作手術,他反而焦慮恐慌起來。在對住院病人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多數病人進入醫院有焦慮反應,他們看到重病人的情況,聽到病友的介紹,看到為搶救危重病人而來回奔忙的醫生護士,不禁產生一種異乎尋常的恐怖感,好像自己也面臨巨大的威脅,因而產生焦慮。他們希望對疾病做深入的調查,但又怕出現可怕的後果;他們反復詢問病情,但又對診斷結果半信半疑,憂心忡忡,也可以產生焦慮。總之,病人生了病,是樁不愉快的情緒刺激,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心境不佳,就會事事處處不順眼,總感到心煩意亂,基於這種心境,就容易出現焦慮或消沉的情緒反應。在男性多表現為為一點小事吵吵嚷嚷,在女性則多表現為抑鬱哭泣。尤其,當遇到病情有變化,或做特殊檢查,或准備手術時,情緒更易激惹,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動輒生氣,甚至任性。也有的會出現一些反常行為,如有的人突然梳洗打扮、理發刮臉,有的揮筆大量寫信,有的狼吞虎咽地吃起東西來,也有的長時間向窗外眺望,還有的蒙頭大睡等。
完全消除病人的焦慮是不容易的,何況輕度的焦慮狀態對治療疾病還有益處。但是,醫生與護士對極端焦慮和長期處在焦慮之中的病人要格外重視,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減輕心理負擔,以免妨礙對疾病的治療和誘發其它疾病。
三、懷疑
病人的懷疑大都是一種自我消極暗示,由於缺乏根據,常影響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判斷。患病後常變得異常敏感,聽到別人低聲細語,就以為是在說自己的病情嚴重或無法救治。對別人的好言相勸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原意。疑慮重重,擔心誤診,怕吃錯了葯、打錯了針。有的憑自己一知半解的醫學和葯理知識,推斷葯物,推斷預後。害怕葯物的副作用。擔心偶爾的醫療差錯或意外不幸降落在自己身上。身體某部位稍有異常感覺,便亂作猜測。如果嚴重偏執,甚至出現病理性的妄想。
有些病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學的生理、葯理知識,往往以封建迷信來理解自己生理機能的不正常現象。當病程和他自己預想的不一致時,便陷入迷茫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終日。
醫護人員需在和病人交談中,或從其病友的反映中發現病人的種種疑慮,努力予以解決。給葯打針時,在病人面前要表現出嚴謹的態度,以取得病人的信任。醫護人員之間在病人面前交談,盡可能做到大方、自然,以減少病人的猜疑。對那些醫學知識一知半解的病人更要作耐心的講解,並要勸告那些對醫學似懂非懂的親友不要在病人面前亂作解釋。
四、孤獨感
病人住院後,離開了家庭和工作單位,周圍接觸的都是陌生人。醫生只在每天一次的查房時和病人說幾句話,護士定時打針送葯,交談機會也較少。這樣,病人很容易產生孤獨感。因此,在他們住進病室的第一天時常有度日如年之感。他們希望盡快熟悉環境,希望盡快結識病友,還希望親友的陪伴。長期住院的病人由於感到生活無聊,乏味,希望病友之間多交談,希望有適當的文化娛樂活動以活躍病房生活。
有的病人夜間不易入睡,煩躁不安,有的起來踱步,有的多次按信號燈借故與值班人員說幾句話。醫護人員應當理解病人孤單寂寞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使他安靜入睡。
社會信息剝奪和對親人依戀的需要不能滿足是病人產生孤獨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設備和管理水平允許的條件下,應當允許親友經常探視或晝夜陪護。
五、被動依賴
病人進入病人角色之後,大都產生一種被動依賴的心理狀態。這是因為,一個人一旦生了病,自然就會受到家人和周圍同志的關心照顧,即使往常在家中或單位地位不高的成員,現在也突然升為被人關照的中心。同時,通過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變得軟綿綿的不象以往那樣生氣勃勃,變得被動、順從、嬌嗔、依賴,變得情感脆弱甚至帶點幼稚的色彩。只要親人在場,本來可以自己乾的事也讓別人做;本來能吃下去的東西幾經勸說也吃不下去;一向意志獨立性很強的人變得沒有主見;一向自負好勝的人變得沒有信心;即使做慣了領導工作和處於支配地位的人,現在對醫務人員的囑咐也百依百順。這時他們的愛和歸屬感到增加,希望得到更多親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溫暖,否則就會感到孤獨、自憐。
堅強的意志是病人同疾病作斗爭的重要因素之一。醫護人員一方面要使病人感到醫院、醫務工作者是可以信賴的,另一方面也要幫助病人提高戰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否則,一旦他們覺得失去同情,得不到足夠的照顧時,就會變得心情沮喪,以至加重病情。
當前護理學新的理論觀點認為,病人患病後所產生的被動依賴心理對疾病是不利的,故提出「健康自控」說,主張發揮病人在病程轉歸當中的積極主動性。他們認為,醫院都喜歡病人照醫囑辦事,唯命是從,並以為這就是好病人,而堅持「自理權」者往往受批評。實際上,後者比前者的疾病恢復快、效果好。因此,他們主張不應遷就姑息病人的依賴心理,而應盡量鼓舞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自理。
六、否認
