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圖片 » 女人拜老爺圖片
擴展閱讀
讓圖片變小手機 2025-01-13 19:41:33
搞笑圖片帶娃 2025-01-13 19:40:33
現在mm131圖片什麼軟體 2025-01-13 19:39:45

女人拜老爺圖片

發布時間: 2024-09-09 23:39:13

❶ 潮汕有扛旗的女生嗎

潮汕人有很多的習俗,有報平安的「拜老爺」,她們扛著大旗,成群結隊的進行著儀式。
穿著要求一身紅色的衣服,非常的喜慶,跟自己要結婚一樣,打扮的也非常好看,體型標志,對於「拜老爺」非常的重視。
扛著那麼大的旗子也是一件體力活,身為潮汕女子扛大旗必須有體力才行。

了解潮汕文化的,或者在短視頻上經常看到女孩扛著大旗,而且這些女生打扮的都很漂亮,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據悉這個活動差不多延續了有五百多年歷史了,很受當地人的喜歡,那麼潮汕扛旗美女是什麼風俗?下面就具體來看看吧。

潮汕營標旗是什麼意思
潮汕人扛旗稱為騎(拿,扛)標旗。騎標旗活動一搬是在潮汕地區每年正月營老爺或祭祖等傳統民俗活動中文藝巡遊隊伍其中的一支隊伍。由倆個人或一個人扛一面長方形的旗子,旗子的兩面採用潮汕獨有的潮綉,旗面上一般都是綉一些美好的祝福話語和圖案。寓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祝福未來生活。

潮汕女孩抬旗是干什麼
潮汕女孩抬旗是為了迎老爺,「老爺」在潮汕地區是指一個鎮或村(鄉)的守護神、民族英雄或者是為當地做出了很大貢獻的人去世後。潮汕人雖然都是說潮汕話,但各地區方言還是有所區別。「營老爺」有的地方叫「迎老爺」,叫法雖不同但意思相同。

騎標旗巡遊活動至今已經延續了有五百多年歷史的傳統民間民俗文化活動,騎標旗它的產生和明、清代潮汕地區的節慶風尚有著密切的關系。

潮汕扛旗有什麼要求
標旗隊伍一般少則12支至16支,多則幾十上百,跟據各個村的大小、人口而定、標旗的數量一般都是以雙數。傳統的標旗是4米寬、1.2米高的長方形綵綢緞旗,旗子下方邊緣用彩色小穗帶裝飾,旗面上採用傳統的潮綉。旗面四周綉著花鳥山水,麒麟,龍鳳,祥雲,等吉祥的圖案,旗面的中間綉著「堯天舜日」、「福海壽山」、「才丁興旺」、「人壽年豐」、「普天同慶」、「四海昇平」、「生意興隆」、「五穀豐登」、「答謝神恩」、「合境平安」之類美好的祝福語。

傳統標旗的旗桿是採用一根五至六米長的新鮮帶葉子的竹竿,寓意著生活跟竹子一樣節節高。在旗桿兩頭掛上中國結,小花籃做為裝飾。由於現在種竹子越來越少了,有的地方採用了不綉鋼管來代替竹子,少了一些傳統的味道。

❷ 潮汕女人拜老爺發朋友圈

潮汕女人拜老爺發朋友圈,你可以發一段話求老爺保佑,然後再拍一張你正在拜老爺的圖片就可以了。潮汕地區拜神風氣濃重,但隨著知識的積累思考的深入,我們覺得「迷信」這個說法值得質疑。我認為:潮汕地區的「拜老爺」現象不能簡單等同於「迷信」,尤其在農村逐漸現代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反思「迷信」和「信仰」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充分挖掘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

❸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人的生活中有兩大儀式感, 第一種就是喝茶, 潮汕人一天不喝茶簡直渾身不舒服。 另一種就是拜神, 也是潮汕地區人的信仰,以下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1

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這個時候,各家各戶的老老小小都要忙裡忙外,老熱程度可謂跟春節不相上下。

