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學走馬燈的製作法
科學走馬燈的製作法如下:
材料准備:硬紙板(1塊,圓悔段形, 直徑10公分)蠟燭(1枝5公分)、卡紙(1 張長方形, 26 公分)、畫片(5片,長方形)、竹筷(1根)、撳扭(1個)、縫衣針(1枚)、透明紙(1張26公分×18 公分)大號紙條(5根,0.4公分x 12公分)剪刀、膠水、小刀。
操作步驟:
1、首先,剪出一個直徑10 公分的圓紙板,做成如圖所示的風輪,實線部分用小刀割開,虛線部分按同一朝向折起。
㈡ 關於陀螺的動畫片,並且在小米電視上是免費的有哪些
1、陀螺戰士
《陀螺戰士》(爆転シュート ベイブレード),又譯戰斗陀螺、爆旋陀螺。是日本的動畫和漫畫作品,其漫畫版前期於快樂龍別冊《HERO》連載,後期於快樂龍雙周刊連載,於2004年16期結束。動畫版則由 d-rights 製作,並於東京電視台播出。
內容是關於一群小孩利用含有「聖獸」的陀螺進行決斗的故事。一般被認為是玩具公司 TAKARA 為促銷玩具(陀螺)而誕生的動漫鎮悔畫作品。漫畫分為大會篇、白虎族篇、尤里篇、世界大賽冊旅睜篇、伯克篇(演變為無印劇情)、聖封士篇、賽歐篇(演變為第二部劇情)、新世界大賽預選篇、新世界大賽(第三部劇情州歲)。
2、戰斗王之颶風戰魂
《戰斗王之颶風戰魂》是由寒竹、丘鋒執導,廣州奧飛動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隆重出品的冒險勵志類TV動漫,於2012年8月23日開始首播,共52集。也是《戰斗王》系列第二作,為《戰斗王之颶風戰魂》系列首作。
該劇將圍繞陀螺展開,述說的是地球幾乎被名為「颶風巨塔」的巨型陀螺塔所摧毀,在颶風塔襲擊世界後的13年,幾位熱愛陀螺的年輕陀螺手在參加風輪鎮陀螺手大賽後,毅然組隊前往颶風塔內去尋找導致這一切的戰神們。
3、勁爆戰士
《勁爆戰士》是吳建榮出品的國產動畫片,現已有三部。
該動畫以陀螺技藝大賽為敘述核心,設計了懸念迭起、扣人心弦的善惡勢力對抗的故事,具有較強的情節性和觀賞性。
陀螺界一直有一個傳說:曾經有七個人,各自擁有寄居著最強大聖獸的勁爆陀螺。他們把巨大的寶藏埋在無人知曉的海島上,並且約定只有七個人同時把他們的勁爆陀螺擺成北斗七星陣,才能夠開啟寶藏。然而其中一人(巴斯)為了獨吞寶藏,一直在暗地裡不擇手段的集聖獸陀螺。
4、魔幻陀螺
《魔幻陀螺》是由Tooniverse發行(中國大陸由廣州靈動創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僅上部,到全國大賽結束)的勵志類熱血動漫。
本劇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於2013年9月11日起在韓國SBS首播,10月16日在Tooniverse電視台播出。下部於2014年8月21日起在SBS首播。
5、超變戰陀
《超變戰陀》是廣州達力動漫有限公司製作的電視動畫。於2018年3月26日在金鷹卡通衛視播出,網路於2018年4月2日在愛奇藝、PPTV、芒果tv首播。
㈢ 油煙機 風輪 拆不下來
扇葉正中間那個突出的小圓部件就是螺帽,左手握住葉輪,右手反著擰螺帽便能將螺森拿絲擰下來,然後用雙手抓住葉輪輕輕往下拽,便能將風輪拆下散春斗來了。
油煙機以狀況可以分歐式和中式兩大類。歐式煙機主要以壁掛式為主,還有部分中島式高端產品;中式煙機主要以壁掛式為主,有深罩式和淺罩式。就電機及風輪的數量可分:雙機及單機(即雙筒和單筒)。
從積停瀝油方式可分為雙油路、三油路(氣室瀝淅油,防護罩沖磨瀝淅油及風運瀝淅油)。從集煙室結構分有單層(三油路)、雙層內旦式(雙油路),多層集網(多油路)等。從功能結構上可分為多媒體煙機,嵌入式煙機,壁吸式、側吸式煙機,實木型煙機等。
側吸式
全新外觀設計,其優點為距離灶具面板較近,位於黃金控煙區,與櫥櫃搭配更完美;直吸式結構,鋼化玻璃裝飾;獨創零油煙技術;易拆式油網,免工具拆卸;獨立智能感應開關,易拆,維修方便;低耗能環保電機,動力強勁等優勢。
歐式機(頂吸式)
優點:大品牌做工較精細。服務也比較有保障。吸力強。吸煙效果好。缺點:體積較大,不適合小規模的廚房。
下排式
優點:整體式一機購全,節省空間,油煙不經過人的臉部,油煙吸除率高。缺點:對灶具有拉火現象,灶具熱效率下降;油煙機內腔溫度較高,不易清洗,不易維修。
㈣ 有關健康促進的手抄報 健康手抄報
學生健康促進手抄報展覽
風輪初級中學舉行創建健康教育促進學校手抄報展
