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考祝福圖片大全_高考祝福的精美圖片
很多家長或者老師都在找一些高考祝福圖片,用來激勵給為高考考生,那麼高考祝福圖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高考祝福圖片大全,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的祝福圖片 高考祝福圖片1 高考祝福圖片2 高考祝福圖片大全3 高考祝福圖片4 高考祝福圖片大全5 勵志高考 祝福語 【熱門篇】1. 一絲真情勝過千兩黃金,一絲溫暖能抵萬里寒霜,一聲問候送來溫馨甜蜜,一條簡訊捎去我萬般心意,忙碌的日子好好照顧自己。
2. 歡歡,很高興在高中和你同班,同宿舍,你可愛,會耍一點小脾氣,和你在一起沒有負擔,開心得不得了,我們一塊吃飯,逛街,偷偷看閑書,很臭味相投。你個子高,很喜歡和你一塊打傘,有安全感嘛!我有時會沖你發脾氣,其實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心裡很在乎你的,我的一點點霸氣是對你的愛,不要懷疑我的真心噢!很懷念和你在一起的快樂日子,以後的路很長,我希望你永遠開心,不要忘了我以及我對你真誠的祝福!
3. 高考結束之時,萬千屌絲逆襲之日。 高考時簡簡單單幾張白紙就決定了我們的以後,憑什麼。
4. 揮一揮手,送你先走,我的瀟灑微笑,但願你永遠記住。高考如期而至,希望你我高中,相約在理想的學校里再見!
5. 我們做個約定,高考後,不見不散。 沒有高考,你斗得過富二代? 高考完後,我們就一起私奔吧。
6. 高考在即,請記住我最真摯的祝願:心,永遠嚮往著未來,愛,永遠與你同在!有追求就有嶄新的明天,有美夢就有人生的精彩!
7. 鯉魚不躍,豈可成龍?大鵬駐足,焉能騰空?十年磨刀霍霍,只為今朝一搏。人生能有幾回搏,又是一年高考時,此時不搏何時搏?
8. 花瓣雨飄過,把花心留給你,四季風吹過,把楓葉留給你,當月潮湧過把歡樂留給你,夜深人靜時刻,把深深的祝福留給你,天氣多變,注意身體!
9. 中考撲到高考懷里,哭道:他們為什麼不重視我!高考寵溺的看著他道:三年後我會讓他們為此負出代價。
10. 全國高考日來到,莘莘學子考試忙;辛勤奮斗十幾載,今盼名字題金榜;考前休整莫忽視,飲食衛生記心房;心態良好臨考場,沉著冷靜莫緊張。祝願考生考試順利,戰果輝煌!
11. 辛勤耕作十二載,知識田裡成果現。考場之上奮筆書,難易題目都做完。開開心心出考場,笑容滿面捷報傳。親朋好友都開顏,祝賀聲聲贊譽傳。祝你高考旗開得勝!
12. 高考到,眼直跳,心情緊張上下跳;一路走,一路想,腦海徘徊是試題;街邊景,喧鬧聲,獨自沉寂幻想中;邁開步,大聲喊,緊張疲勞漸漸跑。
13. 苦讀寒窗十載,耗費爸媽心血。天下父母心願,望子成龍飛騰。養精蓄銳待今,出手沖刺高考。展現真才實學,佳績定能勝出。爸媽您別憂愁,金榜題名報喜。
14. 高考就像買股票一樣,光投入是不夠的,還要觀察、分析,關鍵是持之以衡!
15. 高考前:書山有路勤為徑;高考後:電腦游戲晝夜玩。高考前:頭懸梁錐刺股 高考後:玩游戲頭地主高考前:早起三點夜三更 高考後:一覺睡到日三竿。
16. 真心地祝福你高考取得好成績!發揮出最好的水平。你是個聰明和頭腦靈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加油,等你好消息!
17. 世上最快樂的事是什麼?是盡自己的全力做事——不管成功與否,它都值得回味,因為有一張叫"用心"的保鮮膜在幫它哦!
