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分求幾幅小學生坐、立標准姿式的卡通圖片
我找到的一些資料希望有幫助: 常人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良好的站姿會給人以表態美造型,是美好的人格亮相,是人格魅力的展示。良好的坐姿,它既體現形態美又體現了行為美;良好的走姿是在站姿的基礎上展示人體形的極好手段。走姿更能表現一個有人的風度、風采和韻味。我在接觸學生時,發現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起立、排隊放學、升旗時,站的姿勢難看,有歪頭、弓背、叉腰、兩手插入衣袋、身體依靠物體、站立身體晃動等不良現象;上課開展活動時坐姿不雅觀,架腿、腳敲地面、兩膝分得很開、腿伸得很遠、起坐過猛,弄得座儀椅亂響等。怎樣糾正這些不良的習慣呢?結合在上「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課時,再一次滲透了形象教育。課文開頭導入欄目「看一看」進行了學生參與的情景設計,由學生造型:公共汽車上不同的坐姿,等公共汽車的不同站姿,讓其他學生參與評價,接著出示燈片:明明 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讓學生模仿做。最後,我請了一個班的武警戰士進課堂為同學們表演了軍人的站姿、坐姿、走姿,並讓孩子和武警叔叔一起練一練,做一做。通過參與評價、練一練、做一做,讓學生學會了標準的站姿是:入座時要輕穩坐下,人體重心向下,腰挺直,上身正直,雙膝並攏或微微分開。女子入座後,雙腳、腳跟都要靠攏。標準的站姿是:脖領挺直,雙目平視前方,面帶微笑,兩肩放鬆,兩手臂放鬆自然垂於體側,挺胸收腹,兩腿並攏立直,腳跟相靠,腳尖分開45度左右。並明白:坐得文雅、端莊,走得帶勁,站得直都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它即體現了形態美,又體現了行為美,同時也感受到良好的坐姿、走姿、站姿給人以朝氣蓬勃、精神飽滿的感覺,也展現自己的氣質和風范。坐姿的標准
1.正確的坐姿是身體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二處,上身保持正直,兩手自然放於兩膝上,兩腿平行,與肩同寬。 2.胸部自然挺直,立腰收腹,肩平頭正,目光平視,女服務員著裙時雙腿並攏,斜放或平直放,雙手自然擺放在腿上。 3.與人交談時,身體要與對方平視的角度保持一致,以便於轉動身體,不得只轉動頭部,上身仍需保持正直。
⑵ 勵志圖片帶字唯美卡通圖片分享
卡通類的圖片是比較可愛的,是很多女生都喜歡看的圖片,你喜歡勵志的卡通圖片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勵志圖片帶字唯美卡通圖片和勵志句子分享,希望你會喜歡!
勵志圖片帶字圖片帶字唯美卡通圖片
勵志句子
1. 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煙。
2. 我愛你天經地義,你不愛我天理不容。
3. 飲食貴在節,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恆,節飲食養胃,多讀書養膽,喜運動延生!
4. 單絲不成線,獨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5. 不要忘本,任何時候,任何事情。
6. 你永遠也不曉得自己有多喜歡一個人,除非你看見他和別的人在一起。
7. 努力是奇跡的另一個名字。
8. 一個人的日子有點懶,一個人的日子也孤單。寂寞了,抬頭看天,天藍雲淡,此時,無人陪伴;難過了,聽聽音樂,讓旋律流過心田,很煩,心中孤單。人生,熱鬧的地方很多,始終不去,情願,承受寂寞,忍受孤單,也許,人生,就是寂寞,孤單。經過,才會明白堅持與放棄。就這樣,於歲月中堅持,不言放棄。
9. 在別人肆意說你的時候,問問自己,到底怕不怕,輸不輸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後退,不須猶豫,難過的時候就一個人去看看這世界。多問問自己,你是不是已經為了夢想而竭盡全力了?
10. 人生沒有綵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
11. 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風得意,事事順心,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巴爾扎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面對挫折能夠虛懷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種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徹悟人生的大度一個人要想保持健康的心境,就需要升華精神,修煉道德,積蓄能量,風趣樂觀。正如馬克思所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12. 永遠都要記住你的人生掌握在你手中
13. 上班疲憊,晉升排隊,說好吃飯卻被灌醉,情人至今沒有到位,早晨不願醒,晚上特想睡。這我都無所謂,最不能忍的是祝你快樂也要收費。
14. 一個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去克服自己的缺點。
15. 下的是厚德,收獲的是高尚;播下的是仁愛,收獲的是文明;播下的是誠信,收獲的是友誼;播下的是獻奉,收獲的是快樂!
