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用面料來轉變服裝的風格
面料前所未有的豐富多樣,現今的服裝設計大多先從面料的設計搭配處理入手,根據面料的質地,手感,圖案特點等來構思。得體的面料設計處理方案是服裝設計的關鍵,無論是簡約主義還是裝飾主義,或是我行我素的設計,設計師們都明白:選擇適當的面料並通過挖掘面料美來傳達服裝個性精神是至關重要的。充分發揮材料的特性和可塑性,創造特殊的質感和細節局部,以闡釋服裝的個性精神和最本質的美。
每當一種嶄新的服裝面料問世,都推動著服裝的更新和發展。近年來,服裝材料的發展有目共睹,有的是天然纖維材料改進了性能,如全棉能抗皺,羊毛能機洗,真絲不褪色,亞麻手感軟等;有的是新工藝、新材料,如阻燃技術的產品,高科技防水透氣織物,各種新型復合紡織材料,防靜電除塵織物,各種塗層工藝面料……層出不窮的現代科技帶來的新材料、新產品,使現代服裝的功能大大增強,面貌煥然一新。
被譽為「重金屬大師」的法國設計師帕克拉納是被公認的最徹底的材料革新者。他於1966年開始設計展示自己的獨創作品,在面料的選擇上不拘一格,尤其是各種金屬材料在他的手裡更是得到了巧妙的運用。他所設計的盔甲般的金屬服裝,配上水晶珠串、玻璃紙片、,鵝卵石、扣子、唱片、瓷磚碎片、塑料片等裝飾的鴕鳥毛,營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奇妙形象。
瑪麗麥克法登是美國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同時是考古學家和收藏家。她不遺餘力地在面料設計上追新求異,曾於1976年和1978年兩度榮獲美國時裝設計界的「奧斯卡獎」的「柯蒂」大獎。在她的設計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75年首創的一種特殊褶布面料。這種富於動感和立體效果的褶布面料是將普通的純棉或滌棉混紡的水紋布浸壓在一種有機樹脂內,經高溫烘熔和熱壓定型,使布面形成稠密而自然的褶銅紋樣。這種褶布面料經較長時間的穿著和水洗日曬也不會變形,用這種面料製作的服裝極富立體感和雕塑感。
義大利著名設計師詹尼·范思哲對面料的綜合使用更加特別。他可以將皮革、絲綢、蕾絲花邊、斜紋棉布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材料得心應手地結合到一起,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他本人說:「是我先將粗布同金銀線織物,皮革和織物結合起來」。並且在圖案方面,他隨心所欲地將全然不同的藝術風格揉合在一起。從遠古的圖騰,到文藝復興的紋樣,從巴洛克的浪漫輕柔到未來派的前衛帥氣,林林總總的圖案和造型,被後者漫不經心地混在一起,顯出獨特的個性來。他對自己的評語是:「我的靈感並不來自於學術研究,而是來自直覺。我總是向前看,就連古典對我來說也意味著現代」。
被譽為「面料的魔術師」的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也是一位熱衷於面料創新的高手。在他的設計中特別留意對面料的選擇。他要求的面料肌理必須有新鮮感而且與眾不同。充分發揮面料的特性,改變了高級女裝和成衣一向平整光潔的定式,以各種面料甚至連紙張、橡膠、塑料等工業生產的材料也都給他以靈感,來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肌理效果。一生褶是大家對三宅一生最直接的印象。這種褶與我們 平時所見的百褶裙的褶不一樣,這種褶的原料是滌綸。在用機器壓褶時直接依人體曲線或造型需要調整裁片與褶痕,而並非我們平常所見的從一大塊已打褶的布上剪下裁片,拼接縫合而成。這種服裝平放時本身就像雕塑品一樣呈現出層次清晰的幾何圖形,而穿在身上時又隨身體的一舉一動形成波動韻律之美。他說過:「服裝不但要被人從外面看見,也要讓人從裡面感覺到」。因此,他只有在完全了解一種面料的性能之後才去動手設計服裝。他對所有能作為面料設計素材都極有興趣地加以實驗,甚至親自動手去紡線、織布,他常常深入紡織廠或作坊,從半成品甚至次品、廢品中獲取靈感和啟發。三宅一生的日本同行川久保鈴對面料運用也是用心良苦。他在設計時往往集中70%的精力用於面料的肌理表現,甚至在國際時裝界極高聲譽的高田賢三還為自己的服裝設計面料。
國外服裝設計師對服裝面料的改造與運用的例子不勝枚舉,著名設計師皮爾卡丹在1968年設計了乙烯基迷你裙;1998年沃爾特凡爾設計的紅色宴會裝,在合成材料上布滿凸起物,就像一條未來主義,T型台上的模特似戴著面罩輕歌曼舞,頗有些對合成材料服裝自嘲的意味;2001年,保羅哈維設計的「系列100」女裝用超輕的尼龍單纖維絲製作而成,下後衣服極小,單穿時纖維就像衣服的骨架,幾層不同色彩的衣服疊穿時可以得到層次豐富的混色效果;通常被用來製作安全套和清潔手套的乳膠材料被提奧曼切在「清新1998-2000年」作品中製作成乳膠服裝,能夠像皮膚一樣與人體的輪廓完美貼切地結合。