健康手抄報關於健康的手抄報健康知識手抄報
關於健康教頃行育手抄報
健康教育手抄報健康教育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健康手抄報心理健康教育親子手抄報二1班一年一班心理健康教育
可愛卡通衛生健康小報手抄報word模板
健康促進生活主題手抄報圖片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主題手抄報投票大賽開始啦
風輪初級中學舉行創建健康教育促進學校手抄報展
關於營養健康知識手抄報 健康知識手抄報
健康教育手抄報健康教育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健康手抄報健康手抄報內容
關於健康手抄報關愛生命健康成長3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主題手抄肢乎賣報投票大賽開始啦
二年歷逗級與健康同行手抄報一年級健康手抄報
健康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健康手抄報內容資料
有關於健康的手抄報 關於健康的手抄報營養與健康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㈤ 求空調內機風輪拆卸視頻,拆卸圖片也行
①、關於此問題參見以下內容試試正散鋒掘塌看吧舉晌。
㈥ 如何製作走馬燈
中國古代漢族民間藝人製作的走馬燈是以高粱秸為框架,用彩紙及彩紙編成的各式精美吊飾製成。不足之處是不結實,易壞,一般人很難做。市場上的走馬燈多為電動旋轉,但不及傳統的走馬燈有意義;且此種走馬燈為工廠生產,百姓也很難製作。
一、製作火焰籠。找1塊稍硬的紙板,裁出1個直徑約10厘米的圓,圓心處留1個老數可供1根長竹簽穿過的洞。將圓分為16等分,每等分為22.5°,並畫線做上記號,然後用刀沿線切出一小口並向外稍折出。熱空氣就從此通過。圓的邊緣切出若干個小角,折出,粘上刻有(挖空)各種自己喜歡的圖案的長條道林紙(長約為上面圓的周長,寬約16厘米)。挖空圖案的部分可在背面貼上各色彩色玻璃紙,就變成了彩色圖案,會更加好看。上下要粘牢,成筒狀。最後把竹簽穿唯寬上。竹簽與圓紙之間(下面)纏1塊小紙,托住圓紙。火焰籠就做成了。
二、製作框架。找些重量較輕的小木條或小木棍釘成1個比火焰籠稍大的四方體,在指含亮下方(底座)中間釘1根寬木做橫底板。上面放蠟燭,中間放1個小玻璃瓶或其他較滑的東西,火焰籠的竹簽放在上面容易滑動和旋轉。框架四面貼上白色窗紙(透明)。上方(頂座)拴一根繩子可提、可掛。中間一橫木,打洞。火焰籠中間的竹簽一頭穿在此木上,一頭落在較滑的東西上,這樣一個走馬燈就做成了。如在外面精心修飾一番,更加漂亮。只需要點上蠟燭,它就轉動了。走馬燈內的蠟燭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馬燈時要放正,切勿斜放。
材料准備:
自備製作用走馬燈的工具和材料。
如;剪刀、膠水、鉛筆、直尺、圓規、各種彩紙(方形或圓形紙片)、細鐵絲一段(20cm)、縫衣針、印有奔馬的紙片、子母扣。
製作步驟:
1、把紅紙剪成如圖一方一圓,方的為36×14CM,圓的直徑12CM,方的作圓筒,圓的作頂蓋(風輪)。
2、把圓筒一端邊剪成許多小齒,粘上膠水,以便貼頂蓋。
3、作頂蓋上的風輪:把圓形紙中央剪出8個小窗門,每個窗門半開著,方向要一致。作完之後把它粘在圓筒上。
4、用細鐵絲作支架,做成雙環狀套在台燈燈泡上,尖端頂在頂蓋的圓心處,為了耐用,圓心處嵌上子母扣作為軸承。
5、剪粘奔馬圖樣。也可以用彩筆畫馬的圖形。
㈦ 宇宙是神創造的么
從科學大角度出發不是神創造的
大爆炸模型認為,最初的宇宙是超高溫、高密度的「一點。」大約180億年前,這「一點」突然爆炸了,僅用10-36秒,伴隨著真空相轉移的過冷卻現象,「一點」了瞬間幾十個數量級的膨脹,成為一厘米規模的宇宙。其後宇宙繼續膨脹,溫度從幾十億攝氏度開始下降,大約在5500萬攝氏度時,由降溫過程的能量,生成中子、質子,它們又合成原子核,這些過程僅有3分鍾。約30萬年後當宇宙的溫度下降到3000攝氏度時,自由電子被原子核捕捉形成原子。在隨後的大約3000萬年中那些原子繼續向外膨脹。宇宙也繼續冷卻,到宇宙溫度降至絕對零度之上167度時,原子開始化合形成稀薄氣體。此後因密度波動、引力作用等開始向新的天體進化。再經過100多億年,顯示出多種多樣的物質形態, 成了今天的宇宙。自從15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後,星體和各星系一直各自向外飛散。理論上講,相互維系的重力應該減慢這個膨脹的速度,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膨脹還在加速進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斯坦哈特說,宇宙無始、無終,一次次宇宙大爆炸將會永不止息,不斷發生。