在臨床上還可以看到有的病人懷疑或否認自己患病。尤其是對癌瘤等預後不痕的疾病,否認心理更為常見。例如,有位主任醫師,明知自己患有癌症,卻矢口否認,當她看到病歷上寫的診斷時,還說經治醫生寫錯了。有的醫護人員對這種現象感到不可思議,實際上這正是某些病人應付危害情境的一種自我防衛方式。大量研究證明,一定程度的否認,對緩解心理應激是可取的。否認猶如瞳孔對光的反射,一旦遇到外界的強光刺激,瞳孔就自行收縮,以此來防視網膜免受過分的刺激。病人的否認也有類似作用,當難以承受的惡劣病情襲來時,自我否認可以避免過分的焦慮與恐懼。嚴重燒傷病人,急性小兒麻痹病人以及癌症病人易於出現否認反應。在一項對冠心病病人的研究中,發現有明顯的否認反應者,死亡率較無此反應者要低。
否認雖在一定程度上起自我保護的作用,但在許多情況下又起貽誤病情的消極作用。例如,有位女青年身患肺癌,自己卻矢口否認,拒絕治療,半年時間就因腦轉移而死亡。有人對乳腺癌的女患者進行調查,發現那些延誤診治的人,大都是帶有否認傾向的人。
七、同情相憐
人都有同情心、憐憫心和親和的需要。國外有位心理學家以女大學生做被試,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實驗,發現人越在危難之時,具有共同命運的人親和力越強。這一實驗結果也可以在病人身上得到驗證。醫務人員都能看到,病人一旦住在一起,很快就能相互認識和相互理解。他們很容易團結,而且這種團結大都不講究職位高低、年齡大小等,只要是病人,就能一律平等、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他們關心病友的病情變化,樂於向醫務人員介紹病友的痛苦症狀,並樂於幫助病友克服困難。例如,有位年過花甲的老教授,因冠心病住進了一個有七位病友的病室。其中有工人、農民、幹部,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僅有21歲,他們很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每當一個病友出院,他們都依依惜別,相互囑咐、安慰並留下地址,願保持永久聯系。病友之間這種相互憐憫與親和,可以免除大家的孤獨感,增強安全感,還有助於活躍病房空氣,調節病人心境,對治療疾病無疑是有益的。但是,這種同病相憐有時也起消極作用。例如,一個病友的病情惡化了,全病室立即變得死寂可怕,人人心頭上籠罩著一片烏雲。一旦有的病友因搶救無效而去世,他們就更加恐怖和傷感。另外,病友之間的消極暗示也往往產生不良影響,如有的互相介紹治病的偏方和所謂經驗,干擾醫生的正確治療等。
八、僥幸
病人大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僥幸心理。例如,疾病初期不少人遲遲不願進入病人角色,總希望醫生的診斷是錯誤的。尤其那些對病感不敏感的人,僥幸心理尤為嚴重。有些已經明確診斷的人。也往往存在僥幸心理。這有兩種情況,一是對自己疾病的診斷仍在半信半疑,因而,有時不按醫囑行事;二是缺乏醫學知識又缺乏科學態度的人,說什麼「別聽大夫嚇唬人,上帝不一定和我過不去」。其實,這樣貽誤病情和導致不良後果的病人是經常有的。因此,醫務人員應當針對病人的具體心理,仔細解釋,耐心說服,盡量使病人樹立對疾病的科學態度,克服僥幸心理
❽ 人的肝臟在什麼部位,能畫個圖嗎
肝臟是人體內臟里最大的器官,位於人體中的腹部位置,在右側橫隔膜之下,位於膽囊之前端且於右邊腎臟的前方,胃的上方。
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裡面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作用。肝臟也製造消化系統中之膽汁。在醫學用字上,常以拉丁語字首Hepato-或Hepatic來描述肝臟或肝臟的[希臘hēpar(ήπαρ)]。
肝臟是人體消化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臟平均重達1.5公斤(約在1-2.5公斤之間;另一說1-1.6公斤),為一紅棕色的V字形器官。肝臟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
(8)乙肝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如何保肝
保肝,顧名思義就是保護肝臟的意思。但保護肝臟並不是把肝臟包起來不讓病毒來侵犯,這里的保肝至少含有三種意思:即減輕肝臟負擔,增加肝臟營養和改善肝臟供血。
1. 減輕肝臟負擔
肝臟不但是人體中最大的消化器官,還是人體中一個重要的解毒器官,要減輕肝臟負擔得從這二大方面來減負。首先肝炎病人的飲食要清淡,容易消化。
少吃油膩,辛辣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特別是在肝臟急性炎症期間。其次是保持胃腸道的通暢,人體內的有毒物質十之八九來自於腸道中細菌對食物殘渣的分解,多食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有利於排便通暢。
2. 增加肝臟營養
肝臟的營養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葡萄糖,因此除非是糖尿病病人,肝炎一般使用葡萄糖水靜滴。有些病人還專門喝白糖水治肝炎就是這個道理。
但糖負荷過多就會增加胰島細胞的負擔,胰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臟炎症後消化的重擔很多都交到了胰腺的身上,如果再過多地增加糖,時間長了胰腺也會受不了這也是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合並有肝源性糖尿病的原因所在。因此肝炎病人服糖也要適量,適時。
第二種是氨基酸,所用的氨基酸有三種,一種是支鏈氨基酸如肝安,14氨基酸等。它對肝臟有營養作用;另一種是芳香氨基酸,它對肝臟有損害作用。
第三種是肌苷,這是一種核酸類物質,是細胞修復所必需的。
3. 改善肝臟供血