不難看出在服裝發展進程中,大批優秀服裝設計師都對面料有很深的研究,這些服裝設計師巧妙地利用面料,創造出了奇妙的服裝效果。
2. 你最喜歡的動畫是哪一部
《夏目友人帳》是我最早一部讓我明白什麼叫做治癒系動畫。
男主夏目貴志,長相一般,沒有太多驚喜。但卻是擁有無數粉絲的男神,只因為,他的男神屬性是溫暖、溫柔。自小父母雙亡,他被寄養到不同的親戚家,想來,一直都過得小心翼翼吧。
3. 有什麼適合上班族做的副業
我是一名90後,周一到周五有一份清閑的文職工作,周末兩天在課外培訓班當美術老師,同時還有份線上兼職是PPT模板設計,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斜杠青年。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做兼職搞副業,其實就是想逼一逼自己,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價值,說句白話就是「想多搞錢,過更好的生活」。我和身邊朋友經常交流關於當下怎麼提高收入、提升生活水平,掙錢這件事,是真的要打開思路,找找自身的特長、價值或者興趣所在。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是能產生多少效益,是看自己的選擇。我身邊有兼職做烘焙工作室的、有周末去託管學校兼職的、有代運營微信公眾號的,大家都在自己能接受的工作范圍內,合理的規劃著自己的時間。
我的第一份副業是美術培訓班老師
我大學念的美術專業,畢業後卻一直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比如行政助理、活動策劃等等。美術老師成為了我的第一份「副業」,它讓我不丟棄所學的專業知識,也填充了空閑的時間,帶來一份不錯的收入。
最初是朋友介紹到一個美術培訓機構臨時代班,我是美術專業畢業並且有教師資格證,是符合學校要求的;我做的准備就是一份美術相關的簡歷與作品集(A4列印),就這樣走上了美術兼職這條路,到現在也快8年了。周末課程也不算很多,時間安排是周六上午十點到下午4點,周日上午8點到下午3點半,完全可以兼顧休息和工作的,不會很累,聚會聚餐都不會耽誤。我只負責教學環節,不參與學校其他工作內容,光上課不會覺得很辛苦,我對小孩子比較有耐心,也很享受教學過程,享受學生完成作品後拍照的時刻,能給我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從事教育行業工作,也能給自身帶來一個正面積極的標簽。不過培訓機構全職的美術老師,除了教學還會參與招生推廣等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樣也會比較繁瑣復雜,容易產生倦怠煩躁。對美術老師兼職有興趣的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考慮是否適合自己。
關於收入情況
我僅在docer稻殼兒這一個平台發布設計。截至目前,僅一個模板累積收入已到賬一萬多。平均每月平台代扣除10%稅費,到賬會有1000-1300之間,淡季是700左右。淡季就是寒暑假期間,因為我的模板內容是教育教學匯報卡通類。這個收入,作為一項副業雖然不算多,但是它算是「一勞永逸」。認真做好一個模板,就等著它自己產生價值,不需要後期維護管理。定期查看收益余額,平台規定余額超500以上就可以申請提現。平台到款周期較長,平均一個月至一個半月打款,雖然晚到,但不會不到。多一份收入,能平衡一下生活的開支,何樂而不為。
做PPT模板設計師,真是我目前覺得最幸運的一份副業收入。安全可靠,靠知識和能力變現,不需要投入太多後續精力和時間成本,只不過對自身的能力水平有一定要求,但這是可以通過學習提升的。2020年9月,在我懷著幸運激動的心情發布了一篇關於PPT模板設計師的副業經驗後,得到了很多的點贊收藏評論,我盡可能的都對評論和私信進行了回復。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增加收入,提升生活品質,這是一個很積極向上的源動力。希望不要想著「一夜暴富」「一蹴而成」的事,要相信積累和沉澱,要相信一份付出一份收獲,用七分努力來等待三分運氣,這是我一直秉持的人生態度。如果想做PPT模板設計這個副業,就需要多多搜集素材,多製作多練習。
我也會在接下來尋找更多的安全可靠合理合法的能增加收入的副業工作,豐富生活的同時也豐富錢包,一舉兩得。加油!