16. 挺直腰桿,把所有的思想都放在學習上,誰還會在意冷言冷語所帶來的傷。擦乾淚水,展望前方,誰還會對現實的挑戰書感到害怕。摩拳擦掌,奮勇向上,誰會畏懼於困難的阻擋。
17. 著身還未老,牙還未倒,蛀蟲還未來到,在愛牙日來臨之際,祝你身體好,牙不倒,保護牙齒一天比一天好,就算百年,牙齒都不會往下掉!
18. 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謝幕,你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精彩。人之所以快樂,並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樂觀的心態來自寬容,來自大度,來自善解人意,來自與世無爭。人生本就沒有完美,想通了,想開了就是完美。
19. 堅持奮斗的人生,在每個人看來,也許很積極,很寶貴。在大街上,每個人為著自己的人生,事業。在奮斗,在努力,在堅持。可是又有幾個能成為家喻戶曉的人,又有幾個能拼搏,奮斗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20. 紅塵萬丈,誰許誰塵埃落定?浮華落盡,誰在天涯海角將思念放入漂流瓶,任她漂泊。鏡花和水月,或是你和我,又或是寂寞和寂寞。
⑶ 如何把握指南
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的首要實施原則。《指南》中的「說明」部分強調,實施時「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因此,除了綜合性較強的主題活動、方案活動、單元活動之外,將「整體性」原則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環節、把握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教育契機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真實而自然地融合著各領域的知識。進餐環節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之一,但由於重復性、頻繁性、單調性等特點,許多教師往往容易忽略該環節的教育價值,而僅僅將其作為常規培養的一個手段,尤其在小班階段。比如,針對小班幼兒進餐環節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心理焦慮不願吃飯、獨立進餐有困難、部分幼兒偏食挑食、基本進餐習慣尚未養成等,教師一般會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分別設計活動,卻容易忽視餐前、用餐、餐後三個環節所蘊含的豐富的學習與發展契機。
健康領域的教育價值
進餐環節的健康領域教育價值歷來受到較高重視,這也是進餐環節較為直接的教育契機。《指南》中對小班幼兒進餐環節提出的健康領域目標主要體現在「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方面,具體提到「在引導下,不偏食、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的目標。實際觀察中,筆者發現,多數小班教師採用說教方式,例如針對某個挑食孩子進行口頭教育,但對於處在直覺行動思維階段的小班孩子來說,這樣的說教方式往往發揮不了較好的效果。
事實上,對小班幼兒進行均衡飲食的健康教育形式可以更加生動形象。例如,利用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以及繪有主食、蔬菜、肉、河(海)鮮、水果和點心等六大類食物的卡通圖片製成布書。每天用餐前,請孩子根據當餐菜譜找出相應的食物圖片,「喂」給卡通形象吃,給予幼兒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不偏食、不挑食,樣樣都愛吃。同時,在班級張貼人體每日所需食物的寶塔圖,通過環境潛移默化也是一種無形的健康教育。
另外,多數教師在進餐前也都會向幼兒介紹當天的食譜,但大部分僅僅是報一遍菜名,顯得乾巴巴的,不太有趣味性,幼兒大多聽過就忘了。其實,介紹食譜的方法得當,會明顯影響孩子的食慾。比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生動有趣的食物製作和營養的視頻,在進餐前的過渡環節播放,會激發幼兒的食慾。有條件的話,適當地開展諸如讓幼兒參與簡單食物的製作過程或者讓廚房的炊事員到班裡介紹當日食譜的活動,都是較為有效的餐前食譜介紹方式。
通過這些方式,孩子們無形中對健康飲食方式、進餐習慣等就有了較深的印象和豐富的經驗。語言領域的教育價值
《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明確提出,要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並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語言交往貫穿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但進餐環節中語言領域的教育價值往往被忽略或不被認可。一方面,中國自古就有「食不言,寢不語」的古訓;另一方面,大多數幼兒教師認為進餐過程中說話不僅影響幼兒消化,更容易引起嗆食等危險情況。因此,大多數幼兒園都要求幼兒在進餐環節保持安靜。
事實上,小班幼兒對新事物較感興趣,好奇心強,喜歡嘰嘰喳喳。即使教師反復強調進餐時不能說話,但幼兒悄悄交談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因此,不妨在進餐前,利用過渡環節,讓幼兒通過講述、念兒歌、相互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使語言表達的機會更加充分。比如,在餐前分享有關進餐、營養、習慣培養等方面的故事和兒歌,像《大公雞和漏嘴巴》、《大力水手》等。
