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 touch支持圖層、選擇、調整、過濾器等功能,以及畫筆、筆刷、橡皮擦、選取等不同的工具,可以從本地存儲選擇圖像或者直接使用攝像頭拍攝獲取照片。藉助觸摸操作可以讓邊緣調整、區域選取等功能更加好用。
B. 吃飯先拍照是什麼心態
為什麼吃飯前我們喜歡拍照
孫濤心理營養師
孫濤心理營養師
2016年02月26日 · 優質心理領域創作者
為什麼吃飯前我們喜歡拍照
「等一下,讓我先拍張照再吃!」現如今,無論是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餐廳,還是在淳樸、親民、靠譜的街邊小攤,這飯前拍照的場景,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那麼,為什麼我們喜歡飯前拍照呢?這個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什麼是「飯前拍照」?
「飯前拍照」具體指人們在吃飯之前,用搭空雀手機等移動設備對事物進行拍照修圖,再通過網路上傳到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上分享的網路傳播現象,實質上就是一種以個人為主體的線下活動與線上傳播相結合的新的媒體社交行為。「飯前拍照」已經成為中國網民另類的一種交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一旦有人回復,就會產生被關注的愉悅感!移動互聯技術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讓人們開始關注小世界,開始享受在虛擬世界得到關注感的樂趣。
為什麼吃飯前我們喜歡拍照
「飯前拍照」背後的心理學
心理學里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的心理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但是人的行為可以反映人們的心理狀態」,那麼「飯前拍照」的這個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1.自我宣洩,作為舒緩壓力的一種方式。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環境壓力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人們容易產生焦慮、壓抑等感覺。「飯前拍照」某種程度上成了人們表達自己內心狀態、宣洩內心壓力的一種方式,尤其是有很多同類人點贊、回復時,讓人形成了「惺惺相惜」的滿足感。通過曬美食、互動回復的方式讓同類人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成為一個「圈子」,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人們的孤獨感、焦慮感。
尤其是現在流行的「深夜放毒」,即在深夜裡發布有人的美食照片,如同毒品一樣,勾起看客們的「饞蟲」,然後激起深夜加班者的「羨慕嫉妒恨」的評論留言,而「放毒者」卻得到了滿足感,這也是人們緩解內心孤獨、焦慮的一種方式。
2.刷存在感,作為獲取他人關注的一種方式。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我、尋求關注、獲取他人認同和尊重的本能。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要獲得他人的關注絕非易事。每個人的關注點都不太相同,具有相似興趣的人都分散在不同的角落,通過「飯前拍照」上傳自媒體的行為,讓同樣熱愛美食的人集中到了一起,既滿足了尋求關注者的需求,也滿足了「虧虛看客」的需求,發送信息者和接受回復信息者,形成了有效的互動,在網路環境中最大限度的公開表達自己的觀念、想法,傳播者和接受者都找到了各自的存在感和滿足感。
3.自我炫耀,作為滿足虛榮心的一種方式。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東方人的虛榮心比西方人強,在餐飲消費中也存在著愛面子、好攀比的因素,是否有消費能力也成為一種炫耀的資本。大部分的食客已經從單單的追求美食享受發展為追求消費情調的需要(這個情調可以體現在金錢上、也可以體現在情調上,或者體現在營養上)。而且,這種飯前拍照分享的行為表面看起來只是分享,並無炫耀之嫌,正所謂「低調的炫耀」,所以更是滿足了人們的這種虛榮心,讓人們毫無內疚的去炫耀,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4.飲食文化,作為傳承飲食文化的一種方式。
「民以食為天」,中國是個飲食大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互聯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把自己的日常飲食「曬」出來,因此,某種程度上,「飯前拍照」是飲食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警惕「飯前拍照」滋生的心理問題
過分熱衷於「曬美食」,而背離了社會交往的本質,家人聚餐、朋友聚會,都在忙著拍照、發圈兒,卻忘記了情感交流、語言交流。更有甚者,明明知道網上「曬美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但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曬」過之後又會焦慮、後悔,但是「不曬」也焦慮,這種矛盾的心情讓本人非常痛苦。這種過度依賴知早於虛擬世界的交往,而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使得人們非常容易出現成癮、強迫等心理問題。
總之,「飯前拍照」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已經到了「成癮」的地步,甚至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社會功能,那就得不償失了。