18. 幼兒園三年,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十五年,我們那麼多的青春歲月卻抵不過高考一張紙的分數。
19. 一年一考年年考,高考並非華容道。人生大考多在後,全力拚搏有精彩!
20. 小妹,明天就要高考了,祝你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考個好成績。我相信你一定行的!哥哥為你祈禱!
勵志高考祝福語【精選篇】1. 畢業 贈言:想說愛你,感覺太沉;想說喜歡,感覺太輕;一天天地眷戀,一夜夜的無眠,我只有數著相思的綠瑩簾珠,托星月寄到你窗前。祝高考順意!
2. 高考高考,匆匆的考,匆匆的結束,轉眼之間,高考就剩最後一天。加油吧,親愛的同學們,最後一天的努力不會白費,最後一天的努力就是日後成功的條件。祝願天下所有的學子們都能取得最好的成績。
3. 快到考試的日子了,希望你干自願事,吃順口飯,聽輕松話,睡安心覺。使自己保持良好平靜的心態,不要太緊張,相信你的夢想會實現的!
4. 高考,幾家歡喜幾家愁,有悔恨的淚,也有成功的笑。願落榜的你,鼓起勇氣,戰勝失敗,相信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願金榜題名的你再接再勵,永創輝煌。
5. 不怕六月的高考,不怕六月的炎熱。只怕六月的分離,只怕六月空留我一人,我只是怕也須一別就是一輩子。
6. 緣相遇,情相知,心相惜。我永遠的好朋友,你一定是最棒的,高考你定會贏!
7. 我們總覺得高考遙遙無期,誰知轉眼間就要各奔東西。
8. 不管高考多魂淡,也要竭盡全力無所畏懼, 要談戀愛就和高考談,染指它,強迫它,逼它嫁給你。
9. 今天高考到,決戰在今朝,細心看試卷,下筆如有神,努力來發揮,機智來應對,父母命在肩,老師心期盼,願高考成功,成就大學夢,祝學子快樂。
10. 今年高考試卷上要求填寫考號,結果俄一雞動就寫成了QQ號碼。
11. 考語文,寫 作文 的時間不夠了;考數學,不會做嫌棄時間太難熬了;考英語,閱讀題少一點就好了;考文中,腦子一片混亂很想作弊了。渾渾噩噩,高考就這么結束了!
12. 又是一年六月七,學業收獲金色季,十年苦讀功夫深,滿懷信心前應考,平和心態不緊張,控制情緒免慌亂,考完一 門忘一門,盡量放鬆思下科,好好休息覺兒美,一舉高分必定你! 祝諸考生朋友考取理想院校。
13. 祝願天下所有考生開心度過高考。祝福你們旗開得勝,取得美好佳績。平心對待高考,你們是最棒的!仁慈的上帝會祝福你們的,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14. 高考結束了,升學開始了,大學的校門敞開了,青春的高點到了,激動心情溢於言表了,祝福的簡訊也就來了,祝你大學生活如魚得水了,願你的大學收獲能夠受益一生了!
15. 六月鮮花開滿園,爭奇斗艷賽風采。高考結束心忐忑,捷報傳來開笑顏。親朋好友齊相聚,祝賀聲聲不間斷。再入名校去深造,學成歸來棟梁材。祝你前程似錦綉,宏圖大展理想現!
16. 青春是一張畫卷,高考是點睛之筆;人生是前進之途,高考是轉折之路;人生是揚帆之行,高考是催動之風;人生是登山之道,高考是墊腳之石。願學子金榜題名,考有所成。
17. 付出終有回報,信心絕對重要。高考了,別忘面帶微笑。有空睡個好覺,不必緊張煎熬。敞開鯤鵬懷抱,直上青雲九霄。祝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18. 月亮代表我的心,真誠的友誼永遠不會忘;讓每一件事都會帶給你甜蜜的感受和無窮的快樂;每一個不平凡的心願,送進你的心裡,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深深為你祝福。
19. 高考之日又來臨,考生家長心如焚。子女面前莫表現,壓力太大難發揮。營養餐要准備好,不能太葷壞腸胃。保證孩子睡眠好,從從容容應高考。祝捷報早傳,開心歡笑!