全文
上一講我們介紹了宇宙是怎樣通過大爆炸以後來誕生的,上一次我們只講了宇宙從大爆炸,然後呢,僅僅的持續了多長時間呢?僅僅持續了三分多鍾,也就說我們的宇宙基本框架就形成了。下面我們看,三分鍾以後宇宙怎樣演化,怎樣一步一步的演化到我們現在的星球,現在的宇宙狀態。那麼我就要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也是最通俗的來問,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我要回答什麼問題呢?我要回答的是星系是怎樣形成的這個問題。
的的確確現在有兩種理論,那麼哪兩種理論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圖就是一個典型的宇宙從一開始大爆炸以後,逐步演化的一個示意圖。那麼一開始呢,那一點就是大爆炸,大爆炸以後呢,宇宙不斷的膨脹,同時溫度也在不斷地降低。那麼中間的那一部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的背景輻射,或者叫做微波背景輻射,那麼再往外邊看到,宇宙在一點一點降低以後,物質慢慢就溫度就越來越降低,越降低以後呢,物質的分子結構就越來越大。換句話說呢,這個物質就開始大家往一塊靠,就開始形成一些小的團塊,這些團塊在再慢慢聚合,一步一步地就形成後邊大家看到的,這個星系。也就說由一點一點聚合,就聚合成星系了。
如果按照這個順序的話,不管怎麼說,後邊這一段是由小的團塊一點一點形成大的團塊,那就相當於我們說的先有的蛋後有的雞,就變大了。但是還有一種可能,突然之間就先形成一些大的團塊,然後一點一點大的團塊再把它分裂,那就是說的先有的雞後有的蛋。那麼從什麼時間開始形成星系呢?就是這個宇宙的溫度我們說最初非常非常高,有一千億度,如果說再往回追溯的話呢,甚至比一千億度還要大。那麼在這么高的溫度下,我們說它不可能形成物質團塊。那麼溫度降低到四千度的時候,這個時候這些物質的溫度就涼下來了,冷下來了。然後呢,大家有可能坐在一起來談了,就可以靠攏了,所以到了四千度的時候,宇宙中就開始形成物質團塊,換句話說,引力就開始起作用,這就是我們星系開始形成的時間,這個時間呢,大約是在宇宙爆炸之後的十億年,宇宙從爆炸以後,到了十億年,就開始形成物質團塊了。就按照這個圖,叫做top-down,就先形成非常大的團塊,宇宙一冷下來以後,突然之間這冷下來之後,大家就是非常的高興,非常的歡呼,原來都在激發狀態,誰也不得安寧,突然一冷下來以後所有物質成團了,只有成團了才能沉澱下來,先成團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團塊,多大呢,就像一個大餅一樣,這個大餅成了以後,再慢慢慢慢分裂,就形成了下邊的一個一個的星系。這是一種可能,這就是說,先有的什麼?先有的雞後有的蛋,先形成大的團塊,然後再形成現在的星系。
還有一種可能,叫bottom-up,就是先形成小的一些物質,就是團塊。然後這些小的物質一點一點來凝聚,最後凝聚成什麼?一個一個的星系,總之不管是由大塊變成小塊的,還由小塊的變成大塊的,總之要形成什麼?形成我們現在的星系,也就是說,宇宙大爆炸之後,大約十億年,就開始出現形成了星系。
這個圖是一個模擬圖,就模擬一下這個星系是怎麼形成的,現在就是做一個它的模擬過程。你看這些個團塊在相互之間互相吸引,並合在一起,最後呢,形成了幾個星系,好,就形成這個星系,那麼我們這個動畫呢,最初看到幾個團塊是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下來了,我們然後模擬,那些團塊根據我們這個模擬過程最後就形成這個星系。
