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年級看圖寫話下棋 喂雞 洗衣服搭積木
看圖說話範文:
1、星期天,小明家可熱鬧了。小明和他的爸爸下象棋,你贏一盤我贏一盤可高興了。小紅在喂小雞,小雞可快樂了。小亮在搭積木,搭一座小房子自己覺得很滿意。媽媽在洗衣服,她把衣服洗得乾乾凈凈的今天小明家可真熱鬧啊。
2、古生走進了院子,院子里很靜。在院子中央坐著兩位老者,中間擺著一副象棋,兩人閉目打坐,雙手合十,突然一枚旗子飛起,又輕輕落下。令古生吃驚的是在院子東邊洗衣服的婦人,只見她坐在盆前,手放在盆的兩側,盆內的衣服卻在不停的翻滾。院子西邊有一個小孩正在搭積木,所有積木塊都有2米多長,半尺粗。
寫話應注意事項:
1、要弄清圖上的主要內容。在看圖的基礎上,確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主要人物概括出圖中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2、要展開豐富的想像。根據圖上人物的表情、動作,展開合理的想像,想像出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想像出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3、要言之有序。通過看圖和思索,把想像出的故事,語言有順序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4、如果是單幅圖,更需要細致觀察,合理想像,精心組織材料。
㈡ 你見過哪些爸爸帶娃的搞笑事件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束手無策:
孩子生病了,死活不肯喝葯;
送幼兒園時,哼哼唧唧不肯去;
明明家裡已經有了很多同款,可到了玩具店孩子還是滿地打滾找你要……
下面這位爸爸的做法,可能會讓你大開眼界。
他一不急眼,二不動手,笑呵呵幾句話,就能化問題於無形,爺倆相處得輕松又愉快。
怎麼做到的?
細數了下,這位高質量爸爸主要做到了這三點:
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幽默又有趣,很容易讓孩子接受;
理解孩子的情緒,對待孩子超級有耐心;
毫無保留地贊美和鼓勵孩子;
最重要的是,特別心疼妻子。
用游戲解決問題
當父母之後,就知道誰也繞不開娃吃葯這個難題。
為了讓孩子乖乖喝葯,多少父子反目成「仇」。
這位爸爸(@別哽哽)是怎麼做的呢?
他先是端起一杯水,沖著兒子舉杯,樂呵呵地開了場:
「你也是老喝葯人了,流程還用我多說嗎?」
兒子端著葯杯,秒懂:「不用了,感情深,一口悶!」
@別哽哽
開場聽著耳熟不?喝葯的緊張氣氛雲消霧散,變成了酒局現場,這小氣氛讓爺倆拿捏得死死的。
接著,爸爸開始了慷慨激昂的「祝酒詞」:
「來,大哥先講兩句。通過麻麻呢,認識你這個小老弟,也是我的榮幸,咱倆以後事上見,行不?」
「行!」
祝完酒還不算,這個爸爸還腦補了吃完飯搶著結賬的一幕:「一會別和我搶啊,我算賬。」「我請吧。」
爺倆定完了誰「請客」,爸爸意猶未盡還想再補充幾句,兒子著急了:「強哥,別講了,我都渴了。」
根本不用催促和吼叫,一杯葯一飲而盡。
這個喝葯現場,沒有一絲緊張,這個爸爸不費一兵一卒,開啟的游戲模式,就把喝葯這件事變得輕松又愉快。
要是換成其他人,可能會不耐煩:「不就是喝點葯嗎?你咋那麼費勁?」
可這個爸爸沒有,他理解孩子的緊張,也知道孩子對葯的天然恐懼。所以他才用幽默和游戲模式,來幫助孩子抵消恐懼。
父母越包容,孩子越幸福。
看得見孩子情緒,做孩子的「好哥們」
一次,到了幼兒園門口,兒子開始哼哼唧唧,就是不願意去幼兒園。
爸爸沒有一絲不耐煩,而是開起了玩笑: 「到幼兒園了,我就不留你了。」
兒子求情:「留~」
爸爸又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就去吧。」
可不管怎麼勸,兒子依然是不肯下車,爸爸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開始做起了心理建設:
「那陪你緩緩啊。你還有啥放心不下的事兒啊,你都說了,來,爸爸給你辦了今天。」
兒子嘟嘟著小嘴,一臉糾結,終於說出了心裡話:「爸爸,我就想看電視,吃棒棒糖。」
㈢ 有哪些你在童年很喜歡的游戲或玩具
作為一名00後小時候玩的玩具大多都是出自當時熱播的動畫片或電視劇的,而喜歡的玩具通常也會因為電視上播放的動畫而改變。以下幾個是我童年時期記憶最深刻的幾個玩具。
1. 果寶特攻人偶
爆丸小子中的六爆丸
小時候很喜歡爆丸的但是附近沒多少人玩,再加上對其玩法也不甚明白 通常會拿來當擺設。現在看來還是有種莫名的吸引了。
好了這就是幾個我童年的玩具,但要細想的話小時候玩的玩具和動畫片是比這個要多得多的,小時候的玩具現在也因為停產價格越炒越高,可與之相反的是小時候一起玩的哥們之間的友誼卻越來越淡薄了。小時候買不起的玩具現在成套放著 卻再也找不到小時候一起玩的人了,每每想起那些快樂時光總會有莫名失落伴隨,或許 這就是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