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幼兒騎馬打仗圖片卡通
擴展閱讀
動漫高清男生帥氣圖片 2025-02-12 16:48:21
擔當上進的女人圖片 2025-02-12 16:31:57

幼兒騎馬打仗圖片卡通

發布時間: 2025-02-12 14:30:01

㈠ 如何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

先培養獨立性

㈡ 少兒足球訓練中的趣味游戲有哪些

少兒足球訓練中的趣味游戲有:

1、推人出圈

ps://iknow-pic.cdn.bcebos.com/14ce36d3d539b6000deb2364e250352ac65cb73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和急轉、急停以及假動作的能力。

場地器材:小足球場一個

游戲方法:學生分散站在半個足球場內,選出1-2人做追逐者,追拍其他學生,在追逐中,如果被追者站著不動,追逐者就不能追拍他,也要模仿他原地不動;如果被追逐者在原地做各種動作,如拍手、轉圈、前滾翻等,追逐者也要模仿其做同樣的動作。這時,被追者就可趁機逃跑。在追者拍擊到逃者時,逃者就成為新的追者,再去追拍其他人。

游戲規則:

1)追逐者只需模仿逃者在原地做得動作,行進間的動作不必模仿。

2)逃者不能在原地持續停留5秒,碰到這種情況,追者可「讀秒」,即一邊模仿他做的動作,一邊數十件,數過5秒即可抓人。

3)逃者不能做觸及追者身體的動作,如用手將追者推開等。

㈢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性別意識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性別意識
(一)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也是一種較好的教育手段。「角色游戲」是指通過扮演角色來反映生活經驗的游戲。這種游戲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種社會需要,是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再現,因面它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主要形式。它在幼兒游戲中佔有著中心地位,教師要以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巧睜褲的身份幫助幼兒成為游戲中的主體。要從角色游戲的環境、氛圍、材料、時間、角色對象的選擇等方面進行合理的選擇與搭配。
1.游戲中幼兒對角色的模仿
幼兒園的教育形式很多,兒童的游戲活動很早就表現性別的差異,在社會游戲中,兒童絕大多數情況下選擇同性別的兒童作為游戲的夥伴,同時,在游戲中兒童對同性別夥伴的社會行為也顯著多於對異性夥伴。但是在對於性別教育這個問題上,教師通常都是用角色游戲來進行。
教師讓幼兒玩「過家家」的游戲,這個游戲是大部分幼兒都玩過的,教師讓幼兒商量分配角色,當媽媽、爸爸、爺爺、奶奶,每個角色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在活動期間我們會遇到女孩子都爭著要當媽媽,我們可以讓兩個孩子都當媽媽,一個可以打掃衛生,一個可以給寶寶喂飯,孩子的積極性得到了正確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性別意識也得到了早鎮體現。但也可以讓女孩子體驗當爸爸的感覺,要提醒幼兒你們是在交換角色。
2.根據性別分組游戲
幼兒園進行室內游戲和戶外游戲都要有一定的規則,幼兒園老師在要進行游戲的時候對幼兒分組,男孩站在一起,女孩站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提醒幼兒認識自己的性別,在幼兒園我們看到,當老師講男孩站這邊的時候,女孩站這邊,但還是有的孩子站錯自己的位置,在這個時候老師就要進行及時的提醒幼兒。
3.教師為幼兒的游戲提供有準備、可供選擇的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必備,也是影響游戲進行的重要因素。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時,常常不自覺的把自己的性別意識包含在行動中,按傳統的角色選擇游戲材料,近一步強化幼兒的性別意識。
幼兒游戲的設計在教師的不經意中,其實已經隱含了幼兒工作者的性別意識,對幼兒的性別認識起著強化的作用。比如每一個幼兒園都在玩的「娃娃家」里,幼兒開始模仿傳統的性別角色。一般都是女孩當「媽媽」,男孩當「爸爸」。「媽媽」是要在家裡煮飯帶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媽媽」不做家務,跑出去玩,就會被認為失職。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飯,休息。這無形中就將「女性的職責是在家裡」。
我們的教師在設計此游戲時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別敏感意識,根據現實情況稍稍做一些改動呢?比如,「爸爸」「媽媽」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請「保姆」帶,也可請「爺爺」「奶奶」幫忙照看。「爸爸」有空時也要幫忙帶孩子,做家務,「媽媽」也可以出去辦事。再或者,當幼兒玩娃娃家比較熟後,教師可否根據觀察,建議男女幼兒互換角色,女孩嘗試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嘗試一下「媽媽」角色呢?這樣也許更有利於幼兒獲得豐富的角色體驗,擴大狹隘的性別認識。