4. 求宮崎駿所有的動畫
熊貓家族
宮崎俊最早參與的電影之一,溫情的幼兒影片
=================
太陽王子
宮崎俊最早參與的電影之一,宮崎俊奔放的想像力已經在影片的宏大場景中初露倪端。我覺得其場景十分的清涼凄美。影片中的歌聲很美。該片屬少兒片。
=================
俠盜魯邦三世-古城之謎
很有意思的冒險影片,有些場景出人意料、有令人驚訝的幽默。影片中也不乏深情與感動。
===============
風之谷
宮崎俊的代表作。雖然沒有計算機輔助圖形設計參與的畫風有些樸素,但畫面的精巧、場景的奇特美妙在過去了20年後仍讓人驚嘆。它標志著動畫片開始承載人文關懷,這正是很多我國動畫片所缺乏的。影片的主人公娜烏西卡則是10年蟬聯日本最受歡迎的動漫女性人物。它的漫畫版創作跨度12年,是一部據可與史詩《奧德塞》、科幻大師阿西莫夫作品《基地》(未來的銀河史詩)系列相媲美的動漫巨著。
資料: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 駿
プロデューサー/高畑 勲
音楽/久石 譲
作畫監督/小松原一男
美術/中村光毅
色指定/保田道世
電影《風之谷》在1984年推出引起了極大轟動,宮崎駿的卓絕名聲也是從這個時期奠定的。電影版的《風》是由宮崎駿同名漫畫改編。因為工作繁忙,漫畫在德間書店的漫畫月刊的連載直到1994才完成,歷時12年之久。
電影劇本源自漫畫的前三分之一,在《風》中,人與人、人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成為了全劇的主要元素,女主人公娜烏茜卡在這些關系中周旋、斗爭,演繹出一個深入人心的勇敢、細心和堅韌不拔的女英雄形象。而宮崎駿豐富的想像力構造出的一個與現實環境完全不同的世界,遍地的黃沙,古怪的植物、昆蟲,還有代替馬使用的鴕鳥,水上飛機、飛艇等等,完全是一幅幅世界末日後的「真實」景象。漫畫版的《風》共有七卷,與電影恰恰相反,漫畫版的《風》的風格不是明亮、活潑的,而是晦暗、充斥著污穢、罪惡的爾虞我詐的世界,而且劇情之復雜、人物之眾多,堪稱漫畫界的又一「巨著」。《風》漫畫版主要是對人與自然、人的劣根性等尖銳而又矛盾的問題進行探討,有機會能看到這一大作的朋友千萬可別錯過機會啊!
據宮崎駿說,女主角娜烏茜卡一名是取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拜阿基亞國公主,同樣是一個有著與眾不同的浪漫氣質和勇氣的少女。《風》的女主角娜烏茜卡也擁有的這一氣質和勇氣,在萬千動漫畫迷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至很長一段時間都占據著「漫畫最受歡迎女性人物」的首位,直至最近才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零波麗所取代。
=================
天空之城
可以說,宮崎俊對機械的想像力在該片中達到高峰。神秘的科學和文明令人激動不已。少年之間純潔的友誼和心中對夢想的追求令人難以忘懷。影片中穿插的純凈的天空和雲彩給人一種既大氣又安祥的感覺。
1985年 Studio Ghibli 工作室創立,《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開始准備。
1986年8月2日,《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公映。
資料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 駿
プロデューサー/高畑 勲
音楽/久石 譲
作畫監督/丹內 司
美術/野崎俊郎;山本二三
色指定/保田道世
《天空之城》是一部由Jonathan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的電影,某些人認為其故事情節較為傳統,但這不等於它沒有新意,相反,《天》一劇充滿了很多新元素。電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畫出故事所發生的世界的景觀,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諸如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黑漆漆的礦洞,飛空艇,象泥塑的機器人等等...