C. 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中,七王爺(王剛飾)為兒子,請汝陽王吃飯。飯前吟了一詩,誰知道名字
這首詩是《驟雨打新荷》——元·元好問。
詩詞: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
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
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粗亂鳴蟬相和。
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
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
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譯文:
綠葉繁茂一片濃陰,池塘中布滿水閣,這里最涼快。石榴花剛開,妖嬈艷麗散發撲鼻的香氣。老燕攜帶著小燕,嘰嘰地說著話,高高的柳枝上有蟬鳴相和。驟雨剎時飛來,像珍珠一般亂灑,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長時間,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剛剛做了一場夢一樣。命運的好壞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勞呢。邀請賓客朋友玩賞,喝酒唱歌,暫且喝個酩酊大醉,任憑它日月輪轉,來往像穿梭。
(3)飯前拍照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篇作於元代初年,正是作者失攜念意落拓之時,所以曲子在下片抒發了作者深深的苦悶。此曲上片寫景,渲染了盛夏園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色,清新俊雅,動靜結合,佳句迭出;曲子下片抒發情懷,感慨悲歌,沉鬱蒼涼。「何用苦張羅」雖岩隱檔然顯得有些消沉,但也透露出作者對險惡官場的厭惡。
D. 如何看待吃飯前先拍照發朋友圈
吃飯拍照發朋友圈這種做法很多人都做過。對於這種做法我是持中立態度,如果我的朋友清氏圈裡有人分享這種吃飯圖片我是不覺得反感的,我在有時間的情況下也是樂於去欣賞春行、答森散瀏覽這個圖片。
E. 減肥有什麼冷知識
出汗多並不幫助減肥:出汗多不代表真的能減重,減下去的只是你的「水膘」,運動之後喝杯水,減重量就回來了,所以那些纏保鮮膜減肥的人千萬別再弄啦,不但減不了重,還容易引起過敏。
減重後保持一年不增重才算成功:體重減下來之後,如果能保持這樣一年時間,且不再增重,身體適應了新的體重,這才算真的減肥成功。
F. 強迫症患者都是天才
強迫症患者都是天才?
強迫症患者都是天才?
強迫症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徵。強迫症患者明知某一行為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剋制的反復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
天才們都有強迫症:
天才們都有追求完美的特徵,這種特徵也正是強迫症的典型特徵,於是天才擁有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強迫思考、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性觀念。這種狀態會使天才山燃伍有強烈的焦慮不安感,於是他們會通過強迫自己思考、工作來消除這種焦慮不安。
天才們的責任感異常強烈,強烈到可以忘記自己的存在,歷史上出現過有的科學家在自己的婚禮儀式進行中跑到實驗室里做實驗的事,過分強烈的責任感使外人看來天才只不過的瘋子、傻瓜而已。
天才們的自卑感與生俱來,他們對自己的作品似乎從來沒有滿意過,甚至覺得自己很失敗。面對著自己的作品總是覺得不夠好,然而這些不好的作品在一般人看來,已是高不可攀。也正是由於這樣的自卑感,使他們的作品水平不斷的提高,到了一般人不能達到的水平。
強迫症患者身上的才能是不容否認的。我一直強調「症狀就是未爆發的潛能」,「強迫症,是大自段備然對強迫性人格在和平時期所遇到的障礙和扭曲的一種天然修正」。
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這種潛能無法真正釋放出來,而只能通過症狀「折中的」、「妥協的」、「隱晦的」、「象徵的」表達呢?因為我們的「仔細」和「毅力」都只使出了一半,症狀就在告戒我們要把自己的才能完全的表達出來。簡單說,仔細、耐心、謹慎、懷疑、善於思考等才能僅僅釋放到了解決理性的問題這方面上,就是只用到了學習上,卻沒能將這些才能也同樣釋放到情感上面。患者沒能挖掘和利用他們身上敏感細膩的情感感知能力,導致情感受到壓抑。症狀是修正,但不是要把我們修正成大大咧咧的人,而是要教會我們平等的對待理性和情感,既要仔細的對待理性的問題,也要發揮自己細膩的情感感知能力,不要壓抑情感,這樣我們才能完善。
不要企圖將強迫症患者變成大大咧咧所謂瀟灑的人,不能否認他們的理性、敏銳、仔細、謹慎、善於思考和懷疑精神。他們需要做的,是進一步發揮這些天生的優勢釋放被壓抑的情感,而不是否認這些才能,逼著他們「瀟灑」。
總是自我懷疑或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指對某件事產生排斥心理,但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去做。生活中有不少人存在自我懷疑的現象,如果經常是這樣就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心理專家指出,總是自我懷疑或是強迫症,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實例來了解一下吧逗或。
網友提問:
我有一個困擾,就是每做一件事,我都會懷疑自己有沒有做錯,即使最後給予的評價是「非常好」,我都會懷疑他人是不是在忽悠自己,很多同事也因此認為我很虛偽。我這是怎麼了?