筆者在日本學習期間,曾多次觀察日本幼兒園的進餐環節,許多日本幼兒園餐前都開展「小播報員」活動。每天,有一名幼兒到教室前面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食物,並簡單地說出理由。例如,有的小朋友自豪地說:「我最愛吃媽媽做的飯團,因為裡面有我愛吃的肉鬆!」其他小朋友都熱烈鼓掌。這樣的簡單活動既培養了幼兒的表達能力,又增強其自信心。另外,日本的不少幼兒園在午餐環節採用自帶便當的形式,進餐過程中教師往往鼓勵幼兒互相交流各自的特色食物。同時,日本的幼兒教師都和幼兒一同進餐,並隨時回答幼兒有關的提問,氣氛像家庭一般輕松愉悅。這些進餐環節的做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以及同伴交往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創造了平等、愉悅的就餐環境,是對我們傳統做法的啟發。社會領域的教育價值
《指南》指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每年的九月、十月是小班幼兒較普遍出現分離焦慮的階段,尤其是在人園、午餐、午睡等生活環節表現更為明顯。小班進餐環節,經常會有幼兒邊吃邊掉眼淚,還有的幼兒哭鬧著說不喜歡幼兒園的飯菜、要吃媽媽做的飯等。這些場景恰恰為幼兒的社會學習與發展提供了契機。
例如,對於進餐時情緒不好的幼兒,教師可以先讓其說一說媽媽是怎樣照顧自己吃飯的,然後坐在其身邊,安撫情緒,適當喂飯,同時適時引導幼兒說一說老師又是怎樣照顧自己吃飯的,讓幼兒體會到老師像媽媽一樣喜歡自己,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依戀感。為盡快讓小班幼兒熟悉班裡的小夥伴,進餐環節最好不要固定就餐位置。
再如,餐前餐後的排隊洗手、取餐、依次入座等過渡環節,對培養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和獨立進餐能力有著很好的教育價值;適當讓小班幼兒承擔一些簡單的餐後擦桌子等小任務,能夠讓幼兒進入中大班後較快適應值日生制度;餐後的安靜區域活動則是培養幼兒樂於與同伴分享、交流、游戲的良好時機。
此外,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嘗試每月組織一次幼兒自助餐,改變平時的進餐模式,讓進餐環節變得更加富有趣味。幼兒在自助餐的過程中,體會到與同伴一同進餐的愉悅,同時通過有序排隊取餐以及按需取餐的要求,初步體會到秩序的概念以及產生愛惜糧食、尊重農民勞動的意識。教師還可以在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向幼兒介紹傳統食物,使幼兒初步認識民族文化,樹立一定的民族自豪感。
科學領域的教育價值
《指南》在科學領域提出讓幼兒「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的目標,並提出了「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的教育建議。進餐環節蘊含著科學教育的豐富契機,可讓小班幼兒在進餐時觀察食物的顏色和形狀、觸摸食物的大小形狀和組織結構、品嘗食物的味道、聞食物的香味、甚至輕拍水果聽聲音等,不斷感知食物的各種特點,讓小班幼兒的感覺器官得到充分的鍛煉,為早期的生長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吃午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充分感知水果的不同形狀、大小、數量等特徵,讓幼兒學習形狀、體積和數量等數學概念。比如,吃葡萄時,請幼兒數數自己有幾個,並感知葡萄是橢圓的;吃橘子時,讓幼兒感知橘子是圓的、橙色的、有著特有甜香味的。這些簡單而又基本的常識正是小班幼兒需要積累的關鍵經驗。進餐活動中所蘊涵的這些科學內容既可以提高小班幼進餐的積極性,又能擴展其科學知識,激發其探究科學的興趣。
藝術領域的教育價值
《指南》在藝術領域的說明中強調,引導幼兒進行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小班幼兒的進餐環節看似與藝術領域關聯不大,但只要教師善於發現,同樣可以挖掘出藝術教育的價值。
例如,柔和的餐前音樂為幼兒創造了溫馨的用餐氣氛,同時讓幼兒逐漸平靜,進入用餐准備狀態,給予幼兒一定的暗示——音樂能讓人心情愉悅,也讓幼兒明白如果大聲地講話,好聽的音樂就聽不清楚了。
此外,在進餐過程中引導幼兒品嘗美味,欣賞菜餚、水果、五穀等的線條、顏色、形狀之美。這樣可以逐漸鍛煉幼兒發現美的能力,提升其審美情趣,還能激發其藝術想像空間。
同時,筆者發現小班幼兒對於形狀可愛、顏色鮮艷的餐具有很濃的興趣。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准備形狀、色彩豐富的安全餐具,激發幼兒的食慾,初步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這一點也可以從日本幼兒園造型生動、色彩搭配豐富的便當中得到啟發。
《指南》各領域的目標與幼兒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這也是《指南》實施所強調的「重視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原則的體現。除了進餐環節,教師在組織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時,都不應局限在固定的思維模式中,例如戶外活動就是健康教育、早期閱讀就是語言教育,而應該把每一個環節都當做有效融合多領域教育價值的整體。這也是把握《指南》整體性原則的關鍵所在。