(二)日常生活
幼兒在園的時間較長,利用一日的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
1.入廁環節
幼兒園里,無論什麼年齡班級,都有廁所。雖然現在許多幼兒園都是男女同廁,但是可以組織男孩和女孩分時間階段入廁,加強幼兒男女是有性別區分的意識,教男孩和女孩上廁所的方法,小男生站著小便,讓女孩子要蹲著小便,有條件的,應進行男女分廁。
2.就寢環節
現在大多數的幼兒園雖然能按照規定做到一生一床,但床與床緊鄰,男女幼兒同住一屋。值班的教師或保育員可利用這一環節強化幼兒性別角色,若條件許可,男女幼兒可分屋就寢或在中間拉上帷幔。
3.盥洗環節
全托幼兒園,在洗澡的時候,如果孩子對身體的有關部位特別感興趣,如問到身孝簡體的部位名稱時教師不應該敷衍和躲閃,應有意識地教幼兒認識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4.整理活動
幼兒每天午休過後,教師讓幼兒整理自己的被子時,這個時候就可以提醒幼兒小男生和小女生比賽看你們誰把被子疊的又好又快,讓他們有男女之間的一個競爭。同時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性別,還促進了幼兒的集體意識。
(三)教學活動
性別角色教育的內容比較枯燥,幼兒並不感興趣,為此,教師應該採用機會教育、談話教育、直觀教育等多種教育方法,傳授相關的知識。
教師可以通過「我是從哪裡來的」展開話題,根據這個話題來對幼兒跟深的提問,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和身體的每個部位,可以通過這個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活動一:「我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嗎?」,讓幼兒熱烈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
活動二:「為什麼爸爸和媽媽穿的衣服不一樣呢」讓幼兒知道這其中的區別,並能夠了解到其中的關系。
活動三:「為什麼我們的頭發都不一樣,她為什麼是長的」讓幼兒通過和周圍的環境進行對比,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長的頭發?
幼兒園的現在教材中,講故事的活動中,已經被滲入了傳統的性別觀點。在幼兒讀物中,他或她閱讀的是傳統的性別角色期待。在對男孩、女孩的特徵、能力、責任等方面,存在著明顯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教師在選教材,幼兒讀物時,就更應該小心謹慎,通過教師的教育過程來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對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縛,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別形象。盡量使教材和幼兒讀物反映出來的性別特別是女性的職業要多樣化,比如母親也有當警察的,當科學家的;反映出來的角色的精神品質豐富化,比如父親也常做家務,細心的照顧幼兒,母親也經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遇事鎮定等等。
(四)教師指導家長錯誤觀念
1.勵孩子向異性學習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的「性別」優勢的同時,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完善。如:男孩多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於表達和善解人意,女孩多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
2.增加男女孩子接觸的機會
孩子向異性學習應通過自然而然的接觸,故應為他們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機會。
3.順其自然
在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時,必須順其自然,切忌威逼強迫,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4.幼兒園進行性別教育
幼兒園定期進行有關幼兒性別教育的專題,讓家長了解性別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組織家長與幼兒進行親子游戲,父母應該跟同性別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範融匯在游戲中,例如:父子共同「騎馬打仗」,母女一塊兒打扮布娃娃等游戲。
(五)改變教師的傳統觀念
改變教師傳統性別角色觀念,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嘗試不同性別的角色,角色游戲強調從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出發,但教師在游戲進行過程中往往占據支配地位,從內容的選擇、角色的分配到游戲中的行為,無不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性別觀念,積極應用現代性別教育觀念,讓幼兒有平等的體驗不同角色的機會,給幼兒因性別差異帶來的性格缺陷以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