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誠征乒乓球俱樂部會徽
1、會徽——要求圖案簡捷明快、易於識別、易於記憶,包含中文簡稱「湖北十二運」含義的英文縮寫或漢語拼音縮寫,可以適當變形。
2、會歌——要求弦律雄壯、激昂,歌詞朗朗上口,有韻律。
3、吉祥物——要求突出襄樊特色,體現體育精神,可以誇張變形,形象生動可愛。
4、宣傳畫——要求鮮明艷麗、美觀大方。綜合上述要求為佳。
5、宣傳口號——內容要對仗、響亮、通俗、易懂。
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主題與會徽同時產生了,至2010年,世博會共有28屆,產生會徽27枚[1]。
會徽、英文為「Badge」,中文也稱標志、會標、是體現世博會形象與特徵的公共符號。用符號記事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上古的「圖騰」形象、原始社會的族徽、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印信紋章等;在歐洲,古希臘時期已大量使用標志,而羅馬龐貝城的石匠專用標志——車輪、星月、葡萄等的圖案,也早已為世人熟知;進入20世紀,標志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70年代歐美興起的企業形象設計(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更是將標志提升到視覺傳達設計的核心位置。世博會的會徽自產生伊始就成為世博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世博會的文化載體與形象內核,也是主題理念的高度精練與濃縮[2],世博會的歷史明確無誤地表明,要舉辦一屆成功的世博會,設計一枚出色的會徽至關重要。
一
縱觀歷屆世博會主題關鍵詞的出現次數,「進步與發展」出現9次;一個世紀的進步(1933年)、明日新世界(1939-1940年)、太空時代的人類(1962年)、人類的進步與和諧(1970年)、無污染的進步(1974年)、發現的時代(1992年)、新的起飛之路(1993年)、人類-自然-科技-發展(2000年)、水和可持續發展(2008年)。[1] 設計在線.中國
「水(海洋)」出現5次;海洋-充滿希望的未來(1975年)、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4年)、哥倫布—船與海(1992年)、海洋—未來的財富(1998年)、水和可持續發展(2008年)。
「人(人性)」 出現5次;科學、文明和人性(1958年)、人類與世界(1967年)、人類與自然(1990年)、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1999年)、人類-自然-科技-發展(2000年);
「科學與技術」也出現了5次;現代世界的藝術和技術(1937年)、科學、文明和人性(1958年)、居住與環境--人類家居科技(1985年)、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1988年)、人類-自然-科技-發展(2000年)。
「自然」出現4次;人類與自然(1990年)、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1999年)、人類-自然-科技-發展(2000年)、自然的睿智(2005年)。
「生活」出現4次;居住與環境--人類家居科技(1985年)、交通與運輸(1986年)、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1988年)、城市,讓生活更美好(2010年)。
如果說,19世紀的世博會主要展示了各國的科技實力,如:蒸汽機、縫紉機、印刷機、發電機、海底電纜、火車、電燈、留聲機、電話、冰箱等發明大量涌現,那麼,20世紀人類迎來的是 「太空時代」、「海洋時代」,跨進21世紀,人在大力發展自身的經濟、科技、文化的同時,考慮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提高生活質量與改善生存方式,可以說,世博會150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人類的思維轉換與社會進步。設計在線.中國
二
主題理念是會徽設計之源,創造切合主題意義的圖形和色彩成了設計師的追求。世博會是「世界共求發展的盛會」,設計需兼顧時代特徵、國家、民族特色、城市的特點。在世博會會徽圖案中,以圓形代表「世界」概念的創意眾多,有19枚會徽與圓形有關,其中直接使用地球圖形有8次[3],另外,水(海洋)的圖形出現了4次[4],人的圖形出現3次[5],這些圖形與世博會的主題可謂密切對應。
