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個圖片是什麼動畫片
《光之美少女》(ふたりはプリキュア)是由東映動畫所製作的超人氣動畫,原文標題直譯為「我們兩人是 Pretty Cure」,「所以她們應該是『美麗的治療者』」《光之美少女》以動作、友情及互助精神等為題材,角色可愛、造型獨特,先後在日本、香港、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西班牙、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及加拿大播出並掀起熱潮,成為小朋友的新偶像。系列的漫畫版於2004年在《Nakayoshi》(講談社)開始連載。原作東堂泉,作畫是由Nakayoshi的插圖畫師雙胞胎姐妹的上北雙子負責。
【系列簡介】
TV版:
希望之光☆守護彩虹寶石海報牆光之美少女:49話 (平均收視率:7.3%)
光之美少女Max Heart:47話 (7.9%)
光之美少女Splash Star:49話 (6.4%)
Yes!光之美少女5:49話 (6.5%)
Yes!光之美少女5 Go Go!48話 (5.6%)
Fresh!光之美少女:50話 (6.6%)
Heart catch 光之美少女!(7.5%)
劇場版:
光之美少女Max Heart 秘密花園 (票房:8.5億円)
2 雪空的朋友們 (5.7億円)
光之美少女Splash Star 危機一發 (3億円)
Yes!光之美少女5 鏡之國的奇跡大冒險 (8億円)
Yes!光之美少女5 Go Go! 點心之國的快樂生日 (8.1億円)
光之美少女All Stars DX - 大家都是朋友☆奇跡的全員大集合(10.1億円)
Fresh!光之美少女 玩具王國的秘密! (8億円)
光之美少女All Star DX 2 希望之光☆守護彩虹寶石(4月18日累計票房達11.4億,官方預測最終票房將超過15億円)
Heart catch 光之美少女!劇場版 (2010年10月30日上映)
[編輯本段]【作品介紹】
《光之美少女》(PRETTY CURE)又名美麗祭師二人組或俏麗搭檔,這部動畫於2004年2月1日開始在日本放映。其不拘泥於傳統魔法少女動畫公式的故事和設定引起了話題,除了原本訂為目標的女童市場,在父母們和御宅族之間也深受好評,成為了當今日本最熱門的系列作品之一。從2004年至今,其動畫的電視收視率排名一直穩居於十甲之內,已經成為日本女童動畫中的台柱級作品,對日本新生一代的成長起到重要影響。
本作在戰斗中不使用魔法般的攻擊,反而是像英雄式動畫一般以肉搏方式戰斗。加上劇中的玩具商品並非直接進行攻擊的武器,沒有類似「美少女戰士」中「夜禮服假面」的男性助拳人,首部將兩位女主角的顏色設定為「黑與白」等等,做了許多和從前的類似動畫不同的嶄新嘗試。
系列監督是曾執導過「龍珠」動畫系列等作品,擅長激烈戰斗場面的西尾大介。
本系列是動畫史上最長季數和集數的魔女動畫,連續七個年番,六季合共292集,打破了《美少女戰士》和《小魔女Doremi》一直維持的紀錄,成為最長壽的魔法少女動畫。
《光之美少女》的確是承繼了「變身」、「戰斗」等要素的魔法少女作品正統後繼者。然而與既有的魔法少女作品相比,《光之美少女》又有什麼特色呢?答案就是「新時代女性的Fighting Spirits!」
變身系動畫除了戰斗之外的另一個部分——日常部分的描寫也要高於其他同類動畫。該片以普通城市的中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刻畫了性格完全相反的兩個主人公之間的友情(根據觀眾的不同,也有將友情看成百合的情況)。主人公們的台詞更是使用當前日本中學生的流行詞彙,使得觀眾更有親近感。而每一集的中心則是主人公作為女中學生所抱有的煩惱,而這些煩惱正是少女在成長階段中經常遇到的,這使得觀眾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更容易產生共鳴。
觀眾在看著主人公解決身邊矛盾的同時,完成了對自己問題的解決。戀愛要素可以說是此類型動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該要素在本劇中的處理也很巧妙。讓戀愛要素只存在於日常部分中,作為女中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出現,成為了主人公日常煩惱之一。男主角也只是普通男子部的前輩,與故事的主線沒有任何聯系。但是平凡的日常並沒有造成作品的低俗。本劇擁有著不輸於《明日的娜嘉》的劇情深度和哲理,但和《娜嘉》相比,本劇同時結合了內涵和日常生活,更容易被幼女所接受。
以往的魔法少女,雖然號稱要為正義而戰,然而除了她們的老祖宗甜心戰士以外,往往都還是在緊要關頭會出現「王子」一類的男性角色出來解救她們(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美少女戰士》中的「夜禮服假面」了)。但是隨著女性自覺的潮流來臨,這種「解救女主角的王子」之類的角色,其存在是否有意義,也逐漸受到了質疑。
而在《光之美少女》中,這種「王子」型的男性將不復存在!女主角們也拋棄「等待男性救助」的陳腐傳統,成為真正巾幗不讓須眉的超級英雄!