那麼現在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呢?數也數不清,我們再看幾個,那麼這就是真實拍下來的宇宙空間的一部分。你會看到什麼,彌漫著很多的物質,這些個物質呢就在不斷地形成新的星球,不斷地形成新的星球,那麼宇宙中和我們銀河系一樣的星系多不多,太多了,就宇宙中有很多很多和我們銀河系一樣的類似的星系,你要說我們銀河系漂亮不漂亮,跟這個星系比的話,可能還沒有這個星系漂亮,這個星系叫做漩渦星系,中間有一個核,是非常漂亮的,所以這個星系在那兒不停的旋轉,這就是一個和我們銀河系類似的一個河外信息。我們再看一個,這也是一個星系,這個星系呢不那麼旋轉,我們把它叫做橢圓星系。它是一個橢圓形的,但是這個星系個非常大,這個橢圓星系往往比漩渦星系個頭還要大。那麼橢圓星系在宇宙中也非常多,我們再看一個,你看這個星系有什麼特點呢?一邊有旋轉,另外它中間那個核不是一個圓的,有點像一個棒槌一樣,所以我們管這個星系叫做棒旋星系。
這是另外一個星系,這個星系還有一個小兄弟。你看星系左邊它還帶著一個小的星系跟它連在一起,好像是一個大星系牽著一個小弟弟,兩個星系連在一起,樣子非常好看。就像一個大的手臂一樣,把那個小的星系牽在一起,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這個就比星系的規模要大的多。你看上邊那些個點,每一個點就是一個星系,星系和星系組合在一起,是什麼呢?叫做星系團,就是星系和星系也可以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更大的家庭,我們叫做星系團。這個就是一個星系團,這個星系團是目前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一個星系團,叫做仙女座星系團,離我們最近。
我們說了半天,我們銀河系是不是一個星系,當然我們銀河系是一個星系,有人就問了,那你告訴我銀河系星系是什麼樣子的。這非常困難,因為我們在這個星系裡邊,是無法看到我們星系全部的面目,我們只能看一部分,看看太陽這邊的是什麼狀態,再看看太陽那邊是什麼狀態,然後我們大體上就把我們的銀河系描繪出來了。那麼描繪的結果,有一個星系和我們的銀河系應該是非常相像的,就是這個星系,這個星系叫做仙女座大星雲,這個大星雲也是離我們最近的星雲之一,這個星雲不但是我們的姊妹星雲,而且這個星雲在歷史上立了很大的功勞。
我在上一講提到了,哈勃證明了我們的銀河系之外還有銀河系,和我們銀河系一樣的,怎麼證明的呢?就是通過這個星系來證明的,具體說它在這個星系裡邊找到了單個的星,不但找到了這個星,而且通過這個星測出了仙女座大星雲的距離,發現這個仙女座大星雲,絕對不會是處在我們銀河系裡邊,那麼在哈勃之前大家有一種看法,這個就是我們銀河系裡邊的一些星雲,所以當初把它叫混了,我們管它叫仙女座大星雲。而這個仙女座就不然了,它是我們銀河系一樣的一個星系。首先有星系,然後星系裡邊再誕生了各種的恆星,那麼恆星周圍再有星星的家族。那這樣的話,我們這個宇宙就慢慢誕生了,包括人類也就通過宇宙的演化,各種的高等生命,也就誕生了。
我們談到這個地方以後大家會想到,你談了這么多,談到了現在了,你能不能談談未來,我們的宇宙將來怎麼辦?所以問題就變成我們的宇宙會終結嗎?雖然我們說宇宙的終結離我們是非常非常遙遠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考慮。特別是作為科學家來講,作為天文學家來講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的宇宙會不會有終結?我們再回過來看一下宇宙的演化,你看宇宙從最初一點,一步一步往下演化。我剛才說了,那麼到了圖的右邊你就看到,通過星雲以後,最後形成了很多星系,星系裡邊有恆星,那麼恆星周圍可能有行星,有可能誕生高等生命。那麼宇宙還要往下膨脹,這個宇宙會不會無休止的膨脹下去呢?這是擺在天文學家面前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你必須回答,不然的話,你這個天文學研究可以說研究得不夠徹底,對宇宙的了解還非常有限。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去回答這個問題,那麼通過反復地研究,我們發現我們的宇宙的走向大概是這個樣子:我們先說一下這個圖,這個圖的橫坐標就是時間,這個縱坐標就是宇宙的大小,那麼靠近坐標軸的這個地方的綠線就是我們目前的狀態,就是我們目前宇宙的位置。我們宇宙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最上邊那個紅線,這個可能就是我們的宇宙一直膨脹下去,一直膨脹下去,而且膨脹的速度是越來越快,往外膨脹,這是的宇宙一種可能。