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豬小排與大排的區別,最好有圖片說明
小排-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稱為小排,位置就在肋排和子排的下邊。這部分排骨的肉層比較厚實,並且帶有白色的軟骨。小排最適合的吃法是蒸、燉、炸或烤,做菜時通常剁成小塊
大排-裡脊肉和背脊肉連接的部位就是大排,也叫肉排,它其實就是脊椎骨,也叫腔骨。把大排上面的肉單獨剔下來,最適合做成油炸肉排,剩下的骨頭最適合用來煲湯食用。
大排
拓展資料
小排也叫肋排,就是肋條骨外包裹著一圈肉。
大排就是連肋排帶後面的脊椎骨,並在骨頭兩頭之間連著大塊肉。
一般來說分為排骨和腔骨,排骨分為小排骨和大排骨:
小排骨也叫純排就是肋骨上的小寸骨肉較少適合做糖醋排骨或豉汁蒸排骨等;
大排一般是腔骨和肋骨中間的胛骨肉比較多飯館多用於做大排面等;
腩排應該就是肉和脆骨稍多的的純排,就象牛腩一樣。可以紅燒;
腔骨就是脊錐骨,一般可以紅燒和白煮等。
㈡ 排骨長啥樣
排骨,指豬、牛、羊等動物剔肉後剩下的肋骨和脊椎骨,上面還附有少量肉類,可以食用,如:紅燒排骨,是一道中國家常菜。
一般來說,只要我們提到排骨,指的都是豬排骨。豬排骨味道鮮美,也不會太過油膩。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排骨的分類
排骨的分類(2張)
小排——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並帶有白色軟骨。適合蒸、炸、烤,但是要剁小塊。
子排——子排是指腹腔連接背脊的部位,它的下方是五花肉,片下的排骨長達30厘米,呈三角形斜切片狀。子排的肉層很厚,隔著一層薄油還連了一塊五花肉,油脂豐厚,肉質是所有排骨中最嫩的,適用於多種烹調方法和口味,只是口感略顯油膩。適合炸、烤、紅燒,長度以5~7厘米為宜。
大排——大排是裡脊肉和背脊肉連接的部位,又稱為肉排,多用於油炸,以肉片為主,但是帶著排骨,除了增加分量讓肉片面積顯得更大外,油炸的時候也會增加大骨特有的香氣,這也是炸肉排的特色。除了油炸,也可以鹵大排,但是鹵之前要經過煎或快速油炸的程序,作用是封住大骨的血水,免得烹調過程流出,影響肉片和湯汗的色澤。適合炸、鹵,如果炸要切薄一點,如果鹵要厚一點。
肋排——肋排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接背脊,所以骨頭會比較粗。由於肋排比較大,所以一些店家會把它分割成腔骨、子排等,讓顧客選購。例如片狀的烤肋排,就是選用中段的嫩排。剁小塊後挑出肉層較厚的部分可以用來蒸、炸、紅燒,大片的適合烤。
做法編輯
紅燒排骨①
材料:排骨、火麻油、醋、白糖、醬油、姜、蒜、蔥
製法:
1、先將材料准備好、清洗干凈
2、把水燒開,將排骨放進沸水煮1分鍾,倒掉血水
3、鍋中放入少量火麻油,燒至冒煙,放入姜、大蔥爆香,再把排骨放入,翻炒片刻,加入適量熱水。
4、.放入調料酒、鹽、糖和醬油,大火燒20-30分鍾。上碟再曬上蔥花就色香味俱全了。
紅燒排骨②
原料:排骨、胡蘿卜(可根據個人口味改成土豆等)、香菇、大蔥、姜、八角、陳皮。
排骨的各種做法圖片
排骨的各種做法圖片(9張)
做法:
1、把水燒開,把排骨放進沸水煮1分鍾,倒掉血水;
2、鍋中放入少量油,燒至冒煙,放入姜、大蔥爆香,再把排骨放入,翻炒片刻;
3、放入水,水開時放入八角、陳皮、胡蘿卜和香菇;
4、放入調料(紹酒、鹽、糖和老抽),大火燒20-30分鍾;
5、上碟前5分鍾放入雞精、澱粉水勾芡。
豉汁排骨
材料:肋排半斤、姜鼓兩茶匙、沙姜、生薑、蒜子、醬油、花生油、鹽
做法:
1、將排骨切成小塊,飛水;
2、姜鼓洗干凈,用菜刀刀背壓成粉碎狀,這樣排骨比較容易入味;
3、取少許沙姜、生薑、蒜子分別切碎,和排骨、姜鼓、少許醬油、少許花生油、少許鹽一起腌制15分鍾;
4、放入蒸籠內蒸20分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