20. 十年寒窗苦讀日,只盼金榜題名時,祝你高考拿高分,鯉魚跳龍門!加油!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高考祝福圖片大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㈡ 想找一張圖片 是一個小黑人(不是黑人類似於影子)打著傘的圖片 以前用來做qq空間頭像的 謝謝大家
表示已經盡力了,,
㈢ 求雨傘的歷史,古代用草或竹葉編制的傘的圖片
傘相傳由魯班之妻雲氏發明:「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但初期的傘多以羽毛、絲綢等物料製作,在紙張發明之後絲逐漸為紙所取代。油紙傘實際出現的時間不明,約於唐朝傳至日本、朝鮮。宋朝時稱之為綠油紙傘,明朝開始於民間普及,《天工開物》提到:「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江南地區由於氣候潮濕多雨,當時制傘業十分蓬勃。在一些文學作品如《白蛇傳》等也可以看到油紙傘的蹤影[2]。
[編輯] 一般製作過程
每個地區的油紙傘的製作過程以及所需要的程序步驟都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可分為以下四個主要的步驟:
號竹:即選竹
做骨架:削傘骨,並進行水浸、日光晾曬等必要的技術處理,然後鑽孔、拼架、穿線、串聯傘柄傘頭製成骨架
上傘面:把裁好的紙黏上骨架,修邊、上油、曝曬,完成後已可以使用
繪花:於傘面繪上圖案
[編輯] 中國大陸的油紙傘
中國傳統油紙傘中式的油紙傘圖案以傳統國畫常見題材為主,如花鳥、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學名著內容如《紅樓夢》、《西廂記》的情節為題材,亦有不畫圖而在傘面寫上書法的,傘柄和傘骨均保留素材原來的顏色,帶有古樸的韻味。
[編輯] 浙江餘杭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浙江餘杭的紙傘製作至少230餘年歷史,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遠九房開設傘店。餘杭油紙傘有漁船傘、文明傘等多個品種,由於技術精良、用料上乘,做出來的傘經久耐用,日曬雨淋也不會散架和穿裂,很受歡迎。從前不少外地香客途徑餘杭都會在半夜叩門購傘,作為禮物送給家鄉的親友[3]。
1951年,浙江省選擇餘杭紙傘為手工業合作化試點,組建「雨傘生產合作小組」,又在1952年底,建立「雨傘手工業合作社」,成為全省第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受國內媒體廣泛報道。隨著市場上出現鋼制骨架的晴雨兩用傘,這種紙傘逐漸被淘汰,餘杭油紙傘技藝亦瀕臨失傳[4]。
直至2006年12月5日,餘杭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姜軍在瓶窯塘埠村駐村入戶時,制傘老師傅劉有泉向姜軍表示想恢復餘杭紙傘,為當地當地山民開發旅遊商品致富,迎合近年農家樂旅遊的潮流。劉有泉於油紙傘開始被淘汰時就萌生了把這種傳統工藝繼承下去的念頭,不久在富陽找到一個生產竹傘架的廠家,用幾百元人民幣買回了100把竹傘架。但他當時沒有掌握加工工藝,只能保管好這批傘骨架,保管了三十多年。《城鄉導報》於12月7日頭版頭條報道《尋找制傘師傅恢復「餘杭紙傘」》,引起當地人高度關注。至12月19日,四位老師傅房金泉、陳月祥、沈麗華、孫水根於瓶窯鎮塘埠村聚首,商議恢復餘杭紙傘[5]。他們在2007年1月憑著靈巧之手,成功恢復製作油紙傘。他們在瓶窯塘埠村傳授技藝,帶動山區一大批竹農致富。餘杭區文廣新局把紙傘作為民間手工技藝項目進行重點保護[6],浙江省文化廳也把餘杭油紙傘列入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6月,餘杭紙傘於杭州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中展出[7]。