⑷ 平時你怎樣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舉例說明
如何教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是每個家長必須面對的問題,但經常由於一些家長沒有注意很多細節而導致孩子壞習慣的發生,如何教育教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如何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習慣的相關內容。
如何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習慣
教你的孩子文明的習慣永遠不早,也永遠不晚。如何教育孩子懂禮貌講文明是每個家長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會不斷增值。做父母的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有禮貌的小紳士、小淑女。
培養孩子多傾聽習慣。平時可以多提醒在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多傾聽,不能大聲喧嘩、也不能中間插話打斷別人說話;平時和別人說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認真聽,不可隨意走開。
讓孩子懂得,這樣做是對別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可能尊重你。你可以選擇一些相關的動畫片之類的,或者說是圖書給幼兒自己觀看,讓他自己意識到要懂禮貌講文明。
做個熱情好客的小主人。如果家裡有客人來,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訓練孩子講禮貌。例如,在客人進門的時候,教寶寶甜甜地問聲好;大一點的寶寶,放手讓他擺水果拿飲料。
如果有小朋友來,提醒寶寶主動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圖畫書,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孩子有不文明行為時,父母需要及時進行批評,不能無視。
怎樣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父母以身作則,當好榜樣
在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同時,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當好榜樣。在為人處世時,時刻給孩子做出很好的表率,比如尊老愛幼等等,父母在孩子爺爺奶奶面前,不要數落爺爺奶奶的不是,更不能顯得不耐煩,或嫌棄老人不衛生;或者帶孩子出去玩時,製造的垃圾不能隨便丟棄等等。
增加親子閱讀的機會
家長最好給孩子准備個書櫥或者書桌,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通過這樣的閱讀,能增進母子感情。而且多讀一些有關禮儀教育的書籍,像那種帶有繪畫的繪本等,對提高孩子的禮儀常識很有幫助,在孩子看時,家長可以在一旁進行仔細講解,比如公共場合就餐不大聲喧嘩;碰到長輩及時問好;怎樣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等等。
多帶孩子進行日常實踐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最好多帶著他去參加實踐,畢竟實踐才能出真知,比如帶著孩子去公園遊玩時,看到干凈的地面有一個塑料袋,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再比如等公交車時,自覺排隊有序上車不擁擠等等。都是很好的實踐禮儀教育的。
怎麼使孩子懂禮貌
首先要學會「打招呼」。與人打招呼雖然是很簡單的事,但是要讓孩子養成這一習慣卻是不太容易的。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給孩子輸入這一意識,讓孩子自主意識上能夠做到主動與人打招呼。
父母以身作則,禮貌待人。一個有禮貌的父母才能教出懂禮貌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能忽視自身的影響作用,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在無形中熏陶著孩子。所以,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為孩子樹立一個懂禮貌的好榜樣。
教孩子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在生活或游戲中,父母都可以抓住一切機會教孩子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例如游戲的時候,讓孩子對小夥伴說:「你好,小汽車請給我玩一會,好嗎?」;如果小夥伴給了以後。
讓孩子學會說「謝謝」;玩耍結束後,要跟小夥伴說「再見」。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禮貌用語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要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