地球平面圖形、簡稱地圖,是何時被開發出來並為世人共識的?早在15世紀大航海時代,人類通過偉大的探險,對地球就有了精準的測繪;拜耶(Bayer)設計的美國20世紀50-60年代平面設計里程碑式的作品《世界地理地圖》,又為世界細化了地圖的形象6;地圖的高頻使用反映了人對自身生存空間、生存環境的關注,也表明了各國在有意無意中,建立了自身是世界的一部分、全球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正值人類告別「蒸汽時代」,進入「太空時代」,人類通過展示過去的輝煌成就,意圖尋找走出當時席捲世界的經濟危機[2]的勇氣與自信,據記載7,瑪麗(Marie Poetz)正在尋找了一個芝加哥世博會的獨特代表物,而且,它還應是一個能被容易復制的圖案……」,旋轉的地球設計非常簡潔,劃出一個較大的弧形軌跡,充滿力量地發散開來,表述了地球在百年的歷程中以其強大的內在能量向前發展,「一個世紀的進步」濃縮在這些弧線中,迎接下一次變革,升向更廣闊的天空,這個地球圖形無疑極具原創性。
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會徽是一個肩負地圖的人,造型比較寫實,當時歐洲即將爆發二戰,籠罩在一片戰爭烏雲中,會徽顯示出不同民族的參展國對和平的共同期望,這也是第一個將人與人的關系提升到與科技同等重要地位的世博會。
1939年-1940年的紐約世博會舉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夜,主題是「明日新世界」,展覽會預測了由汽車和高速公路所繪制的人類生活前景,為人們展現了一個潔凈安全、商品琳琅滿目的明日世界。除了展出當時的工藝產品外,這屆世博會更將未來先進的科技產品帶到了人們的面前:電視機、州際公路連鎖系統等新技術產品紛紛亮相,會徽設計者直接使用了當時的由兩位著名建築師共同完成的本屆世博會的地標建築——400英尺高的錐形三角尖塔與渾圓的球體建築 組合的剪影圖案,帶來強烈的視覺反差沖擊力,大膽地顯露世博會建築追求現代性與功能性的特徵。這座面向未來的建築是科技與人類智慧的結晶,體現著人類對現代性的不懈追求。
18年後的布魯塞爾世博會,洛克(Roeck)設計了略有變形的五星代表五大洲,地圖、數字「58」和處於視中心的布魯塞爾市政大廳剪影呈三角鼎立,會徽的特色在於地圖·數字·建築有機組合,在最早的設計中,整個畫面圖形以黑白色為主色調,明黃色為背景。該標志在官方1956年發行的 Expo 58 宣傳畫報上首次亮相,之後出現了多種形式,他的闡述是「……地球也應該擁有一席之地,因為這是世界性的盛會。」www.dolcn.com
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展示了人類藉助宇宙飛船進行的環地球飛行的航天壯舉,預言人類將在21世紀向火星邁進,進而征服整個外太空,會徽圖形是一個被稱為「太空之針」的陽性象徵物,內置地球圖形與「21世紀」的字樣,設計具有超現實風格。以太空、地球、"THE 21 CENTURY"為主體的標志,暗示美國展望國家在進入2000年以後的生活、社會及科技進步。對未來的描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在冷戰時期舉國上下積極參與經濟總動員的決心和表現。正如大會所預言,21世紀的人類已經有意向火星邁進,征服整個太空的夢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這個頗具超現實風格的藝術造型作為1962年世博會的官方標志不僅給那次 EXPO 帶去了高達4百萬美元的單項收入,它的改近版也受到當時大會郵政局的重用,並加以推廣。
1964年紐約世博會會徽是一個地球儀,上面分布著世界各國的位置,象徵通訊與運輸新技術的曲線環繞著四周,說明科技促進著各國間的交流,縮短了世界的距離。用不銹鋼製成高42.6米的會徽也表現了從相距9600公里的太空看到的地球大小。地球在這里成為當然的主角,每個國家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整個地球周圍被流動的衛星軌道包容著,形成特殊的經緯線,上下環繞,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它的意義在於希望世界各國在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中化解矛盾,彼此理解,走向和平。而這個標志形象本身也被建造成巨型立體景觀建築設置在紐約世博會大廣場之上,每一個仰望它的人除了驚嘆其巧妙設計之外,都會被這種溫馨與包容的氣息所感染,因為它傳達出了渴望交流與和平的信息,這是全世界所有熱愛生活的人的共同心願。
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會徽用樹叉代表人的雙手,8對等大小的雙手均勻分布,圍繞成一個整圓,代表人類共同擁有一個地球。設計也表達了這一概念:在此次世博會上,將不分種族、國界、語言,全世界都擁抱同一個地球,呼吸同樣清新的空氣,沐浴同樣明媚的陽光,擁有同樣美麗的大自然,共同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抽象的圖形卻內涵豐富,橙黃色調暖色系的圖形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又向外散發出寧和的氣息,象徵全世界人們都心手相連,守護在地球--人類共同的家園左右。這極具人情味的圖標一度十分受大眾歡迎。
