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田間勞作的男人圖片
擴展閱讀
3d大極拳24式動態圖片 2024-11-25 10:03:53
女人被砍殺死後圖片 2024-11-25 09:57:52

田間勞作的男人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1-25 07:33:07

① 魯迅的資料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傳》。魯迅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裡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還有

在三味書屋讀書的那個年齡段,魯迅還跟隨母親到鄉下外婆家小住。魯迅的外婆家,是在紹興鄉下,叫安橋村。這個村莊離海不遠,極為偏僻。有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半。當時全村大約有三十戶人家,大半姓魯,靠種田和打魚為生的佔多數,有很少一部分人經營副業——做酒,並開一家很小的商店。魯迅是在春天掃墓後,隨母親前去的。就是在這里,魯迅見識了許多更新鮮的風景和玩法兒,看到聽到了「社戲」。很幸運,魯迅能有這樣新奇廣闊的天地。

因為魯迅從城裡來,算是遠客和貴客,所以村裡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許,減少了日常勞作的份量,盡情地陪著迅哥兒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邊釣蝦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樂事卻是看社戲了。有一回,他們去鄰村趙庄看戲,魯迅日後是這樣回憶的:「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兩人一枝,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庄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背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正是對船頭的一叢松林,..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庄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外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了。..」

魯迅13歲的那一年因祖父下獄,他和弟弟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魯迅這次來到舅父家中,景況和從前完全不同了,自此免不了要受一些冷淡。但是,勞動者和他們的孩子們卻到處都是一樣,他們依然是那麼熱烈,那麼殷勤,前來接待從遠道來避難的小客人。鄉下的春天依然是美好的,罱泥船停滿了河面,河兩岸是青青的麥田,田埂上長著綠油油的羅漢豆。白天,大人們都到河裡和田間工作去了,魯迅就和孩子們一同玩耍,或是釣魚,或是剝著羅漢豆。在皇甫庄和小皋埠這一帶的農民主要的副業就是捕魚。深夜,魚兒都游出來了,吃食的吃食,游動的游動,捕魚的人也在這時出動。二更以後,蝦子也開始出來了。捉蝦的人就劃著小船,帶著海兜去撈蝦。天亮後,他們才吃一點冷飯團,到鎮上去賣魚蝦,賣完了魚蝦才回來睡覺。但凡有一點閑時間,他們也不歇下來,而是籌劃著演戲,在做戲時一顯他們出色的本領。

在當時紹興一帶農村裡,演戲的日子,簡直多到數不清。正月的初九、初十是「燈頭戲」;三月里,有「東岳大帝」生日,至遲不過二十八日就要演戲;五月十六日「王爺(土地)菩薩生日」,六月十七日「包爺爺生日」,都要演戲。七月十六日,「劉猛將軍」的生日,農民們說他是「劉備的兒子」,因為到田間捉蝦蜢跌死的,更要演戲。八月里,九月里,一直到年底,還要演出不少的戲。演戲和他們的生活好像是分不開的。其實,他們演戲的目的倒不盡是為了給菩薩看的,不過是藉此以表示自己的願望:人口和牲畜的平安,五穀豐收,安居樂業的和平生活;——雖然,現實的生活並不如他們所預期的那樣。農民們總在迎神賽會這個屬於自己的狂歡和示威的節日里顯示才能、智慧和力量。隊伍接連排成好幾里路長,人群像滾滾的浪潮,席捲過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在隊伍的上空招展著紅的,綠的,黃的,以及各種顏色的旗幡。在這支浩浩盪盪的隊伍里,人人都像生龍活虎一般:有耍獅子的,有玩龍船的,有踩高蹺的,有的抬著抬閂閣,有的敲著鑼鼓,有的扛著荷花銃,轟,轟,對著天空放它幾響的。

