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苗族的服飾是什麼樣的,他們有什麼節日
苗族的服飾是一個特別精緻的種類,因為苗族人喜歡唱歌跳舞,所以苗族女孩的服飾多是以鮮花做點綴,裙裝為主,苗族的頭飾是最大的亮點,因為苗族女孩的頭飾都是銀片,所以沉重非常,而苗族男士服裝也多以裙裝為主,只不過相比於女士的多寬大一些。苗族有很多自己的節日、比如跳花坡節、還有姊妹節、捕魚節、客家年等等。
因為苗族人非常熱情,非常喜歡跳舞,所以很多節日都是非常盛大的。苗族人熱情好客,而且極具民族特色,這讓苗族賦予了少數民族一孝坦個非常精彩的部分,苗族人喜歡鮮花、喜歡靈動精緻的事物,所以,現在苗族的特色都非常搶眼。
㈡ 雲南紅河州少數民族主要有哪些
紅河州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彝族、苗族、傣族、壯族、瑤族、回族、布依族、拉祜族、布朗族
紅河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州,有10個世居民族,有241萬少數民族人口,少數民族占紅河州總人口的57.5%,民族聚居區占紅河州國土面積的98%。
以彝族和哈尼族為主,彝族達108.58萬人,占總人口的24.48%;哈尼族達8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8.23%。人口超過10萬人的有彝族、哈尼族、苗族、傣族、壯族。
(2)雲南紅河苗族男人服裝圖片擴展閱讀:
雲南紅河州的主要少數民族:
1、彝族
彝族古籍文獻豐富,全州散存於民間的彝文古籍二千多卷,著名文獻有《尼蘇奪節》、《彝族創世紀》、《太陽歷》等。經典的舞蹈有哈尼族的芒鼓舞、樂作舞,彝族阿細跳月、煙盒舞,苗族蘆笙舞等。
經典音樂有石屏彝族的海菜腔等。《哈尼四季生產調》、哈尼族多聲部音樂、彝族煙盒舞、彝族海菜腔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族樂器有彝族的巴烏、口弦,苗族的蘆笙,傣族的葫蘆絲等。圖騰崇拜有哈尼族的祭龍,彝族的祭火、祭山等。
2、哈尼族
哈尼族
哈尼族是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
哈尼族有悠久的歷史,與彝族、拉祜族永源於古代的諸羌部落。隋唐時期,哈尼族與彝族的先民同被稱為「烏蠻」部落。當時,滇南、滇東北的「烏蠻」部落,被成為「南中」、「三十七蠻部」,其中「因遠」、「思陀」、「溪處」、「落恐」、「王弄」等七部多為「和蠻」(「和泥」),為哈尼族的先民。
公元937年,南詔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曾聯合「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篡奪南詔政權的「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哈尼族的社會形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已基本進入封建社會,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紅河南岸的哈尼族地區仍處於封建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的地區。
㈢ 苗族服飾都有什麼象徵意義
苗族服飾的象徵了苗族人的自然之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自然之美的體現,苗族人民的勤苗族服飾的象徵了苗族人的自然之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自然之美的體現,苗族人民的勤勞。
1、苗族服飾抽象的刺綉、蠟染圖案中反映和表現了她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苗族女性對大自然的認識和了解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苗族服飾是苗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服飾中可看出苗族歷史的發展進程和文化沉積,集中反映了苗族在與自然的抗衡中對事物的認識和升華,在此間也就產生了苗族的審美意識。
3、苗族婦女認為,苗族服飾中包含自然之美,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都是她們所需要的色彩素材,都應把它穿在身上,形成一種源於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美。
4、苗族服飾經過種麻、收麻、績麻、紡線、漂白、織布等一系列復雜的工藝到刺綉、蠟染、裁
縫,最後成為一套精美的服裝,無不反映了苗族婦女的勤勞和耐性。
(3)雲南紅河苗族男人服裝圖片擴展閱讀
苗族服飾有地區差別,分為黔東南型、湘西型、雲貴型:
1、黔東南型:雷山苗族服飾多姿多彩,是當今世界上最美麗、最漂亮的服飾之一。這些多姿多彩的服飾銘載著本民族歷經磨難的歷史變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來生活環境的濃縮。史學家稱之為:「穿在身上的史書。」