心理咨詢師:
你可能有強迫症傾向。強迫症的一個表象是重復做某件事,內心排斥,但又控制不住不去做,而具有強迫傾向的核心情緒是焦慮。如果只是偶爾為之,沒有影響到你的工作、生活、學習或人際關系,並不一定需要過分在意,也不需要求醫。
很多症狀是會讓我們獲益的',可以幫助我們收獲更多的成功的。其實,中國有很多管理層都有一些強迫傾向,這樣,他們才能少犯錯,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你也可以多想想這樣的懷疑是否給自己帶來這樣的一些好處。
如何自我減輕強迫症狀?
心理專家建議,有強迫行為者要加強與外界和他人的溝通,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世界和觀念中,要有意識地強迫自己不要懷疑自己。對那些有強迫行為,但還不構成心理疾病的人,心理醫生提供了幾種自我減輕症狀的方法:
心理暗示
比如懷疑車門沒鎖好,在第一次鎖好車門後,站在車子旁,心裡反復告誡自己:「我已經鎖好車門了,現在轉身離開,沒事!」如此這樣反復念叨幾遍,並堅持這樣做下去。
紙條提醒
在辦公桌醒目位置貼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已經做得很棒了!很好了!」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過追求完美。
自我統計
做一個統計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來,在哪些方面有重復強迫行為,記錄重復的次數。同時,給自己設立目標,要求自己逐漸減少強迫次數。
我溫馨提示:以上就是對總是自我懷疑或是心理強迫症的介紹,如果您也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得到病情發展嚴重了不利於治療,讓自己的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
強迫症,我不怕你!
強迫症,又被稱為強迫性神經症,它是一種神經官能症,焦慮症的一種。患有此病的患者總是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在生活中會反復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自尋煩惱。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這樣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但卻無法擺脫。如何從這樣的狀態中走出來,讓生活變得輕松愉快呢?治療強迫症,心理專家總結了三大點,即不怕它、不理它、不刻意注意它。
一、不怕它
很多人總「怕」強迫症的出現。其實,這在正常人身上偶爾也會出現的,只不過當事人不在意罷了。而強迫症患者由於怕這種思維的再現,於是,越怕就越會出現,越出現就越緊張,並不斷把這種意識強化和鞏固下來。
為什麼一般人不會形成病態,而強迫症患者則會形成病態呢?究其原因,是個性缺陷在作祟。因此,對於強迫症,患者首先要改變思路,即大家都有過這些思維,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樣正常。這樣一來,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就能在強迫症這只「紙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進行戰斗,並且戰勝它。
二、不理它
為什麼很多患者與其斗爭多年,卻一直無法戰勝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順其自然」。舉例說明,強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樣,皮球跳動代表著病態思維。那麼,怎樣才能使球靜止下來,即症狀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會靜止下來。