那麼中間呢,第二種可能宇宙也是在膨脹,但是它膨脹的速度比較慢一點,比較平坦,也在膨脹,也會是不斷地膨脹下去。那麼第三種狀態,就是最下邊那條藍線,它說呀我們目前的宇宙的確是在膨脹,但是我們宇宙膨脹以後呢,還會收縮,就是說從最初出發以後,膨脹一段時間以後,經過若干若干年以後,還會要收縮回來。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宇宙有這么三種可能性,天文學家就回答了,哪一種是正確的?怎麼來回答呢?那麼現在要回答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講很簡單,從實測上來講很困難,為什麼說從理論上很簡單呢?這個宇宙究竟是繼續膨脹下去,或者是膨脹的速度很快,或者是膨脹的速度很慢,還是膨脹膨脹以後就收縮回來,主要取決於我們宇宙中的平均物質密度,也就是說我們宇宙中到底有多少物質。如果我們宇宙中平均的物質密度比較高,那麼它的引力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大,那就有可能膨脹一段以後呢,就收縮回來。那麼宇宙中如果物質密度比較低,沒法拉住,咱們宇宙就一直膨脹下去,就是這樣,從理論上講就這么簡單,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天文學家注意,就是宇宙中的暗物質。大家知道我們國家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在他的演講就提到,他說21世紀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研究宇宙中的暗物質。
因此這些暗物質非常重要,那麼事情是不是到此為止呢?沒有。事情到此還沒有截止,怎麼沒有截止呢?最後我們觀測發現還有更嚴重的矛盾,就是把宇宙中的這些暗物質加進來,我們算出來宇宙的年齡也不對,還不正確,還必須有其他的物質,才能造成我們目前的宇宙的狀態,年齡才能符合。那還有什麼物質?一種是看得見的,一種是看不見的,那麼看不見的總之它還在那兒存在。我們現在不但看不見,而且現在我們認為還沒有存在的物質就是真的不存在,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有沒有呢?現在的回答說可能有,而且有的可能性是越來越大。這個物質說來很有意思,這最早是誰提出來的呢?最早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方程里邊隨便加了一下,再加上一項我這個方程才能平衡,加的是個什麼東西呢?愛因斯坦也說不清,大家就在他加的那一項里邊在那兒做游戲。做了半天,愛因斯坦表示很歉意,說我這個宇宙中加的這一項,宇宙常數加錯了,他說我這一生中犯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我的方程里邊加了個宇宙常數。可是沒想到我們愛因斯坦過世半個世紀了,我們現在沒辦法了,又把他這個救命的稻草又拿來了。應該加進去,說愛因斯坦老先生沒錯,還是應該加進去,不但應該加進去而且十分重要,有可能在真空里邊就有物質,真空裡面可以取出物質來,那你們想一想如果天文學家把這個事情真正證實了,那我們這個物質的來源呢,那就比過去想像的要豐富的多。我們的真空里邊就可以取出物質來,而且這個物質的含量甚至比我們看到的物質的含量還要多,還要豐富,那可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就隨便取吧,探囊取物,想取多少就取多少。當然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復雜,需要天文學家包括物理學家共同來解決,天文學家從觀測上找到他存在的證據。所以說,李政道教授預言的這個是非常正確的,宇宙中21世紀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可能就是研究宇宙中的暗物質。
那麼如果說真的宇宙中有足夠的暗物質,物質非常多,那就會出現什麼狀態呢?就像這個圖上所描述的,就是最下邊的一個狀態。什麼狀態呢?我們的宇宙目前是在膨脹,膨脹膨脹以後怎麼樣,就慢慢就收縮了,就又收縮到一點。
