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和老公吵架,心情不好,朋友圈該發什麼內容
和老公吵架的句子發朋友圈
一、原諒對方的句子
1)我是你的冷外衣,感冒葯,從來不說不好,只要你需要,我是你悲傷的依靠,簡訊里微笑,幸福的擁抱,我想讓你知道,童話也為我們驕傲!
2)也許是緣分,我們不想傷害不想傷害的人,但還是發生了,相信我,因為我愛你,讓我們彼此珍惜吧!
3)愛你讓我無法失去你,愧疚讓我無法平靜,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訴你,對不起,我不能失去你!
4)因為愛,距離漸近;因為愛,隔膜漸遠;因為你,真情慢慢衍生;因為你,愛情悄然而至;因此,生活越來越美好。謝謝你的陪伴,日夜愛你。
5)對不起,我傷了你的心,請原諒我,我會愛你一輩子作為補償!
6)對不起,我沒時間陪你,又讓你一個人呆著,不準做深閨女!
7)如果我的問候劃傷了你,我很無奈;如果你和我的相處是負擔,我很難過;如果心的距離已經很遠,我很抱歉;如果一切都過去了,請表達出來。
8)對不起,我傷了你的心,請原諒我,我會愛你一輩子。
9)好想和你一起吹吹風,吹走我帶給你的不愉快;好想和你一起淋濕,澆走我帶給你的不愉快;留下我們愛情的幸福和甜蜜,對不起!
10)老公,我知道你每次跟我吵架都應該比我難受,可是我有時候不理你,不跟你說話,真的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
11)雖然我經常惹你生氣,但這不是我的初衷,我那麼愛你,我可以放棄我的生活。
12)對不起,雖然我沒有遇見你,但我的心一直在想你,我從未忘記和你在一起的時光是如此幸福。
13)考慮了很久,我只能感謝你對我的好,但我不能接受你的愛,我讓你失望了,我那麼愛你,你卻把我拋棄了。
14)你的氣場,我傻氣;你的嬌氣,我土氣;你的香氣,我酒氣;你的生氣,我受罪。一切只為你的滿足。
15)雖然我們經常吵架,對你說的話都是生氣,但我心裡還是很愛你的。
16)你就不能容忍一個愛你的人犯下的錯誤嗎,如果你能原諒我,我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彌補我的錯誤!
㈡ 手術間隙累趴醫生如何回應的
手術間隙「累趴」照感動朋友圈,這名上海醫生說「這是常態」。
近日,一名上海醫生手術間隙的「累趴」照在朋友圈熱傳,讓諸多網友感動。圖片來自網路
一名醫生手術間隙的「累趴」照近日在朋友圈熱傳,讓許多網友感動。
這名「累趴」的醫生名叫季峻松,來自上海長征醫院;「累趴」照拍攝於5月10日凌晨,地點是長征醫院GMP胰島分離室外。
當時,季峻松剛完成胰島細胞的分離,正在等待同事將胰島細胞輸注到移植袋中。之後,季峻松將珍貴的胰島細胞運往醫院介入科手術室移植給患者,並協助完成1個多小時的移植手術。
「其實這是我們移植科工作的常態,不只有我,我背後還有一群人在為病人的生命與健康默默付出。」5月17日上午,季峻松在接受采訪時說,從搶救無效死亡的患者家屬有意願捐獻開始,紅十字會和醫院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團隊就開始工作,直到手術醫生獲取器官,成功分離胰島細胞,介入科團隊為患者移植注射,這期間還需要有航空、鐵路部門為器官轉運開放綠色通道。在術前,接受胰島移植的患者還要經過內分泌科、腎移植、腎內科團隊協同診斷、評估。
「通宵手術是一種常態,醫生的職責就是這樣,能為一個病人真正解決痛苦,大家都會覺得所有努力和付出是很值得的。」季峻松說。
上海長征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醫生在實驗室里分離胰島細胞。
據季峻松介紹,接受胰島細胞移植的病人主要有兩類,一是糖尿病導致腎功能衰竭但已做過腎移植手術的病人。若引起腎功能衰竭的基礎疾病「糖尿病」未得到有效干預,近乎一半患者的移植腎會在6-7年內再次喪失功能,而不得不恢復透析或進行二次移植。「利用胰島細胞移植這項技術可以幫助他們很好地控制血糖,保護他們的移植腎,畢竟腎移植成本高、等待時間長,而胰島細胞移植成本低,微創手術,創傷較小。」他說。
另一類是1型糖尿病患者,他們的血糖忽高忽低、波動很大。「這些病人屬於絕對的胰島細胞缺乏,長期的胰島素注射治療只能幫助這些患者降血糖,而往往發生低血糖的時候並不能升高血糖,嚴重的並發症將導致患者死亡。」季峻松說。