對待強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視它的存在,症狀才會慢慢消失。
三、不刻意注意它
有的患者經過初步治療後,強迫症症狀會大大減輕甚至很久不出現,這時,他可能會想症狀好久沒出現了,會不會再出現?這么一想,強迫症症狀果真就出現了,而且帶來新一輪恐懼強迫思維的「浪潮」。這種反復是正常的。
我們提倡的態度是,愛來不來!來了我也不怕你!每出現一次反復,就用上述「三不」策略對待它,逐步摸清它的「脾氣」,從而掌握對待它的有效辦法。
餐前拍美食照是強迫症
面對美食,很多年輕人有拿出手機拍照然後上傳到網上的習慣,或是想炫耀,或是想與網友分享。特別是有了微博和微信,更加助長了餐前拍美食的風氣。然後有心理學家指出,餐前拍美食可能是患有強迫症的表現。
記者查詢發現,一位微博名為「倫敦同城會」的網友發布的一篇名為「吃飯前拍照曬出美食恐患病」的博文,在網路上迅速躥紅。文中稱:「權威的精神科醫師和女性醫院心理科主任Dr Valerie Taylor認為,喜歡在網上炫食物的人可能有病。」數據顯示,該微博轉發量已達20000多次,評論達2000多條,不少吃貨表示「中槍」。
而在蕪湖,也有不少年輕「吃貨」確實有飯前拍照的習慣。市民潘小姐告訴記者,她平時喜歡飯前拍照,覺得曬美食很開心。「吃飯前,要是有顏色搭配好看的,看上去有食慾的食物,就會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拍照曬到網上去。」潘小姐說。她認為把美食曬到網上是為了讓大家看到自己的開心,分享一下喜悅,也有種被「羨慕嫉妒恨」的得瑟感。市民嵇女士也告訴記者,和朋友去飯店聚餐時,一般都會在就餐前拍上幾張,然後馬上曬到網上寫上幾句話。她說:「現在都流行這個,什麼好的東西都喜歡拍照傳圖片,曬美食是很正常的行為,再說了也就是一兩分鍾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一位姓李的女士告訴記者,她不太喜歡這種行為,「吃飯本來是件開心事,尤其是上菜的時候很想馬上品嘗,但是總有人必須要先拍照再吃,搞得大家都失去了食慾和興致。」另外,一位姓譚的先生認為飯前拍照好幼稚,有點自戀的味道。「身邊的女性朋友好多都喜歡飯前拍照,吃飯的時候總是等她們拍完了再吃,我其實早就餓了。」潘先生抱怨道。
對於這個引發熱議的話題,記者采訪了弋磯山醫院心理科的王瑞權醫生。王醫生告訴記者,這種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行為,一般不歸為潛在的心理疾病。王醫生說:「現在是個科技發達、網路無處不在的時代,大家在使用網路的同時也緊隨時代的潮流,所以飯前拍照曬美食作為一種新興行為,是青年一代分享喜悅、追求時尚的潮流。」王醫生認為,這完全是一種個人愛好,在不影響個人工作和他人生活的情況下,不能定性為心理疾病。但是王醫生也告訴記者,這種喜歡一旦變成迷戀,那就需要注意了。「喜歡拍是自由,但是到了非拍不可或者不拍就不吃飯的情況時,就容易導致強迫症,長期下去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因此拍照曬美食還是適度為好。」
上班常遲到或是心理強迫症 教你怎樣避免
一個朋友說,同事們都叫他「遲到大王」。後來,他把鬧表從7點調到了6點半,可仍於事無補。我發現,他出門之前總要反復照鏡子看襯衫是否平整,反復檢查插座、煤氣和窗戶……即使提前起床,只不過增加了檢查的次數罷了。這類人總給自己設定強制性的程序,只有將這個程序完成了,才能踏踏實實地干另一件事。通常,我們將其歸入強迫症之中。
此外,還有些愛遲到者是另一種強迫。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底線」,他們會看著表出門,如心中預設是7點半出門,即便在7點24分時,你都休想讓他們踏出家門。一旦路上遇到意外狀況,遲到就在所難免了。對工作的倦怠也是遲到的一大原因,尤其是那些為遲到找理由的人。這項調查還顯示,1/5的遲到者編故事來解釋遲到的原因。其中,有些故事編造得極其離奇,如「我夢見被炒魷魚了,所以就沒著急起床」「我沒找到合適的領帶,於是等商場開門後去買了一條」等。這反映出他們對乏味的工作心懷不滿,或者遇到困難後沒有得到及時紓解,在潛意識里對工作產生了排斥。
那麼,應如何避免遲到呢?