那麼現在天文學家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斷地來研究宇宙中總的質量究竟有多少,大家知道我們放了空間望遠鏡,還放宇宙飛船,不僅觀測它的光學波段,還觀測它的X射線波段,還不夠,還觀測它的γ射線波段。所有這些目的之一,就想真正了解一下我們宇宙中究竟有多少物質,最重要的是回答我們的宇宙究竟要到那裡去,什麼時間終結,會不會終結,會不會收縮到一起再重新開始。
我講了這些以後我不用問你們,你們自然有很多問題。這個實在是太玄妙了,不可思議,肯定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問題。比方說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呀?你說了半天,這個宇宙有沒有邊呀,宇宙是大爆炸,大爆炸開始是怎麼回事?大爆炸之前是個什麼東西呀?大爆炸的空間有多大呀?那麼大爆炸的時候,這么大一個宇宙裝在那麼一個小的空間里邊裝得下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太多了,我先回答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我們的宇宙有沒有邊,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那麼天文學家會告訴你,這個宇宙是無限大的,你走不到盡頭,走多遠都走不到。你就不相信,我到任何一個地方去,我從這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那麼走的時間長一點我總能走到,最遠是繞著地球轉一圈。我也可以轉過去,怎麼走不到頭呢?我先給大家最簡單的演示一下,你看這是一張紙,我把這個紙稍微彎一下,彎成這么一個環。大家知道這個環,你看這個面上如果有一個小螞蟻在這個面上走,你會發現它怎麼樣?它走得到頭走不到?走不到。它轉著圈就回來了。你說這個面有幾個面?你仔細看一下,這只有一個面。這就說明什麼呢?這我就告訴你一件事情,只要我這個空間把它彎曲了,你就會出現這個現象,就不會再走到頭了。就這么簡單的事情,你放上一個螞蟻它在上面走,永遠也走不到頭。所以說空間只要一彎曲你就走不到頭了。這就是我剛才彎的曲面的一個卡通片,你看這個螞蟻在這個面上走來走去,它會怎麼感覺,它認為能不能走到盡頭?永遠走不到盡頭,這個宇宙永遠走不到盡頭。
那麼回過來說為什麼永遠走不到盡頭?就因為在我們目前這個宇宙中,我們量宇宙的距離是通過什麼來量呢?是通過光線,根據廣義相對論這個光線在宇宙中是彎曲的,而這個彎曲已經被實驗證實了。就說通過日全食的觀測已經證明了光線的確是彎曲的,因此我們看這個宇宙是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我們的宇宙是無限的。
另外一點我們要說,你總是想找誰是宇宙的中心?誰是宇宙的邊緣?這個不存在。我們說在這個宇宙中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宇宙中的任何一點都是平權的。我們說哥白尼把地球為中心搬到太陽為中心,我們就引用他這個名字,把這個原理叫做哥白尼原理。哥白尼原理用在宇宙上怎麼說?就在宇宙中各點都是平權的,都是一樣的。我們宇宙的話,你站在任何一點來觀測宇宙,得到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是平權的。這就是說我們的宇宙是一個不會有一個邊界宇宙,不會有一個特殊的位置。
那麼還要回答一個問題,你說宇宙從大爆炸起始的,那麼大爆炸之前是什麼?我剛才圖里演示了,但是一種可能大爆炸之前也是一個宇宙,它收縮了以後開始大爆炸。那麼也可能是有其他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我們目前實事求是的說不是太了解。而且宇宙最初這個物理狀態這么極端,我們研究透了沒研究透,也實事求是的說也沒有研究透,這個狀態還是非常特殊。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大爆炸理論到目前為止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觀測上已經被大部分人都接受了。所以有種說法,我們管目前的大爆炸理論叫做標準的宇宙。由於這個大爆炸它是一個熱的大爆炸,而不是一個冷的,所以我們管這個模型叫做熱大爆炸宇宙模型。這個熱大爆炸宇宙模型,目前呢,已經被廣泛地接受了。