浮游天空的高科技帝國的公主Sheeta,受到秘密間諜和空中海盜的追捕,在緊急關頭得到見習礦坑少年Pazu的幫助,當了解雙方身世後,兩人決定一同去尋找傳說中的「天空之城」。當然,接下來兩人的冒險將不斷繼續著,包括遭到秘密間諜的從中阻撓,以及得到空中海盜Dola及她的一群滑稽而不怎麼聰明的兒子的幫助。
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尖銳的沖突淡化得更耐人尋味;人物的表達很多時侯不是靠台詞而是靠人物的具體動作,使人物的性格更顯深刻。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它能吸引小孩甚至大人坐下兩小時專注地看一部動畫片了吧。我們不得不承認宮崎駿有這種能力。
=================
龍貓
美麗神秘的自然,溫馨的農村,姐妹倆的幻想、矛盾和關懷讓許多有過同樣經歷和感受的人們感懷不已。童年的幻想和濃濃的親情在龍貓大如銅鈴、清澈無比的眼睛中映現。
1987年~1988年
宮崎駿導演的《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與高畑勲導演的《再見螢火蟲》「火垂るの墓」公映。
資料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 駿
音楽/久石 譲
作畫/佐藤好春
美術/男鹿和雄
仕上/保田道世
《龍貓》是宮崎駿的在STUDIO GHIBLI的第三部電影,因為這部平靜而溫馨的電影使得龍貓這個可愛的生物在全世界都家喻戶曉。《龍貓》十分適合一家老小齊齊觀看的。
據說,在宮崎駿的家鄉,流傳有著一種叫TOTORO的生物,大人們是看不到的,只有聽話的好孩子才能看到。宮崎駿就將它搬上了銀幕。
From 宮崎駿:
「日本這國家恩澤於四季多變,充滿了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色。而《龍貓》就是選取了充滿了大自然氣色的鄉間作背景。
「澄清的小河、森林、田地,住在其中的人、鳥、獸、昆蟲,夏天的悶熱、大雨、突然掛起的勁風、恐怖的黑夜......這些東西全都顯出日本的美態。我覺得保護這些可以讓生物蓬勃地生長的自然環境很重要。「這個故事中場出現的古怪生物龍貓,在很久以前便悠然地住在森林的深處,從未在人前露面。「這些年來,大自然看來受到很大的破壞,不過身邊的花草樹木、小河都仍是相互存在著。花、小石、昆蟲等,其中有些外形不大美觀的,不過也可以嘗試用手觸摸並細心觀察。當你重新審視對大自然的看法
時,或許你也會碰到龍貓呢。」
===================
側耳傾聽
提攜作品。作者為近藤喜文,為宮崎俊的學生,已故。少女跟著一隻貓,一首熟知的約翰-丹弗所唱的鄉村歌曲而跨入了奇境。但這里的奇境是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少年少女間純凈的、互相鼓勵的愛情遠非世俗海誓山盟的愛情相企及。特別是影片最後兩人一起上坡看日出,少年要載少女上坡,而少女卻堅決下車,要一起推車上坡並表示:「我不能成為你的負擔」的場景令人感動。該片對光與影的表現及音樂技法與人物動作的吻合十分出色。
1995年 近藤喜文指導的《靜心傾聽》「耳をすませば」公映。同年,宮崎駿還幫日本著名組合CHAGE & ASKA製作了音樂動畫短片《ON YOUR MARK》。
資料
原作/柊あおい
製作プロデューサー?腳本?
絵コンテ/宮崎 駿
監督/近藤喜文
プロデューサー/鈴木 敏夫
作畫監督/高坂希太郎
美術/�?聡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バロンがくれた物語」
美術/井上直久
主題歌/本名陽子
這部電影有很多名字,香港人譯了一個古怪的名字《夢幻街少女》,台灣則譯《心之谷》和《側耳傾聽》,個人認為還是直譯的《側耳傾聽》或《靜心傾聽》所來的感覺比較好。
電影是由集英社的少女漫畫雜志的同名連載改編的,作者柊あおい。《靜》的故事大概發生在三十年前左右,作畫的背景大部分來自東京附近的多摩市中心,一切都來得很平凡很真實,就好像事情是在身邊發生似的。
《靜》並沒有像大部分的少女題材故事一樣,男女主角都沉浸在呼天搶地,終日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愛情中,而是兩人互相勉勵互相學習,各自為各自的理想而奮斗,這與現今很多青少年的讀好書為賺大錢的想法有著很大的不同。
《靜》最寓意深刻的是在影片末,聖司用自行車載著霞走著一段很陡的路,霞想到她可能會成為聖司踏上理想之路的負擔,所以毅然從車上跳了下來幫忙推車,「不想成為聖司君的負累,而是要和聖司君一起努力把路走完。」當時這短短的一幕實在令人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靜》的腳本、人物設定、分鏡畫是由宮崎駿擔任,擔任監督一職的,是著名動畫家近藤喜文,他是Studio Ghibli的核心人物之一,多部Ghibli的動畫電影也有他的一份功勞,遺憾的是近藤先生在1998年的1月病逝...