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制傘手工技能要求高,制傘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經驗來完成,技藝以師徒相承,靠師徒之間言傳身教及個人的悟性、長期實踐體會掌握,學徒須三年方可出師。所用的工具由鐵匠專門打制,傘的用料也很講究,以上好桃花紙為傘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張一張黏貼在傘骨上。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時候,把油柿搗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會把桃花紙黏住。以竹、木製傘柄和傘骨,用發線紮好,傘麵糊好後繪上圖案,塗上桐油,然後在室內吊起陰干,至少要經過70多道工序,包括鋸竹、刮青、平頭、劈骨、鋸槽、削骨、排傘骨、穿傘、糊傘、裝柄等。
[編輯] 四川分水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四川瀘州分水油紙傘起源於明末清初,有四百多年歷史,當地出產的油紙傘手工精巧,圖案精細、色彩鮮艷、花型美觀,不但小巧精緻,而且擋風力強,既美觀又實用。1993年5月,江陽區分水嶺鄉的分水紙傘廠六位老藝人以四個月時間,用88根老松、52根楠竹、1800張皮紙、100公斤油料,經過70多道工序製成「二龍戲珠」傘,被譽為「中國傘王」,曾申報過吉尼斯世界紀錄,並出口至多個國家如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洋傘流行後,瀘州油紙傘的工藝日漸式微,油紙傘工序繁復,製作成本高,利潤少,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2004年當地只有三十多名老工匠繼續這門工藝,當時不少人擔心瀘州油紙傘會失傳[8]。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大世界瀘州油紙傘再度寄邀請函給江陽區政府,當地油紙傘業就開始復甦。
油紙傘業復甦後,先在雲南、貴州及瀘州古藺縣、敘永縣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盛行,作為祭祀、恭賀、饋贈等禮儀用品。不久又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澳門等地區[9]。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現時當地仍然以傳統古法製造油紙傘,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從削竹到描繪圖案都是全手工,沒有使用機器。材質也固守傳統,比如傘托,必須是從大山裡砍伐下來的通木。製作工具也歷史悠久,如油墨石印就450多年。品質控制嚴格,要求「四溝」平整不露接頭、「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豬鼻孔」,塗桐油也要求均勻。圖案也很講究,切合不同喜慶場合。婚聘的油紙傘,圖案是「龍鳳呈祥」、「牛郎織女」、「天仙配」等;恭賀孩子新生的,是「二龍搶寶」、「寶蓮燈」、「喜鵲鬧梅」、「仙女散花」等;生日饋贈則是「百鳥朝鳳」「不老松」、「八仙過海」、「彭祖老仙」等。
[編輯] 江西甲路油紙傘
江西婺源甲路村生產的油紙傘技藝古樸、造型美觀大方,堅固又輕巧,所謂「金溪斗笠甲路傘」[10] 。
[編輯] 歷史及沿革
相傳宋朝時當地人馬庭嵐被封為丞相,從京城帶了一把油紙傘回鄉,甲路人便不斷改進工藝,世代相傳制傘。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婺源當時屬安徽,康熙帝微服到了當地,看徽劇時忽然下雨,前排觀眾撐傘擋住後面觀眾的視線,有頑童就向前掉觀眾擲石,石子擊中其中一把傘卻反彈。康熙帝就派人那把傘產自何處,正是產自甲路,自以有了「甲路傘,甲天下」的說法,並收入《婺源縣志·貨屬篇》[11]。江南地區有一首民謠:「景德鎮的瓷器、甲路的傘、揚州的女子不用揀。」[12]贊賞甲路傘,又有「甲路紙傘甲天下」的美譽。