學習安排時間。制訂嚴格的時間表,張貼在隨處可見的位置,把工作安排或朋友約會都標注清楚,並留出足夠的准備時間。
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犧牲者」的位置上,當你被迫等待時,會有怎樣的感受?也許你會因此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
多做心理調節。讓任何事情都順其自然吧:家裡好像沒收拾干凈,那就讓它亂著吧;頭發有點臟了,那就再忍一忍。長此以往,克服了焦慮情緒,遲到便會減少了。
我溫馨提示:以上就是對「上班常遲到或是心理強迫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現在對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你也是遲到大王,不妨試一試上述幾個方法,一定會讓避免心理強迫,上班不再遲到。
潔癖通常是一種內心的焦慮
喜歡干凈、經常清潔是好的生活習慣,可是如果幹凈過分,就是潔癖了。潔癖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交往,它還使人出現心理焦慮等症狀。患上潔癖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聽到別人說的經驗;二是自己對某種事情的擔心害怕。
事例1:吃水果要泡3個小時
王輝小時因吃沒有洗過的水果,拉肚子了。爸爸告訴他果皮有很多的細菌,如果不洗干凈就會得病。從那以後,王輝無論是吃水果還是蔬菜,都要泡3個小時以上才放心。
事例2:洗10次澡我才安心
18歲那年張紅被性騷擾了,從那以後她每次洗澡都要洗10次。但是她還是覺得自己不幹凈,無論什麼時候她只要想起了這種事情,就會洗澡。
事例3:外面的世界有細菌
張小姐擔心外面有很多細菌,每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脫掉掛在門口,從來不會把衣服拿到卧室、客廳,希望把自己的家和外界隔離。
事例4:世界上最臟的就是錢
小楊是一名大學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覺得錢很臟,「我手中的錢可能被很多人拿過,他們做什麼工作的都有,而且錢又不能洗。」小楊說。但凡和錢有接觸時,他都會戴上手套或用紙隔著拿錢。
教育過度會引發潔癖情結
看到以上這些事例,相信很多人表示不解的同時又會替他們惋惜,覺得這樣很累,也影響日常的生活。那麼這些潔癖習慣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遼寧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何茹指出,患上潔癖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聽到別人說的經驗;二是自己對某種事情的擔心害怕。
比如,患者認為由於沒有注意清潔而患上某些疾病,從此以後就經常洗手;有人認為性生活也許會染上艾滋病,從此就對此十分戒備;還有人是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患上潔癖的,他們用一種具體的方式來去除內心的焦慮……
另外,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過度,比如給孩子一個過分的清潔教育引導等,也會引發孩子潔癖行為的產生。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王旭梅說:「很多潔癖患者並非天生如此,成長經歷中,家長或老師對他們的健康清潔教育過度,引發他們把這些想得非常嚴重。而過度的清潔教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可謂根深蒂固,長大後就會對這種東西過分地在意了。」
喜歡干凈 不一定就是潔癖
何茹說,有些人洗手,每次都洗到胳膊肘,用香皂洗2次,但是不到兩三分鍾就洗完了,這完全不耽誤正常的生活,所以這也不是潔癖。
有些做服務性行業的人,例如護士每天接觸的人很多,平時經常會觸摸眼睛、嘴、身體等器官,像這樣的人經常洗手就不算潔癖,因為是常識性的生活習慣,這是對自我的一個保護。如果是單純的愛干凈,在不影響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不能稱之為潔癖。
何茹表示:當潔癖影響你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角色時,比如說為了清潔可以不吃不喝,連碗都不敢碰,被子也不敢接觸,連班都上不了了,那這就是一種心理疾病,就是潔癖了。
緩解焦慮 分析產生的情景
潔癖的患者以及他們的家人都是非常痛苦,如何緩解這種症狀,是他們最想擺脫卻又最難以實現的目標。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潔癖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既然潔癖患者大多是由於心理焦慮產生的,那麼緩解他們焦慮情緒應該是治療該疾病的突破口。
何茹指出,要幫助患者分析潔癖行為產生的情境、原因,找出他到底對什麼事情過分擔心、憂慮。同時,也要知道他們遇到什麼事情時,會讓症狀表現突出。當患者重新認知這些事情之後,才有可能真正緩解他們心中的焦慮和不安。