雖然是說廣泛地接受了,但是畢竟有好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想想起來非常困難。特別是我在介紹宇宙最初三分鍾的時候你們都很難想像,說是0.01秒我們整個宇宙都裝進去,你會想到不要說整個宇宙把地球裝進去都很困難。所以不見得令人那麼滿意,那麼就問了?有沒有更理想、更令人滿意的學說呢?這個回答應該說是有。盡管有的學說還沒有被完全的普遍的接受,但是也不無道理。這樣的學說很多,我來介紹其中的一個就是霍伊爾的學說。霍伊爾是英國的一位天文學家,他前年去世的,這個人的在天文學上面有很多重要的貢獻。那麼其中他就創立了一個學說,叫什麼學說呢?叫穩恆態學說。他說我簡直就不可思議,你這個宇宙起始的時候就那麼一個大爆炸,這個不可思議是兩方面:一方面你這個物理狀態就不可思議。你說是誇克湯,哪來這么多誇克湯?誰來煮這個誇克湯能煮出這么一鍋來?所以這個物理狀態不可思議。另外一個他說你這個物理規律也不可思議,在那樣極端的條件下,目前我們理解的物理規律在那個地方大概早就破壞了。所以他說你那個學說不對,我現在建立另外一個學說,叫什麼學說呢?叫穩恆態學說。
它有兩層含義,我們以前介紹的時候,往往講的不是很清楚。哪兩層含義呢?就說我們這個物質,目前宇宙的物理狀態是比較穩定的,不會有大的起伏,不會有破壞性的,是一個穩恆的狀態。第二層含義,這個宇宙不管怎麼演化,從最初到現在到將來,它的物理規律都是一致的,就是說宇宙的最初演化到現在,這個物理規律應該是保持不變的。他說我們現在的宇宙模型不錯,是在膨脹的,原來的宇宙呢?也是這個樣子,只不過比現在小了一點。那麼小了一點的話,里邊的物質怎麼樣呢?他就說也少了一點,那過去那個物理狀態怎麼樣?就比現在的密集,所以過去要小的話,里邊的物質也少,現在比較大了,物質就增加了。如果我這個宇宙在膨脹,那物質就增加。人家就問了你這個物質怎麼來的?他說很簡單,怎麼個簡單法呢?這個宇宙一邊膨脹,物質就一邊產生,隨著宇宙的膨脹,我這物質就不斷地在那兒產生。這個理論過去說起來呀,那是大逆不道,我們說我們有種看法認為物質是不生不滅等等,那你物質無中生有,那不是大逆不道是什麼?現在看來也不無道理,既然真空中都可以產生物質,那就一邊膨脹,就一邊有物質產生。這就是霍伊爾的宇宙觀的基本思想。那麼他這個理論曾經遭到過一些非議,但是,支持的人也大有人在。有很多觀測想支持他這個理論,他本人也很聰明,想了很多辦法去解釋。
我講了這么多,現在我講講我們中國古代的天文觀念。我們中國人很聰明,不光在現在,古代我們就想了很多模型。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圖片就告訴我們,我們中國人古代想出的宇宙,那麼這個你看這個模型很簡單,但是我要告訴你,這是周朝時候就想出來的,你就覺得不簡單了。它像一個鍋蓋一樣,叫做什麼學說?蓋天說,像一個鍋蓋蓋在那個地方,天上有好多星星,而且在這個基礎上編了很多故事。我們這個鍋蓋可能有好多柱子在那兒支著,有八個柱子,一開始說有四個柱子,後來說四個柱子支的鍋蓋支不住,八個柱子還支不住,所以那個女媧氏,她怎麼辦?去補天,她補一補。所以我們想像力很豐富,這是我們的什麼說?蓋天說。後來發現蓋天說有不足之處,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我們又想了一個,叫什麼說?不光有一個鍋蓋蓋在上面,下邊還有,叫做什麼說?混天說,就是我們整個宇宙就混混沌沌這么一個大圓球,我們地球像蛋黃一樣,在這個宇宙中間,就叫混天說。所以我們想像力很豐富,根據混天說就造了混儀,這就是通過混天說的觀點造的混儀,我們古代這位天文學家叫做張衡。說到這個地方,我就想到這么一個事情,就是天文學有沒有用?有多大的用處?
我講了半天,似乎大家感覺呢,非常的深奧,有沒有現實意義呢?我可以回答你這個天文學雖然是非常深奧,但是天文學正是我們人類接觸自然科學里邊的第一門學科。我說人類接觸自然的第一門科學就是天文學,為什麼那麼說呢?古代人要耕作,耕作的話你要知道春夏秋冬,他怎麼知道春夏秋冬?通過什麼來知道?就是通過看天上的星象,那麼日月我們看一般的每日每月,這個季節呢?它就通過看天上的星象,什麼星星出來了,到了什麼什麼季節了,也就是季節的劃分等等都是靠著天文學。所以從最早的話,人類依靠的自然科學就是天文學,所以說這個天還是非常美麗的。研究宇宙呢!還是很有意義的。你看這個小姑娘,在目視著天空,在想宇宙的各種可能的模型以及我們宇宙的發展未來。謝謝大家!
