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奔馬圖的背景
徐悲鴻與吳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籌備建立『一二七藝術學會』,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這一歷史時刻。《奔馬圖》即為畫贈當時北平新華總社記者、後來中國著名的史學家、中國的美國史研究第一人鄧蜀生先生的」。據介紹,《奔馬圖》的落款處,還題寫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樣。
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徐悲鴻一生所畫奔馬圖非常多,比較有名的是右圖這幅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情。
『貳』 圖特摩斯三世的歷史背景和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圖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14—公元前1425年),埃及第18王朝法老,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最以尚武著稱的法老(約公元前1504—公元前1450在位)。[1]圖特摩斯三世是法老圖特摩斯二世之子(曾被認為是圖特摩斯二世的異母弟)。據認為,他是圖特摩斯二世與次妃伊西斯之子,與圖特摩斯二世的正妻哈特謝普蘇特之女涅弗魯利結婚。
埃及第十八王朝
圖特摩斯三世於前公元前1479年5月14日率領著他的部隊通過了麥吉杜谷地,進入了麥吉杜要塞南面的麥吉杜平原圖。1479年5月15日,他的部隊開始以戰斗序列向前進攻。此時,卡迭石國王指揮的聯軍正在麥吉杜要塞的城外宿營。圖特摩斯三世把他的部隊的一部分部署在吉那(Kina)溪流南面的一個小山上,而其大部則直指麥吉杜要塞。他乘在閃亮的戰車上,指揮著他的部隊進攻,儼然一隻張牙舞爪的鷹神。一波沖擊下,聯軍已被擊潰。他們丟下自己的戰車,倉惶逃入麥吉杜要塞。圖特摩斯三世並沒有立即攻城,而是收拾戰利品,並對麥吉杜加以圍困。不久,麥吉杜城宣布投降,而卡迭石國王卻逃走了。
取得這次偉大的勝利後,圖特摩斯三世為了長治久安,立即開始重新組織其再度征服的領土。首先,他廢黜了那些城市的國王,用一些對他忠心耿耿的貴族代替他們,並且給這些貴族一定的統治自主權;其次,他把這些統治者的長子送到埃及去接受教育,以繼承他們的父業,對自己更加效忠。
人物生平
圖特摩斯三世共發動了15次戰役。為了在敘利亞海岸登陸並在那裡建立一個作戰基地,以征服卡迭石和它的內地,圖特摩斯三世建造了一支海上艦隊。在第6次戰役中,他的部隊在西米拉(Simyra)登陸,該地位於敘利亞海岸上的的黎波里(Tripoli)的北面。接著,他指揮部隊向卡迭石城進攻。卡迭石城位於奧龍特斯河(Orontes)左岸,距離霍姆斯(Homs)不遠。由於這是一個強力的要塞,所以圖特摩斯三世用了好長時間才將其攻克。在第7次戰役中,他在他的後方平定了一連串叛亂。在第8次戰役中,約前1445年,他攻入了雅利安人建立的米坦尼國,奪佔了米坦尼王國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土地。
圖特摩斯三世威名遠播,許多地方的親王紛紛向他進貢。他的艦隊也威震四方,基本上控制了東地中海。愛琴海諸島嶼、克里特島和塞普勒斯島也都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中。在圖特摩斯三世的最後一次戰役中,由於卡迭石又聯合諸國叛變,他毀滅了卡迭石城。此戰之後,喜克索斯人的權利遺跡徹底消失了。
他還使利比亞、亞述、巴比倫及赫梯的統治者們都向他納貢。由於圖特摩斯三世的赫赫武功,公元前1425年,共在位54年的圖特摩斯三世逝世 。他葬在「王陵谷」(The Valley of the King),遺體現在還保存在開羅的博物館。
『叄』 美國有個雕塑,在岩石上雕塑了四位人頭,我四位科學家,把這個圖片給我,我加分。
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
石雕頭像,由美國著名畫家和雕塑家格桑·博格勒姆(1867-1941)在1927年至1941年間創作並初步完成,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西南部布萊克山區,高600英尺的拉什莫爾山山峰上。
1923年,南達科他州的歷史學家多恩·魯賓遜提議在拉什莫爾山的花崗岩上雕刻美國開國元勛的雕像,作為弘揚美國精神的永恆象徵,並以此來吸引遊客游覽美麗的布萊克山區。1924年,魯賓遜的想法引起了作為雕塑家的格桑·博格勒姆的注意。他決定以巨大的總統像雕刻來創建一個「民主聖地」。博格勒姆本打算要雕鑿到他們的腰部,但由於資金、自然條件等原因和他的過早去世,這一工程並未能最後完成。
