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別說女人現實的四張圖片,第一張很醜有車。,第二張很胖有房,第三張
就像愛情和麵包, 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有人說選麵包,有愛情卻要餓死不如選個實用的!愛情是奢侈品,麵包是必需品,選擇哪樣都很難,可如果你問問自己的內心你到底需要什麼,相信什麼,這就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選愛情兩個人可以在一起共同創造麵包;選麵包可以在擁有財富的同時再去追求愛情! 如果那段感情不值得你付出,如果你能下定決心那就選麵包,看你自己了,我不想因為我的話讓你選了後半生的悔恨,不過如果是我,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愛!這是我的性格!
B. 女人需要麵包,但絕不為麵包而活
01
安娜.昆德蘭的小說《一個人的麵包屑生活》中,麗貝卡曾經是這樣的模範標兵。她勤儉持家,敬重丈夫,愛護孩子,但隨著時間從灶台、餐桌、搖籃邊溜走,她內心有一種蒙塵已久的情感漸漸蘇醒。
她不知道怎樣描述這種復雜的心情,於是拿起相機,對准了那些洗不完的盤子碟子和酒杯。她渴望傾訴和關注,然而丈夫冷淡地說,誰會對那些雜亂無章的東西感興趣呢?
然而,麗貝卡偏就紅了,就憑借那些「雜亂無章的東西」。除了鍋碗瓢盆,她還拍攝玩偶,拍攝孩子,素材都源自家庭主婦的日常。
於是,無數家庭主婦被她的圖片打動,無數人又被這些家庭主婦打動。他們不懂構圖,不懂攝影,他們只是感性地通過圖片感受到一種共同的落寞和悵然。
是啊,大家期待的都是豐盛美好的生活,是一塊噴香美味的剛出爐的麵包,誰都沒想到迎接我們的不過是一地碎屑,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重復。
青春和生命在日復一日的無意義損耗中逝去 ,女人們心中那無處言說的積郁,日久成疾。
02
有了自己的事業,女人終於覺醒了,作者的筆調也變得輕快起來,她甚至開始嘲諷丈夫了,雖然他事業有成可是他對家庭關心甚少。
昆德蘭借著麗貝卡的口吻來揶揄男同胞:有兩種男人,一種想要個按套路出牌的老婆,另一種想要個不按套路出牌的。
可問題來了,女人成了男人的老婆,時間一長,自然就會按「老婆」的套路出牌,那麼丈夫就會覺得她乏味;少數一直不按套路出牌的,又會被丈夫稱之為神經病。
女人的自我認知一蘇醒,男人就覺得她「神經病」,這到底是誰的病?
可惜勵志大片的調子並沒有貫穿始終,麗貝卡幾乎要被業界遺忘了,存款快花光了,不再有新的版稅收入了,可她每個月還要為母親繳納高額的養老院費用,還要維系自己的日常開銷。
說完全不後悔,那恐怕是騙人的。每個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都免不了會有幾句沒出息的「悔不當初」。
日子是回不去的,解放了的驢子不會再主動回到磨坊。麗貝卡依舊鍾情於攝影,依舊從她細膩的女性視角出發,鍾情於那些因為太平凡而被人們忽略了的東西,並最終因此而得到救贖。
03
女人,尤其中國女人勤勞、能幹、賢惠。一種傳統美德就是女人結婚生子,照顧孩子是分內的事,被認為會持家包攬所有家事是理所當然。
另一種,女性婚後經濟不獨立,或地位過於懸殊,沒有自我,處於弱勢地位。心甘情願地淪為保姆式妻子。
她們心甘情願地為了家庭為了孩子而付出,為了別人燃燒著自己,像一根蠟燭一樣默默地奉獻,而內心的自我卻干癟得可憐。女人一邊無底線付出,一邊迷失自我,也漸漸失去了與自我的鏈接。
卡爾.榮格說:「 父母死氣沉沉的生活對周圍人,特別是自己孩子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 。」
當TA的要求、希望和願望遇到障礙、被阻擋、碰到干擾或被人隔斷的時候,一般都會產生失敗的情緒。一些在婚姻生活中迷失的女性朋友,很容易產生這種失敗情緒。
婚姻的關系是動態的,不要靜止在某一個模式里。我們渴望優秀又猶豫不決,按周圍人對女性定義的標准來做決定。與其猶豫不決患得患失,不如敢於決定勇於向前。
04
一個詞能破壞你的生活,女人們總會說起「無價值」這個詞。你覺得自己已經沒價值了,那麼"無價值"這個詞給你帶來的想像是否讓你覺得未來一片暗淡?
語言學家本傑明.沃夫說:「我們的語言就像一面歪曲的透鏡,我們通過它來了解這個世界。」
如果你認為「有力的」這個詞適合你,那麼你可能信心十足地面對生活。但是,如果你認為「無價值」、「無能」這些具有責備性的詞適合你,那麼你很容易掉進責備的陷阱。
幸運的是,如果你不喜歡這種「標簽」,你可以試著改變它。
找到你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你可以自信、積極地面對未來。這也有助於我們過上一種積極的 ,令人滿意且充滿成就感的生活。
願有人能對你溫柔相待,深深理解,軟語相勸。但願你也能明白,修補拯救最終都是靠自 己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