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疫情期間,你都屯了哪些糧
疫情期間,我們家屯了很多糧食,主要是米,面,油,蔬菜,雞蛋。
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們山東這邊疫情突然爆發起來,很多縣城都有了確診病例,各個縣城封路的封路,店鋪關門的關門,為了保障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基本生活,我們家專門屯了一些蔬菜,米,面,油。
因為我們這邊的主食是饅頭,所以我們家買了2大袋麵粉,每袋是50斤。能夠吃好長時間。我們還買了一大袋大米,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熬粥喝。除此之外,滲陪油也是必需品,叢李蠢每天炒菜都要用油,我們屯了3桶油,以備不時之需。
蔬菜是每家每戶都少不了的。但是很多蔬菜不易保存,所以我們買了很多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保存的菜,比如白菜,洋蔥,土豆。雖然經常吃這幾樣會膩,但是為了長遠計,我們還是買了很多這種蔬菜。
為了保證營養,我們還屯了很多雞蛋,因為肉不能放太久,所以我們沒買肉,又怕缺少營養,我們就買了一大筐雞蛋。那時候雞蛋真的是很難搶,家家戶戶都在買雞蛋,雞蛋的價格翻了幾倍。但該吃還得擾或吃,就屯了一些。
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不慌。」疫情反復無常,說不準哪天就要被居家隔離,如果沒有吃的,我們心裡就沒有安全感,很容易恐慌。有了糧食,我們就不怕了。
『貳』 哪種老鼠最喜歡屯糧食
田鼠這種老鼠最喜歡囤糧食,等秋天糧食收獲以後,野外就沒有什麼農作物了,老鼠也就沒有食物可吃了。聰明的老鼠就會提前為過冬准備糧食。
比如到種植的花生、玉米和大豆地里,大量地搬運到它們的洞穴里藏起來。
正所謂「一粒糧食一滴汗,滿倉糧食汗珠換」,農民種植糧食是非常辛苦的,特別是在以前糧食的產量不高,可是家家戶戶的人口又眾多。
為了讓家裡人填飽肚子也是要想方設法,而在過去就很流行去野外尋找田鼠洞,把它們藏匿的糧食挖出來吃。比如用藏匿的豆子做豆腐,花生炒熟了吃等。
像以前用田鼠洞挖的豆子到鎮上換豆腐也很常見,記得小時候就干過這樣的事情。一些有經驗的人,一天就能從老鼠洞里挖到幾十斤糧食,這也是能頂一家人幾天的口糧了。
現在感覺這些不可思議,但是在過去卻是很常見的,畢竟吃不飽飯的時代,只要能充飢就行,也不會管它衛生不衛生。
而挖過田鼠洞的人都知道,一般從田鼠洞里挖出來的糧食很少發芽,有些甚至存儲幾個月也是如此。這又是為何呢?
首先是挖田鼠洞找糧食多數是在秋冬季。因為在秋季糧食收獲以後,農民也沒什麼農活了,就會去野外挖田鼠洞,就是希望多找點糧食用來過冬。
而秋冬季的時候,本來氣溫偏低了,好些農作物都處於休眠期了。畢竟像玉米、花生和大豆等作物都是在春季的溫度才發芽。
其次,這些老鼠洞的糧食也是曬乾的。野外當花生、玉米收獲以後,如果不及時採收,沒多久就發芽了。這是因為糧食發芽需要溫度和水分,沒有曬乾的肯定很容易發芽了。
可是老鼠洞里的糧食,多數都是它們從農民晾曬糧食,或者是從農民的倉庫里偷走的。有些則是在莊稼地里偷去的。但是它們這些糧食基本都是曬幹了水分的。
農村有些老人說,田鼠非常的聰明,它們還會自己曬糧食的,往往都是曬干之後再搬運到洞穴里去,而曬乾的糧食一般就不太容易發芽。尤其是在秋冬季的時候,雨水偏少,只要沒有受潮就不會發芽。
最後一點是和田鼠洞穴的設計有關。田鼠的洞穴看似很簡單,但是在裡面卻如同是迷宮一樣的,而且它們在洞穴內部還有很多的小洞,其中糧食是放在一個洞穴,而它們活動又是在另外一個洞穴。
特別是藏糧食的洞穴,不僅很防潮,而且還能防水,光線也一般照射不到,而這樣的環境就不利於種子的發芽。
也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老鼠洞里的糧食藏匿幾個月也不會發芽。但是等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如果藏匿的糧食還沒有吃完,那因為空氣潮濕,而且氣溫上升了,糧食就會發霉,或者是長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