最壯觀、最輝煌的要算是目連戲了。或許藉此來紀念那些在歷史上曾經被封建統治階級稱為「叛賊」的英靈,和近代的參加太平天國武裝革命斗爭中犧牲了的英雄們,以及其他的一些死於非命的橫死者吧,在皇甫庄,戲台就搭在村子裡一塊叫做「火燒場」的地方。這里據說就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失敗之後反動地主階級殘殺農民的屠場。這戲從頭一天的下午就做起,一直要做到第二天天亮。「 起殤」是在太陽落盡的時候舉行,台上吹起悲壯的喇叭,薄暮中,十幾匹馬,放在台下,一個演戲的人扮做鬼王,手執鋼叉,此外還需要十幾名鬼卒,普通的孩子們都可以應募。他們爬上台去,說明志願,臉上塗沫幾筆彩色,手拿鋼叉,待人聚齊,就一擁上馬,疾馳到野外那些無主的孤墳上,然後拔叉馳回,上了前台,一同大叫一聲,將鋼叉一擲,釘在台板上,責任這才完結,洗臉下台。舉行了這一種儀式,就意味著那些孤魂厲鬼,已經跟著鬼王和鬼卒,前來一同看戲了。「起殤」儀式進去之後,戲文就接著開場,徐徐進行。一到「跳吊」時候,人們立刻緊張起來。台上吹起凄涼的喇叭,台中央橫樑上放下一團布。看客們都屏住氣,台上忽然闖出一個不穿衣褲,只有一條犢鼻褌,臉上塗了幾筆粉墨的男人,這叫做「男吊」。他一登台,徑奔懸布,像蜘蛛死守著蛛絲,又好像在結網,在這上面鑽,掛。這之後,是「跳女吊」。台上又吹起凄涼的喇叭,不一會兒,門幕一掀,女吊——一個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出場了。大紅衫子,黑色長背心,長發蓬鬆,頸掛兩條紙錠,低頭,垂手,彎彎曲曲的走了一個全台,內行人說,這是走了一個「心」字。然後,她將披著的頭發向後一抖,人們這才看清她的面孔:石灰一樣白的圓臉,漆黑的濃眉,烏黑的眼眶,猩紅的嘴唇。她兩肩微聳,四顧,傾聽,似驚,似喜,似怒,終於發出悲哀的聲音,慢慢地唱道,「奴本是楊家女,呵呀,苦呀,天哪!.. 「這之後的下文講她做童養媳時備受虐待,終於只有投環自盡了。唱完,就聽到遠處的哭聲,也是一個女人,在含冤悲泣,准備自殺。她驚喜萬分,要去「討替代」了,卻不斷突然跳出「男吊」來,主張應該他去討,由爭論而至動武,「女吊」當然敵不過他,幸而台上另有一個神——王靈官在這時出現了,一鞭打退「男吊」,放「女吊」獨自去活動。魯迅的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這一幕,其他的場面當然也不少。從幼年時一直到後來,他記憶尤深。魯迅認為:這個復仇性最強的「女吊」,這個最美麗的最堅強的靈魂,也就是被壓迫者的復仇意志的化身。

鄉村大自然的景色、與閏土等「野孩子」的生活,以及民間文藝和繪圖的書,引起了魯迅極大的興趣與愛好,這些興趣與愛好,看似平行,實則互相聯系,都影響著他的生活與性格,以後日漸發展,都服務於他那偉大的理想。日後從事文學,表現農村的貧困,深刻揭發社會的矛盾,以及研究漢畫、造像,提倡木刻,都與此相關。至於批評的眼力,也在童年開始萌芽。而從家族得來的那種公正、剛強,持之以恆的精神,在他後來與逆境戰斗時,又得到了發展。以上所敘述的魯迅童年生活這一段,在魯迅的一生中,也可以說是較為幸福的吧。這使他日後回憶起來,往往起一種美的感覺,一種嚮往的心情,並常從此獲得創作的靈感。

可是,從13歲起,魯迅更開始和社會有了接觸,要親自嘗受人世的辛酸

② 人叫什麼

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是一種高級動物。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中國古代對人的定義是:有歷史典籍,能把歷史典籍當作鏡子以自省的動物。那些沒有歷史典籍的部族,雖有語言,能使用工具勞動,都只能算野蠻動物,其邦族稱號在漢字中都從犬旁。

中文學名: 人
別稱: 人類、智人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亞綱: 獸亞綱
目: 靈長目
亞目: 簡鼻亞目
科: 人科
屬: 人屬
種: 人
亞種: 4個
分布區域: 世界各地
發現命名: Linnaeus, 1758