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包括了美國歷史上四位功勛卓著的總統的頭像,他們分別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弗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頭像的雕刻採用了高浮雕寫實的手法,突嵌在高大的山峰上。每尊頭像的高度約為18米,總面積約為20平方米,其中鼻子長約7米,嘴的寬度為2.6米,眼睛寬1.5米。他們目光前視,儀表庄嚴,代表著美國業績的四大象徵:創建國家、政治哲學、捍衛獨立和擴張與保守。
博格勒姆在接受工程後,首先製作了一幅1:10的設計圖,通過後按圖塑造出等於真實大小的十二分之一的每個頭像的石膏模型,然後用水平棒作垂直測量定出基準點並放大標定在山岩的相對位置上。工人們就以此點為起始,在一隻用手搖絞車來控制的吊箱上進行「劃線」和「雕刻」。「雕刻」中採用了基點定向爆破,並用鑽機和炸葯在預定的位置上作逐段碎石處理。到雕像基本完成,共炸下碎石45萬多噸。
1927年8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庫利奇主持了作品的開工儀式。期間,由於資金不足、天氣惡劣和岩層厚度等自然條件發生變化等原因,工程曾經幾次中斷,實際的開工時間集中起來約六年半左右。1930年,華盛頓頭像揭幕;1936年,傑弗遜頭像揭幕;1937年,林肯頭像揭幕;1939年,羅斯福頭像揭幕。
格桑·博格勒姆出生在美國的愛達荷州,後去法國的巴黎學習繪畫,回國前拜在著名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的門下學習雕塑。他在60歲時開始了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的工程,並從此把餘下的全部精力傾注在了這個作品中。據說創作中,他對羅斯福頭像投入了最多的熱情,因為他認為羅斯福的眼鏡對自己的技藝是一種挑戰。博格勒姆個子不高,禿頂,辦事認真,精力充沛,有愛國心,為人坦率。盡管在工作中他讓人覺得很難共事,但傳媒還是著力於宣傳他,使他獲得了公眾極大的信任。不幸的是,1941年3月,作品尚未全部完工時,格桑·博格勒姆與世長辭,剩下的工作只能由他的兒子,同樣是雕塑家的林肯·博格勒姆來繼續了。遺憾的是,小博格勒姆只完成了紀念碑的頭像部分,格桑·博格勒姆原來雕刻到人物腰部的設想一直沒有能夠付諸實現。
每當人們游覽此地時,抬頭仰望那以藍天白雲為背景的淺灰色花崗岩頭像,只見他們臉朝不同的方向,彼此和諧地呼應著,四周為氣勢雄偉的層巒疊翠所環繞,使人頓生景仰之情。如今,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頻繁地出現在描繪美國生活和風光的影視作品及圖片中,成為象徵美國的重要標志之一。
『肆』 大故宮的創作背景
大故宮的創作背景是:
之所以筆耕不輟地寫大故宮,閻崇年說是因為他從小就與故宮有特殊的緣分,「這可能是命中註定的吧。」
自1949年4月從山東移居北京,閻崇年參觀故宮的次數超過了1000次。他曾在南長街上過學,體育課就在天安門廣場,晚飯後也常在天安門散步。
工作後,閻崇年工作和居住的地點也圍繞著故宮。他在北京史研究會、滿學會擔任過職務,開會、研討都圍繞著故宮那些事兒。
(4)歷史學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大故宮》出自資深歷史學家之手,卻像小說一樣好看,像帶懸疑的電視連續劇一樣引人入勝,數百張故宮獨家珍稀圖片帶來類似動漫效果和閱讀的不斷驚喜。
《大故宮》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融歷史、文學、文化、博物於一爐,一卷在手,數百年明清風雲盡收眼底。
真實歷史人物的悲歡離合,虛構的宮戲更可觀可信、更耐人尋味、帶來對天下興亡、歷史人生的反思。
『伍』 告訴我一下埃及艷後與凱撒之間的故事,以及當時埃及與羅馬的歷史背景。謝謝哦…
1、故事:
凱撒在埃及的時候就見到了克里奧佩特拉,然後被她吸引,成為了凱撒的情婦。不料前42年在羅馬元老院遇刺,被布魯圖等人殺死,原因是眾多反對他帕提亞,克里奧佩特拉產下一個兒子,當然是凱撒的凱子,所以就稱呼他小凱撒。
凱撒死後,馬克安東尼作為當時後三頭同盟,被分配土地而到自己管轄的地區剿匪就結識了貌美的克里奧佩特拉,前33年左右兩人結婚了。
隨向屋大維宣戰,因為屋大維作為凱撒指定繼承人嚴重侵權不說,安東尼也一直看不慣他,用暴發戶,篡權者,和偽造凱撒遺囑來指責了屋大維。兩人隨即在前31年打響了著名的亞克興海戰,當然勢力也包括克里奧佩特拉。
但戰爭很快子前30年夏天告罄,因為安東尼在埃及長期的醉生夢死,對於戰爭准備十分倉促。兵敗同時,屋大維找到了克里奧佩特拉,讓她屈服,克里奧佩特拉不願意,首先因為自尊和名族利益,其次如果他屈服於屋大維的話就會受到悲慘的折磨和虐代,因為屋大維如果把她帶回羅馬那就是大打她的臉,同時,安東尼逃亡過程中得志了克里奧佩特拉死亡消息,及其悲痛,切腹自殺。
關於克里奧佩特拉死亡,一種是說他被毒蛇咬死的,近年來學術界又說他是被屋大維謀殺,因為克里奧佩特拉想靠小凱撒來爭的羅馬的利益,所以屋大維無可置否是把小凱撒殺死的。
2、歷史背景
埃及:當時埃及處於托勒密王朝(希臘語: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或稱托勒密埃及王國。是在馬其頓帝國君主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埃及總督托勒密一世所開創的一個王朝,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