1970 年大阪世博會展示了宇航員帶回的「月亮上的石頭」,福田繁雄設計的會徽如同一個盛開的櫻花,圖案共由六個圓形成,周圍的五個圓分別代表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五個地球上主要大洲,中間的圓代表日本,五個彎月般的圓圍繞在中心圓的四周,象徵著全世界人民共同聚首於日本,非常切合 「人類的進步與和諧」 主從造型上看,它非常對稱,但又因為那"花瓣"上的一點殘缺產生了靈動的變化,每一個圓都是抽象的符號,揉合在一塊兒卻不失為一朵充滿生機的櫻花。題。
1993年韓國大田博覽會標志採用了太極符號的變化圖形,如同傳統的韓國民族舞蹈,鮮明的氣勢與「新的起飛之路」主題密切呼應,凝聚著國家與人民的信心,昭示著韓國民族騰飛的夢想,設計師將太極符號的變化圖形作為標志的主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運動的視覺形態又好似跳起了傳統的韓國舞蹈,騰躍的氣勢正與起飛之路的大會主題相呼應,色彩與形象都是那樣的民族化,熱情而具有神秘的吸引力,令人感到新奇,在它背後,凝聚著一個國家的信心和實力,凝聚著一個民族騰飛的力度。由於日本被認為是發達國家,所以本屆世博會也是第一次在亞洲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
三
人類在探索與征服自然的過程中造成能源的過度開采和環境的嚴重破壞,同時遭到來自大自然的報復。
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兩次能源危機警醒了人們資源的有限,在夢想和准備了7年之後,世博會終於敲響了諾克斯維爾的大門,1982年諾克斯維爾世博會會徽設計了燃燒的園形火焰,表達全世界關注能源的主旨,世博會的舉辦也改變了美國南部小城諾克斯維爾,並使其經濟迅速新生快速發展。當時,美國最大的能源公司及最大的原子能開發實驗室和工廠都齊聚諾克斯維爾,正如球面狀火焰熊熊燃燒,諾克斯維爾對世博會的渴望和激情也在這次世博會上展露無疑。紅色是希望之火,力量之源,諾克斯維爾藉以泰那斯河及峽谷之優勢,爆發無盡的活力和火力;同時,地球形狀的外觀又表明能源問題已經受到全球普遍關注。
陸地資源的匱乏導致人類將目光投向海洋,人類進入「海洋時代」,在這一階段,會徽出現較多的造型是波浪形。1975年沖繩世博會主題為:「海洋—未來的希望」,圓形會徽內也設計了三個重復的卡通浪花圖形,代表美麗和可愛的海洋,海浪是使者,傳遞著遠方的信息,我們彷彿置身於童話般的境界中,領略海洋無盡的寶藏,憧憬著浪花為我們帶來有關於未來的訊息。畫面有限而意境無窮。親切的構畫方式也許正是它脫穎而出的原因,讓人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獨樹一幟。
1984年新奧爾良世博會展現了人對河岸的有效利用、水的利用等先進技術,會徽用了流動的水波作為圖形,外形也是世人偏好的圓形,整幅畫面將 1984 年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與「河流的世界——水,生命之源」的主題巧妙地聯系起來,簡潔靈活中充溢著豐富的內容,透出設計者的精巧構思。
1998年裡斯本世博會迎著國際海洋年的旗幟舉辦,會徽設計波動的「E」字,設計成飄動的旗幟狀,伸向東北角,使平靜的畫面兼具動感,更為鮮活;橘黃色的太陽從西北角緩緩升起,更為整幅畫面增添了一抹亮色。從海平面冉冉升起的一輪旭日,孕育著希望的未來。該會標的設計也恰到好處地呼應了 1998 年國際海洋年的紀念意義,[3]創意直擊主題——海洋,未來的財富。
2008年薩拉戈薩世博會會徽直接採用水的寫實圖片,主題是「水和可持續發展」。
也有直接展示人類開發海洋和航海新技術、紀念人對海洋探索的世博會。1992年,就是大航海時代後的500年,熱那亞和塞維利亞都舉辦了博覽會,前者以「哥倫布—船與海」的主題,會徽用數字「500」變化為帆船的圖形,在波浪形的海面上行駛,造型直白且形象;後者將expo』92中的字母「O」處理為地球,會徽集時間、地點、主題於一身,也可直接將O』92單獨拿出來使用,並詳細規定了不同用法下的尺寸變化,凸顯了功能主義的設計理念。
四
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在經歷了盲目追求技術進步而導致的環境破壞的尷尬之後,逐步追求全面進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關注人類社會本身、關注世界共同利益,走向與自然為善的和諧之路。