目錄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基本概述 簡介
技術發展
語言發展
生物定義
行為特徵
人字古義
生物學解釋
人的哲學范疇
不同生長時期的人
展開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基本概述 簡介
技術發展
語言發展
生物定義
行為特徵
人字古義
生物學解釋
人的哲學范疇
不同生長時期的人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注音:rén 甲骨文 人
部首:人 部外筆畫:0 總筆畫:2 筆順:34 編碼:CJK 五筆:WWWW 倉頡:O 鄭碼:OD 四角:80000
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人是「社會」的載體,是社會組成的最基本「單元」。如果讓人單獨「存在」某個「空間」里一些時日後,這「人」就會喪失「人」的一些本應有的特性。如:溝通能力 等等。也就是說人必須具備社會屬性。沒有社會屬性的人不說是完整的人。 1.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並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類。 2. 別人,他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熱誠。 3. 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丟~,文如其~。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 人 rén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側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能製造工具改造自然並使用語言的高等動物) (2) 同本義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說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記·禮,》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食者,謂之人。——《列子·黃帝》 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滿(人多);人寰(人世);人慾(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評論);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頭號令(用人頭示眾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種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說,又令人請地於魏。——《韓非子·十過》 (5) 又如:人兵(兵馬);獵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紹人;行人;證人;法人;報人;強人;恩人 (6) 人材;傑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學、品貌好的人);人英(俊傑,英傑);人龍(比喻人中俊傑) (7) 指人手,幹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僕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僕);人匠(工匠;匠人) (8) 別人,他人 [other people] 與人罕言語。——明· 魏禧《大鐵椎傳》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堅決要離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別人的東西);人我(他人與我);人言(別人的評議)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吳廣素愛人。——《史記·陳涉世家》 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清· 林覺民《與妻書》 (11) 又如:人帳(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聽(即民聽,指老百姓的視聽);人上(眾人之上);人宗(眾人的楷模);人等(眾人,許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藍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計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種(能傳種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觸到的一切社會現象 [reason]。如:人遐世遠(人情世事久遠);人非物換(人和東西都不同於過去的了);人心澆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世故);人故(人事,人之所為);人術(謂處置人事的謀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徵兆);人籍(載有人事內容的典籍);人驗(指可資驗證的人事) (16) 塵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間);人我相(佛教指沒有真正解脫時的狀況);人曹官(人間的官員);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猶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間);人封(人間;塵世);人境(塵世) (17) 人的身體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兒(人情) (19) 男女性交[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懼絕(喪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間情慾之事) (20) 伴侶 [company] 上與神明為友,下與造化為人。——《淮南子》 (21) 果仁。後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爾雅·釋木》郝懿行義疏 (22) 通「仁」。仁愛[charity] 謂之好人。——《管子·侈靡》 術禮義而情愛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責人則以人,責己則以義。——《呂氏春秋·舉難》 詞性變化 ◎ 人 rén 〈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個 人皆賀之。——《淮南子·人間訓》 (2) 又如:人人(每個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 人 rén 〈形〉 人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為的困苦、災難);人火(因人為過失造成的火災);人均(人為的樂聲);人患,人妖(人為的災禍)