孩子有不文明表現時,要及時糾正。孩子接觸的環境和事物不一定都是正面的、良好的,由於缺乏判斷力,有時也許會沾染上一些不文明的習慣,所以這就要求父母幫助孩子來甄別,摒棄不良言行。
對孩子的禮貌行為要及時表揚鼓勵。孩子有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父母需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為何受到表揚,並強化自己的禮貌言行,堅持下去。
怎樣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為還是關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與人接觸傳染疾病,情願將孩子閉門獨處。
事實是,只有與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應該創設外出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條件,放手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讓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
譬如:和經常左鄰右舍打個招呼,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游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去公園和同伴嬉戲,利用乘車、和陌生人接觸等。
3至7歲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購物。例如讓他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與售貨員交流的時候,也學習了與人溝通的技巧。
如果孩子一開始有困難的話,媽媽可以在一邊鼓勵,教孩子說「請售貨員阿姨拿一下那個玩具狗」、「請問要付多少錢」、「謝謝」等話,漸漸地讓孩子自己能開口說。
⑸ 中班社會《學會等待》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中班社會《學會等待》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社會《學會等待》教案1
【活動設計】 「學會等待」注重培養幼兒的社會性行為,也是秩序感的一種體現。對於幼兒來說,學會等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由於年齡的特點,幼兒不容易在一件事情上專注很長的時間,何況是無聊的等待。可是,在一日生活中,包括在幼兒園,在家,在外,等待又是必要的規則。在幼兒園,我們常說要減少幼兒的等待時間,但是由於「僧多粥少」的現象還存在,有些時候的等待還是必須的,而且學會等待也是遵守一定規則和秩序的必要條件,我們也應注重培養幼兒耐心等待的好習慣。
我們課題組成員結合生活實際,從幼兒園的一日生活著手,從傾聽等待、排隊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時間三個方面設計了社會活動《學會等待好處多》。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讓幼兒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各種等待秩序以及這樣做的好處;
2、認識等待標記,引導幼兒尋找家庭及社會生活中需要等待的地方並粘貼;
3、培養幼兒安靜有序的等待習慣,增強文明意識。
【活動准備】 卡通小鬧鍾、時鍾音樂、等待標志、情境圖,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小鬧鍾導入活動,引發幼兒興趣。
「叮鈴鈴……是誰在唱歌?」
(出示小鬧鍾)
呀!小鬧鍾來到了我們班,大家歡迎!
哎,小鬧鍾可是第一次來做客喲,小主人們——今天你們要好好表現表現,讓它喜歡上我們幼兒園哦!那我們帶著小鬧鍾一起前進吧!
音樂起(我和一起上緊發條,准備好!)
滴答、滴答、小鬧鍾,真聽話,滴答滴答向前走。(師幼一起模仿鍾擺動作,邊說邊做)
二、了解一日活動中的等待。
1、上課中的等待。
音樂響起。
「小朋友,看!小鬧鍾走到哪兒啦,現在是幾點鍾?」
「平時這個時間,我們在幹嘛呀?」(上課)
(出示畫面)「對!那上課的時候,我們該注意些什麼?」
幼A:坐端正
幼B:認真聽講
幼C:要舉手回答問題
引導幼兒說出:老師講課不插嘴,同伴發言耐心聽(老師講話的時候呢?同伴發言的時候呢?……)
小朋友想一想: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能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
教師小結:傾聽是一種禮貌,學會傾聽更是等待的一種方式。小朋友在別人講話時,要養成安靜傾聽的好習慣。
幼兒園,秩序多,
老師講話認真聽,
同伴發言我安靜,
會等待,會傾聽,
才能學到真本領。
2、午間時的等待。
音樂起(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向前進)
「現在指針停在什麼地方啦?」(11點)
「這個時間,我們在幹嘛呢?」(看電視)
噢,廚房裡的叔叔阿姨正在為我們准備飯菜,小朋友看會兒電視等待開飯呢!
開飯前,除了看電視,我們還幹了些什麼事情?
幼:(玩手指游戲、上廁所,洗手等)
那小便、洗手時候人多的話,我們該怎麼辦?好,那我請幾個小朋友來示範一下。(幼兒示範)
「我是一個水龍頭,你們怎樣來洗手」!