同時,殷浩和季峻松也呼籲國家能多關注糖尿病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希望人們能重視糖尿病,將疾病治療的關口前移,避免嚴重並發症的發生。
長征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是國內最早開展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之一,丁國善介紹,2016年開始,經過醫院和科室多年的籌備,長征醫院器官移植科正式開展了胰島細胞移植手術,目前手術量及臨床療效均居全國首位。長征醫院胰島移植團隊如今共有6人,均為80、90後醫生,研究生以上學歷。
長征醫院院長張殿勇對器官移植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他表示,醫護工作者本來從事的就是「治病救人」的工作,「救人是不能等的」。特別對於移植科醫生來說,除了救人,還要守護好這一份人間的「大愛」。
「這些供移植的器官,來自那些捐獻器官的志願者們,他們和他們的家屬更偉大,我們只是把他們的愛傳遞下去,對於等待著移植的病人來說,速度就意味著生命。我們全院也會大力支持,呵護好這份『大愛』。」張殿勇說。
來源:新浪新聞
㈢ 急求一張圖片,大致內容是一個小女孩平躺趴在地上,可能表示躺槍或累趴,類似這張,但不是Q版,是類似插
㈣ 養娃段位高不高,看媽媽微信頭像就知道,哈哈哈哈哈
作者 | 青湘子
想知道一個女人生沒生娃,
不要看她的長相,要看的朋友圈和微信頭像。
沒生孩子前,女人的微信頭像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文藝,各有各的卡哇伊,各有各的憂郁。
生了孩子後的一兩年內,微信頭像不可避免地畫風突變,彌漫著屎尿屁的氣息。
朋友們打眼一看:
哦,很好,她也生了。
但是,就像娃會長大,媽媽的微信頭像也在不斷進化。
如果你也有個娃,快看下自己進化到哪個段位了吧!
倔強青銅階段
0-3歲:頭像不放娃,渾身癢擦擦
一個女人有三樣東西是藏不住的:
窮、咳嗽,以及當媽。
生娃是對一個女人潛在母性的精準榨取:
不管多麼文藝小蘿莉,一生娃全方位充滿屎尿屁氣息。
首先淪陷的社交軟體,就是微信。
不但朋友圈每天360度曬娃,一周足足曬夠七天,微信頭像也被娃的各種萌照侵佔。
在生了娃的頭一兩年裡,微信頭像都不可避免地做到過全國統一:
娃的照片;
自己跟娃的合照;
一家三口的手交疊在一起的合照。
很能理解,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
娃的1-3個月,一天一個樣,你說不曬哪天合適?
「三翻六坐七八爬」,每次成長都是對媽辛苦的獎賞,不換個頭像哪心甘?
朋友去年生了娃,一度想把頭像換成孩子各個時期的照片,但又想保持職場獨立女性的形象。
忍啊忍,忍得很辛苦。
有天夜裡,實在忍不了了,半夜12點多把頭像換成娃啃大蘋果的照片,黑夜中喜滋滋欣賞一番,心滿意足睡覺去。
第二天早晨7點,又悄悄地換了回來。
好傢伙,當媽不曬娃,就像身上癢了不去撓,誰忍得了?
氣質白銀階段
幼兒園:娃千嬌百媚,不曬娃後悔
這個階段的老母親不再只沉迷於娃的「美貌」,而對娃的才華頂禮膜拜。
娃展現出來的每一個藝術小火花、小噼啪,都要被當媽的捕捉下。
一幅塗鴉、一張小畫,一個折紙,都能成為老母親的頭像素材。
我閨蜜之前用過一個頭像,灰不灰、黃不黃的,我尋思這是個啥東西嘛,特別像幾條消化不良的粑粑。
她氣急敗壞地反駁,這是我兒子的泥塑作品珊瑚,泥塑好吧?
你看是不是特別有抽象藝術派那個范兒?
老師也說他特有天賦,可以好好培養,巴拉巴拉……
這階段當媽的都有一種自信:
不管娃弄的是個啥,都感覺他日後能走進藝術殿堂。
微信頭像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孩子的塗鴉、泥塑、陶藝、輕粘土、橡皮泥、積木、折紙、剪紙……
我閨女4歲的時候第一次畫了媽媽,那不羈的線條,那狂浪的頭發,那歪斜的五官……別說,仔細瞅瞅,還真有0.0001%的像我。
我對著娃又誇又親,興沖沖地發了朋友圈「女兒的大作」,又喜滋滋地設置成了自己的頭像。
娃爹忍不住問,你這個頭像是閨女畫的嗎?畫的是鬼嗎?
我讓他滾一邊去!沒文化,真可怕。
沒聽畢加索說嗎,人家花了一輩子學習怎麼像兒童一樣畫畫。
這是藝術,藝術,懂嗎?
我們的娃畫的是畫嗎?捏的是泥嗎?碼的是積木嗎?剪的是紙嗎?
不是!
