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說兒時記憶中的春節是怎樣的
童年的記憶里,每年一進入臘月,農家似乎就能提前嗅到新年的氣息。首先,忙碌一年的大人,陸續收拾起自家的農具,院落打掃得乾乾凈凈,喜迎新年的到來。臘月20日一過,街上便搭起肉架,肉架旁並排支起幾口大鍋,有農家「散養」的生豬不斷送來,鄰里諸家一結合,「兌錢」將整頭豬「批了」(買了),然後由屠夫給殺豬分肉。豬雜碎高緩歸屠夫,算作支鍋錢,屠夫戲稱這副雜碎叫自己的一點「出息兒」。酒客多或辦喜事用雜碎的人家,只需掏五塊錢,便能拿走包括整個豬頭,四個豬蹄,外加心、肝、肺、腸、肚等全套雜碎;在今天不過半個豬蹄的價錢,但在那個時候,不是預備招待特殊的酒客,一般人家不會買它。
年初二,新女婿「回門兒」算是出熱鬧戲。這天,一些大小伙兒顧不上吃午飯,提前就在村口「守株待兔」,攔到「回門女婿」,不管他如何「求情」或「敬煙」賄賂,臉上一定是要被抹上黑灰的。當然,有時也不乏一兩個狡猾的「傢伙」,午飯不吃就翻牆溜掉了。
2. 都說年味淡了,你覺得怎麼過年才算有年味呢
春節在我的理解中,一般是到初七就已經結束了。初七過後,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流浪的流浪,漂泊的漂泊,一切又恢復了正常。短短幾天的狂歡,似乎不能改變什麼。或許是多年未見的老友偶遇,寒暄一番,小時候談的山脈,變成了人脈。又或許多年前曾暗戀的女同學,在朋友的閑談中知道了她嫁去了異鄉,入了豪門。又或許以前彼此頗有成見的男同學,闊別多年再碰頭,相逢一笑泯恩仇。這些我們都習慣的歸於成長,或許這真的是成長。我以前很不接受一些世俗的說法,但現在,自己卻變成了世俗的一部分。
3. "元宵節"有哪些民俗活動
元宵節好歹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怎麼能夠沒有活動呢,它沉澱了那麼久的時間,演化出來在每個地方的習俗也很不一樣。但是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啥節日似乎一頓飯就能解決,還是懷念小時候那些有趣好玩的活動呢。
3、偷菜
你以為是QQ空間的那種偷菜那麼簡單,那麼隨意的嗎?當然不是!這是流行於貴州省黃平苗族一帶,在元宵節這一天,在家中的妹子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但是不能偷自己家和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萊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畢竟這是一種寓意,那天估計就算看到也會裝作沒看到噠)。大家把愉來的白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說是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簡而言之就是頂著拱白菜的名頭,為脫單找理由。
元宵節過的也是一種氛圍,那些形式、活動都是為了過節能夠更加熱鬧,珍稀希望今年的元宵節能夠讓我眼前一亮的燈多一些,好玩的也多一些~
4. 正月十五鬧元宵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的圖片大全
1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始於何時,目前尚無可靠記載。據歷史文獻資料,西漢時已過元宵節,元宵節形成於西漢之前,似不成問題。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但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時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風俗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2元宵節與春節的關系
正月十五元宵夜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傳統的過年,一般是到元宵節止,也就是說,元宵節既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象徵過年活動的結束,因此,我國很多地方至今仍把過元宵叫作「出節」。如果說春節是過年的開始,那麼元宵節則是過年的結束。元宵節過後,人們就開始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了。
在中國歷史上,元宵節熱鬧非凡,歡樂氣氛超過春節。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尊卑,不分等級,不分男女老幼,出門賞月,燃燈放焰,舞龍燈,舞獅子,擊太平鼓,跳秧歌,踩高蹺,猜燈謎,飲酒行令,共吃元宵,普天同慶,其樂融融,元宵節可以說是中國的「狂歡節」。現在元宵節沒有單列出來,被當作春節的一部分,但這兩個節日的文化內涵有所區別,春節更注重家庭內部,元宵節則是社會化的,是全民的。
7今天如何傳承元宵文化
英國人類學家特納認為,正常的「社會結構」是一種有階層、地位、貧富差別的體制,「反結構」是沒有等級之分、貧富之別、男女之別的時空,具有消除不滿和發泄情緒的功能,很多重要節慶儀式都屬於這種「反結構」。中國古代元宵節是全民的狂歡節,它對促進社會和諧、化解各種矛盾具有一定的功能。在節日期間,人人盡興而樂,可以緩解平時身體上的疲勞和精神上的壓力,節日期間一些反常行為,有利於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緊張,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節日期間,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貴貧賤,不分年齡大小,君民同樂,有利於促進不同階層的和諧,保障社會穩定。
除以上功能外,元宵節還有傳承傳統文化、凝聚人心的功能。幾乎所有華人都過元宵節,元宵節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情感內涵,這使人們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中華民族血脈的流動。海外華人身處異國他鄉,每年通過親身參與元宵節的各種活動,在文化心理上確證了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因此,元宵節與其他重要傳統節日一樣,有利於增強人們的民族歸屬感、國家認同感。
繼承和弘揚元宵文化,是復興和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一環。我們需要秉持恢復、保護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發掘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和民俗活動,恢復和擴大其教育、娛樂和凝聚功能;創新元宵節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使之適應現代社會,世代相傳,永葆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