針對此疾病,何茹表示,患者大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心理治療,並且根據個人的情況、症狀不同,治療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G. 飯桌上什麼行為最讓人討厭
人們漂泊在社會里,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聯絡感情,總會有一些聚餐和應酬。中國傳統的娛樂和聚會方式都與飲食有關。就像人們在晚餐時喝酒,在喜含談慶的活動中請人吃飯,在元旦吃團圓飯一樣,許多中國人的交流都在餐桌上。餐桌禮儀是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禮儀。
吃飯挑菜。我表弟就是這樣的人,前幾個月家裡的親戚給外公慶生,當時去飯館吃飯,起筷子的時候表弟對著那盤白切雞翻來翻去,就是為了找到一塊他想吃的肌肉。當時我阿姨就直接當面教育他,不管是在外面吃飯還是在家裡吃飯,都不可以這樣去挑菜,你這樣挑了之後別人還怎麼吃。
H. 如何看待吃飯前先拍照的行為
吃飯時等待飯菜上齊,拍照再吃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早已司空見慣。然而,這種行為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前寬祥們生活中的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虛榮心」。拍照的目的無非就是發到朋友圈等網路社交平台,與好友分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獲得好友的點贊,與好友留言互動等等。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經常會用手機記錄下一些精彩的事物,或是美食,或是景色。而我們把這些照片慧搏分享到網路社交平台上的初衷也很單純,就是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美好的事物要多和他人分享嘛!而我們在分享時也要注意數量與方式方法。有的朋友會在朋友圈曬出自己一天的生活,隨時隨地都在刷存在感,達到「霸屏」的目的。然而有的朋友分享的美食或景色都是很精緻的,我們在分享時應該做後者而不是前者。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在吃飯時,等待飯菜全部上齊再拍照,但這樣做更要考慮到同行朋友的感受,不要做朋友圈中的「異類」。當然,我們最巧跡好的選擇是挑選自己認為最精緻的幾道菜分別拍照,這樣既可以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又充分考慮同行者的感受,不顧此失彼。
I. 那個手機ps軟體最好用
1、Snapseed
《指劃修圖 Snapseed》是一款專業的手機修圖軟體,有移動平台上的Photoshop之稱。只要您指尖輕觸,它就會使任何相片變得不同凡響,給您帶來充滿樂趣的高品質相片體驗。使用數碼攝影軟體領導者開發的極其高級的功能,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增強、轉換和分享他們的相片。使用「環境」來製造特別適合顏色和紋理的深度和自然飽和度。調整白平衡、飽和度、對比度等。
2、美圖秀秀
《美圖秀秀app》是一款很好用的免費手機圖片處理軟體,不用學習就會用,比PS簡單100倍!美圖秀秀獨有的圖片特效、美容、拼圖、場景、邊框、飾品等功能,加上每天更新的精選素材,可以讓你1分鍾做出影樓級照片。
3、天天P圖
《天天P圖手機版》是一款非常好玩的圖片編輯軟體。功能包括美化圖片、自然美妝、瘋狂變妝、魔法摳圖等七個模塊。簡單實用的圖片編輯功能,讓手機也可輕松製作單反級效果;多款新潮妝容,瞬間打造出精緻美顏。操作十分簡單,用戶即使完全不會摳圖拼圖,也能通過天天P圖手機版製作出讓人滿意的美圖和視頻。
4、Facetune
《Facetune》是一款有趣、功能強大的圖片和自拍照片編輯器。軟體界面簡約清新,使用簡單方便,美顏功能強大,特效豐富,豐富的貼紙供你選擇,輕松讓你顏值爆表,換個方式展現美麗動人的你,快來下載吧。
5、PicsArt手機照片編輯器
《PicsArt手機照片編輯器PicsArt Photo Studio & Collage》是一款強大的手機照片編輯器,它提供了眾多照片編輯工具,如克隆工具、裁剪工具、照片混合與增強工具、文本疊加、圖像疊加、圖層編輯、照片濾鏡、相機圖層,以及數以百計的自定義畫筆濾鏡、蔽光框、形狀蔽光框等。
J. 手機P圖軟體有哪些 哪個手機P圖軟體比較好用
以下有五個好用的手機p圖軟體:
以下幾款手機p圖軟體可很好的解決使盯並清用者的需求問題,當然也可混合使用。
一、Picsart
「做出不可思議的照片」是這款app的口號,筆者認為這款軟體做到了這一點。當然其中最炫酷的功能之一就是合成照片。比如,將一張照片或是肖像再將一張帶有光影的圖片組合在一起,會有怎樣的效果?
以上為在網路上總結出的幾個常用p圖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