編輯本段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復姓。又《韻補》葉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為夫人。
編輯本段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卷八】【人部】人
老年人圖片(21張)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從人。如鄰切〖注〗,《集韻》人古作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天地之性冣貴者也。冣本作最,性古文以為生字。左傳,正德利用厚生,國語作厚性是也。許偁古語不改其字。禮運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五行之秀氣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按禽獸艸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為天地之心,惟人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為極貴。天地之心謂之人,能與天地合德。果實之心亦謂之人,能復生艸木而成果實。皆至微而具全體也。果人之字,自宋元以前本艸方書詩歌紀載無不作人字。自明成化重刊本艸乃盡改為仁字,於理不通,學者所當知也。仁者,人之德也,不可謂人曰仁,其可謂果人曰果仁哉。金泰和閑所刊本艸皆作人,藏袁廷檮所,此籒文,此對兒為古文奇字人言之。如大之有古文籒文之別也,字多從籒文者。故先籒而後古文,象臂脛之形,人以從生,貴於橫生。故象其上臂下脛,如鄰,十二部,凡人之屬皆從人。
編輯本段基本概述
簡介
中國書法
古人類學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比如,直立行走的必然結果是手腳的分工。又如,直立行走以後,使視野開闊,有助於大腦的發育。 截至至2011年10月,世界人口已達到70億,大約是所有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5.03%。與其他高等靈長類動物一樣,人類為社會性動物。人尤其擅長用口頭、手勢與書面語言來表達自我、交換意見以及組織。人類創造了復雜的社會結構,從家庭到國家。人類個體之間的社會交際創立了廣泛的傳統、習俗、價值觀以及法律,這些共同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礎。人類在地球上獨一無二,還由於人類具有審美的觀念,再加之人類自我表達的慾望和相對大的大腦,人類創造了語言、藝術以及科學。 人(學名:Homo sapiens,意為「有智慧的人」), 女性
是一種靈長目人科人屬及直立行走的物種。粒線體DNA與化石證明人類大約於500萬年前起源於東非。與其他動物相比,人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具有抽象思維、語言、自我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種能力,加之人類直立的身體導致人類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動,使得人類對工具的使用遠超出其它任何物種。截止至2011年11月,世界人口已達到70億, 大約是所有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75%。 與其他高等靈長類動物一樣,人類是社會性的。人尤其擅長用口頭、手勢與書面語言來表達自我、交換意見以及組織。人類創造了復雜的社會結構,從家庭到國家。人類個體之間的社會交際創立了廣泛的傳統、習俗、價值觀以及法律,這些共同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礎。人類在地球上獨一無二,還由於人類具有審美的觀念,再加之人類自我表達的慾望和相對大的大腦,人類創造了藝術、語言、以及科學。 人類希望能夠理解並改造環境,試圖用哲學、藝術、科學、神話以及宗教來解釋自然界的現象。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導致了高級工具和技術的發展。雖然人類不是唯一使用工具的物種,但是人類是已知的唯一會用火、會穿衣、會烹調食物及其他高級技術的物種。
技術發展
人類希望能夠理解並改造環境,試圖用哲學、藝術、科學、神話以及宗教來解釋自然界的現象。 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導致了高級工具和技術的發展。雖然人類不是唯一使用工具的物種,但是人類是唯一會用火、會穿衣、烹調食物及其他高級技術的動物。
語言發展
戀人
自從語言產生以後,為了辨別個體之間的差異,認知不同的個體,姓名便隨之產生;但究竟先產生「姓」,還是先產生「名」,卻一直是「姓名學」爭論不休的話題。中國漢族人一般習慣將姓放在前面,名列在後面,這樣叫起來比較順口,如:孫中山、何子淵、葉劍英等。 姓和名的排列順序地域差別很大,沒有優劣之分,一切以各地習慣為依循。 《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人是能製造工具並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生物定義
人,或人類:這個名詞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各個層面來定義,或者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學名為Homo sapiens 或 Homo sapiens sapiens 但後者多數不為學界一致認可),長期穴居。智人意指擁有高度發展的頭腦。 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而在神話學中,人的靈魂也會被拿來與其他的人型動物作對照。如人工智慧或天使是獨立於活的肉體的靈體,但只能以一些指令運作,獸人或亞人則只有慾望和膚淺的情緒。在佛學中,人用三身來描述:法身,報身,化身。人間佛教認為三身本是一體,只是為了描述和形容的方便而已才這么人為的劃分。 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生物學上:人的學名為「智人」(拉丁文homo為「人」,sapiens即「聰明的」),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人類與其它靈長目動物的不同在於人類直立的身體、高度發展的大腦,以及由高度發展的大腦而具有的推理與語言能力。由於人和猿血緣相近,動物學家D.莫利斯戲稱人類為裸猿 ,並著述從各個角度論述人類種種行為的起源。恩格斯著有《從猿到人》,代表著馬克思主義對人的來源的經典研究。
