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守宮砂在哪個部位
守宮砂在手臂上。
守宮砂可以說是古代的一種做法,守宮,其實就是壁虎,古代稱它為守宮,從小的時候就要用硃砂來喂它,直到喂到7斤的硃砂,它的全身就已經都是紅色,這個時候把它搗碎,點在手臂上。古時候用這種方法檢驗女人是否純潔。同時也用它證明女人是否守住貞操。
無論是從小說,還是影視劇中,我們可以得知,一般守宮砂都是點在小臂上,這個位置皮膚尤其白皙細嫩,與紅色的守宮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男權社會中對子嗣血胤純潔的重視:
在男權社會下,對女子貞潔的重視,主要出於對子嗣血胤純潔的要求,因為這關繫到家族財產的繼承和對先祖神靈祭祀的聖潔。恩格斯在論及專偶制家庭的形成原因時說:「它是建立在丈夫的統治之上的,其明顯的目的就是生育有確鑿無疑的生父的子女。而確定這種生父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子女將來要以親生的繼承人的資格繼承他們父親的財產。」
因此,「為了保證妻子的貞操,從而保證子女出生自一定的父親,妻子便落在丈夫的絕對權力之下了。即使打死了她,那也不過是行使他的權利罷了」。
❷ 硃砂痣是什麼樣的有照片嗎
守宮砂:
1、簡介
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點一顆鮮艷的紅痣,以驗證女人們的貞操,在古代是常見的,叫「守宮砂」。不明舊理的人,以為「守宮」就是守住那神聖的一方妙處。
2、來歷
實際上「守宮」是晰蠍的一種,軀體略扁,脊部顏色灰暗,有粟粒狀的突起,腹面白黃色,口大,舌肥厚,四足各有五趾,趾內多皺褶,善吸附他物、能遊行在直上的牆壁上,就是大家常見的「壁虎」。
古老相傳,用瓦罐一類的東西把壁虎養起來,天天喂給它丹砂,大概吃到七斤丹砂的時候,就把它搗爛,用來點在女人的肢體上,殷紅一點,只要沒有發生性關系就終身不滅,一有性生活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只能用在未結婚的女子身上,已婚婦女是絕對不靈驗,這種辦法是在宋代隨理學的興起而得到推廣的。
吉祥痣:
1、簡介
印度的女人額頭上要有一顆硃砂痣, 原本是印度教中祈福的裝扮,是用硃砂點上的,可以保護這個女人和她的丈夫。這個紅點在印地語里叫:Bindiya(賓迪亞),據說Bindiya最初是模仿吻痕才點的後來就象徵消災避邪,逢凶化吉。
2、做法
按照傳統的做法,要用硃砂、糯米和玫瑰花瓣等搗糊,點在眉心。
3、特點
女的是圓形的,男的是長形的。印度女孩大都用盒裝的了,用的時候就貼在前額上,不但方便,而且顏色多種多樣,還有不同的造型,可以搭配不同顏色的衣服和首飾。
(2)身帶守宮砂的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出處:
「硃砂痣」,出於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這是張愛玲書里那段對男人最寫實精闢的描寫,它的大體意思是:男人初始時,大多是喜歡淡雅清麗的白玫瑰,皎潔的清香,象是冰涼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價,求得在這冰涼水流中的沉淪。
然而,在度過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後,男人漸漸變的不滿足。他開始想要一個快樂的艷麗夢幻,妖嬈的濃艷,搖曳在月的黃昏。紅色的玫瑰,芳香彌散,辛辣魅惑。
其實,女人的美,從來蘊涵著千個面目,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它。在一個足夠聰明的男子面前,它會展露給你世上最微妙的色彩。彼刻,純白艷紅,呈現另番甜美的面貌。那樣曼妙的花朵,需要刻骨的愛憐,聰慧的溫情,才可以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