美國19世紀50-60年的城市化進程帶來了生態與環境的破壞,水源污染極為嚴重,1974年斯波坎世博會的會徽用了 「孟巴斯(Mobius)紐帶」8,循環的鈍邊三角形造型寓意生命的延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該標志由藍、綠、白三色紐帶組成,互又循環,寓意著生命的延續,生生不息.....三種顏色形象地代表了各自主題--白色象徵潔凈無塵的空氣,藍色比喻明亮純粹的海洋,綠色代表生機勃勃的地球與蔥翠的大自然。跳躍的顏色,鮮明的主題,承載著此次世博會倡導的主題--無污染的進步,設計深刻而雋永。
1986年為紀念溫哥華建城100周年而舉辦的世博會,會徽由三個相互交融的環,代表了人類生存所依賴的土地、空氣與水份,三者構成「 86 」的字樣,整個構造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充分影射了人類通過努力,開拓進取,推動世界發展的歷程,它也是人類與地球發展運動關系的永恆話題。而這其中交通與運輸事業的發展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此會標深刻的哲理意向因為本屆世博會「交通與運輸」的主題而有了更具體的意義指向。
1990年日本大阪園藝世博會也是在亞洲首次舉辦的綜合類世博會,會徽以盛開的「花蕾」象徵「人類進步與和諧」,世博會的宗旨是在探討保護未來地球的生態,通過世博會作為國際交流的論壇和盛會,倡導太空時代的科技發展能夠促進人類的進步與和諧。
1999年昆明世博會會徽設計用半抽象的圖形象徵自然界的星、雲、氣、風的運動,整體上是由「手」托起一朵象徵生命的綠色之花,體現了「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的主題。
2000 年漢諾威世博會聚焦於人類、自然和技術三者之間的關系,引導人類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和推動了各國在解決能源問題,環境問題等全球性問題的交流與合作。抽象的波紋圖形標志能根據不同應用環境改變結構與色彩的,時時呈現出不同的運動狀態的同時又給人以整體的印象。它充滿動感、未知和不確定性。可以說它有著極強的獨特性、造型簡潔而不乏深意、適用於多種媒質、契合了主題的概念定位,體現了很強的哲學意味。
大貫卓也(Onuki Takuya)談他創作的2005年愛知世博會會徽時說:「……2005 年的世博會將是一個充分滿足人們盡情領略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場所,這 就是我在這個會徽中想要表達的情感。」 他設計了一個開放的圓形會徽,如同綠色的太陽。
世博會的主題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關注人的生活方式,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成為當時世界的熱門話題。
1985年築波世博會,田中一光設計的三角形會徽,三條邊分別代表著博覽會主題的三個方面——人類、居住、環境,三條線相互支撐構架起這個穩固的形態。微妙地表現了人類、居住、環境三者的辯證關系。三角形頂點上的圓點,象徵著築波(此次博覽會所在地)的山峰,在迎接著 21 世紀科學技術的黎明;三角形中央的兩個平行套連的橢圓,標志著人類與科學和諧的軌道。
本屆世博會也被公認為20世紀80年代博覽會中最具特色與代表性的一次,它讓人們看到了未來新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一個由被賦予特殊含義的元素所構成的標志圖形。這個主題會標的獨特之處在於標志本身都是由抽象的元素構成,每個元素都被注入了人性化的理解,它是一個具有特定信息傳遞功能的藝術符號,展現了關於宇宙、地球、人類、科學、藝術等的未來理想。
1988年為紀念歐洲人在澳大利亞居住200年而舉辦的布里斯班世博會,主題是「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標志採用了出現於一萬多年前的澳式回飛棒為造型元素,表達了人們對這一傳統戶外運動項目的喜愛,它也是澳大利亞至目前為止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澳式回飛棒勾起了人們對科技發展的感慨,這項事物早在碳素分析時代就已出現,距今已有 11000 多年的歷史了, 要知道,它是人類最早的發明之一,並逐漸演變成極具澳洲特色的戶外運動項目。標志圖形對主題的契合是不言而喻的。參加各國也以體育、文藝、旅遊、休閑、烹飪、園藝等各種內容體現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具有新意,它在世博會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為出發點,反映出時代特徵,會徽圖案以意象的三口之家組成漢字「世」,並與數字「2010」進行組合,表達了中國人觀念下的家[4]庭是城市的基本單位、追求家庭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過去與未來的和諧就能實現美好生活的理想,設計認為漢字本身兼具有民族特色、同時與世界多元文化融合。