俗話說:「肝藏血」。意思是白天活動時,血流向四肢,晚上睡覺時,血藏於肝臟。這句話被現代的動物實驗所證實,研究表明:直立體位時肝臟血流量減少40%。運動時肝臟血流量減少80%-85%。因此平卧體位時肝臟供血較豐富。另外慢性肝炎也常導致肝血流降低,粘度增加。
4. 補硒養肝護肝
硒被稱為重要的「護肝因子」,補硒能讓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達到正常水平,對養肝護肝起到良好作用,它是以硒麥芽,具有免疫調節的保健功能,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養肝、保肝、護肝。
5.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肝功能是行之有效的愛肝之道。生活中,濫用抗生素、亂吃減肥葯、隨便吃保健品等行為,都在威脅肝臟健康,建議大家在服葯前一定要咨詢醫生或葯師,不可擅自用葯,更不建議亂服保健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不愛運動,現在患脂肪肝的人越來越多,脂肪肝如不加控制,極有可能循著「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的道路,最終將患者引向脂肪性肝癌。
❾ 乙肝是什麼
什麼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的傳染病,臨床表現多樣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膽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數病例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細胞癌。本病在我國廣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達60%,HBsAg陽性率約為10-15%。是當前危害人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
乙肝的傳播途徑
1.血源性傳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製品。
2.母嬰傳播:乙肝病毒能通過胎盤傳播(宮內傳播),或在孕婦分娩時從產道傳播(圍產期傳播)。
3.醫源性傳播: 如醫療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經消毒或處理不當可造成傳播。
4.性接觸傳播: 性亂交、同性戀性接觸及夫妻之間性生活未採取防護措施。
5.密切接觸傳播:乙肝患者或攜帶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傳染性。
乙肝二對半檢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由於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測到,目前試劑盒也不過關,所以還剩二對半抗原抗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二對半」檢查,或稱「乙肝五項」檢查。乙肝五項臨床意義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個月~6個月、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周~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它的出現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攜帶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表面抗原可持續陽性。
2.乙肝表面抗體: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但已經排除病毒,或者接種過乙肝疫苗,產生了保護性抗體。血清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越高,保護力越強。但也有少數人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而又發生了乙型肝炎,可能為不同亞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
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體內可查出e抗原,它的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傳染性強。
4.e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患者的傳染性降低,病毒復制降低或緩解。也有個別人e抗體陽性,病情遷延不愈,多為感染了變異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體: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復制,有傳染性,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體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
如何看化驗單(乙肝三系檢查、肝功能檢查)
(一)乙肝三系檢查(代表體內病毒情況)
1.HBsAg(表面抗原)
2.HBsAb(表面抗體)
3.HBeAg(E抗原)
