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放臉上的肢體動作含義
頭部動作的含義:是人類發展最早的動作。雖然頭部僅占人體表面積的九分之一,但自我觸摸行為竟有半數以上集中在頭部。在古代描述頭部與行為、心理狀態的關系詞語有很多,如,抱頭鼠竄、埋頭苦幹、抱頭痛哭、垂頭喪氣、交頭接耳、搔首弄姿、頭破血流等。
國內研究身體語言的書籍往往以歐美的研究成就為參考,莫里斯博士將觸摸頭部的動作細分為650種類,然後再歸納整理為四大項:
1,屬於隱蔽動作的接觸。包括對噪音感到不耐煩時的用手掩耳,氣味過烈時用手捂鼻等動作,這種動作是為了擋住外界的強烈刺激侵入感覺器官。此外,當內心萬分痛苦而哭泣時,用手捂著臉的動作也屬這一范疇之中,這是一種企圖掩飾性的勢態。
2,屬於整理身體的動作,將手舉向頭部做出「抓」、「擦」、「摸」等動作,這種動作本來是用以維護頭部清潔而用的,但是,當我們脫離本來的目的,陷入情緒混亂或緊張狀態時,往往會做出類似整理頭部的神經質的行為。
3,特殊象徵的接觸,為了強調正在用腦筋思考,在痛苦或思考中兩手抱頭,也是這種象徵性的特殊接觸。用手指或筆「咚咚」地敲頭,或者用手掌貼著頭部不動等動作,就屬於這一范疇之中。
4,自我親密性的接觸,這類接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安定,是下意識所形成的心理作用所造成的。在這一類的頭部接觸中,我們最常做出的動作,就是一肘靠在桌面上,用手掌支撐著一側頭部的姿態。除了這種以手撐頭的動作之外,在我們經常做出的動作中,還有一種並攏中間三指或四指,手背朝外,輕輕拍打額頭的行為。這種姿勢大致上可看做是靦腆、困惑心理的表現。其動機在於嘗試用緊貼額頭的動作,去克服精神上的不平衡。
但是莫里斯的分類並不全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些頭部動作具有多重含義,並不能將其強行劃分為哪個范疇;
二是如果從這種分類得出自我觸摸頭部動作都是追求精神上的穩定,只能說在大部分時候正確。 再以抱頭的動作為例。抱頭動作的內涵很復雜。人們在煩躁痛苦的時候會抱頭,在極度興奮驚訝時也會如此;後悔懊惱時會抱頭,還可能伴隨拍打頭部的動作;投降認輸時也會雙手抱頭。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頭部動作的含義:
一、點頭可以用來表示同意、贊許,也可以用來打招呼。
二、搖頭可以表示否定、嘆息,也可以表示為極度興奮狀態。
三、仰頭可以有趾高氣揚之意,也可以是意氣風發、歡呼慶祝,低頭則正好相反。
還有很多頭部動作的有趣現象。 女孩子往往跟親密的人撒嬌時,會有歪頭的習慣;而在遇到英俊瀟灑的男性時,女孩子撩頭發的動作會增加;人們如果對對方的談話感興趣,往往也會傾斜著頭來聽;一個人提高語調時,頭總是昂起來,放低語調時,頭相應地會降低;攻擊敵人時人們會優先選擇頭部,對待朋友親人我們也會如此,比如撫摸、假裝擊打、擁抱對方的頭部。
頭部動作具有地域性,如。日本人的點頭往往是表示在聽你的話,而不一定是同意你。印度人則更奇怪,點頭不算同意,類似慢節奏搖頭迪斯科的搖頭動作,那才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