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趵突泉泉群的泉眼介紹
在柳絮泉西,公園魚展室門前兩旁。東為皇華泉(亦名木魚泉),其名取自《
詩經·小雅》「皇皇者華」。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著錄。清《七十二泉記》亦著錄,稱之為「黃花泉」。今池內北壁嵌「皇華泉」石刻,為1980年濟南書法家魏啟後題寫。西是卧牛泉,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詩》著錄。清代,卧牛泉池淤塞。刊印於1928年的《歷城縣鄉土調查錄》仍稱「今失考」。1964年擴建趵突泉公園時恢復。今池內北壁「卧牛泉」三字,由濟南書法家張立朝於1980年書寫。兩泉皆石砌,周飾石雕欄桿。 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詩》。位於原花牆子街57號院內。泉池長方形。1994年花牆子街改造時一度填埋。1997年8月恢復。
北煮糠泉(廣會杜康泉)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著錄。位於原花牆子街23號門前。後人因音訛稱為「杜康泉」,民國《濟南名勝古跡輯略》有載。為有別於刷律巷之杜康泉,又以其近鄰廣會橋,取名為「廣會杜康泉」。泉池南北向長方形,壁間嵌「廣會杜康泉」磚刻。1994年花牆子街改造時一度被填埋,1997年恢復。 位於原圍屏街87號西側,今萬竹園西南側。水面寬10米,長50米,曲折蜿蜒,故名。19
93年,欲在此處建樓,因開挖建築基礎,水面擴大至7303平方米。久旱不涸。 在萬竹園西院內。為長23米,寬15米石砌水池,因池中有望荷亭( 民國初年建)而得名
,豐水期水勢尚好。迎香泉 在萬竹園 南門內西側。原無名,1995年市建委調查時新取名。在月牙形水池內,有三個泉眼,豐水期噴涌甚烈,俗稱「小趵突」。 位於北煮糠泉西北側。原在花牆子街87號院,1983 年調查時已填埋。1997年8月恢
復,為石砌長方形池。 在原趵突泉後門街16號門前。20世紀50年代初發現,並正楷書丹泉名石刻,鑲嵌於泉
池南壁上。泉池呈井形,以磚石砌壘,水質清澈甘甜,為本街居民飲用水。1960年趵突泉公園擴建時填埋。 青龍泉,在原西青龍街派出所院內;道林泉,在原飲虎池
街17號;圍屏泉,在原圍屏街70號;井影泉,在原飲虎池街34號。以上4泉,於1983年調查時即已
填埋。 迎香泉在萬竹園南門內西側。在月牙形水池內,有三個泉眼,豐水期噴涌甚烈,俗稱「小趵突」。現在在趵突泉管委會內。
『貳』 趵突泉中的泉池中央偏西,有三個大泉眼點明了什麼
點明了,位置,大小。泉池中央偏西,有三個大泉眼,點明了泉眼的(位置),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說明泉眼(大小)。
三個泉口偏南. 北邊便是條小溪. 流向西門去.抒情: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 永遠那麼鮮明;議論:設若沒有這泉. 濟南定會失去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並不是我們理想中的一個美景…… 描寫: 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 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盪著.
(2)趵突泉泉眼在哪個地方圖片擴展閱讀:
作者:老舍
記敘:三個泉口偏南.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抒情: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 永遠那麼鮮明;議論:設若沒有這泉.濟南定會失去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並不是我們理想中的一個美景…… 描寫: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盪著.