甲路傘於1936年曾獲得國際產品博覽會金獎,1943年為全盛時期,產量曾高達二十五萬把,出口外銷十七萬把。2000年代初只有三名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傳授技藝,原材料之一油柿樹為瀕危物種,甲路油紙傘因此面臨失傳。有見及此,當地制傘業改良工藝,開發出天然樹葉、恢膜紙等新品種,提高了油紙傘的質量,2006年工藝改進後年產50餘萬把,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該縣鼓勵農民學到技術後在家進行初加工,然後由傘廠進行深加工,進行大規模生產,現時中雲、賦春、許村等多個鄉鎮形成了一大批專業加工村。全縣規模工藝傘廠4家,年產值800萬元,專業加工村達30多個,從業人員1800多人[13]。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甲路紙傘以優質優質木竹、皮紙、桐油等製成[14],主要工序為削傘骨、鋸葫蘆、組合傘架、煮曬傘架、裝傘鍵、裱皮紙、傘面題畫[15]、修卷傘頁、漆桐油、穿飾線、套柄錘和結傘頂,共有近三十道工序[16]。
[編輯] 湖南長沙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湖南長沙的油紙傘業有一百多年歷史,長沙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傘店是陶恆泰紙傘店,由陶季橋於清朝咸豐年間創辦,幾年後又在附近另組陶恆茂紙傘店。
1900年,梁敬庭在長沙市北正街梁宏茂傘店學藝後掛牌梁宏發傘號開業,生產老式明油、黑油紙傘和特製鴨棚用大傘,出產的紙傘做工精細,經久耐用,得到「湘潭木屐,靖港油傘」的美譽。1921年,潘饋清兄弟創辦菲菲傘廠生產紙傘,除了傳統的繪花外,還有噴花、印花和貼花,圖案亦多種多樣,遠銷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並於1929年的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優等獎 [17] 。當地生產的油紙傘最高年產接近三萬把,直至1975年2月,靖港雨傘社被撤銷,靖港油紙傘停產,長沙其他地區的紙傘業亦式微。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長沙紙傘原料為皮紙、楠竹、棉紗、發繩、桐油、柿子水、顏料、牛角及木材。「陶恆茂」的傘做工精細,謹守祖傳工藝,選料考究。以越冬老竹中筒、上等雲皮紙製作,結邊要用自紡的土紗。而且操作細嚴,用絲棉蓋頂層,中骨用頭發繩穿結,傘邊用士紗夾頭發繩,用粗絲線,傘胚製成後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連續上油三次,品質優良,贏得信譽。
[編輯] 湖北漢口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湖北漢口蘇恆泰傘店出產的油紙傘有百多年歷史。1864年,來自湖南的蘇文受積蓄了30串(1串為1000文),開始嘗試投資在家制傘,他把學過的造傘技藝改良,成品經常總是供不應求。不久就在漢正街關帝廟魁斗巷口開了蘇恆泰傘店,僱工12人,帶學徒3個,一個月能賣500把600把,並帶動了當地的雨傘市場。之後在大火路先賢巷開設了作坊,生產方式由一人生產整把傘轉為五人一組分工製造傘子。同治九年,蘇恆泰月銷雨傘700把,年獲利接近200串文[18]。
蘇恆泰紙傘很受當地人歡迎,江漢平原曾經流行於結婚時買紅藍蘇恆泰傘各一把,男持紅、女持藍,以喻「紅男綠女,婚姻美滿」之意[19]。直至1970年,蘇恆泰油紙傘停產,這項民間工藝也在當地絕跡。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蘇恆泰的傘用料上乘,傘骨用湖南茶陵竹子,傘柄用湖南益陽木材,桐油用常德出產的,皮紙用陝西鄖皮紙,柿油用湖北羅田縣的,可用上8至12年。
[編輯] 福建福州油紙傘
