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長頸鹿的天敵是誰
長頸鹿的天敵是獅子、獵豹等大型肉食動物。
長頸鹿每天的睡眠時間很短,一般一天只睡5到30分鍾。他們通常會選擇在白天休息,因為晚上是最佳的覓食時間。他們的天敵是獅子、獵豹和鬣狗。但是這些肉食動物一般只會選擇老幼病殘的長頸鹿作為捕食對象,因為成年的健康長頸鹿發起飆來相當恐怖,如果被它們長而有力的四肢踢到,結果是非死即傷。
長頸鹿隸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長頸鹿科。長頸鹿頭有2~3個不分叉並包有毛皮的角,終生不脫落,腳有兩蹄。其僅產於非洲,棲於森林草原地區,以樹葉及嫩枝為主食。
(1)長頸鹿搞笑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成年長頸鹿並不適合獅子或者豹的獵食對象,因為成年長頸鹿高達6-8M,體重達700KG,獅子在獵殺時並不能攻擊長頸鹿的致命部位。其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獅子獵殺的是幼崽,另一種是保護幼崽而精疲力盡的母鹿被獅群圍攻,這兩種情況時才可能被獅子獵殺。
但無論是頂級掠食者還是這些龐然大物般的草食動物,它們都怕非洲草原上的惡霸:非洲鬣狗,它被稱為非洲草原上的清道夫,但更多意義上卻是貶義,因為非洲鬣狗什麼都吃,從不挑食,群體行動,而且耐力極強,這是非洲頂級掠食者們所缺乏的,而鬣狗從來都是群毆,單打獨斗的直接夾尾巴跑路。
『貳』 記得看過一張圖片 是一個長頸鹿歪著脖子 很萌很搞笑 想當做手機壁紙 懇請大家幫幫忙
已發,望採納,謝謝。
『叄』 有哪些好看的長頸鹿頭像可以推薦
長頸鹿脾氣溫柔,群體之間謙和文雅,彬彬有禮。它們互相之間溫情脈脈地相伴來去,互相之間靠得很近,互相照應,它們長長的腿經常碰在一起,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很長時間,但它們從不因為這種小事發生口角、頂撞。這種互相靠近既是出於一種溫情,也是為著安全,一種溫暖同時默默地傳遍了集群中的每一隻長頸鹿。相互之間常常以頭頸相交,溫柔而細心地交流著,像是一叢高大的芭蕉樹,同根相生,相互守候,它們的舉動那麼隨和、親切、自然,完全配得上它們那美麗的外貌。
『肆』 長頸鹿顏色怎麼塗圖片
長頸鹿顏色怎麼塗圖片如下:
6.最後,第六步,塗上顏色,這鄭拍樣長頸鹿就畫好啦。
長頸鹿是一種大型的食草類動尺叢塵物,所以,雖然長頸鹿的身體非常的龐大,但是它們非常的溫順哦。喜歡的話可以學著畫起來哦!
『伍』 黃色的卡通長頸鹿
但丁長頸鹿
『陸』 介紹一些關於長頸鹿的資料
長頸鹿是一種生長在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是世界上最高的陸生動物。雄性個體高達4.8到5.5米高,重達900公斤。雌性個體一般要小一些。 長頸鹿是非洲特有的動物,與鹿和牛有親緣關系,但屬於不同的科,即長頸鹿科。長頸鹿科包括長頸鹿和霍加狓兩種動物。 長頸鹿的學名為camelopardalis,源於早期羅馬帝國時期人們給它起的名字,意思是駱駝和豹的雜交體,因為它的外形類似這兩種動物的揉合體。 中國明朝時鄭和的船隊航行到東非,曾帶兩只長頸鹿回到北京,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明自己施政的偉大。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 中國典籍關於長頸鹿的記載,最顫虧早出自晉代李石所著《續博物志》,記錄非洲索馬里沿岸撥拔力古國出產的異獸