行為特徵
行為學上:來看人類的特徵有:懂得使用語言,具有多種復雜的互助性社會組織,喜歡發展復雜的科技。這些行為學上的差異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傳說、儀式、價值觀、社會規范。 教育學對「人」的理解 第一,人是一種存在的可能性。人的本質是在人自身的活動中不斷生成的,是一種「自我規定」。 第二,人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人不但會學習,而且會發問,會探索,會創新。 第三,人具有發展的本質。人的實踐本性決定了人可以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自主創造性活動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實現,即人具有發展的本質。 第四,人具有歷史性和現實性。兩層意思:一是人的自我本質是在不斷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生活中逐漸生成的,人總是生活在具體的歷史與現實空間中。二是人的自我本質的生成與發展要受到一定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制約。 第五,人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人作為一種存在的可能性本身就孕含著豐富性和多樣性,另一方面個體生命具體獨特性、不可替代性及個體間的差異性。
編輯本段人字古義
通過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可以看出從遠古時代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人們對什麼是人的認識都是統一的,那就是會彎腰勞作的動物才能叫人,因為不論是在田間勞動的農民,還是在官府工作的官員,以及上至皇帝統統都是要彎腰勞動、彎腰寫字、彎腰審批文件。而到了後來,因為人們不理解「人」這個字彎腰的含義,才把它修改成現在的樣子!
編輯本段生物學解釋
人(拉丁文學名Homo sapiens)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的一種普通動物,是生物進化的結果。人屬於真核域,動物界,後生動物亞界,後口動物總門,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羊膜總綱,哺乳綱,獸亞綱,真獸次亞綱,靈長目,真靈長半目,直鼻猴亞目,人猿次目,狹鼻下目,真狹鼻小目,人猿超科,人科,人亞科,人族,人屬,人亞屬,智人種(模式種),但並非生物進化的終點。人如果不遵循生物進化理論,就會有一天被其他動物所取代。
編輯本段人的哲學范疇
人,它作為一個哲學概念,不同的哲學家,有著不同的理解。主要以下幾種: 一、人是神創造的 在中外早期哲學體系中,人主流的來源於神的創造,其是對於人創造自我的反映。中國有女媧造人說。神話與宗教結合形成中國獨立的人學思想。在我國春秋戰國就有比較系統的人性學說:善惡二性論。歐洲中世紀神學唯心主義的觀點認為上帝造人。基督教聖經認為: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偷吃了一智慧果」,違抗了上帝的意旨,受到了上帝的懲罰使其下凡,才創造了人類,因而後來的一切人生來就是有罪的。人一方面有著與上帝相通的神性,另一方面又有使他陷入罪惡的肉體,由此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 二、人是自然的人 這是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家在反對宗教神學的斗爭中,從人的自然屬性上揭示人的本質的。法國唯物主義的自然主義的人性論者,把人看成是一種具有更高感覺能力的動物,認為人的本質就在於人自身,即人的自然本性。拉美特里宣稱。人是機器。愛爾維修宣稱人「只是一個感性實體」,趨樂避苦的肉體感受性是支配人的一切活動的永恆本性。近代資產階級理性主義人性論把人從感覺實體上升為思維實體,認為人的本質是理性。而理性也就是自由。康德認為,人只有不受感覺世界的支配,服從自己理性發出的。絕對命令」,才是一個自己主宰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人。費爾巴哈從人本主義出發,反對黑格爾把人歸結為自我意識的觀點,他認為人是一個「感性」的類存在物……一個自然本質」。 三、馬克思主義的人之哲學概念人是實踐自覺解放自我的主體 人的內在生命物質本體與特定的大腦意識本體構成整體的自然人。自然人通過勞動關系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關系形成系統的外在矛盾關系,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不論是自然還是社會人其總體的都是通過人的內、外矛盾關系形成自我解放的主體矛盾關系。人的自然本質是動物的進化產物,人超越自然的創造是人本身。人性就此分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1.自覺是人的基本屬性,其貫穿內外矛盾。人是自覺必然的主體。人的一切行為即為有意識認識、解放自我的存在。意識的基本屬性就是自覺的屬性,人性的根本內容就是自覺。 2.實踐是自覺的。人產生於實踐,在實踐中發現自然及社會關系的存在。以實踐發現自覺的認識,以實踐解放自我的創造。創造自我的實踐是解放的基本路徑。 3.解放自我的主體。以實踐的勞動創造人類自我存在,形成自我存在的發展。人自然的受外在物質世界的約束,人類的產生是對於自然的解放,獲得對於自然的相對自由。新生個人都是一定歷史的產物,在新的實踐中發展自我必然與舊世界產生矛盾,人類通過擴展實踐范疇,創造新型實踐工具來解放人的內、外矛盾。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發展自我實踐能力才可以發展自我的存在。人的基本創造力即生產力是人類發現、創新具體自然及社會矛盾的總體總體。生產力具體表現為勞動力。 四、人是其對象之所是 唐震在其新著《接受與選擇》中提出最新觀點:人是其對象之所是。他認為在廣義的自然界的背景之下,整個世界表現為原始自然、人化自然、能動自然和虛擬自然,它們同時構成了個體的對象世界。人的對象世界在其自然的屬性方面由低到高呈現出較大的差別,差別表現為從非能動的自然逐漸地向能動的自然演變的過程。人在對象面前既是接受對象的受體,也是選擇對象的主體。