2、湘西型:流行於湖南湘西州及湘、黔(主要是松桃縣)、渝(秀山縣、彭水縣一帶)、鄂(恩施州)四省交界一帶。古代男女蓄發椎髻的習俗已消失。如今女性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綉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紮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
3、雲貴型:雲貴的大花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的昭通、楚雄、彝良,貴州六盤水、威寧、織金、普定、鎮寧、紫雲等地。大花苗族主要麻布做衣服,他們遠古的服裝都是自己種植麻,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
㈣ 苗族穿什麼衣服
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後漢書》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因此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
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雲天」的著名詩句。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發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 。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綉花邊,系一幅綉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
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
(4)雲南紅河苗族男人服裝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的分布
中國苗族世居地分布於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區及其毗鄰的黔東南的苗嶺、月亮山,黔南的大、小麻山,廣西的大苗山,滇黔川渝烏蒙山等。省份分布包括貴州、湖南、雲南、重慶、廣西、湖北、四川以及海南8個省區,居於這8省區的苗族達到8,653,417人,占苗族人口的96.73%。
苗族人口過百萬的有三個省份,其中貴州有苗族4,299,954人,占苗族人口的48.07%,占貴州少數民族人口的32.24%,佔全省人口的12.2%,為僅次於漢族的第二大民族。
湖南為苗族人口第二大省份,湖南苗族占苗族人口的21.48%,占湖南少數民族人口的29.97%,佔全省人口的3.04%,為僅次於漢族、土家族的第三大人口。
雲南為苗族人口第三大省份,雲南苗族占苗族人口的11.67%,占雲南少數民族人口的7.37%,佔全省人口的2.46%,次於漢、彝、白、壯、哈尼、傣的第七大人口。
重慶是苗族人口第四大省級行政區,集中居住於東南部的秀山、黔江、酉陽、彭水四縣,重慶的苗族大多與土家族雜居,占重慶少數民族的46%。隨著工作就業帶來的遷徙流動,廣東、浙江與江蘇3省有196,270苗族人,占苗族的2.19%,這類人口以雜居為主。
其餘1.07%的苗族人散居於其餘20個省份(含現役軍人)。
中國有135個世居苗族人口過1萬的縣市區,其中有58個苗族人口超過5萬,24個苗族人口超過10萬,5個苗族人口超過20萬,(貴州)凱里、(重慶)彭水、(湖南)麻陽為苗族聚居最集中的3個縣市,松桃、沅陵、花垣、鳳凰、綏寧5縣聚居的苗族占苗族人口比例均超過2%。
宗教和文化
苗族人多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其信仰系統極為復雜,每族不同。苗族的宗教一個特點是具有大量繁雜的宗教儀式、神秘主義、密儀、密軌、傳說、太陽歷法、咒語、草葯。
可以說人類早期曾經有過的各種神秘宗教儀式,在苗族的傳統風俗里基本佔全了。而在苗族自身的文化里,這些宗教儀軌只是為敬祖、驅鬼、拜天、婚嫁等淳樸的生活目的服務。
苗族風俗不僅繁復,並且可以在艱難生存條件下自成體系,維護族內生活秩序的習慣法非常完備,各種生活矛盾的解決方案都可以在苗族習慣法里找到。
並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可以口舌相傳,長期維持一個小規模族群的穩定,這也是他們長期隱居山林而能保持風俗的原因。
同時為了維護這些風俗並做到世代傳承,是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的,譬如一身苗族姑娘的服飾費用就相當昂貴,更不用說那些耗費的宗教儀式了,它們對苗族這樣以原始農業生產為主要生存手段的部族幫助並不多。
這些特點,也使得苗族至今成為最貧窮的幾個少數民族之一,但是它居然能存在下來而不解體,且人口數量還是不少,類似的瑤族和畲族的情況就遠不如苗族。
如果不是得到持續的外部經濟支持,那苗族的風俗系統則是非常完美的,這也很難解釋它們是自然形成的。
19世紀無數歐洲人進入苗疆,對苗族的風俗發生了極大興趣,進行大力研究。
苗族的信仰里除了有善神,也有很多惡靈的存在,很多傳說中都包括世仇與委屈的情節,將恐懼與仇恨的力量潛在地埋在心底。
盡管是以美好的傳說故事形式,但它一旦有觸發點就會起作用。同時,苗族宗教密儀的精神控制力量也都被完好地保存下來,還包括大量草葯學。
所以保護苗族的傳統風俗的意義非常之大,對揭示早期宗教的作用就是一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