歷屆世博會會徽的色彩同樣與主題密切相關,蘭色作為主色調最多,用了8 次[9],因為藍色是最能代表天空、海洋、科技的色彩,且很少民族對它禁忌。1999年後的五屆世博會會徽都是採用了綠色為主色調,想必因為綠色是自然,環保的專用色。色彩應用的經典之作是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的會徽,其手法似乎受到20世紀60 年代興起的動感藝術的啟發[10]。
五
然而,在歷屆世博會會徽中,也不乏設計相當平庸的作品,主要表現在會徽形象無法與當時的建築、科技、文化創新和成就相媲美,究其原因,有徵集與評選機制的的不健全,也有世博會形象設計本身發展不完善等的因素;
首先,社會徵集的方式決定了會徽設計以主題為宗。社會徵集的方式能喚起大眾的參與熱情,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只有13幅作品參加、 1968年聖安東尼奧達到100幅,1998年的里斯本世博會,有1228個作品入圍,經過兩個多月的篩選才確定,2010年上海世博會更從8568幅作品中層層篩選出一幅,應征作品可謂浩如煙海,面對如此眾多的設計應徵稿件,盡最大可能表現、挖掘、創新主題的意義成了評價設計的最終選擇。
社會徵集確實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會徽,但也會有著個人思考的局限甚至不嚴謹的投稿,這種單兵作戰的形式有時會導致整體上的會徽視覺效果顯弱。在廣集社會思路與智慧的基礎上,特邀精英集體創作是卓有成效的做法,漢諾威與愛知世博會會徽徵集因此獲益非淺,漢諾威邀請了九位德國知名設計師共同題名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設計師加入徽標徵集活動,愛知世博會在全世界獲得提名的 10 個傑出方案中,選中了一件作品。
其次,過分追求貼切主題意義會導致會徽藝術性的失落,歷屆世博會無一不是是科技、政治、經濟、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主題內涵十分豐富,影響因素也很多,最大限度地表達主題意義會使得圖形變得復雜化,有時需要大膽舍棄某些繁冗的形式,追求簡潔有效的傳達效果,事實證明,好的會徽設計作品大多以抽象的形態傳播民族文化,如上海2010年世博會會徽徵集要求中,除了能夠表達出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還要體現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再如2000漢諾威會徽設計的主題是,人類-自然-科技-發展,主題非常龐雜,麥克%蓋茨(Michael Gais)說:「……我們希望標志不是一副具體的圖案,對於世博會這樣紛繁復雜的盛會而言,任何一副圖畫都顯得單調,我們開始尋找合適的圖案與形象,進行視覺形象調查,希望能體現2000年世博會的主題與概念,例如:能源、共鳴、信號、過程、能量、互動、美景等。我們認為圖案的個性在於:能包含促使其活力與運動的元素,即一種永恆的能量,而這種動感契合2000年世博會的主題,即人們希望保持運動,思維靈活,勇於創新,在21世紀運用自己的智慧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在此前提下,一種被稱為』推動力』的概念誕生了,這種』推動力』具有視覺的可見特徵,也可被視為技術或有機的組成部分,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選擇這一抽象的形態作為標志的根本原因。」事實證明,他們的思路是正確的,因為最終的標志獲得世界的認可和好評。
個人以為,對於世博會這一重大活動的會徽設計而言,用什麼樣的方式設計應處於第二位,最重要的是最終的會徽設計作品首先能否在視覺藝術上代表當時的最高水平? 而不是生硬表達主題的意義,換句話說,就是追求以藝術性為主導的形義統一,畢竟,這枚會徽承擔著向世界展示國家形象、民族品味的功能。例如:1999年5月主辦者就在東京和名古屋的市民代表中就設計什麼樣的會標進行研討,並確定了9名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採用國際指名競選方式,由10名指定候選者提交40幅作品(其中一人退出),經過多輪嚴密的專家評審、社會評議和商標調查,於2000年3月最終確認向社會公布。會標作者叫Onuki Takuya大貫卓也,曾在日本博報堂廣告公司任職,後為獨立設計師。作者對會標的闡述居然非常簡單:開放的圓形,無特別意義,旨在引導公眾自我的概念填充和發揮想像。
