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向大家請教,京劇女角頭上戴的鳳冠上有許多珠子,那種頭飾叫什麼名字謝謝!
京劇中旦角的頭飾行話叫「頭面」。珠子是這些頭面上的附屬裝飾品,沒專用名稱。
京劇中的「頭面」是女性人物在頭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裝飾品,分為兩種:軟頭面和硬頭面。
1、軟頭面分為:線簾、網子、發墊、發簪、大發、水紗等六種。
2、硬頭面分為:點犀頭面、水鑽頭面和銀錠頭面三種。除銀錠頭面件數較少外,水鑽頭面、點翠頭面各有五十件左右,其中包括:
泡子、鬢簪、鬢蝠、泡條、串聯(三聯、四聯)、六角、大頂花、邊蝠、邊鳳、偏鳳、面花、壓鬢、後三條、包頭聯、豎梁、橫梁、後兜、太陽光、鳳挑、八寶、福壽字、耳挖子、耳墜、魚翅等單件。硬頭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單件使用。
點翠頭面,貴婦、官眷的專利品;水鑽頭面,一般女性皆可用;銀泡頭面,貧民婦女或女犯戴用。
(1)戲曲大青衣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京劇旦角頭面的主要頭飾:
1、正鳳:用於古裝頭,直接插在古裝正髻上。
2、頂花:用於梳大頭,直接插入勒頭帶里水紗下面。
3、耳挖子:梳大頭時耳朵邊左右兩側插戴,帶的時候左右兩邊要對稱。
4、泡子:大頭、古裝頭旗頭均可用,直接插到片子上勒頭帶下面,有時會配有水鑽泡子使用。
5、雙泡聯:上為五瓣花泡聯 下為蝴蝶泡聯由十個小蝴蝶或小五瓣花組成,梳大頭時頂花以前泡子以後系帶。一般都是蝴蝶泡聯在前面,五瓣花在後面。
6、四連蝴蝶壓條:梳大頭女插在頂花兩側使用。
❷ 京劇青衣和花旦的區別(性質,頭飾,服飾)
區別
1、性質不同
青衣是中國戲曲中旦行的一種,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
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和老旦。
2、服飾不同
著長衫(戲里稱褶子、帔),多是著短衣,或裙子、襖,或褲子、襖。著褲子、襖時,配以坎肩、「飯單」(即圍裙)、「四喜帶」(即自腰前方,下垂於兩腿中間的飾物)。
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3、
花旦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盪,常常帶點喜劇色彩。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是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
頭飾未有記載。
(2)戲曲大青衣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
1927年6月20日,聽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魔力對決」,劉喜奎奪魁,鮮靈芝次之;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順天時報》還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又捧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四位傑出的旦角表演藝術家。
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起在京劇舞台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明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劇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創造了京劇舞台爭奇斗艷、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