(幼兒演示洗手時,要排隊輪流,後面的小朋友要學會等一等,不擁擠。)
教師總結:原來,排隊、輪流也是等待的一種方式。
幼兒園,秩序多
上廁所,洗小手,
人多時候要等候,
不推不擠會輪流。
吃午飯、散步、午睡的這段時間,我們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等待的呢?它們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
(1)幼兒相互討論
(2)個別發言
(我先吃完安靜坐著,我睡醒了安靜躺著,我走路快了,停下等候……
吃飽了慢慢走有利於消化吸收,多休息下午才有力氣參加游戲,睡覺還能促進腦發育,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原來學會等待有這么多的好處啊!
吃東西,慢慢嚼,
等待大家都吃飽,
睡午覺,醒來了,
不吵不鬧很重要。
3、放學時的等待。
音樂起(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小鬧鍾向前走)
「現在調皮的小鬧鍾走到幾點啦?」(4點)
「四點鍾,該放學啦,看他們在做什麼?這些小朋友做得對不對?」(播放視頻)
「為什麼覺得這些小朋友做得不對呢?」
「那我們該怎麼做?」「等爸爸媽媽來接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
再播一段視頻
「現在他們學會等待了嗎?」
「原來合理安排活動也是等待的一種方式哦!」
教師小結:合理地安排活動也是學會等待的一種方式。
幼兒園,秩序多,
放學以後不亂跑,
爸媽沒來會等候,
安全游戲又快樂。
三、設計等待標志,將等待延伸到生活中。
除了在幼兒園,小鬧鍾知道小朋友在家裡或是到外面去還有哪兒需要等待呢?
幼兒回答,教師介紹標記。
「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一些場景圖,還做了一些小標記,等會兒請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你們覺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待就把標記貼上。貼好後和同伴說說為什麼要貼在這兒?」
請幼兒相互檢查。
四、放鬆活動,舞蹈《小鬧鍾》
小腦鍾要來誇誇我們班的孩子,找到了這么多需要等待的地方,現在它還想邀請我們一起來跳個舞。
【活動反思】 這次代表中班《一日生活中幼兒秩序感培養》課題組執教社會課《學會等待好處多》,從活動的設計到准備,從試教到正式實施,每一步都凝聚了全組老師的心血。在這次活動中,我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剛聽到「學會等待」這個主題時,我們就確定將課題定在社會領域。可是將社會課上出新意,上出特色,是我們遇到的一大難題。第一次方案設計,每個環節中師幼之間只有談話,互動並不多,平淡沒有趣味性,由於這個年齡段幼兒對抽象的概念不能理解,還是處於直觀思維的階段,所以在試教前,我們又將教案重新設計,選擇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的三個時段,利用已有經驗,讓幼兒結合實際討論活動中的等待,及學會等待帶來的好處。
一、舞之,讓課堂活起來
整個活動我們以「小鬧鍾」為主線,用三個時間段,分別是九點(上課時間)→十一點(午休時間)→四點(放學時間)概括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在這三個時間段中尋找等待,發現等待的好處,學會在等待中給自己合理安排活動,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點。可是,怎樣讓三個時間段的銜接巧妙,不死板呢?我在銜接部分採用了海頓的經典樂曲《切分時鍾》,讓幼兒學著小鬧鍾的鍾擺樣兒舞起來,激起興趣的同時,讓其感受玩中學帶來的快樂。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學中很是重要,教師的情緒、語氣能讓課堂活躍起來,與幼兒良好的互動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我們用看視頻討論、幼兒表演示範、幫助找錯,貼標記等形式讓幼兒動起來,幫助幼兒在腦中形成各種等待方式的具體形象概念。
二、誦之,將等待得以強化
朗朗上口的兒歌是這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常老師善於創編兒歌,四個兒歌概括了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等待時需要懂得的秩序,並對教師總結的幾種等待方式進行了鞏固。雖然說,四個兒歌在一節課中都呈現了出來,幼兒並不能在一節課中都能將兒歌全部掌握記熟,但這不是我們這節活動的重點。教師可以在以後的.一日活動中,將兒歌滲透到每個環節,隨機教育,這樣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更能理解兒歌的內容。
專家說過:好的習慣需要二十一天養成。我相信只有教師、家長抓住每個契機,及時教育,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等待習慣,爭做文明小公民。
中班社會《學會等待》教案2
活動背景:
在生活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學會等待也是遵守規則建立秩序的必要條件。據平時對幼兒的觀察,發現中班孩子在等待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耐心,經常出現吵鬧、游離於活動之外等現象。於是,我們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從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著手,從傾聽等待、排隊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時間三個方面設計了社會活動「學會等待」,旨在從小培養幼兒耐心等待的好習慣,增強幼兒文明意識。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等待的意義。
2.通過交流討論,探討等待的多種方式。
3.逐步養成安靜有序等待的好習慣。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卡通小鬧鍾、時鍾音樂、等待標志、情境圖,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師:叮鈴鈴……是誰在唱歌?(小鬧鍾)
師:小鬧鍾第一次來做客,我們都是小主人,來,帶著小鬧鍾一起前進吧!