油紙傘是「福州三寶」之一(另兩種是脫胎漆器和牛角梳)[20] ,在從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當中有重要的地位,當地有句俗語叫「包袱傘」,意思是出門人所帶包袱中都有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福州的油紙傘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國時期,王審知率兵南下入閩建立閩國,來自中原和江浙一帶的人把造傘工藝帶到福州。清朝進入了繁榮期,清末民初時全市雨傘店號最多時達300多家,辛亥革命後的抵制日貨運動中,福州市民把傳統的福州油紙傘稱為「國傘」,大力提倡使用[21] 。
以中亭街上的楊常利傘店最為著名,有「選料精,上油膩,繪花雅」的特點,所用之竹材必須為青山老竹,傘面的紙必須為福建省特製的棉紙。1915年在巴拿馬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評委們檢測楊常利出產的「雙喜牌」紙傘,發覺它可承受1170次的反復收撐不起頂、不斷線、不裂槽,以五級逆風吹20分鍾傘柄不折、傘骨完好,長時間泡在沸水中,不脫骨、紙不爛,因而獲得優勝獎殊榮。1933年在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也獲得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多次獲福州市人民委員會授予名牌產品稱號。
「大躍進」時,當地各傘廠合並為「福州雨傘總廠」,不久因為溫州仿綢傘的競爭,該廠就派出林永欽到溫州學藝,改良了福州油紙傘,並於當地和東南亞暢銷。文革後因為布傘流行,福州油紙傘就由實用品轉向工藝品發展。1985年,該廠生產的油紙傘遠銷日本、歐洲和東南亞,三年後先後退出歐洲和東南亞市場。近年又把紙傘原料和工藝改良,每把傘有72條傘骨,撐起來大,合起來小,狀似蛇腰,故名「蛇傘」[22]。
1990年代,福州市委領導林愛枝到美國西雅圖參加全世界花傘藝術節,並展示一把紅色大傘,全場轟動[23]。 福州雨傘總廠於1997年倒閉[24],福州紙傘業也因此式微,現時只有福州西門的一個作坊繼續生產紙傘,出口至日本[25]。一些造傘工匠雖然已經轉業,仍然希望能振興制傘業,希望當地政府扶持[26]。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福州油紙傘用料必選當地或附近地區出產的優質材料,傘骨必用閩北五年以上,彈力強、韌性大的的青山老竹,一把傘必須經八十三道工序才算完成[27]。
福州的制傘傳統工藝分有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柄、繪花等五部藝,其中以「制傘」雖屬主流,但也只是完成「傘胚」、「上油」、「裝配」等工序,須由別處買進傘骨、傘柄、傘頭等。做傘骨最好的是「後洲幫」,1950年代「後洲幫」張開綠所制傘骨如同一節麻竹筒,看不見縫隙,注水不漏。制「傘柄」最有名的是洋中亭王依犬家。傘畫師以程家寶、林永欽、劉夢秋最著名,程家寶字畫俱佳,林永欽擅畫花鳥、人物,劉夢秋的「洋山水」也頗有名氣。
[編輯] 福建洋口油紙傘
福建南平洋口鎮油紙傘,是福建紙傘「三口」名牌之一(另兩個為水口、閩清口),於二十世紀初開始生產,最高年產量達五萬多把。贛東南一帶姑娘出嫁曾以有此隨嫁為榮[28],1970年代開始,傳統油紙傘逐漸被新式的布傘和折疊傘取代,當地就由生產實用為主的傘改為生產小巧玲瓏、輕巧美觀的小花傘。傘面以手工繪制各種圖案,1980年代獲得福建省工藝美術百花獎。現時出口至香港、澳門、台灣、東南亞、歐美等地[29]。
[編輯] 雲南滎陽油紙傘
[編輯] 歷史及沿革
雲南騰沖滎陽村的制傘業有二百多年歷史,傳承了九代,又叫做「紙撐子」。相傳當時在騰越城縣衙當師爺鄭以公閑逛時結識了西街的姓張姓周的兩個懂做紙傘的師傅,跟他們學到手藝並帶回家鄉,代代相傳[30]過去當地生產的油紙傘供應整個滇西市場。當地很多客家人聚居,最喜愛油紙傘,村長鄭傳國指該村過去80%的村民都會做紙傘及其他編製品,而且是世傳。如今村裡僅餘四家人仍然在製作油紙傘,會做的人共五人,其中三人已年逾古稀[31]。現時以鄭家朝一家的手藝最好,用料講究,塗料中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都要依古法調配,成品堅固美觀,一天只能做一兩把,他所制的油紙傘曾獲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藝人三等獎。另有鄭映樓做的大紙傘,因為過去商家喜歡在店前擺放大紙傘,可以擋雨遮陽,招商引客,因此又有「照鋪傘」之稱。現在他們都只是在農閑時才制傘[32]