=====================
魔女快遞公司(宅急便)
十分細膩地描寫了青澀時期少女的心理成長過程。是關於一個13歲少女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初次嘗到人情冷暖、成熟的友誼和初戀的味道,最後在付出了許多終於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的故事。充滿了溫情與關懷。
1989年 《魔女宅急便》「魔女宅急便」公映。
資料
原作/角野栄子
プロデューサー?腳本?監督/宮崎 駿
音楽/久石 譲
音楽演出/高畑 勲
主題歌/荒井由実
作畫/大冢伸治?近藤勝也?近藤喜文
美術/大野広司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魔女宅急便》的原作是曾獲國際安徒生大賞的日本女作家角野榮子,經過宮崎駿的動畫功力,再次將觀眾帶入一個美妙的世界。1989年日本公映後,當即成為了賣座第一的電影。
歐洲城鎮風味的背景,在視聽方面完全讓人感受到一種浪漫美妙的情懷。故事主要是講述琪琪面對困難如何去克服的故事,故事中也有提及琪琪的好朋友歐思娜在繪畫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就不能突破了,但看到琪琪那份自信又再重新燃起信念繼續不孜不倦地畫下去。正在埋頭苦乾的各位漫畫人,你們可能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吧,停一停手上的活,看一看《魔女宅急便》,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
註:日本人所說的「宅急便」指的是速遞服務,「魔女の宅急便」即是魔女的速遞服務。
===================
紅豬
宮崎俊稱為自傳的作品。名言有很多:「我寧可做一頭豬也不當法西斯。」(紅豬自傳)「看著你,我就覺得世界有希望。」(紅豬對他的少女仰慕者如是說)。這部影片既充分地表現了駕駛比較原始的飛艇航空的夢想,更生動地表現了中年的對夢想和愛情的酸澀與無奈。是一部比較成人化的作品。
1992年 宮崎駿導演的《紅豬》「紅の豚」公映。
資料: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 駿
プロデューサー/鈴木 敏夫
音楽/久石 譲
主題歌/加藤登紀子
作畫監督/賀川 愛
美術/久村佳津
色彩チーフ/保田道世
《紅豬》是以宮崎駿在一本模型雜志上連載的漫畫故事為基礎改編的動畫電影。該漫畫是《宮崎駿雜想NOTE》中的其中一個短篇,名字叫做《飛空艇時代》,全水彩編繪,共15頁。
=====================
1993年
望月智充與近藤勝也合作的《聽見浪濤》「海がきこえる」出品。
資料
原作/氷室冴子
監督/望月智充
作畫監督/近藤勝也
音楽/永田 茂
美術/田中直哉
《聽見浪淘》是一部電視電影(TV MOVIE),因此所用成本較其他的會低,但並不表示影片本身的質素低,相反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學生愛情文藝劇。
影片取材自同名小說。作者氷室冴子,是非常受歡迎的少女小說家。而該片的作畫監督及角色設定一職是曾參與多部GHIBLI動畫工作的近藤勝也,而小說的插畫也是他畫的。TOTORO個人非常喜歡他的作畫風格,典型的宮崎駿畫風。監督則是由曾執導《橙路》的望月智充擔當。
故事講述一個嬌生慣養的高才生武藤里伽子因父母離異被迫來到相對沒東京繁榮的高知縣,與男主角杜崎拓的同讀一班,因為性格問題,他們經常產生矛盾,可是好感就由此而產生了......