4.HBeAb(E抗體)
5.HBcAB(核心抗體)
A 1、3、5項陽性說明感染的是大三陽,病毒復制快,有傳染性。
B 1、4、5陽性說明感染的是小三陽,病毒復制相對較慢,傳染性相對較小。
C 單獨2項陽性說明原來感染過乙肝,或者注射過乙肝疫苗。
D 1、5或者4、5陽性說明正在感染其間,或者正在康復之中。具體分析看病情而定。
E 1、3陽性說明正在感染之中,應該及時治療。
(二)肝功能檢查(代表肝臟本身的變化)
項目 單位 參考范圍
總蛋白: G/L 60-83
白蛋白 G/L 35-53
球蛋白: G/L 25-33
谷丙轉氨酶 U/L 0-40
穀草轉氨酶 U/L 0-50
總膽紅素 umo/l 0-20
直接膽紅素 umo/l 0.0-6.0
肝功各項化驗指標的臨床意義:
通常醫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驗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LP),γ-谷醯轉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 ALT與AST主要分布在肝臟的肝細胞內,如果肝細胞壞死, ALT和AST就會升高,但這兩種酶在肝細胞內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細胞漿,AST分布在肝細胞漿和線粒體中。急性肝炎和輕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現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後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細胞的破壞程度是嚴重的,線粒體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AST升高明顯, 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膽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時明顯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顯升高。白蛋白是在肝臟製造的, 當肝功能受損時, 白蛋白產生減少, 球蛋白是機體免疫器官製造的, 當體內存在"敵人"時, 球蛋白產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於肝功能減退,白蛋白產生減少,又由於體內存在肝炎病毒這個"敵人",球蛋白產生增加, 而造成A/G比值倒置。 肝細胞受損時, 膽紅素的代謝及泄均發生障礙,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何謂"大三陽",何謂"小三陽"
肝功化驗1、3、5陽性,屬於「大三陽」,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體(HBcAb)同時出現陽性。這些患者由於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體內復制(繁殖)活躍,且傳染性較強。這些患者還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說明這些患者雖然病毒在體內較活躍,但並沒有引起嚴重的肝損害。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學習。又因其病毒復制活躍,還應經常檢查肝功能,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治療,同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免疫治療和抗病毒治療。另一種是肝功異常的患者,這些患者不但傳染性強,而且已有了較明顯的肝臟損害。對這樣的患者首先要積極治療肝功能異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礎上加用免疫調節治療,而且要注意休息。如果沒有很好的治療,患者則容易發展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穩定的情況下,由醫生決定是否應用抗病毒葯物。還有,由於其傳染性強,密切接觸的親屬、配偶、子女也應注射乙肝疫苗。
肝功化驗1、4、5陽性,屬於「小三陽」,即表面抗原(HBs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HBcAb)同時出現陽性。相對於大三陽患者來說,小三陽患者體內的病毒復制已經由活躍轉為靜止,血中的帶病毒量也明顯減少,傳染性相對降低,病情開始好轉。對於「小三陽」患者還應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肝功能長期正常(每3個月復查肝功一次,持續2~3年),稱之為「穩定的小三陽」,這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較好的轉歸,可看成是一個健康者,一般不會發展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傳染性。第二種情況是肝功檢查經常異常,時好時壞,稱之為「不穩定的小三陽」;這主要是由於乙肝病毒發生變異所致,當肝功能異常時要按肝炎進行治療,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乙型肝炎的發病機理