該處製作的花紙傘做工精細、色彩鮮艷、式樣美觀,質量好,曾一度熱銷保山、大理、昆明等地[33]。1950年至1951年從業57戶,年產雨傘4萬把。1952年60戶90人,年產量達3萬把,其中大傘佔10%,1953年走國營貿易、合作加工之路,提高了規格質量,圍線由的四道加為六道,當年盈利(含稅收)約1.3萬元人民幣。1954年有62戶,92人,產品大量銷往少數民族地區,並銷往保山、縣城及出口緬甸。1958年至1960年,國營三化廠生產過油紙小花傘。1965年後由於布傘和尼龍傘取代了油紙傘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小油傘停產,僅有少量的大油紙傘賣給路邊攤使用用。近年當地紙傘業再度引起注意,又恢復了小花傘的生產,作為工藝品,但產量不大。2006年5月21日,騰沖縣文產辦主任周特等人到當地紙傘製作基地視察,尋求紙傘產業化發展道路[34]。現在當地制傘主要是為了傳承民間工藝[35]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紙傘以雲華、古永等地出產的毛竹和當地的木料為傘柄、傘骨,傘面用界頭買來的構皮紙蒙上、塗上壩子油或桐油,稱為「綠衣子」,工序包括削傘骨、繞線、裱紙、上柿子水、收傘、曬傘、繪畫、裝傘柄、上桐油、釘布頭、纏柄、穿內線等,平均製作一把傘約需半天時間[36] 。
[編輯] 習俗中使用的油紙傘
[編輯] 客家婚嫁嫁妝
舊時客家習俗婚嫁時包括聘金與嫁妝,其中油紙傘也是陪嫁妝奩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紙」與「子」諧音,有「早生貴子」之意,「傘」字包含5個人字,寓意「多子多孫」。油紙傘的傘軸意取中空正直,無私無邪。圓形的傘面則取其「圓滿」之兆,象徵婚姻圓滿成就;另外送傘陪嫁亦有表示用來遮日避風防雨,驅惡避邪之意[37]。其他的妝奩則還有五色衫褲、梳妝台、腳桶、尿桶、門簾席、木箱或皮箱等,較富有的人家的嫁妝則另有金銀首飾、綾羅綢緞及被褥毛毯等等。另外女方也會有送一些有吉祥諧音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蔥、韭菜等,以紅繩或紅布條捆綁後作為陪嫁。
用油紙傘作為嫁妝的習俗在現今台灣及東南亞等地的客家族群中,仍然廣被採用。
[編輯] 客家喪葬撿骨
由於中國大陸的客家人多居住於山區,死者多葬於山上,客家人初次埋葬死者時不立墓碑也不起塋,而是在「二次拾骨葬」時(通常為三年、五年或更長時間之後),再舉行隆重的改葬儀式。決定改葬時,在遣屬選定改葬的墓地後,於農歷八月初一(或是大寒前後)請來安葬師傅,焚香祭奠之後掘墓開棺,並在油紙傘的遮蓋下撿拾遺骨,再用山茶油將遺骨拭擦乾凈。之後再將先人遺骨按「撿金」及「做地」等步驟重新隆重安葬[38]。
[編輯] 瑤族訂婚信物
油紙傘在湖南隆回小沙江一帶的瑤族中是一種訂婚的信物。如果男女雙方情投意合,男方家便按照傳統風俗請媒公去女方家提親。媒公第一次提親,不用准備禮物,主要是為徵求女方父母同意。訂婚當日,男方的媒公要攜帶一把紅油紙傘去女方家,進屋時將傘放在堂屋神龕上,並由女方取下傘,若女方有意結親會將各色花布和以絲線所紮好的12個三角形的布球吊在紙傘的傘骨上並將傘收攏,傘的邊緣現出一寸多長的彩須。之後媒公再將系有彩須的油紙傘帶回男方家,以作為定情的信物,表示訂親成功。在路上媒公不可打開傘觀看,若之後男女雙方離婚,則男方需將彩色絲線布球退還女方[39][40]。
[編輯] 傣族喪葬
聚居於雲南的傣族用緬紙(傣語稱「嘎拉沙」)做油紙傘[41],所用的油是芝麻油,傣族人相信傘可以引領死者到天堂,因此是陪葬的必需品。現時在勐遮鎮能購買到用緬紙製成的傘[42]。
[編輯] 客家舞蹈
傘舞是傳統的客家舞蹈,演出時舞者必須手持紙傘,並穿著藍布長衫的傳統客家服飾[43]。客家民俗舞蹈與採茶戲、山歌等均為客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編輯] 台灣美濃油紙傘