回答者:愛上孕婦 - 魔法師 四級 12-10 21:34
宇宙的誕生
導論:
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神創論的階段。在每種宗教的歷史上,基本上都有創世說存在。也就是說在人類把宇宙起源作為一個科學命題研究之前,創世神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
最早的創世神話出現於古代兩河流域蘇美爾人文化之中,在《Enuma Elish》(I-VI)中有談及世界創生過程的篇章。《聖經》中關於上帝創世,洪水滅世,諾亞方舟等神話故事,無疑是以古蘇美爾人神話為原本的。我國古代也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的神話,我國古代人們認為遠古的時候還沒有天地,宇宙間只有一團氣,它迷迷茫茫、渾渾沌沌,誰也看不清它的底細,在一萬八千年前,有位盤古氏開天闢地,才有了日月星辰和大地。到了漢代才有了「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之說。在古埃及文化中並沒有明確的創世神話,古埃及人篤信靈魂不死,認為逝者將去「西盧之野」,死後可以復甦,所以他們努力將死者的遺體製成「木乃伊」。
隨後,開始有一些哲學家對宇宙的形成提出不同的觀點。在古代,解決宇宙形成問題的是哲學家,而不是科學家。他們是用哲學的觀點來解釋宇宙形成,根本上來說是非科學的。但是,其中唯物主義哲學家們是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所以他們的解釋雖然是非科學的,但是仍然帶有合理的成分。
宇宙誕生的各種理論:
長久以來,關於宇宙的誕生,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認為,宇宙沒有所謂的起源,它就是存在,並將繼續存在無限久。另一種觀點是認為,宇宙並非一直存在,而是有一個起源,在某一時刻誕生的。1781年,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在他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指出,不論宇宙是有開端還是沒有開端都是不可能的,這就是著名的「二律背反」。當然,今天的物理學家是不會同意康德的觀點的,因為他的論證本身隱含了時間可以脫離宇宙而存在的假設,這是不能被接受的。
穩恆態宇宙觀:
觀點:
此一論點是認為,宇宙在根本上隨時間不變,即是說,人們相信宇宙是穩恆的。可是,這一觀點從一開始就值得懷疑,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牛頓的引力定律都暗示了宇宙只可能運行有限的時間並且不可能處於穩恆狀態。然而,穩恆宇宙的思想的影響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在20世紀之前,都沒有人提到過,宇宙是在膨脹還是在收縮。就是那些意識到宇宙不可能保持穩恆的人,也總是試圖去修正牛頓的理論,而不去考慮宇宙有可能是變化的。牛頓本人是知道這個問題的,但是,他相信大致均勻的分布在無限空間中的無限天體足以讓宇宙保持穩恆。甚至是愛因斯坦也沒有意識到宇宙的變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本身預言了宇宙不是在膨脹就是在收縮,然而,愛因斯坦對穩恆宇宙的思想是如此的執著,以至於要在他的公式中加入一個宇宙常數用以抗衡引力。
這個局面直到哈勃發現各星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分散之後才受到致命的打擊。尤其是在大爆炸理論推斷出奇點的存在,也就是宇宙必然存在一個開端,這個理論才逐漸銷聲匿跡。
相關學說:
連續創生論
因為大爆炸理論並沒有被證明是真理,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同意大爆炸理論。在近代宇宙學史上曾經和大爆炸理論抗衡的宇宙形成理論還有連續創生論。
1948年,兩位奧地利天文學家邦迪和戈爾德提出一種理論,承認膨脹宇宙但否定大爆炸。後來英國天文學家霍伊爾發展並普及了這個理論,在星系散開的過程中,星系之間又形成新的星系;形成新星系的物質是無中生有的,而且運動的速度非常緩慢,用現在的技術無法測出。結論是,宇宙自始至今基本上保持著同一狀態。在過去無數個紀元中,它看上去就是現在這個樣;在未來的無數個紀元中,它看上去還是現在這個樣子,因此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這種理論被稱為連續創生論,由此形成一個穩恆態宇宙。在十多年的時間里,大爆炸和連續創生論的爭論非常激烈,但沒有實際的證據來決定哪一個對。
1949年,伽莫夫指出,假若大爆炸曾經發生,伴隨而生的輻射在宇宙膨脹過程中應該損失能量,而現在應該以射電輻射的形式存在,作為一個均質背景從天空的四面八方射來。這種輻射在絕對溫度5K(-268℃)時應該是天體的特徵。美國物理學家迪克進一步發展了這一觀點。
1964年5月, 德國出生的美國物理學家彭齊亞斯和美國射電天文學家R·W·威爾遜接受迪克的建議,探測到與伽莫夫預見的特徵非常相似的射電波背景,它顯示出宇宙的平均溫度為絕對溫度3度。
大多數天文學家認為,射電波背景的發現為大爆炸理論提供了結論性的證據。現在一般天文學家都接受大爆炸理論,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