=====================
1994年 《狸貓大作戰》「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公映。
資料
原作?腳本?監督/高畑 勲
企畫/宮崎 駿
プロデューサー/鈴木 敏夫
主題歌/上々台風
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大冢伸治
イメージビルディング/ 百瀬義行 大冢伸治
作畫監督/大冢伸治?賀川 愛
美術/男鹿和雄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狸貓大作戰》是高畑勲導演的原創動畫。在完成了《紅豬》後宮崎駿忽發奇想地將狸貓作為下一部動畫的主角,因此《狸貓》便這樣產生了。
在日本人心目中,狸貓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它們會使用一種類似障眼法的幻術,身體可以變成任意形狀,或者把樹葉變成錢什麼的用來欺騙人類。在《狸貓》中,一群住在東京附近的狸貓就想利用這種幻術嚇唬人類藉此使社區新建工程擱置,可惜因為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原因,結局還是挺無奈的。
劇中的狸貓的思想與人沒什麼分別,可能是製作者有意影射某個階層的人吧(可能是知識分子)。
====================
螢火蟲之墓
宮崎俊合作者高畑?的作品,描寫了二戰對日本平民的傷害。拋去民族感情,這是一部用兩個孩子的死來控訴戰爭的影片。該片對人物表情和神態的描繪的技法十分出色。
資料
原作/野坂昭如
腳本;監督/高畑 勲
音楽/間宮芳生
作畫監督/近藤喜文
レイアウト/百瀬義行
美術/山本二三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螢火蟲之墓》是高畑勲在GHIBLI第一次執導的電影,獲獎無數,在海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故事講述了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兩兄妹成為了戰爭的孤兒,因為與被迫照顧他們的遠房親戚相處不來而到附近的廢棄防空洞下生活,最終逃不過飢餓的折磨而相繼死去。
哥哥與妹妹死去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所有觀眾的眼淚,的確整個故事是一場悲劇,在電影開頭用倒敘的方式由兩兄妹的靈魂和縈繞其中的螢火蟲來帶出悲慘的故事,觀眾的心馬上就已經沉下一大半了。
創作人員通過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警示人們戰爭的禍害。希望我們可以盡量地避免戰爭的出現吧
=====================
歲月童話
描寫了一位都市白領回憶往事的故事。點點滴滴的成長瑣事十分真實、貼近生活
1990年~1991年 高畑勲導演的《歲月的童話》「おもひでぽろぽろ」公映。
資料
原作/岡本 螢?刀根夕子
腳本?監督/高畑 勲
製作プロデューサー/宮崎 駿
プロデューサー/鈴木 敏夫
音楽/星 勝
主題歌/都はるみ
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近藤喜文
作畫監督/近藤喜文?近藤勝也
場面設計/百瀬義行
美術/男鹿和雄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也是一部由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漫畫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興奮點可以映畫化,只是以一個小學生為主角講述六十年代的小學趣事,但是高畑勲導演此片的時候加入了原創要素,將背景拖後了十餘年,和題目一樣,由快三十歲的女主人公一點一點地回憶以前小學時代的事情(原題直譯是「點點滴滴的回憶」),還加入了主人公在最後終於找到意中人的小插曲。
影片以追憶過去日本六十年代的小學往事為主,將支離破碎的小故事通過回憶串成一氣。同時為了力求真實,對過去的社會背景、風氣、流行事物都一一地回復重現在觀眾眼前。可惜國內的觀眾可能很少有機會體會到那個時代的日本,不能完全體會到製作人員的匠心獨到,少了一份親切感。
雖然背景不盡相同,但小學生的往事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或許也能在這部片子找到往昔的回憶吧。
===================
幽靈公主
風之谷思想上的繼承。是宮崎俊最難解讀的作品,也是最貼近導演思想上的痛苦與陰暗的作品。影片中充滿了痛苦:主人公阿席達卡受詛咒的痛苦和難以調和人類與自然的痛苦、幽靈公主和群狼面對森林破壞的痛苦、麻風病人的痛苦、已贖身的妓女們對生活的痛苦……這些痛苦以森林之神的滅亡而暫時告終,最後用一句「(無論多痛苦),一定要活下去」而暫時了結恩怨,未來必將又有災難……影片總體格調是陰暗的。其實生活也是如此。
1996年~1998年
1997年,宮崎駿最具影響力的《幽靈公主》「もののけ姫」首映。
資料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 駿