再看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標識設計,有學者就認為用漢字「世」進行創意設計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顯得與奧運會「京」的創意雷同11[5];還有觀點認為,用漢字造型的標志並不是最理想的,因為在漢語言國家以外其語義傳達效果非常有限,畢竟中文文字存在不便解讀的困難12,相信這些爭鳴應對「中國製造」的設計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最後,呼籲世博會增強整體視覺形象設計。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之前的會徽絕大多數是黑白色,這與世博會一直沒有進行色彩研究有關;更有5屆世博會會徽視覺設計元素組合不完整13,相比於奧運會這一脫胎於世博會的盛會,世博會無論在設計理念、視覺圖形開發、色彩規劃、後期實施等諸多方面都無法與之比肩,2010年上海世博會似乎已經意識到這一點,近期在向社會廣泛徵集展示和活動策劃方案,並頒布了《會徽使用管理辦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衷心祝願她在形象設計上也能 「最精彩、最成功、最難忘」。www.dolcn.com
注釋:
[1] 本文涉及的世博會不分專業類和綜合類,1937年巴黎世博會標志設計作者至今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2] 摘自「畫龍點睛說會徽——2010年上海世博會標志研討會側記」一文,載上海世博網。
[3] 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1964年紐約世博會、1982年諾克斯維爾世博會、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會、1992年熱那亞世博會。
[4] 1975年沖繩世博會、1984年新奧爾良世博會、1998年裡斯本世博會、2008年薩拉戈薩世博會。
[5] 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
[6] 參見 王受之 著 《世界平面設計史》 P209。
[7] 參見《Patchwork Souvenirs of The 1933 World's Fair》by Merikay Waldvogel,P11.
[8]以德國物理學兼天文學家孟巴斯的名字(August Ferdinand Mobius)命名。
[9] 1964年紐約世博會、1974年斯波坎世博會、1975年沖繩世博會、1985年築波世博會、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1993年大田世博會、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2008年薩拉戈薩世博會。
[10] 簡稱「歐普」(Optical art),是在包豪斯納吉、阿爾貝斯和瓦薩雷利的視幻藝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1] 見《由話語權所引起的設計問題》一文,2005年6月3日刊登於http://arts.tom.com網站,轉載自《美術觀察》雜志。
[12] 見《多邊聯談:數字化境遇中的漢字設計問題》之「當代漢字與應用存在的弊端」 《裝飾》2005年1月、總第141期 P32頁。
[13] 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1939-1940年紐約世博會、1964年紐約世博會、1968年聖安東尼奧世博會、1982年諾克斯維爾世博會會徽都沒有文字組合設計。
參考文獻:
[1] 上海圖書館世博信息中心網站資料。
[2] 國際展覽局BIE(www.bie-pairs.org)官方網站資料。
[3] 《世博會主題發展分析》吳志強 撰寫 原載上海世博網 2003年。
[4] 《2010年世博會:創新與發展》2003/2004年上海發展報告 2004年。
[5] 《世界平面設計史》 王受之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1年。
[6] 《裝飾》雜志 2005年第1期。
[7] 《美術觀察》雜志 2005年第4期。
2. 急求乒乓球特色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校歌、教風、學風、口號、標識、吉祥物等等謝謝
辦學理念:鍛煉身體,歷練心智,成人成材
校訓:求實精進,厚積薄發
校風:自強不息,積極進取
校歌:《愛拼才會贏》
教風:嚴於利己,言傳身教
學風:努力奮進,天道酬勤
口號:愛乒才會贏!
標識:大鵬嘴裡銜只球向天空大海\太陽展翅高飛
吉祥物:可以是個卡通球,小朋友喜歡的(這個要自創,不能抄襲成品,不要太丑啊,可以先設計幾張圖片,讓小朋友挑他們喜歡的,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就可以當吉祥物,做出玩偶實物啊,貼貼紙啊,校徽啊,圖標啊,獎勵品啊)
分……………………
3. 你有哪些讓你一秒變開心的表情包
家有兒女表情包,劉星版!