(師幼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模仿鍾擺動作。)
二、運用多種方式,了解一日活動中的等待
1.藉助圖片,理解上課中的等待。
師:現在是幾點鍾?這個時間,我們在干什麼?(出示上課的畫面)上課的時候該注意些什麼?
幼:認真聽講;要舉手回答問題;老師講課不插嘴……
師:老師講話、同伴發言時該注意些什麼?
幼:要認真聽。
師: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幼:能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能聽到別人的回答。
師:為什麼不能你說一句我說一句大家一起回答呢?
幼:聽不清楚;太吵了。
小結:傾聽是一種禮貌,學會傾聽更是等待的一種方式。別人講話時,小朋友要養成安靜傾聽的好習慣。你們聽:小朋友,守秩序。老師講話認真聽,同伴發言我安靜,會等待,會傾聽,才能學到真本領。
2.組織討論,體驗午間時的等待。
(1)餐前等待
師:看,現在指針停在什麼地方?(11點)午餐前,我們做了哪些事?
幼:玩手指游戲、上廁所,洗手等。
師:小便、洗手時人很多,我們該怎麼辦?(等一等、排隊)
教師利用肢體模擬情境:我是一個水龍頭,你們怎樣來洗手?
請幾個小朋友示範排隊輪流洗手。
師:為什麼不能大家一起來洗手?
幼:你爭我搶反而洗不到,還會摔跤。
小結:排隊、輪流也是等待的一種方式。你們聽:小朋友,守秩序。上廁所,洗小手,人多的時候要等候,不推不擠會輪流。
(2)餐後等待
師:吃午飯、散步、午睡的這段時間,我們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等待?它們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幼:我先吃完安靜坐著;我睡醒了安靜躺著;我走路快了,停下等一等……
師:對了,我們應該這樣做:吃東西,慢慢嚼,等待大家都吃飽,睡午覺,醒來了,不吵不鬧很重要。
3.觀看視頻,學會安排放學時的等待方式。
師:小鬧鍾,真聽話,滴答滴答向前走。現在小鬧鍾走到幾點啦?
師:看,他們在做什麼?這些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麼?
(播放視頻①:幼兒奔跑、吵鬧等)
等待爸爸媽媽來接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
師:現在,他們學會等待了嗎?(播放視頻②)
小結:合理地安排活動也是學會等待的一種方式。你們聽:小朋友,守秩序。放學以後不亂跑,爸媽沒來會等候,安全游戲又快樂。
三、認識等待標記,將等待延伸到生活中
師:除了在幼兒園,生活中還有哪兒需要等待呢?
(幼兒回答,教師介紹標記和場景圖。)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你們覺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待就把標記貼上。貼好後和同伴說說為什麼要貼在這兒?
(請幼兒相互檢查。)
四、放鬆活動,舞蹈《小鬧鍾》
找到了這么多需要等待的地方,小鬧鍾要來誇誇我們呢,它想邀請我們一起來跳個舞。
活動反思:
在中班進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如何搭建適宜的支架,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進而去自覺地理解、接納並遵守相應的規則呢?我們課題組推出的這個活動,執教者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使幼兒在回憶經驗、交流討論、觀看視頻等過程中理解了等待的意義。
本次活動體現了兩個特點:
1.以「小鬧鍾」為主線,串聯活動過程。
一個小鬧鍾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不同時段配上海頓的經典樂曲《切分時鍾》,幼兒學著小鬧鍾的鍾擺隨樂起舞,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帶來的快樂。孩子們在動靜交替、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等待的方式。
2.以「兒歌」作總結,凸顯活動目標。
活動中,每個環節的提問,都能激發幼兒的經驗回憶,少了教師的機械講授,多了一些輕松與自然。同時,老師還適時地加入兒歌進行總結,琅琅上口的兒歌生動地概括了等待時需要懂得的秩序,讓抽象的規則變得易於理解、便於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