年終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種風俗,先秦時就已經有了。每年年底莊稼收刮後,答謝蒼天的恩賜的一種儀式。潮汕的祖先是晉朝後,為逃避北方戰亂,從中原逐步移民過來的,由於地處偏僻,少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因此,很多習俗也就世代相傳下來,拜神就成為潮汕一年中每個家庭最為隆重、最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拜神前要大搞衛生,對家裡所有的東西都要洗刷干凈,男的要理發剃鬍須、外出者盡可能要趕回來。而且有許多禁忌,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紅白事有染,女子來例假要避開,家人要面帶喜色,絕不能說對神不敬的話,討債的也要迴避,不能有任何噪鬧等。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國王、雙忠聖王、眾神、福德老爺、珍珠娘娘,及各鄉各里特有的「老爺」「伯公」,等,大約有二十幾位到四五十位不等。拜神又分為一般「年終拜神」(俗稱「拜天公」)和「拜大神」二類。

貧寒人家的一般年終拜神的祭品有二類,食物類的有:豬肉、雞(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雞,拜其他的就不限)、鴨、魚(一般是烏魚或鯇魚)、柑、針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葉三杯、酒三杯、糖塔二個,姜薯圓四碗,還有各式各樣的粿品等。粿品中有如直徑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徑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麵包、中麵包、小麵包、紅殼桃、「面頭仔」等;在食物上還要貼上相應圖案的各類吉祥剪紙。糊裱類的有:大小竿錢、錢對、元寶、金司、貼、香、燭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糊裱類祭品各一份。顯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稱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雞、鴨、豬肉、魚、糖塔、茶、酒、針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糊裱類的祭品有:大竿錢四副(大約是90CM×40CM),分別寫上家門錢、平安錢、求財錢、賜福錢等,大錢對三把,每把大約有半斤,大元寶一個,貼一個,大香三支,大燭一對(應有半斤以上)、一百二十個金司、鞭炮一串等。一般的神明則是魚肉酌減,粿品一份、貼一個、香三支、燭一對、小竿四副(寫的內容和大竿錢一樣)、小錢對三把、元寶一個、金司三十六個等。拜神時還要放潮劇唱片,內容是潮劇《綵樓記》中的《樓台會》。 稍有錢人的家還要請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計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幾到幾十「棚」不等。光打醮要花上一千多到幾千元。

拜神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繫上腰裙。由一家之長點上燭,先上三支大香,然後是女的開始拜。只見拜者手捧香禮拜,口中念念有詞。念的內容是向神報告一年來的經過、向神的祈禱、許願以及還過年拜神時許下的願等。只見一跪下就口中念個不停,半小時沒站起來,有的甚到站起來要暈倒。一邊祀拜,另外的人一邊燒糊裱祭品,拜完一位就燒一份糊裱祭品,光燒糊裱祭品就要連續二個小時以上。不知神明是否有心思聽善男信女冗長的禱祝,也許神明是聽著聽著,不知不覺地誤入夢境深處?拜神完要將食物祭品要分與親友和左鄰右舍,家家戶戶要給一份。

因此年終拜神的開銷不少,而且要忙很多天。光買糊裱祭品最少也要花七八百元。貧寒人家拜神要花千餘至二千元,富足人家最少要好幾千或幾萬不等。收入少的家庭,年終拜神要耗掉近幾個月的收入。

拜大神要全豬全羊雞鵝鴨魚粿品等不可勝數,糊裱類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樣高的天公袍、長超過一米的天公帽等,光裱類祭品就要花上一萬至幾萬元。還要到各廟宇中包香火請神,請神時要幾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隨行。要送隨行人員每人一份禮物,禮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傘一條毛巾,禮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檔西裝一雙高檔皮鞋等。還要請人搭戲棚,請潮劇團演出。拜完大神要給參與請神的人每人送一個大禮包。

潮汕年尾拜神2

在南方公幹適逢周末,順便回潮陽老家拜神。

印象中在北京工作三十多年來只有兩三次時間上吻合,參與拜神。 潮汕三市拜神習俗綿廷上千年,其中潮陽、潮南、達豪更是出了名的隆重。到了年底拜神旺季,各家各戶老老少少都要忙裡忙外,熱鬧程度與春節不相上下。 如此盛大的拜神文化,來龍去脈幾人知?