油紙傘為高雄美濃特有的客家文化象徵之一。製作過程可分為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柄、繪花等五大部分,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稱為「全藝」。
[編輯] 歷史及沿革
美濃的油紙傘製作技術引進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約在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是由林阿貴和吳振興延請中國制傘師父來台傳授技藝,而另一種說法則是由廣東梅縣制傘師父郭玉琴渡海來台,落腳於高雄美濃定居,故而將技術傳入美濃[44]。早期美濃紙傘廠都以「廣」字命名,如廣振興、廣德興、廣榮興、廣美興等。1960年代前,油紙傘、煙葉和稻米為美濃地區的重要經濟收入。1960年代時,美濃紙傘業達到最興盛,美濃當地共有二十幾家紙傘廠且每年生產約二萬把以上。但之後由於台灣工業開始急速發展,機器所生產的洋傘價格低廉且耐用易於攜帶,台灣成為洋傘王國,使得洋傘逐漸取代油紙傘,造成不少傳統制傘廠被迫停業。
但在1970年代時,英文漢聲雜志曾以廣進勝紙傘的創始人林享麟和他的油紙傘作為封面,大幅報道制傘的生活及制傘過程,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也曾到台灣製作紀錄片《長遠的搜尋(Long Search)》,拍攝美濃傳統油紙傘製作過程[45]。加上1983年時,客家導演林福地曾在美濃拍攝連續劇《星星知我心》。該劇在日本播放後,日本人對劇中的油紙傘印象深刻,並向台灣采購大批油紙傘,挽救了當時油紙傘工業逐漸式微的命運。1980年代之後,台灣民生經濟逐漸富裕,美濃旅遊觀光業也開始漸漸興盛,使得油紙傘逐漸由原本實用的生活目的轉變為與觀光結合的地區文化。
[編輯] 製作材料及過程
美濃油紙傘傘骨所使用的竹材,大部分來自台灣南投竹山、埔里以及高雄旗山所出產的孟宗竹。由於孟宗竹堅硬有彈性,不易折斷,故傘骨的製作多以孟宗竹為主,製作前將孟宗竹浸泡於水中一個月去糖分,之後曬干竹材以防蟲蛀,經過鋸竹、削成傘骨,再製作傘頭、傘柄,鑽孔穿線組合。傘骨結構完成之後,再上膠裱紙修邊、上柿子油、曝曬、繪畫、裝傘柄、固定傘頭、穿內線等步驟之後,方始完成
油紙傘是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傘,亦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如日本、朝鮮、越南、泰國、寮國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一些客家人遷到台灣定居,令中式油紙傘在台灣亦有所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新娘也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老人喜好象徵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日本傳統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用的要用「番傘」。
在早期客家莊里,由於「紙」與「子」諧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時,女方通常會以兩把紙傘為嫁妝,一含「早生貴子」的意思,且「傘(傘)」字里有四個人字,也象徵著多子多孫,而紙傘傘面張開後形成圓形,且「油」與「有」諧音,為祝福新人生活美滿圓滿的意思。男子16歲成年禮時,也會以相同理由贈予一對紙傘[1]。
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
現時日常所用的傘多是洋傘,油紙傘多作為藝術品和遊客紀念品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