他回答說:「我們一般是下午和晚上拍戲,利用上午的休息時間請家教補習。」體貼可愛寧丹琳。寧丹琳是從《家有兒女3》才來到這個「家庭」的,替代楊紫飾演「姐姐」夏雪。雖然是一張新面孔,但寧丹琳卻一點也不「認生」,她的活潑可愛也很快征服了廣大觀眾。當然,演了這么長時間的喜劇,寧丹琳的幽默功夫也十分出眾,當有小朋友誇她漂亮並問她為什麼會在劇中生活得那麼好時,她回答:「就是因為我長的漂亮呀。」機智幽默的回答博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
4. 乒乓球隊被玩壞了!馬龍樊振東面部用力表情包頻出,抓緊雙擊保存
哈哈哈,乒乓球隊最近真的是被玩壞了,昨日陳玘喂豬視頻才出,今日乒乓球隊的獨門秘籍就被爆出,原來大家都是表情用力派的王者啊,哈哈哈~首先,馬龍和樊振東面部用力派的兩位王者請求出戰!
那品嘗完了開胃菜之後呢,我們就要開始正文了, 先說說上熱搜的表情用力派一號大師馬龍!
就用龍龍自己最愛的這張鎮樓吧,瞧這飛揚的眉毛,努力上抬的眼皮,再加上面部用力提升,配合手部的動作,無一不顯示了馬龍面部表情派的地位嘛,不過,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以為只是一張嗎?當然不是,好事成雙嘛,請欣賞!
如果說睜眼發力是一種技巧,那閉著眼面部也依然可以發力,看看這緊閉的雙眼,微張的嘴唇,用力握緊的拳頭,是不是有一種旋轉,跳躍,我閉著眼的既視感~哈哈哈,馬龍哥哥對不起,你這部分結束前,還是來個熟悉的比心吧。
說完了馬龍,我們 再說說樊振東,比起面部用力,小夥子跟馬龍也是不分高下的啦,不信,請看下方:
看著緊緊盯著的雙眼,臉皮表情緊綳持續發力,氣勢有了,雙打的隊友都有點嚇到呢!
第二位選手講完了,我們再來提提好久不見的 王皓,和前兩位面部用力的掌門人不同,他啊,是自創一派,嘴角發力的!
全身上下除了手部肌肉在動,還有那彎彎的嘴角,哈哈哈,再來一張~
是不是表情都空前的一致啊,所以呀,嘴角用力派非我們的皓哥莫屬啦!
下面提到的這位了, 也是我們「二王一馬」時代的老熟人了,沒錯就是我們的王勵勤,這位選手是將眉眼用力給發揮到了極致!
那慢慢往上挑的眉眼,有木有一點像蠟筆小新~再來一張~
提完了這一位老朋友,又要提一位特立獨行的老人兒了,昨天的文章中他獨創明星鬥地主第一人,今天的馬琳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呢~
從圖片當中大家看明白了嗎?哈哈哈馬指導是不到處摸摸碰碰不得勁啊,摸球拍,摸摸手肘,摳摳大腿,醒醒啊,這是世界大賽啊,張繼科陳玘都等到心焦了好嗎?哈哈哈,下面這張,不急,讓我用球拍扇扇風再說。
小夥伴們,你們以為我這樣就結束了嗎,並不!最後許昕壓軸!這位小夥子比較復雜,場上以見不到身影為長,為此,大傢伙還給他做了表情包九宮格。今天我們就放兩張,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搜~
看那飄逸的身影,不愧是有大蟒的稱號啊,靈活!還不止如此哈,許昕還和一個卡通人物——爆笑蟲子很像呢。
簡直是一模一樣有木有!最後結束篇,來一個我們的三劍客進城表情包,完結,撒花~
5. 上學時代你都遇見過哪些有趣的同學
在我們上學讀書,期間會遇到很多同學在這些同學當中會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同學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具體來說,我所遇到的有趣的同學,當中就有長發飄逸,愛踢球的學霸,膽小怕蟲子的男生以及愛唱歌,卻總跑調的歌迷這三位。
第一,這位有趣的同學長發飄逸來踢球徹底改變了我對學霸的印象。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學霸的樣子,應該是正襟危坐杜苟言笑的狀態。但是我的這位有趣的同學,卻完全不同,最初認識他是因為他愛踢球,而且長發飄飄,非常瀟灑,後來才知道他是年級前幾名的存在典型的學霸,這位有趣的同學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雖然過去多年依舊難忘。
第二,膽子小,怕蟲子這個有趣的男生讓同學們忍俊不禁膽子小,怕蟲子這是大家對女生的印象,但是我的這位男生同學卻具有這個特點,有一次在和。做游戲的時候大家無意間發現了這個事情,於是就開始有人拿著蟲子嚇唬他,嚇得他到處跑,這樣的尷尬場面,讓那些女生都忍俊不禁覺得這個怕蟲子的男生實在有趣。