プロデューサー/鈴木 敏夫
音楽/久石 讓
主題歌/米良美一
作畫監督/安藤雅司?高坂希太郎?近藤喜文
美術/山本二三?田中直哉?武重洋二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幽靈公主》自一公映,就一度占據著日本電影票房總收入的冠軍位置。
《幽》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間的斗爭。影片給很多觀眾帶來了震撼性的沖擊,《幽》的劇本醞釀長達十六年之久,膠片總數多達13萬5000張,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熒光巨人、魔崇神等也運用了CG數碼合成技術(並不是象某動畫片只是使用二維的動畫和三維的背景勉強地拼湊起來),片中也有宮崎駿電影中鮮有的殘酷血腥的斷頭斷臂鏡頭。雖然有著一系列視覺上的震撼,但主要的沖擊還是來自精神上的。
宮崎駿將「人」和「自然」視為永遠不能相互妥協的兩個極端,認為人必須破壞自然才能得到自身的生存,而在片中,阿席達卡為了協調兩方和平共處一度在人神之間周旋,但最終也是悲劇性的結局,人和神兩敗俱傷。阿席達卡也說:「我已經盡力阻止過了(指人神大戰),但最終還是失敗了。」但不管人與自然相互共存的問題能否得到解決,作為人類首要的是應該生存下去。
影片最後豬神的死亡令萬物得以重生,人們也得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阿席達卡對桑說:「我們一齊要活下去!」再次重申了全劇的主題。
1999年
9月,《幽靈公主》在美國蓋上映,引起轟動。
======================
千與千尋
用不可思議的魔幻來表現尋求自我的過程,一個普通少女用愛心救贖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一部用童話溫暖現實的影片。
2000年-2001年
2000年3月、宮崎駿創辦的「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在東京附近的三鷹市正式動土。
2001年7月,宮崎駿最新大作《千與千尋的失蹤》「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公映。
10月,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開館,人們可以在裡面欣賞到宮崎駿的所有作品。
資料
原作;腳本 宮崎 駿
音楽 久石 譲
プロデューサー 鈴木敏夫
製作 スタジオジブリ
作畫監督
安藤雅司;高坂希太郎;賀川 愛
美術監督 武重洋二
色彩設計 保田道世
映像演出 奧井 敦
デジタル作畫 片塰満則
錄音演出 林 和弘
整音 井上秀司
監督 宮崎 駿
《千與千尋的失蹤》的劇情說的是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
千尋的父母出生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代,對金錢物質有強烈的嚮往和控制欲,他們在幻境里觸犯規則而變成了豬,千尋孤獨的留在幻境里。支配城鎮的魔女強行改掉了千尋的名字,這更讓她感覺到自我喪失的恐怖。
在這部「宮崎版愛麗斯奇遇記」里,現代日本第一次作為宮崎動畫的舞台出現。千尋在幻境里遇見的各類精靈,無不在現今的日本有著寓意式的指向———魔女湯婆婆是迷戀金錢的溫泉經營者,對自己的子女放縱不加管制,是個失職的母親。任意揮霍金錢不尊重他人的存在,性格如同小兒缺乏思考理性。性格復雜的少年小白兼備聰明和冷酷的雙重人格。
《千與千尋的失蹤》的日文原名為《千與千尋的神隱》,日語「神隱」的意思與廣東話「鬼掩眼」類似。日本有句古話,有時找不到的東西,其實只是給神魔隱藏起來,待一會自然出現眼前。
有人說宮崎駿在他的新片《千與千尋的失蹤》中傳遞他對「生活」的定義。他在接受美國《時代雜志》訪問時說,他未刻意借作品傳達任何環保或反戰的訊息與思想,他只是一個「搞娛樂」的人而已。
宮崎駿曾對記者說:「我拍這部電影時,就希望看了這部電影的孩子們長大了、老了,還會想帶自己的孩子重看這部電影。其實,我本來也想,讓現在的老公公老婆婆看了,也會情不自禁地建議他們的孩子去看,不過這樣講是有點厚臉皮,所以還是把希望放在下一代吧。」
======================
ON YOUR MARK
實質上是一部6分鍾的歌曲MTV。在激昂的樂曲聲中把天使放飛藍天的場景很美。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駿
如果經常聽日本流行音樂的朋友應該會知道CHAGE & ASKA這個二人組合吧。1995年,宮崎駿為C&A的新作歌曲On Your Mark製作了這一部長六分多鍾的Music Movie(音樂電影)。
影片中反映的是一個被核輻射所威脅的世界,人們為了安全而躲進了地底苟延殘喘。兩位主人公是類似突擊警察之類的成員(憑其特徵很容易就認出他們就是C&A中的兩位成員)。在一次殲滅邪教組織中發現了活著的有翼「天使」,她被認為是和人類重返地表的重要相關元素(有點宗教色彩),因此政府馬上將她送進了實驗室。兩位正義的主人公經過內心的一番掙扎,終於決定營救這個唯一生存著的「天使」......