乙型肝炎的發病機理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迄今尚未完全闡明。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臟受損,並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細胞內繁殖的直接結果, 而是機體的免疫反應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後,可激發機體產生對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種細胞免疫反應和體液免疫反應,並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免疫調節功能紊亂。機體的這些免疫反應,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細胞, 又可引起肝細胞的損傷, 造成不同類型的病理變化及臨床轉歸。
幼兒時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應,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狀態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數患者病毒是可以通過上述免疫反應,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狀,同時清除肝炎病毒的。
什麼是「澳抗」
「澳抗」的全稱是澳大利亞抗原,它是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病毒免疫指標之一,亦叫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由於首先在澳大利亞發現,故稱之為「澳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應注意的問題
攜帶者除不能獻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學習,一般不必治療,但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定期(3-6月)復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細胞、血小板。一旦發現異常,就需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治療。雖然肝功能檢查正常,但肝、脾腫大或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也應引起重視。進行必要的治療;
(2)忌酒;
(3)生活規律,勿過累;
(4)注意個人衛生和月經衛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圍環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應與別人分開;
(5)如HBeAg陽性或HBVDNA陽性,則不宜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嬰幼兒工作。 要知道無症狀HBsAg攜帶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臟可能有炎症,實際上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攜帶者在某一時期可能會發病,母嬰傳染的攜帶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後發病。一般認為30歲以上攜帶者發病的可能性明顯減少。
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有哪些限制
由於人們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的認識不夠全面,以至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中的青年在升學、就業、結婚甚至出國等都發生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其實有些問題並非那麼嚴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約占我國總人口的10%,他們中不乏有科學家、名演員和為國爭光的優秀運動員。除了某些學業,如幼兒師范、護士、飲食服務行業等外,對升學、就業,甚至出國不應有太多的限制。這是因為乙肝的傳染主要通過血液,偶爾通過唾液、精液傳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觸是不太可能傳染給別的人。至於結婚,只要對方抗HBs陽性,或HBsAg陽性,就不存在相互傳染的問題。如果對方乙肝標志全部陰性,建議注射乙肝疫苗後再結婚。
"小三陽"患者為什麼有的轉氨酶正常,有的不正常
小三陽患者是指HBsAg(+), 抗HBc(+)和抗HBe(+)的患者。一般認為病毒復制不活躍, 傳染性也不強。但乙型肝炎的肝損害,不取決於病毒是否活躍,而取決於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如何對待乙型肝炎病毒。如果與病毒"和平共處", 就不會引起肝損傷, 肝功能就正常, 如果與病毒"作戰", 就會在"作戰"的同時,破壞肝細胞, 引起肝功能異常。如果在"作戰"時,有效地清除了病毒,就會全愈。而在"作戰"時,只破壞肝細胞,而對病毒的"殺傷"不利,就發展成為慢性肝炎,造成長期的肝功能異常。
e抗體陽性是不是一定好