你立定獃獃看了三分鍾,你便覺出自然地偉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遠那麼活潑,那麼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是自然有這樣的力量!冬天更好,泉水上蒸起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盪著,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的上來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想珍珠在水中斜放著;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泡,大,扁一點,慢慢的,有姿態的,搖動上來;碎了;看,又來了一個!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像一朵攢整齊的珠花,雪白……有的比那大泉更有味。
『叄』 趵突泉的簡介或圖片
濟南趵突泉公園簡介
趵突泉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涌的趵突泉,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不過,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贊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贊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閑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凈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面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現在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著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著「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為「校士館」、「師范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形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峰」屬宋代壽山艮岳遺物,上面布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贊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桿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里,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峰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朴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著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牆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跡、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
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余,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著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來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天絲弦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干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台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占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梁、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肆』 趵突泉的泉眼是怎麼形成的
趵突泉的泉眼形成過程:岩漿岩擠壓形成水壓。
在平原下的岩漿岩,組織很緊密。地下水流到這里後碰到岩漿岩的阻擋就流不過去了。岩漿岩上又覆蓋著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從地下的裂隙中湧上地面,形成了趵突泉。
趵突泉每天湧出7萬立方米的泉水。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湧出,泉水有三個出水口,水量巨大,最大涌水量為16.2萬米/天,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水質含菌量極低,經化驗符合國家飲用水標准。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18℃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濟南人稱之為「雲蒸霧潤」。
(4)趵突泉泉眼在哪個地方圖片擴展閱讀:
趵突泉主要景點:
一、亭碑
觀瀾亭前水中矗立石碑,上書「趵突泉」三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寫,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端聳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樓,橫額上有「洞天福地」、「蓬山舊跡」字樣。趵突泉邊立有石碑一塊,上題「第一泉」,其色為墨綠色,為清同治年間(1861-1874)歷城王鍾霖所題。
二、觀瀾橋
觀瀾橋在趵突泉西側,位於娥英祠、通濼園之間。橋寬3米,長5米,呈弓型,系按民族風格建造,東西構架。因在橋上能觀賞趵突泉水,故稱觀瀾橋。
三、廣會橋
廣會橋在觀瀾橋北面約30米處,此橋在明劉敕《歷乘》、《崇禎歷城縣志》均有記載。橋南牆壁上嵌同治四年的《重修廣會橋碑記》,文中有「濟南一名大板橋,橋南數千米為趵突泉。清山之泉均與北水會,每值夏秋之交,山水漲發,奔騰澎湃」的記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趵突泉
『伍』 趵突泉三個大泉眼是怎樣的
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涌,水盛時高達數尺。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趵突」不僅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不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躍」之狀、噴騰不息之勢;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涌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
『陸』 趵突泉的大泉眼在哪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現在單講趵突泉。
出了濟南的西門,在橋上就看見一溪活水,清淺,鮮活,由南向北流著。
岸邊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綠的,幽靜極了。這水就是從趵突泉流出來的。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它一半的嫵媚。
沿著小溪往南走,就來到趵突泉公園。一個開闊的泉池,差不多是見方的,佔了大半個公園。池裡的水清極了,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個大泉眼,水從泉眼裡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騰。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麼晶瑩,那麼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要是冬天來玩就更好了,池面騰起一片又白又輕的熱氣,在深綠色的水藻上飄盪著,會把你引進一種神秘的境界。
池邊還有數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斷地冒泡,均勻的小氣泡連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隨著水流飄曳。有的要隔一會兒才冒出十來個氣泡,只見氣泡輕快地往上躥,好像你追我趕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個氣泡,那些氣泡比較大,大多扁扁的,一邊往上升一邊搖曳,碰著水面就碎了。在陽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沒有哪一種珠寶能比得上。
『柒』 趵突泉在什麼地方
趵突泉(Baotu Spring),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東臨泉城廣場,北望五龍潭。面積達158畝,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時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冊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1]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2]
趵突泉位於趵突泉公園內的濼源堂前。民國二十年(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幾經變化,形成長方形泉池,長30米,寬18米,深2.2米。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泉水從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湧出,每天湧出7萬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個出水口,最大涌水量為16.2萬米/天。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18℃左右。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跡有濼源堂、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李苦禪紀念館等景點。
趵突泉與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3]2013年,以趵突泉為代表的「天下第一泉景區」成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4]2016年9月5日下午,趵突泉泉群省級地質公園揭牌開園。[5]
地址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南路1號
中文名稱
趵突泉
外文名稱
Baotu Spring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158畝
開放時間
07:00-22:00(冬季為21: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成人40元;學生20元
著名景點
觀瀾亭、濼源堂
『捌』 趵突泉三個泉眼的景色怎麼樣
景色挺好,你可以去看看,現在不知道噴的怎麼樣
『玖』 最出名的泉城濟南,趵突泉不美了,這幾個免費的泉眼最美
濟南這個城市,最出名的就是泉水。到了濟南,不去老濟南的護城河看看泉水,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我是今年夏天的時候去的濟南,當時就對護城河的泉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黑虎泉,最值得推薦的還有這個白石泉,這個泉不算很出名,不過確實十分接地氣,因為我看到很多的老濟南人還在這里打水。老濟南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到泉眼裡打水回家燒茶喝,這是很愜意的。其實很多人不敢相信現在的人還有到這樣的野地方打水的。朋友給我說,濟南人相信泉水養人,尤其是老一輩的人,所以這個也不必大驚小怪。
其實很喜歡濟南,主要就是因為這些泉。如果你去了濟南,也一定要去看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拾』 趵突泉在哪個地方
趵突泉位於山東省濟南中心區,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
濟南有著2700餘年的歷史,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因境內有「七十二名泉」故被稱為「泉城」,並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志,與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而趵突泉公園的名勝古跡和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是具有南北方園林藝術特點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園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