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巢湖往事:雙搶,一種心酸的鄉愁
作者:張保
昨天一個剛入職不久的年輕同事問我:你說的雙搶是什麼東東?我站在四樓的走道東窗前,久久未語,不知如何去說這些。那些刻在骨子裡的記憶,曾經給我們這代人留下了太多的心酸,那是我刻意想忘記卻又時時不自覺想起的心酸。
想起前幾天,在中學同學群里,上海的黃博士也建議我去寫寫雙搶,因為那幾乎是屬於我們這代人獨特的雙搶:中學時代我們正好經歷了分田到戶後八十年代初的雙搶!和大集體時雙搶不同,我們是全家一起上,拼著老命干!也和後來的雙搶不一樣,到九十年代漸漸機械化,用手扶拖拉機運輸和脫粒,這失去了八十年代雙搶的艱辛。再後來,雜交水稻代替早稻晚稻,雙搶逐漸消失在 歷史 的長河中了。
雙搶是從大暑開始到立秋結束的農活的總稱,主要就是搶收早稻和搶插晚稻秧苗,時間緊事情多,加之天氣最熱,時有暴雨,農民最辛苦之季,稱為雙搶。(我這樣解釋,個人覺得主要意思表達出來了,但不保證100%正確)
在炎熱的夏天,到處都是知了叫聲的時候,我就知道雙搶快到了,大人們都開始准備各種農具了,隨後天天去自家早稻田裡看看可以不可以收割,各家可能早晚差別2~3天吧,我印象中基本是7月20日到22日雙搶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就是割稻,要彎腰割,才可能做到快速。不常從事勞動的我們孩子一般干半個小時就腰酸背疼,畢竟是孩子,所以可以休息一會再干。如果孩子腰酸了蹲著割是要被罵的,因為蹲著割太慢,大人們當然不允許孩子從小養成這種壞習慣。萬一以後考不上大學總不能蹲著割稻吧?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我曾經看到過的一個照片,農民坐在凳子上割稻,驚瞎了我的雙眼,挑戰了我們的智商,我就想問問照片的拍攝者,你是來 搞笑 的嗎?
割完一塊田,如果天氣好,稻把子是要在田梗上放一到二天簡單的曬一下,再挑到稻場上,這樣曬一下的稻把子挑起來輕點。但天氣不好時候,就必須盡快挑到場上去。挑稻把子對於我們初中生來說是必須的,可以少挑點,但絕不可以不挑。因為每家每人都在努力著,我們十幾歲的孩子幾天挑下來,肩膀上皮膚全破,基本挑稻把也結束了。 稻把子到場上後,就要脫粒了,那時候還沒有電動脫粒機,更不可能象九十年代初用手扶拖拉機壓,最好最原始的還是摜把子,有時在摜床上摜把子,更多的時候是在滾子上摜把子。摜把子也是個體力活,要舉起用力摜,半天下來,胳膊酸痛會十分明顯。但相對割稻和挑把子就算是輕活了,又因為技術含量低,所以一般情況下大人都要我們孩子參與的。
摜完稻把子,稻草多涼曬在場邊,稻要曬到場上,天好的話,幾個太陽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最怕打暴天(就是突然下暴雨)。有的時候早上瞅著天空晴朗無比,於是把稻子曬開了,忽然間烏雲密布,很快就噼里啪啦下起雨來了。有的時候先是起一陣陣大風,吹得塵土到處亂飛,這時田裡忙活的大人發現了,立馬放下手中的活,以最快速度沖刺般從田裡往曬谷場跑去,有時候剛把穀子堆好蓋上塑料薄膜,天又放晴了,一滴雨都沒有,把大人們氣的直罵天。
在割完稻的同時,父親就開始忙活犁田耙田,犁田耙田是個技術活,沒有一到二年的學習是干不好這農活的。這事一般是父親承包了,當耙好田後,就要忙著拔秧插秧了。拔秧技術性不強,孩子必須參與的。拔秧和割稻類似,需要彎腰作業,孩子們時間一長都受不了。但插秧又是個熟能生巧的事情,有人插的又快又好,據說生產隊時經常幾人比賽插秧,但到八十年代各家忙各家的,就沒有了所謂比賽之說了,但可以經常聽說某某插秧厲害之說。我插秧不行,記憶里就曾插過一次秧,被嫌棄讓我去干其他事情了。這里說一個花絮,當年,我有一個考上安農的同學後來和我們聚會時說起,在學校,教授下水田教他們插秧,結果教授插的秧又歪又不整齊,比我同學差多了。
據父母說,晚稻插秧必須在立秋之前完成,立秋以後插下去的晚稻可能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這個事情我當時非常疑惑,立秋前後差一天,真的差別那麼大?現在想來,可能是勞動人民長期勞動的總結。於是為了趕時間,常常深夜三點左右,天沒亮,帶著三影燈(學名馬燈)就到田裡幹活,蚊蟲叮咬加之燈光昏暗,並且四周又無人導致害怕,那種為了農活早點完成的干勁,現在想來還是分田到戶政策的偉大。感謝鄧公為中國人民所做的一切!
我們孩子一般要到六點起床做早飯,多是稀飯加香油粑粑,我貼的香油粑粑可能油放的多,又烤的焦而不糊,家長都說香油粑粑好吃。起早幹活然後看天熱程度和有無涼風,天太熱一般上午十點左右就回家休息,有時天不太熱就干到十一點左右。中午吃飯後一般都不外出干農活的,找個有風的地方睡一覺,下午最早也要2點以後,有時甚至3點才出門幹活,但天不黑是絕對不可能回家的,畢竟時間太緊。這就是分田到戶的好處,可以根據情況自由分配干農活的時間。於是乎,我作為一名醫生,現在回頭看看,驚奇的發現,整個八十年代,我村幾十戶人家竟然沒有一人在雙搶時中暑,這也是分田到戶的好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每我回憶起雙搶,就不自覺的想起這首詩。那種又熱又累的感覺現在想起來也心有餘悸。再回頭看看現在的孩子,呆在空調房,手拿一本書,整天說學習,其實玩 游戲 。不禁長嘆一聲,我們的孩子是不是缺少了點挫折教育了?(圖片取自網路)
2020年6月15日夜寫於封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