六分鍾的音樂電影,我相信製作成本一定不低,當中宏偉的人造地底科幻世界,以及地表一望無垠的草原,一定令觀眾看得目瞪口呆。而且按照推斷這個故事拍成長劇也一定非常吸引。可惜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見這個故事有一個較為完整的版本。
若大家有留意NEC的便攜電話的廣告的話,我想你一定記起那首廣告歌就是「ON YOUR MARK」了。
======================
貓的報恩
提攜作品。為《側耳傾聽》的續集。主題與千與千尋雷同。比較有趣。
======================
哈爾的移動城堡
宮崎俊電影的大綜合。畫面製作達到高峰。機械的想像力酣暢淋漓。
票房
1·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1986)劇場(票房收入:5億8300萬日元,觀眾人數:77萬4271人)
2·龍貓 (となりのトトロ)(1988)劇場(票房收入:5億8800萬日元,觀眾人數:80萬1680人)
3·魔女宅急便 (魔女の宅急便)(1989)劇場 (票房收入:21億7000萬日元,觀眾人數:264萬619人)
4·紅豬 (紅の豚) (1992)劇場(票房收入:27億1300萬日元,觀眾人數:304萬9806人)
5·On your mark (On Your Mark)(1995)短片
6·幽靈公主 (もののけ姫) (1997)劇場原 名:もののけ姬(票房收入:179億日元)
7·千與千尋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劇場(票房收入:304億日元(約22億人民幣),觀影人數2304萬人次)
8·哈爾的移動城堡 (ハウルの動く城) (2004)劇場(日本本土票房收入:超200億日元(約合15億人民幣),觀影人次突破1200萬人)
9·崖上的金魚姬(崖の上のポニョ) (2008)劇場(日本票房共計15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億)
5. cctv少兒頻道動漫世界放過哪些動畫片
1、海綿寶寶。他是美國電視節目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動畫系列片之一,自1999年開播以來多次獲獎,曾穩坐收視冠軍,值得一提的是除一半的兒童觀眾外,另一半的收視群來自成年擁躉。
放到現如今喪文化當道的「評分」體系裡,海綿寶寶這種天生的樂天派就積極的有些太格格不入了。然而正是這種自愈能力超強,永遠樂觀向上成就了它的獨特魅力。
2、小鯉魚歷險記。美麗的鯉魚湖遭受了癩皮蛇的禍害,小鯉魚泡泡被迫游出凄涼的家鄉,尋找龍的力量。他先後結識了膽小的雙面龜,傲氣的阿酷,嬌柔的小美美。在曲折的歷程中,他們建立了真摯的情誼。賴皮蛇對敢於反抗的小鯉魚泡泡極盡追殺之能事。
泡泡和夥伴們歷經了河湖、高山、大海的艱難征程,承受了種種詭譎的誘惑,悚人的恫嚇,危難的考驗……最後他們找齊了金、木、水、火、土五片鱗,借用龍鱗的力量飛躍了神奇的龍門,既戰勝了邪惡,使作惡多端的賴皮蛇也受到了它應有的懲罰,又戰勝了自我,恢復了美麗的鯉魚湖。
3、小熊維尼。小豬 Piglet。小豬個子很小,常常穿著一件粉紅色的橫條衣服,是小熊維尼最好的朋友。它們倆常常結伴去探險,是小熊維尼故事中一個可愛的人物喔!貓頭鷹Owl。貓頭鷹十分喜歡說話,常常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
在百畝森林中,它 "好像" 是最有學問的人,不過他常常拼錯英文字,鬧出不少笑話跳跳虎Tigger。跳跳虎是百畝森林中一個有趣的人物,性格極為好動,一刻也不能停下來,喜愛活蹦亂跳。
在濃霧之中也不會在森林迷路喔!小豆Roo。小豆是一隻六歲的小袋鼠,性格活潑開朗,跟跳跳虎最要好。也喜歡和大家一起玩漂流樹枝。
(5)鴕鳥卡通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動畫簡史
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捕捉動作的最早證據,在一張圖上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畫在一起,這種「同時進行」的概念間接顯示了人類「動」的慾望。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畫作上的人有四隻胳膊,表示雙手上下擺動的動作;
中國繪畫史上,藝術家有把靜態繪畫賦予生命的傳統,如南朝謝赫的「六法論」中主張「氣韻生動」。 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畫中仙」人物走出卷軸同樣體現了古人對活動畫面的訴求。這些和動畫的概念都有相通之處,但真正發展出使畫上的圖像動起來的功夫,還是在歐洲。
1824年,英國人皮特·馬克·羅葛特首先發現了視覺暫留。
1824年英國人約翰·A·帕瑞思發明了「幻盤」(或留影盤)。圓盤的一面畫了一隻鳥,另外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當圓盤被旋轉時,鳥在籠子里出現了。
1832年,比利時人約瑟夫·普拉托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
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
1906年,美國人 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臉的幽默相》,該片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
1908年,法國人埃米爾·科爾首創用負片製作動畫影片,所謂負片,是影象與實際色彩恰好相反的膠片,如同普通膠卷底片。採用負片製作動畫,從概念上解決了影片載體的問題,為今後動畫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科爾也被稱作是「現代動畫之父」。
1909年,美國人溫瑟·麥凱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了一段動畫故事《恐龍葛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
1913年,美國人伊爾·赫德創造了新的動畫製作工藝」賽璐璐片「,他先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然後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一幅幅圖片拍攝成動畫電影。多少年來,這種動畫製作工藝一直被沿用著。
1928年,華特·迪士尼創作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威利號汽船》;1937年,又創作出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他逐漸把動畫影片推向了顛峰,在完善了動畫體系和製作工藝的同時,還把動畫片的製作與商業價值聯系了起來,被人們譽為」商業動畫之父「。
1995年,皮克斯公司製作出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使動畫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