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掃地僧」式的人物
「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這僧人年紀不少,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須已」,這個其貌不揚的人,卻是深藏不露的頂尖高手。因此,現在人們就把這樣的人稱為「掃地僧」。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掃地僧」式的人物,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面四位。
李小文
人稱「布鞋院士」,喜歡穿一雙黑布鞋,瘦削的臉,稀稀拉拉的鬍子,就像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人。但是,李小文卻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遙感領域的泰山北斗級。
李小文院士
「首創了普朗克定律用於非同溫黑體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溫三維結構非黑體表面熱輻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譜特徵的概念模型」,這個念起來有些拗口的成果,只能說我們與他隔得太遠。
何家慶
安徽大學教授何家慶,全國勞動模範、扶貧狀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等,這是他獲得的榮譽。因為他在魔芋種植、產業化方面的貢獻,人們親切地稱他為「魔芋大王」。
但何家慶這個「大王」卻一點也沒有威風,自費考察大別山植物資源。中國現有的27個魔芋品種,他採集到的就有17種,並證明了魔芋的故鄉在中國。他行程31600公里推廣魔芋種植技術,培訓了2萬餘人,使得很多人脫離了貧困。
何家慶
他將所有的錢都花在了別人身上,自己餓了吃過豬食,甚至還乞討了兩個月。他被毒蛇咬過,被飛鼠咬過,遇到過山洪暴發,掉下過懸崖,碰到過歹徒。但這一切都阻擋不住他的腳步。
王曉琮
這是哈爾濱理工大學的一名老師,不修邊幅,衣著不講究,常常被人誤認為是「鍋爐工」。他在食堂吃飯,不僅不剩飯,還要把盤子舔干凈,他幾乎將所有的錢都資助了學生。教學幾十年,他卻還只是個講師,這樣的老師,還像老師嗎?王曉琮14歲考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碩士畢業,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評委。帶領學生參加國際數學建模比賽獲獎一百餘次,基本每次都能拿到一等獎。上課從來不帶教材的他,是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
韋東奕
這是這兩天才被人發現的大神級的人物,拿著一瓶沒有商標的礦泉水,三個饅頭,頭發有些凌亂,穿著很樸素。記者以為他是學生,沒想到他卻是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研究員。
韋東奕是第49屆、第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滿分獲得者,2010年才進入北京大學讀本科,但2018年就博士畢業了,2019年博士後出站,比一般人少了好幾年。韋東奕被學生稱為「韋神」,卻是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李小文、何家慶、王曉琮、韋東奕,他們確實像金庸筆下的「掃地僧」,但和掃地僧又不相同。掃地僧只是掃掃地,而且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看到慕容博、蕭遠山盜取經書,並沒有加以阻止。
但他們這四位卻貢獻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並沒有隱退,和他們相比,掃地僧其實在境界上差了一大截。「以天下蒼生為念」,這是掃地僧推崇的理想,但他自己並沒有去實現,只是在少林寺默默無聞地掃地。
李小文、何家慶、王曉琮、韋東奕他們有著和掃地僧一樣的,毫不起眼的外表,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在各自的領域里踐行著「以天下蒼生為念」的信條。他們付出的目的,就是要發展我們的科學,改善人們的生活,讓所有人都吃得好,穿得好,生活得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