托勒密王國建立者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05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前30年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埃及艷後)兵敗自殺為止,歷經275年。
羅馬:處於帝國的建立時期。羅馬帝國諸行省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
(5)歷史學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埃及艷後的人物評價:布萊茲·帕斯卡曾說:「若克利奧帕特拉的鼻子長一英寸,或短一英寸,或許世界就會改變」,而羅馬的古錢幣也正好映證了這個事實,錢幣中的克利奧帕特拉不但不美麗,且還長的有些丑;而克利奧帕特拉之所以能誘惑凱撒大帝及安東尼,是因為他們受克利奧帕特拉的聰慧所吸引。
『陸』 歷史名人的資料
在我的認識里,評價一個君主到底是暴君還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麼事來判斷,亦或者是功大於過亦或者是過大於功來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戰國的末期,當時戰國七雄之間彼此攻伐無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國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時間里,諸侯國之間頻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幾百個諸侯國,發展到最後變成七個諸侯國之間彼此攻打。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秦始皇的功勞絕對大過他的過錯,在我看來,修皇陵確實奢侈了一些,但正因為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足以震懾世人的秦兵馬俑。
總之我認為,秦始皇算是個明君。
『柒』 司馬遷的家世背景是什麼
司馬遷出身於中下層官吏家庭。高祖司馬昌,當秦始皇時,作主鐵官。曾祖司馬無澤,在漢初作長安的一個「市長」。祖司馬喜,沒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為五大夫。他的家庭在漢文帝時可能是所謂「中人之家」,以農業、畜牧致富,因而能夠出粟買爵。司馬遷說自己「耕牧河山之陽」,不一定就是親自參加耕牧。
父司馬談,在漢武帝建元年間(公元前140—前135 年)作了太史令,通稱太史公。這是史官,漢武帝新恢復的一種古官。官位不高,職權不大,主官天時星歷、祭祀禮儀、搜羅並保管典籍文獻。這是史官的傳統。
『捌』 張純如是美國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她到底是怎麼死的
去世原因
殘酷史實與騷擾報復致使張純如精神崩潰
張純如所從事的事業在美國,在西方世界,都是一項孤獨者的工作。她接觸到的是血淋淋的史實,在《南京大屠殺》一書的寫作過程中,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發掉落。
她面對的是盡顯人性惡劣、殘忍血腥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是一部酷刑網路全書,這些她都要具體面對,還要敘述出來: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書成後,她又得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由於她又開始准備寫美國二戰被俘軍人在菲律賓受日軍虐待的歷史,接觸到的殘酷史實又一次觸發她的病痛,引發了她的憂郁病症,而且張純如還患有偏頭痛,這是憂鬱症的表徵,巨大的病痛揪割著她,她的憂鬱症不斷加深。
2003年7月張純如在為她的第四本書進行研究旅行時,曾因精神崩潰而住進醫院。張純如的先生道格拉斯(BrettDouglas)於2004年11月9日清晨5時30分向警方報案稱張純如已失蹤。道格拉斯對警方說,他最後一次見到妻子是在當天凌晨2時。張純如在給家人的遺言中說,希望他們記住她患病以前的樣子:全心投入生活,獻身她的事業、寫作和家庭。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8)歷史學家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997年,張純如女士撰寫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在紐約出版,該書出版之後在紐約和西方地區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反響。
