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棍鳥到底是什麼鳥,學名是什麼
鵜鳺,也叫布穀鳥。
布穀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極速無聲。
布穀鳥多數居住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的樹林中。大約三分之二的杜鵑,包括所有北美的種類,會築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鳥;只有大約35%的杜鵑以寄生的方式養育幼鳥。
(1)卡通布穀鳥圖片擴展閱讀:
布穀鳥會模仿鷹叫占巢下蛋。
英國《自然·生態與進化》雜志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稱,雌性大杜鵑(也叫布穀鳥)會「狡猾」到去模仿鷹叫來糊弄葦鶯。研究發現,雌性布穀鳥在葦鶯巢里下蛋後,會模仿鷹叫,分散葦鶯的注意力,降低它們發現寄生在巢中的布穀鳥蛋的概率。
結果發現,葦鶯對雌性布穀鳥和雀鷹的叫聲做出的警戒反應相同,它們將注意力從鳥蛋轉移到自己的安危上。但它們並未對雄性布穀鳥和灰斑鳩的叫聲做出反應。團隊接著對另一種鳥(山雀)播放這些不同的叫聲,山雀是雀鷹的獵物但卻並非布穀鳥的寄主。
山雀同樣對雌性布穀鳥和雀鷹叫聲做出了相同的反應,證明了雌性布穀鳥與雀鷹叫聲的相似性引起了警戒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鵜鳺
人民網-布穀鳥會模仿鷹叫占巢下蛋
❷ 有沒有那位知道這是什麼鳥的
我看著像大杜鵑。
大杜鵑為杜鵑科杜鵑屬的鳥類,別名郭公、布穀等。分布於北極圈以外的歐洲、非洲、亞洲,包括中國大陸的中國等地,多棲息於山地及平原的樹上以及居民點附近。
體長約320毫米,翅長約210毫米。雄鳥上體純暗灰色;兩翅暗褐,翅緣白而雜以褐斑;尾黑,先端綴白;中央尾羽沿著羽乾的兩側有白色細點;頦、喉、上胸及頭和頸等的兩側均淺灰色,下體余部白色,雜以黑褐色橫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鳥上體灰色沾褐,胸呈棕色
杜鵑(Cuckoo),別名:子規布穀鳥杜宇。是捕蟲能手。
常指杜鵑亞科和地鵑亞科的約60種樹棲種類。杜鵑科分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在東半球熱帶種類尤多。
杜鵑最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所以有「杜鵑啼血」一說。
供你參考
❸ 這是什麼鳥
圖片不太清晰,初步判斷是「大杜鵑」,就是傳說中的「布穀鳥」。
三、繁殖方式
大杜鵑繁殖期5-7月。求偶是雌雄鳥在樹枝上跳來跳去,飛上飛下互相追逐,並發出「呼-呼-」的低叫聲。之後雌鳥站在樹枝上不動,兩翅半下垂,頭向前伸,雄鳥隨即飛到雌鳥背上、顫抖雙翅進行交尾,2-3分鍾後,雄鳥飛離雌鳥,停棲於30-40米外,稍停在飛到雌鳥身邊,也曾見到3隻大杜鵑在一起追逐爭偶現象。大杜鵑無固定配偶,也不自己營巢和孵卵,而是將卵產於大葦鶯、麻雀、灰喜鵲、伯勞、棕頭鴉雀、北紅尾鴝、棕扇尾鶯等各類雀形目鳥類巢中,由這些鳥替它帶孵帶育。
❹ 布穀鳥的圖片
布穀鳥是指大杜鵑。
大杜鵑,是普通杜鵑的中國亞種。體長約320毫米,翅長約210毫米。雄鳥上體純暗灰色;兩翅暗褐,翅緣白而雜以褐斑;尾黑,先端綴白;中央尾羽沿著羽乾的兩側有白色細點;頦、喉、上胸及頭和頸等的兩側均淺灰色。
大杜鵑常棲息於開闊林地,特別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間鳴叫,每分鍾24-26次,連續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
(4)卡通布穀鳥圖片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主要為夏候鳥,部分旅鳥。春季於4-5月份遷來,9-10月份遷走。性孤獨,常單獨活動。飛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線前進。飛行時兩翅震動幅度較大,但無聲響。繁殖期間喜歡鳴叫,常站在喬木頂枝上鳴叫不息。
有時晚上也鳴叫或邊飛邊鳴叫,叫聲凄厲宏亮,很遠便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粗獷而單調的聲音,每分鍾可反復叫20次。鳴聲響亮,二聲一度,像「KUK-KU」。
主要以松毛蟲、舞毒蛾、松針枯葉蛾,以及其它鱗翅目幼蟲為食。也吃蝗蟲、步行甲、叩頭蟲、蜂等其它昆蟲。
❺ 什麼叫布穀鳥有圖片嗎
布穀鳥即大杜鵑。大杜鵑(拉丁名:Cuculus canorus)為杜鵑科杜鵑屬的1種鳥類,別名郭公、布穀、鳩、喀咕。基本分布於全國。幼鳥頭頂、後頸、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緣,形成鱗狀斑,以頭、頸、上背為細密,下背和兩翅較疏闊。
布穀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急速無聲。 芒種前後,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 那宏亮而多少有點凄涼的叫聲,叫聲特點是四聲一度——」布穀布穀,布穀布穀」。
拓展資料:
布穀鳥棲息於開闊林地,特別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間鳴叫,每分鍾24-26次,連續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平時僅聽到鳴聲,很少見到。主要為夏候鳥,部分旅鳥。春季於4-5月份遷來,9-10月份遷走。
布穀鳥飛行急速,循直線前進,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離。取食鱗翅目幼蟲、甲蟲、蜘蛛、螺類等。食量大,對消除害蟲起相當作用。
❻ 布穀鳥長什麼樣(發圖片說明)
大杜鵑(布穀鳥)額淺灰褐色,頭頂、枕至後頸暗銀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藍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軸紋褐色,沿羽軸兩側綴白色細斑點,且多成對分布。
末端具白色先端,兩側尾羽淺黑褐色,羽干兩側也具白色斑點,且白斑較大,內側邊緣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兩翅內側覆羽暗灰色,外側覆羽和飛羽暗褐色。
幼鳥頭頂、後頸、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緣,形成鱗狀斑,以頭、頸、上背為細密,下背和兩翅較疏闊。
(6)卡通布穀鳥圖片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主要為夏候鳥,部分旅鳥。春季於4-5月份遷來,9-10月份遷走。
性孤獨,常單獨活動。飛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線前進。飛行時兩翅震動幅度較大,但無聲響。繁殖期間喜歡鳴叫,常站在喬木頂枝上鳴叫不息。
有時晚上也鳴叫或邊飛邊鳴叫,叫聲凄厲宏亮,很遠便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粗獷而單調的聲音,每分鍾可反復叫20次。鳴聲響亮,二聲一度,像「KUK-KU」。
主要以松毛蟲、舞毒蛾、松針枯葉蛾,以及其它鱗翅目幼蟲為食。也吃蝗蟲、步行甲、叩頭蟲、蜂等其它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