第三,另一位印象很深的,有去的同學是歌迷,但是場合卻總是跑調。在我印象中的另一個有趣的男生。就是愛唱歌,卻總跑調的那位,她非常喜歡唱歌,而且是個樂天派,整天笑哈哈,一有機會就會哼哼歌曲。可不幸的是他唱歌總跑調,而且,怎麼糾正都改不回來,於是在他唱歌的時候大家都會躲開,他一面被他的跑調影響到自己讓自己也跟著跑調,這幾位有趣的同學,給我留下了印象都很深刻,這一切都成為我有關,上學的記憶中最生動有趣的一部分,每當想起都忍俊不禁,對學生時代充滿懷念。在我們上學讀書,期間會遇到很多同學在這些同學當中會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同學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具體來說,我所遇到的有趣的同學,當中就有長發飄逸,愛踢球的學霸,膽小怕蟲子的男生以及愛唱歌,卻總跑調的歌迷這三位。第一,這位有趣的同學長發飄逸來踢球徹底改變了我對學霸的印象。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學霸的樣子,應該是正襟危坐杜苟言笑的狀態。但是我的這位有趣的同學,卻完全不同,最初認識他是因為他愛踢球,而且長發飄飄,非常瀟灑,後來才知道他是年級前幾名的存在典型的學霸,這位有趣的同學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雖然過去多年依舊難忘。第二,膽子小,怕蟲子這個有趣的男生讓同學們忍俊不禁膽子小,怕蟲子這是大家對女生的印象,但是我的這位男生同學卻具有這個特點,有一次在和。做游戲的時候大家無意間發現了這個事情,於是就開始有人拿著蟲子嚇唬他,嚇得他到處跑,這樣的尷尬場面,讓那些女生都忍俊不禁覺得這個怕蟲子的男生實在有趣。第三,另一位印象很深的,有去的同學是歌迷,但是場合卻總是跑調。在我印象中的另一個有趣的男生。就是愛唱歌,卻總跑調的那位,她非常喜歡唱歌,而且是個樂天派,整天笑哈哈,一有機會就會哼哼歌曲。可不幸的是他唱歌總跑調,而且,怎麼糾正都改不回來,於是在他唱歌的時候大家都會躲開,他一面被他的跑調影響到自己讓自己也跟著跑調,這幾位有趣的同學,給我留下了印象都很深刻,這一切都成為我有關,上學的記憶中最生動有趣的一部分,每當想起都忍俊不禁,對學生時代充滿懷念。在我們上學讀書,期間會遇到很多同學在這些同學當中會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同學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具體來說,我所遇到的有趣的同學,當中就有長發飄逸,愛踢球的學霸,膽小怕蟲子的男生以及愛唱歌,卻總跑調的歌迷這三位。第一,這位有趣的同學長發飄逸來踢球徹底改變了我對學霸的印象。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學霸的樣子,應該是正襟危坐杜苟言笑的狀態。但是我的這位有趣的同學,卻完全不同,最初認識他是因為他愛踢球,而且長發飄飄,非常瀟灑,後來才知道他是年級前幾名的存在典型的學霸,這位有趣的同學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雖然過去多年依舊難忘。第二,膽子小,怕蟲子這個有趣的男生讓同學們忍俊不禁膽子小,怕蟲子這是大家對女生的印象,但是我的這位男生同學卻具有這個特點,有一次在和。做游戲的時候大家無意間發現了這個事情,於是就開始有人拿著蟲子嚇唬他,嚇得他到處跑,這樣的尷尬場面,讓那些女生都忍俊不禁覺得這個怕蟲子的男生實在有趣。第三,另一位印象很深的,有去的同學是歌迷,但是場合卻總是跑調。在我印象中的另一個有趣的男生。就是愛唱歌,卻總跑調的那位,她非常喜歡唱歌,而且是個樂天派,整天笑哈哈,一有機會就會哼哼歌曲。可不幸的是他唱歌總跑調,而且,怎麼糾正都改不回來,於是在他唱歌的時候大家都會躲開,他一面被他的跑調影響到自己讓自己也跟著跑調,這幾位有趣的同學,給我留下了印象都很深刻,這一切都成為我有關,上學的記憶中最生動有趣的一部分,每當想起都忍俊不禁,對學生時代充滿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