拜神由來

年終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種風俗,最早在先秦時。每年年底莊稼收割後,答謝蒼天的恩賜的一種儀式。 潮陽的祖先是晉朝後,為逃避北方戰亂,從中原逐步移民過來的,由於地處偏僻,少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因此,很多習俗也就世代相傳下來,拜神就成為潮汕一年中每個家庭最為隆重、最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

年終拜神,原是先秦時北方先民的風俗,每年年底莊稼收割後老百姓答謝蒼天恩賜的一種儀式。潮汕的祖先是晉朝後期為逃避北方戰亂從中原逐步移民過來的,由於地處偏僻,少受到外來的沖擊,先民帶來的中原很多習俗也世代相傳下來。

北方對拜神早已淡化,而拜神謝神恩則成為潮汕每個家庭年未最為隆重、最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潮汕人拜神,首先是傳承炎黃子孫對祖先、對根的崇拜與追思,潮汕人拜的神,其實基本都是人,有名有姓有故事,他們是在世時為炎黃子孫的傳承與發展奉獻心血乃至生命的民族功臣,潮汕人感念先賢之功業與高德而世代祭拜,本是華夏文粹之一,如今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祈福精神寄託。

拜神須知

首先精選一個與全家人相合的黃道吉日,有的家庭還精確到上香吉時。 拜神前要大搞衛生,家裡的里里外外,還有要拜神的碗盤都要洗刷干凈,男的要理發剃鬍須,外出者盡可能要趕回來。

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紅白事有染;

女子來例假要避開;

家人要面帶喜色,決不能說對神不敬的話;

討債的也要迴避,不能有任何噪鬧等。

神明大名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國王、雙忠聖王(唐朝張巡、許遠)、媽祖(宋朝林默)、五路財神王亥(中)文財神比干(東)武財神關羽(西)范蠡(南)趙公明(北)、眾神、福德老爺、珍珠娘娘,及各鄉各村特有的「老爺」、「伯公」等,各地不同,大約有二十幾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拜神分類

拜神又分為一般「年終拜神(俗稱「拜天公」)和「拜大神」二類,拜大神更隆重。 拜神供品 提前數天,婦女們要做大體量勞動,准備二大類的供奉祭品,叫拜品。 食物類有: 三牲豬肉、魚(一般是烏魚或草魚)、雞(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雞,拜其他的就不限),加上龍蝦、羊稱五牲;柑桔等五果;六種以上齋菜如針菜、香菇、木耳、炒花生、腐竹、豆腐乾等;白糖塔、姜薯圓甜湯; 油炸的紅薯Lua和油粿; 各式各樣的米制面制粿品。

食物上貼上相應圖案的各類吉祥剪紙。 還有煙茶酒、鮮花。 紙糊裱類的祭品有:大竿錢(約是90cm×40cm),分別寫上家門錢、平安錢、求財錢、賜福錢等;大錢對、大元寶、紅貼、香、燭、小竿錢(寫的內容和大竿錢一樣)、小錢對、元寶、金司等等。

當然,兩類祭品的具體品種、數量在潮汕各地及各家各戶也不盡相同。更令人驚嘆的是龐大市場需求現如今已誕生了長長的規模可觀的產業鏈,造就了大量就業崗位

拜神時還要放潮劇唱片,內容是潮劇《綵樓記》中的《樓台會》。 有錢人家還要請戲班公演潮劇,請神漢打醮,演戲、打醮以「棚」計,最少也要四「棚」,多的十幾到幾十「棚」不等。