由此而形成人與對象的四大關系:原始自然與個體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凝聚成個體的感覺,以此為標志形成第一對象關系;人化自然與個體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凝聚成個體的知覺與表象,以此為標志形成第二對象關系;他人與個體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凝聚成個體的意識和語言,以此為標志形成第三對象關系;自我與個體自身發生相互作用凝聚成個體的反思,以此為標志形成第四對象關系。人在其與對象發生作用之前只是一個白板,他在人的意義上是個虛空。只有在與對象世界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才逐漸地形成了人的核心內容即人的自我。在感覺階段,人是一個憑著感覺認知世界的感覺主體,感覺主體的能動性表現為摹仿性;在知覺和表象階段,人是在多個感官的自覺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覺主體,知覺主體的能動性表現為綜合特性;在意識階段,人是一個有著反主體傾向的意識主體,意識主體的能動性表現為反主體性;在反思階段,人是一個能夠自我審視的理想主體,理想主體的能動性就是反思自身。這些不同階段的對象關系進駐在個體之中,就形成了個體不同階段的自我。可見,人的自我在本質上是動態的、漸變的、逐漸完善的,自我就是個體從對象那裡獲得的對象關系寄宿在個體之中所形成的人的感覺、知覺、意識等精神實體,而人生的不同階段就是對這些精神實體的不同表達。 《接受與選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評價: 神學唯心主義關於人的解釋與資產階級哲學家和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的揭示是毫無共同之處的。但資產階級哲學家和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的解釋,卻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相同點是,二者都是講的物質的人,與宗教神學絕然對立。不同點是。 前二者在揭示人的本質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家尤其是費爾巴哈把人的本質歸結為「類本質」。即把人的自然屬性當作人的本質。他說人的本身最高的絕對的本性及其生存的目的,是在於意志、思維與情感之中。至於這個「人"具有什麼樣的意志。思維和情感則不去考察。 這樣一來,費爾巴哈就抽了人的社會性,把人看作是抽象的自然的人了。馬克思從現實的人和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出發來說明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在哲學史上第一次作了科學揭示。馬克思也承認人有自然屑性的一面,如人體科學就是以自然人為對象的。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人有兩重屬性,但是決定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屬性則是其社會性。因為現實中的人都是在社會關系中處於不同地位的個人或者群眾。無不都是在人與人的生產關系中,使用生產工具謀取物質生產資料的人,離開這一根本的社會屬性。單就自然屬性而言那就難同動物相區別了。所以說。從社會的物質關系中說明人的本質,是唯一科學的觀點。 從對象的角度認識人是一種全新而系統地認識視角。以對象為視角的認識方法,把原始自然、人化自然和能動自然邏輯地、歷史地統一起來,實際上是把自然和社會統一起來觀察人,這就避免了或者純粹倚重於自然界(如費爾巴哈)或者純粹倚重於人類社會(如孔子)等把人靜止於某一歷史階段來觀察人的做法,也避免了把自然界和社會兩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形而上學的結論。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非對象性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在這個意義上,人如果失去了對象,人就不成其為人了。因此,把人看成是其對象之所是,是在更廣泛的、動態的、系統的意義上認識人,因而是完整的、全面的人。這是研究人的全面發展、理解和觀察人與世界的關系、理解人的主體能動性以及辯證地看待人的成長過程的又一認識邏輯。
編輯本段不同生長時期的人
嬰兒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人的生命周期
1、 嬰兒期:指從出生到滿1歲以前的一段時期。是小兒生後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嬰兒是指1周歲以內的孩子。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2、 幼兒期:從1歲開始至滿3歲稱為幼兒期,這一時期是兒童智力的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也是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時期。幼兒期個性的形成是以後個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3、童年期:從幼兒期結束到入小學前,即3~6或7歲。⑥學齡期。從入小學到青春發育開始,一般指6或7~12歲,也包括人生自胎兒期至青春期的階段。 4、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齡。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的高峰。 5、中年期:一般指個體從24、25歲起到60歲的時期。通常人們又把這一時期劃分為兩個階段:即成年前期,從24、25歲到40歲;成年後期,40~60歲。成年期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是比較平穩,不像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或老年期那麼顯著和劇烈。這一時期相當於生理學上的成熟期。成年期是先前各階段發展結果集中表現的時期,也直接影響到老年期的心理。 6、老年期:人生過程的最後階段。特點是身體各器官組織出現明顯的退行性變化,心理方面也發生相應改變,衰老現象逐漸明顯。由於各種變化包括衰老是循序漸進的,人生各時期很難截然劃分。衰老與一般健康水平有關,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衰老進度也不同。多數人的衰老變化在40歲左右逐漸發展,60歲左右開始顯著。因此,從醫學、生物學的角度,規定60歲或65歲以後為老年期,其中80歲以後屬高齡,90歲以後為長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