兩年前的1995年,年僅27歲的張純如,勇敢地選擇直面那場被遺忘的二戰浩劫,親身走訪調查,以泣血之筆撰寫出《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為西方世界打開了一扇塵封60年的記憶之門。
一直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張純如,因此遭受了難以想像的威脅和壓力。36歲那年,年輕的生命之花早早凋零。
在張純如生前的采訪錄像中,她說起了撰寫這本書的緣起。「當我還是一個在中西部大學城長大的小女孩時,我的父母第一次告訴我南京大屠殺的事情。我的父母是科學教授,他們也總是告訴我,對他們來說,在戰時的中國成長是什麼樣的生活。」
張純如的祖父母在大屠殺爆發前的一個月離開了南京,她的家庭關於1937年南京的記憶激勵著張純如去揭開隱藏在悲劇背後的事實真相。
1994年12月10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殺57周年的時候,美國加州庫比蒂諾市社區服務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圖片展,這個圖片展觸發了張純如的行動。在1995年7月23日,張純如前往南京,尋找大屠殺中的倖存者。
寫作的過程是痛苦的。張純如母親張盈盈女士說:「她在檔案館搜集到了很多很多的資料,那個資料就是一層一層的案件,就是每個受害者的報告。
比如說某日某天這個人被強奸,有很多很多件,她就一直看一直看,一個案件一個案件看。她看到後來她跟我講,她說都麻木了。我就說那你還要寫嗎?這么痛苦。她說我跟她們這些人比起來,我算什麼?」
張純如在耶魯大學發現了傳教士們的信件和日記,包括明妮·魏特琳、喬治·費奇和羅伯特·威爾遜。她也看到了約翰·馬吉牧師的電影膠片,後來,約翰·拉貝的孫女還把拉貝的日記復印件給了她。
「她從早到晚地工作,我還記得她采訪受害者的事情,那讓她很傷感」,張純如的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回憶說。當張純如接觸到這些痛苦的時候,她發自肺腑的感覺到那種痛。當她在寫作的時候,憤怒和痛苦交加。她將與受害者交流的痛苦化為自己的痛苦。這本書的整個寫作過程,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無比痛苦的經歷。
著作出版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
終於,張純如撰寫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於1997年南京大屠殺發生60周年之際在美國出版。她著寫的這本書曾經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數月之久,這部書為西方社會了解南京大屠殺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不僅更多的美國人了解這段歷史,現在,越來越多的亞洲人也通過這本書了解那段歷史。
該書的編輯蘇珊·納比勒說:「這本書最初的讀者都是華人,實際上是華人婦女。」後來影響到日本,有的日本小孩會走到張純如面前說:「我是日本人,但是我想知道真相,在我的國家我們無法找到真相。"
在威脅和恐嚇中持續發聲
張純如的書是全面記錄侵華日軍對南京所犯暴行的著作,並且它使日本右翼分子陷入瘋狂。她接到過來自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嚇電話。但威脅沒有阻止張純如發聲,她和日本駐美國大使一起出現在一個廣播電視節目上。
怒斥日本方面拒不道歉的態度:「我並沒有聽到『道歉』的字眼,如果他真心地說『我個人為日本軍隊二戰期間的行為感到抱歉』,我會考慮這是道歉,但是又一次,我們聽到了『後悔』、『遺憾』、『發生了不幸的事』這些詞。
張純如在生前的采訪中談到,「我不想讓這段歷史從此消失,我不想讓那麼多人的生命從此灰飛煙滅,所以我寫了這本書。真正困擾我的是日本的某些有權勢的勢力,他們想讓這段歷史消失,我認為這是對受害者的侮辱,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阻止種族屠殺的發生,同時也不應該讓它被遺忘。」
最終,張純如因為抑鬱、過度勞累和身體上的疲勞而精神崩潰。在2004年的11月9日,於美國加州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年僅36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純如
『玖』 求這張圖片的背景和故事
他們是清政府設立的船政學堂的學生,嚴復也是其中的一員,並是這批學生中的第一名。鄧世昌也是這批學生中的一員。該學堂學生在畢業後都前往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留學,歸國後成為中國近代海軍骨幹,擔任北洋艦隊各主力艦的艦長。
你可以參考馮小寧導演的電影:1984·甲午大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