祭拜禮儀

拜神前家裡人都要沐浴更衣,這一天會把一張至十幾張八仙桌抬出來,把圖案吉祥精美的八仙帳幔系在八仙桌上。吉時到,一家之長點上燭,上三支大香。然後,女主人隆重出場跪拜,手捧三支香和紅帖,口中念念有詞,報告當年正月初一或初九的許願、一年來神恩普照家裡的變化、今天的還願謝恩等,沒半小時估計站不起來。然後按長幼男女依次敬香、跪拜。來祝賀的親友,也會被邀請進香。 各位神們極有耐心地聆聽善男信女冗長的禱祝,長達數小時。

拜神畢,當晚化燒糊裱祭品,次日將食物祭品送與親友和左鄰右舍,分享法喜。 年終拜神,十幾台供桌並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貧寒家勤儉節約集數百元謝恩,工薪階層精打細算積累數千元還願,官家富豪數萬數十萬上百萬供奉也在所不惜,豐儉各不同,至誠之心是共性。

拜神畢,當晚化燒糊裱祭品,次日將食物祭品送與親友和左鄰右舍,分享法喜。 年終拜神,十幾台供桌並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貧寒家勤儉節約集數百元謝恩,工薪階層精打細算積累數千元還願,官家富豪數萬數十萬上百萬供奉也在所不惜,豐儉各不同,至誠之心是共性。

與時俱進 小時候,祭品基本上由家庭自己准備。我父親殺雞魚,大鼎清水煮雞,我們邊打下手邊學,我母親在石臼上椿米,蒸各種米粿面粿,炸油餃、紅薯Lua,我們放學後齊上陣幫忙或幫倒忙,其樂融融,最高興是用半圓型鋼刀在竿錢上列印,用硃砂毛筆在竿錢上寫字,稱寫竿錢,我的一點點毛筆功底可能與小時候每年寫竿錢有關。現在大部分祭品都是外購,大人省事,90後00後則已見識、技能全無。 過去拜神一定要三牲五牲,現在許多家庭只用鮮花水果供奉,儀式也不斷簡省。

過去拜神時女主人會穿一件特別的圍裙,稱拜裙,現在簡省了。 過去拜神圓滿後會邀親友共飲封神酒,現在簡省了。

... 潮汕拜神延續至今,30~70後人群還是相當重視,在部分80後、大部分90後00後心目中越來會淡化漠視了。該算傳統文化得到弘揚呢,還是算陋習逐步簡化簡省?

潮汕年尾拜神3

潮汕拜神的'「儀式感」

part.1

滴茶+拜神=潮汕人

潮汕人的一生,只需要做兩件事,滴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爺(伯公);初三、十七拜媽祖;初四、十八拜財神爺;初五、十九拜五穀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國王;初八、二十二拜壽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觀音;初十、二十四拜如來;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虱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過節村鎮里組織的集體拜神節目,私下裡各個家庭還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老爺」,春節七天假,都不夠潮汕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潮汕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寺廟一條街」

潮汕人拜的神極其雜,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古代先賢、民族英雄,甚至連李白、魯班、孫悟空……只要現實有需要,各種各樣的物品全都能造個神出來拜。

潮汕人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不論是佛教的釋迦牟尼、達摩祖師,道教的玉帝王母、關公、還是傳統民間信仰里的媽祖、三山國王、村頭「伯公」和本家庭的「地主爺」,大家全都十分和諧地共處一堂,並排而立。

▲潮汕人拜神的盛況

像是汕頭青雲岩,既有佛教大雄寶殿,也有供奉玄天上帝的玄武殿;普寧的盤龍閣是道觀,旁邊的佛寺就叫作盤龍閣寺;陸豐的玄武殿本來是正統共奉北帝神玄武的道觀,卻在玄武神前放了一尊佛祖像,名也成了「元山寺」。

對於潮汕人來說,拜神就是隨手一做的事情,和我們轉發個錦鯉許個願沒有任何區別。

part.2

拜神拜出儀式感

盡管看起來「不大走心」、「有些隨便」,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潮汕人拜神時莊重的儀式感。

在自家大廳開上幾桌,然後在大位上擺好椅子,由家裡的男丁請上公祖爐,再請門神,最後按輩序大小挨個上前跪拜燒香,向神仙老爺們匯報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這樣:

現在向祖宗們介紹的這位選手是咱們老李家第X代中最讓人操心的小輩,今年24歲,大學畢業兩年了,不僅沒有考上公務員,而且至今母胎單身,還請各位祖宗們在上面多多照應……

除了這種上香式「問神」,潮汕人還搞出了一整套系統的占卜問神儀式,也就是潮汕人的「擲杯」:「把兩塊削成新月形狀的木頭,外突內平、凸為陰平為陽,由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將「杯」擲出去,探測「陰陽」之數」。

如果擲到一陰一陽,是「勝杯」,表示神明認為所求事可成;兩陽是「笑杯」,所求之事約有50%可能實現,而要是擲到兩陰,那就是「穩杯」,所許的願難成。

▲兩陽是「笑杯」

除了通用的香爐、地台,潮汕人還會精心准備「愛的供養」,不怪潮汕地區總有拍不完的《舌尖》素材,畢竟人家的生產美食的標准都是沖著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像春節除夕的鼠曲粿、紅桃粿,中元節的安仔粿,五穀母節的尖擔粿、谷穗粿等,另外還有發粿、無米粿、菜頭粿、乒乓粿等,幾乎所有的節慶禮儀場合人們都會准備桃粿。

▲炸桃粿

想表現自己村拜老爺供奉的產品最厲害,各個村之間還搞起了供品美食競賽。像「賽大豬」、「賽大鵝」和辦撰席這種比賽活動,誕生了無數道經典潮汕美食。比如潮汕最有名的鹵鵝,就是經歷了數十年「賽大鵝」活動無數次的優化,從供桌飛入尋常百姓家。

為了能讓「老爺」們開心,潮汕人還開發了各種各樣的戲曲劇種在祭神時表演,像是潮劇、鐵枝木偶戲、英歌舞……一大串一大串的鞭炮噼里啪啦震天響。

▲潮汕拜神時的演出

part.3

在潮汕,你媽可能是離神最近的人

在潮汕,擔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聖等服務角色的,不是你的媽媽,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說,潮汕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潮汕女生從小就開始拜神 |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潮汕的女兒十幾歲就要跟著媽媽一起學做祭神用的「粿」,潮汕的媳婦一入家門,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拜神」的傳統傳下去,保證能說清每一個老爺的名字、主要職能,還要理順家裡老老小小的關系和訴求。孩子長大了,拜神時要祈求神明賜一樁好姻緣,家裡添了新成員,要到祠堂告訴列祖列宗……

「做好葷素搭配、不能全乾不能全濕、不能單數還要不重樣,得會說吉祥話給神聽」,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潮汕的媳婦,在待了兩年後,都必定會練成「拜神」絕技。

▲忙著張羅拜神的潮汕女人們 | 圖片來源:微博@偶遇董小柒

part.4

為什麼潮汕人這么喜歡拜神?

雖然說拜神是中國人無論南北都有的習俗,但能做到像潮汕人這樣,浩浩盪盪、場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潮汕地區背五嶺而面南海,和其他深處內陸的地區不同,對於潮汕人而言,海既是「絕境」,又是「生路」,潮汕人常把下海捕魚叫「討海」,有一點與天爭命的意味。在這種危險性和偶然性齊聚的地域,將自己寄託給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為了化解恐懼的最好的方式。

▲在時年八節,潮汕人要祭拜祖先和神靈

別看潮汕人拜神拜得頭頭是道,但他們卻「並不迷信」、非常講究「實用性」:

在潮汕人的眼裡,不管你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只要能講出一段故事,有什麼「顯靈」的事情,就能被祭拜,與佛祖、耶穌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並無太大差距。簡陋點的,上柱香碎碎念也可,寬裕點的,就大擺供品,都是極盡所能,不拘束於固定的儀程規式,誠心便可。

▲神像周圍插滿了人們敬的香

所以,對於潮汕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納入骨子裡的習慣性動作。他們深懂造神玄機,需要什麼就創造什麼,各種神明各司其職,保佑著潮汕人生活的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