是天,是光,是希望,是天才的靈感乍現,是天賦的熠熠發光,更是當媽的無上榮耀。
再大一點,娃的興趣班上得如火如荼,才藝全面開花。
一個個能說會道,小嘴巴還特別甜,當媽的幸福感飆升。
不但朋友圈發得多,微信頭像換得也夠勤吶!
騎馬的、射箭的、跆拳道的、跳舞的、彈鋼琴的、練架子鼓的……
娃熊熊燃燒著的人民幣,怎麼也得在微信頭像上留下點痕跡。
幾乎所有當媽的,都在娃的這個年齡段自信心爆棚:
吾家有娃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才藝一展百媚生,別家孩子無顏色。
期間,微信頭像再穿插點帶娃四處旅行的照片,什麼三亞的椰林,泰國的雞蛋花,日本的迪士尼,紐西蘭的跳傘……
嚯,一個積極向上、五講四美、品學兼優、家底豐厚的家庭冉冉升起。
我們展現的是當爹媽的那點小虛榮心嗎?
當然不是!
娃的學習要鼓勵,爹媽雞娃要激勵。
這一切的背後分明是打工和搬磚的動力,是為娃主子不停賺錢的驅動力。
再說了,要一不小心在萬能的朋友圈嘎個好親家,那二十年後不就省老鼻子力氣了嗎!
尊貴黃金階段
剛上小學:孩子有目標,頭像有使命
這個階段的中年媽媽,境遇和心情普遍比較復雜。
娃一上小學,又會掀起一輪母愛小高潮:
初為小學生之母,難掩內心的喜悅與幸福。
除了朋友圈裡曬買練習冊、包書皮、送娃入學、戴上紅領巾等儀式感時刻,微信頭像也有了點儀式感。
尤其一入家長群,再「狂浪」的家長也變「正經人」。
為給老師留個好印象,再不羈的家長也要裝裝樣。
陰郁灰暗的頭像不要,換上娃的一張精修藝術照,先混個臉熟。
非主流的頭像換一款,娃穿著制服參加比賽、參加表演、捧著獎狀獎杯的頭像,更會被老師認為是合作的好對象。
娃一上學,我就把我的頭像,從一隻憨萌能吃的豬,換成了一頭兇悍有力的虎。
不管娃有沒有考上985、211的氣質,當媽的都得有點氣勢。
但到後期,因為輔導作業對親子關系的巨大殺傷力,很多老母親的信仰起了變化:
娃成功不成功不重要了,
自己能不能活著才最重要!
一些老母親開始相信意念的神秘力量,不但在朋友圈反復發送捂著胸口的圖片,配文「咱不氣,咱不氣,氣死無人替」,微信頭像也開始走「佛性路線」。
佛手捻花一笑,不讓內分泌失調。
蓮花水中輕搖,不氣到醫院掛號。
清風明月海邊照,勸自己不爭不怒,心靜如水任他飄……
現在的微信頭像還是頭像嗎?
不,是玄學——
最強王者階段
三年級之後:一切隨緣,愛咋咋滴
娃三年級之後,大多數家長已經認清現實,理智上線。
學霸的媽,沉默是金。
學渣的媽,隱藏內心。
與之相隨的是,娃在媽的朋友圈基本消失,做頭像的資格也基本被擼。
在屎尿屁里摸爬滾打好幾年,現在終於有點時間、有點空閑了,老母親的自我意識也開始覺醒。
天大地大,不必為一個娃把自己累趴。
人生苦短,取悅他人不如討自己的歡。
中年媽媽的微信頭像重回生娃前狀態:
自拍照、文藝圖片、卡通圖片、萌寵圖全面上線。
放自己的靚照: 曾經滄海難為水,打扮一下還很美。
放文藝圖片: 除卻巫山不是雲,文藝青年再上身。
放卡通圖片: 誰還不是外表冷漠、內心溫熱的二次元小可愛呢?
放家裡萌寵照: 這是當媽的自我療愈——輔導作業氣死人,還是貓狗最可心……
當然,有一些媽媽正處於多種段位混打階段,還有些媽媽從來不換微信頭像,在她們眼裡,曬不曬娃,進化不進化,一切都由老母親說了算。
誰的地盤誰作主,當媽有時就得活得有點「虎」。
你看還有些老母親:
一大波孩子正從朋友圈消失,
一大波二胎正在朋友圈崛起。
你現在是幾段選手呢?
—— End ——
㈤ 女生說累趴了怎麼有趣回復她
這關鍵要看和你的關繫到哪種地步了。
要是一般的同學或朋友,別人說累趴了,那就可以這樣回:注意身體,要勞逸結合喲。這樣體現出你種君子之風范
都關系特別好,兩個人在一起都可以親熱的了。那這時就可以這樣回:再累也不能趴著睡,要仰著,有利於節目的開展
不同的關系就要說不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