身高一丈余頸長九尺。宋代趙汝適著《茄吵神諸蕃志》中稱非洲長頸鹿為徂蠟:「狀如駝馳,而大如牛,色黃,前腳高五尺,後低三尺,頭高向上」。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9/9f/Giraffe_standing/250px-Giraffe_standing 保護現狀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9/碰閉9f/Giraffe_standing/250px-Giraffe_standing 保護現狀分類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e/ef/Giraffe-closeup-head/180px-Giraffe-closeup-head 圖片參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長頸鹿頭部特寫 長頸鹿根據顏色、花紋變化和分布范圍等的差別分為九個亞種。 網紋長頸鹿,或者稱為索馬里長頸鹿(G.c. reticulata):大而呈多邊形的褐色斑點,襯有明亮的白色網紋。斑點有時呈深紅色,並能擴散到腳部。分布:肯亞東北、衣索比亞、索馬里。 安哥拉長頸鹿,或者叫煙長頸鹿(G.c. angolensis):斑點大,邊緣有缺口,延伸至整個下肢。分布:安哥拉、尚比亞。 科爾多凡長頸鹿(G.c. antiquorum):斑點較小,較不規則,覆蓋腿內側。分布:蘇丹西部、西南部。 馬賽長頸鹿,或稱乞利馬扎羅長頸鹿(G.c. tippelskirchi):斑點似葡萄葉,邊緣呈鋸齒狀。底色為深巧克力色。分布:肯亞中部和南部、坦尚尼亞。 努比亞長頸鹿(G.c. camelopardalis):斑點呈四方形,栗色;底色為白色。腿內側及上肢以下無斑點。分布:蘇丹東部、剛果東北部。 羅氏長頸鹿,或烏干達長頸鹿(G.c. rothschildi):斑點深褐色呈長方形,網紋模糊。下肢有時帶斑點。分布:烏干達、肯亞北部、中部。 南非長頸鹿(G.c. giraffa),斑點較圓,有時呈星狀。底色呈淺褐色,延伸至蹄處。分布:南非、納米比亞、波札那、尚比亞、莫三比克。 Thornicroft長頸鹿(G.c. thornicrofti):星狀斑點,延伸至下肢。分布:尚比亞。 西非長頸鹿,或奈及利亞長頸鹿(G.c. peralta):淺黃色斑點。分布:查德。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2/2c/ZhengHeGiraffe/180px-ZhengHeGiraffe 圖片參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清代陳璋根據明代沈度原作瑞應麒麟圖臨摹而成的《榜葛剌進麒麟圖》。原作描繪鄭和在公元1414年(永樂十二年)由非洲帶來的長頸鹿。 有些資料上把科爾多凡長頸鹿、西非長頸鹿、努比亞長頸鹿和羅氏長頸鹿和安哥拉長頸鹿、南非長頸鹿和並為一個亞種。 另有四種長頸鹿亞種存在爭議。即開普長頸鹿,拉多長頸鹿,剛果長頸鹿和德蘭士瓦長頸鹿。更有科學家認為除了馬賽長頸鹿以外,其他亞種可以並為一個亞種。 長頸鹿體長12-15英尺,高15-17英尺。雄性重1700-4200磅。雌性比雄性矮1-2英尺,輕幾百磅。雌雄長角。雌角略小。網紋長頸鹿比其他亞種稍小。體色隨亞種和年齡有深淺變化。 特點 長頸鹿最令人熟悉的特點就是長脖子。長脖子可以使它們吃到樹上的葉子。它們的四肢也相當長。長頸鹿脖子的骨骼結構基本上與其他偶蹄動物差不多。長頸鹿有七個變長的頸部脊椎(數目與馬和人相同)。角為骨質,為皮膚所覆蓋。 長頸鹿的循環系統也與眾不同。10公斤重的心臟可以產生兩倍於其他動物的血壓來保證頭部供血。頸部上方的一個復雜的組織結構可以避免長頸鹿低頭喝水時腦部血壓過高造成腦溢血。下肢的血管承受的巨大血壓換了其他動物可能會造成毛細血管爆裂,而長頸鹿的下肢被厚實的皮膚包裹避免了這種事情的發生。 長頸鹿長有長睫毛,眼睛呈深褐色,是所有陸生動物中最大的。視力敏銳,再加上身高的優勢,使得長頸鹿的視野特別寬闊,能夠看到一公里開外的東西。長頸鹿沒有淚腺,它通過舌頭來清潔眼球表面。德國法蘭克福動物園的研究人員發現長頸鹿有有限的色覺,能夠辨別一些色彩。 長頸鹿長有32顆牙齒,齒式為I 0/3
C 0/1
P 3/3
M 3/3; 跟牛一樣,也沒有上門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