從另一方面來說,往年的戰士型魔法少女,主要戰斗方式不外乎用可愛的法杖發出魔法光芒等等,很少有直接進行暴力打鬥的;即使是魔法少女元祖的《甜心戰士》,也只使用比較接近女性形象的細長西洋劍為武器,這是因為古早以前手冢治蟲的《緞帶騎士》給人的印象,其後池田理代子的《凡爾賽玫瑰》和較晚期的《少女革命》等作品,更是加深了「西洋劍是適合女性使用的優雅武器」之概念),很少靠拳打腳踢等等過往被認為「野蠻」的招式來戰斗。
但《光之美少女》的戰斗方式則不同於以往魔法少女「施放魔法」的柔性戰法,而是與敵人硬碰硬,展開拳腳交加的格鬥戰!就這點來說,她們不愧是與超級戰隊、假面騎士放在同一時間段播出的女英雄們!比起這些超級英雄毫不含糊!也難怪在日本各大游樂場的Super Hero Show中,《光之美少女》向來是和奧特曼、超級戰隊與假面騎士們平起平坐,同進同出!也無怪乎這部原本是以小女生為對象的作品,在日本播出後能獲得廣大觀眾的回響,贏得不同年齡層的動漫迷的支持。
不盲目跟隨主流這是本系列比同類作品經營得更成功的秘訣,過往的魔法少女作品都走著低齡賣萌路線,靠可愛的女性形象和校園戀愛內容感染觀眾。而本系列一直堅持走英雄路線,通過塑造女性英雄形象打動觀眾。使得這個系列在誕生沒幾年就能夠傲視同群,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國民級作品。
本系列連續四年成為幼女心中最佳動畫排名前三位,幼齡男女觀眾排名第一位。當時可以說「幼女間沒有不知道Precure的」。該片在20~34歲男性觀眾間的最佳動畫排名是第八位,女性觀眾間是第三位,可見東映的大朋友戰略是成功的。
在香港方面,《光之美少女》於2006年7月16日在香港翡翠台放映。東映動畫及日本著名玩具商BANDAI以7位數字的薪酬特別聘請偶像組合TWINS主唱主題曲《光之美少女跳躍登場》及成為《光之美少女》的香港地區代言人。宣傳MV動用了數十萬港幣製作布景和大量後期電腦特技效果。
每一季都會邀請知名藝人客串動畫角色,這也是本作品獨特的亮點。
值得一提,在「能賣到50億日圓就等於大成功」的日本周邊玩具市場中,以萬代公司製造的周邊玩具創下每作超過100億日圓收入的佳績,第一季主力商品的主角變身道具,更是賣出了60萬盒以上。一時間所有玩具店脫銷,常年占據著少女玩具銷售量的第一位,日本玩具總銷售量前十二位。顛覆了玩具業界的常識,也讓本系列成為了東映公司的搖錢樹。
本作還擁有一匹以「テイエムプリキュア」命名的職業賽馬,自登上賽場以來未曾一敗,被日本媒體譽為「無敗女王」,並於2009年エリザベス女王杯中榮獲亞軍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