e抗原陽性轉變為e抗體陽性,可能有二種情況。一種是隨著e抗原轉陰,HBVDNA也轉為陰性,繼而肝功能也正常,一般認為這是一種預後良好,傳染性沒有的表現;另一種情況是e抗原轉陰,e抗體轉陽,但HBVDNA仍陽性,或者血中HBVDNA陰性但肝組織中的HBVDNA仍陽性,雖然病毒復制降低,但仍在復制,仍有傳染性,肝臟仍在受損,病情仍在發展。因此,e抗體轉陽並非都是好事。此外,還有一種變異的乙肝病毒,始終不出現e抗原陽性,但HBVDNA 持續陽性,說明病毒從未減少過,這種類型的乙型肝炎對人的危害更大。
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入學、就業時應注意的問題
乙型肝炎的傳染性較弱, 一般接觸不易被感染。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是可以正常入學並參加工作的。但在選擇職業時,要注意不宜從事餐飲,保育員等工作,其他職業均可參加。學校和單位也不應因為HBsAg(+)而拒絕接受這些人員入學或工作。
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與慢性乙型肝炎如何區別
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與慢性肝炎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沒有或很少引起肝細胞的損傷,後者引起肝細胞的損傷並表現出肝功能異常及相應的臨床症狀。
親吻和性交是否能傳播乙型肝炎病毒
由於親吻和性交都接觸了病人的體液,因此是可以傳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目前婚前檢查要求檢查HBsAg, 如一方HBsAg(+), 另一方則應進行乙型肝炎的預防接種。
怎樣預防乙型肝炎發展成為肝硬化
乙型肝炎發展成為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細胞不斷的壞死。肝細胞壞死後,正常的肝組織發生"塌陷",機體的再生功能就會再生出一些纖維,來充填"塌陷"的部位。這是機體對壞死的組織的一種正常代償功能,代表壞死部位的癒合,是好事。但是,如果肝細胞不斷地壞死,肝臟內不斷地再生纖維,這些纖維取代了大部分的肝組織,而它們又沒有正常肝細胞的功能,肝臟變得又硬又小,這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 預防乙型肝炎患者發展為肝硬化的關鍵在於阻斷肝細胞的壞死。這就是說要保證肝功能的正常。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細胞壞死的標志。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異常就要及時治療。另外,中葯中的一些活血化瘀葯(丹參等)滋補葯(冬蟲夏草、鱉甲等)均有軟化肝臟,減少肝內纖維生成的作用。
乙肝病人能結婚生育嗎
(1)急性乙肝恢復期、慢性遷延期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以及活動性肝硬化在肝功能恢復正常後連續化驗肝功能六個月及一、二年內均正常、乙肝病毒復制指標陰轉,可以結婚。
(2)肝功能一貫正常,僅乙肝「兩對半」呈「大三陽」的乙肝患者也暫不宜結婚或過性生活,若婚後才發生一方呈「大三陽」時,而對方「兩對半」全陰性,待全陰性者產生足夠的保護性抗體時,才有可能不被對方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能保持3-5年。在一方病情復制指標未轉陰前,應採取避孕措施(若患者為男方,應使用避孕套)。並積極採取抗病毒治療。
(3)單項HBsAg陽性者,原則上可以結婚。但也非絕無傳染性,應產生足夠保護性抗體時再結婚。
(4)慢性表抗原HBsAg攜帶者若僅伴抗-HBe一項陽性者可以結婚。
(5)「兩對半」中呈1.4.5或1.5陽性者,若抗-HBe滴度高,可能有傳染性。等抗-HBe滴度明顯下降後才結婚。
(6)即使只有HBsAg或抗-HBe單項陽性的患者,或者2.4.5或2.5陽性的患者,雖可結婚,但性生活應有節制。
(7)父母或家庭中如有明顯肝硬化、肝癌遺傳傾向的乙肝患者,婚後最好不要生育。
父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對胎兒及子女的影響
父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對胎兒及子女的影響有兩種。一種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除母嬰傳播外,父親也有垂直傳播的可能,但機率遠比母嬰傳播小。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產後密切接觸傳播。另一種是把乙肝病毒的易感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因此,父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孩子也應注射乙肝疫苗。
❿ 乙肝患者和正常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乙肝帶血者也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沒有肝炎症狀和體征,肝功能等各項檢查正常,1 年內連續隨訪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圍,肝組織學檢查一般無明顯異常。
總結,所以乙肝患者和正常人看起來沒什麼兩樣,注意與乙肝患者接觸時盡量不要被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