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苗族女人大耳擴圖片
擴展閱讀
男人穿紅衣服紅鞋子圖片 2025-01-26 15:13:33
電商茶葉主圖背景圖片 2025-01-26 15:10:35
女人的胸C杯圖片 2025-01-26 14:55:19

苗族女人大耳擴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1-25 08:36:32

❶ 苗寨的民俗民風(關於苗家姑娘的銀飾)

苗族銀飾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在這一載體中,融合有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檔",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 「步搖」、「五兵佩」和中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等。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苗族的圖騰崇拜,是銀飾的重要造型。苗族圖騰即與苗族有血緣關系的幾種圖像。在苗族古歌中,傳唱是楓木生出了蝴蝶媽媽(即妹榜妹略),蝴蝶媽媽生下了十二個蛋,由鵲宇鳥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摟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

銀飾特徵

以大為美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堆大為山,呈現出巍峨之美;水大為海,呈現出浩渺之美。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獨特見識,用美學的觀點來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時也體現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錯的,並顯示著苗家姑娘的大氣。
以重為美

再看以重為美,貴州施洞苗族婦女自幼穿耳後,即用漸次加粗的圓棍擴大穿孔,以確保能戴上當地流行的圓輪形耳環,利用耳環的重量拉長耳垂。有些婦女因耳環過重,耳垂被拉豁。當地耳環單只最重達200克。黎平苗族婦女的簍花銀排圈講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以多為美

苗族銀飾上呈現出的"多"的藝術特徵,也是十分驚人的。很多苗族地區佩戴銀飾講究以多為美。耳環掛三四隻,疊至垂肩;項圈戴三四件,沒頸掩額;腑飾、腰飾傾其所有,悉數佩戴。特別是清水江流域的銀衣,組合部件即有數百之多,重疊繁復,呈現出一種繁縛之美。這種炫耀意識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難見到。傣族男子的紋身習俗講究紋身部位愈寬、圖案愈復雜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渾身上下戴著密密的珠飾、貝飾;青海牧區藏族婦女的「加龍」背飾充分體現了追求大和多的審美原則;德昂族的腰箍多達三四十圈,可謂追求飾品數量的典型。足見追求繁復的以多為美,不止苗族一家。多表示著一種獨特感。
變與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從貴州省博物館所藏不同時期的銀飾比較情況看,苗族銀飾追求大、重、多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苗族銀飾的發展速度更為空前。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苗族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❷ 貴州游記之五:苗族銀飾

在貴州,銀飾應該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存在。先不說苗族姑娘滿身沉沉的銀飾,就是銀壺銀杯等銀器點也是到處都有,機場、大街上、繁華的鬧市裡的銀飾店也是隨處可見。

說到苗家人的銀飾,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

在千年歷史流傳中,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與精巧的工藝,不僅向人們呈現了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也展示出苗族豐富的精神世界。

很多苗族地區佩戴銀飾講究以多為美。如耳環一兩對,疊至垂肩;項圈三四件,沒頸掩面;腑飾、腰飾傾其所有,悉數佩戴。有的銀飾組合部件有數百件之多,呈現出一種繁復之美。

很多苗族銀飾以大為美。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堆大為山,呈現出巍峨之美;水大為海,呈現出浩渺之美。大型銀飾一方面表現出家庭的富裕程度,同時也顯示著苗家姑娘的大氣。

很多銀飾以重為美。苗族婦女自幼穿耳後,即用漸次加粗的圓棍擴大穿孔,以確保能戴上當地流行的圓輪形耳環,利用耳環的重量拉長耳垂,有些耳環單只重達200克。

苗族婦女的簍花銀排圈也講究愈重愈好,有的重者逾八斤。全身穿下來有幾十斤之重。

苗族在過節或婚嫁等人生的重要時刻,都要把銀飾佩戴起來盛裝相配,而且是以多為美。苗族民諺說:「無銀無花,不成姑娘。」

有些人家在女兒年幼的時候就開始為她逐年打造銀飾,一年積一點,存放在專門的木箱里珍藏。等女兒長到十多歲了,在盛大節日和出嫁的喜日,姑娘就會用銀飾裝扮起來。

苗族人佩戴銀飾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銀飾對於苗族人來說不僅僅是飾品,上面復雜精緻的圖案也是記錄下這個民族古老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