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兵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
1、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本名不詳(山東孫氏族譜稱其為孫伯靈),出生於阿、鄄之間,華夏族,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B. 兵家是什麼時期出現的,法家和兵家的影響有什麼
兵家是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的精華。諸子百家之一。關於兵家的起源,有人認為兵家源自道家;有人認為兵家源自法家。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略與戰爭研究的派別。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尉繚子》、《握奇經》等。
孫臏兵法竹簡
兵家集大成者是孫武的《孫子兵法》。中國自古以來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視的。兵書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兵書產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如何從宏觀上把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關繫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策略的書本。兵家是春秋戰國「百家」中的一個重要學派,以研究作戰、用兵為其主要宗旨。《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將兵家著作分為四類:兵權謀類側重於軍事思想、戰略策略;兵形勢類專論用兵之形勢;兵陰陽類以陰陽五行論兵,且雜以鬼神助戰之說;兵技巧類以兵器和技巧為主要內容。
兵家主要代表有孫武、吳起、孫臏、尉繚等。他們的著作留傳下來的有:《孫子兵法》、《吳起》、《孫臏兵法》、《尉繚子》等。這些著作均是當時戰爭和治兵經驗的總結,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戰術原則,包含有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戰的哲理。
C. 兵家的相關記載
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諸子百家之一。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公孫鞅、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吳子》、 《六韜》、《尉繚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不斷暴發戰爭,從事軍事的智謀有識之士,總結軍事方面的經驗教訓,研究制勝的規律,這一類學者,古稱之為兵家。凡論述軍事的兵家著作,稱為兵書。《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著錄漢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分為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家。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兵家》謂:「陰陽、技巧之書,今已盡亡。權謀、形勢之書,亦所存無凡。大約兵陰陽家言,當有關天時,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實用。然今古異宜,故不傳於後。兵形勢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後人所能解。至兵權謀,則專論用兵之理,凡無今古之異。兵家言之可考見古代學術思想者,斷推此家矣。」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漢初有張良、韓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將苑》、《百戰奇略》、《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等。各家學說雖有異同,然其中包含豐富的樸素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後世甚大,為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
《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舊
題黃石公撰,傳與漢初張良得以問世(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黃石公傳與張良的書為《太公兵法》,而非《三略》)。據當今學者考證,《三略》成書於西漢末年,其真實作者已不可考。《三略》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專講戰略的兵書,以論述政治戰略為主,兼及軍事戰略。該書問世以來,受到歷代政治家、兵家和學者的重視。南宋晁公武稱其:「論用兵機之妙、嚴明之決,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該書還先後傳入日本和朝鮮,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共3800餘字。現存之最早的刊本為南宋孝宗、光宗年間所刻《武經七書》本,本電子版以《續古逸叢書》影宋《五經七書》為底本,對底本上明顯的錯、衍、脫、誤之處,則參照《五經七書講義》、《五經七書匯解》、《五經七書直解》等進行校改。文中假借字和古體字一般隨文用現代字替代,未替代的在注釋中註明。
《六韜》,舊本題周.呂望撰。《莊子·徐無鬼篇》,稱《金版六弢》。《經典釋文》曰:「司馬
彪、崔撰雲:《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本又作《六韜》,謂太公六韜:文、武、虎、豹、龍、犬也。」則戰國之初,原有是名。然即以為《太公六韜》,未知所據。《漢書·藝文志》兵家不著錄,惟儒家有《周史六弢》六篇,班固自注曰:「惠、襄之閑,或曰顯王時,或曰孔子問焉。」則《六弢》別為一書。顏師古注,以今之《六韜》當之,毋亦因陸德明之說,而牽合附會歟?《三國志·先主傳》注,始稱「閑暇歷觀諸子及 《六韜》、《商君書》,益人志意。」《隋志》始載《太公六韜》五卷,注曰:「梁六卷,周文王師姜望撰。」唐宋諸《志》皆因之。今考其文,大抵詞意淺近,不類古書,中閑如避正殿,乃戰國以後之事。將軍二字,始見《左傳》,周初亦無此名。其依託之跡,灼然可驗。又《龍韜》中有《陰符》篇雲:「主與將有陰符,凡八等,克敵之符長一尺,破軍之符長九寸 ,至失利之符長三寸而止。」蓋偽撰者不知陰符之義,誤以為符節之符,遂粉飾以為此言 ,尤為鄙陋,殊未必漢時舊本。故周氏《涉筆》謂:「其書並緣吳起,漁獵其詞,而綴輯以近代軍政之浮談,淺駁無可施用。」胡應麟《筆叢》亦謂:「其《文伐》、《陰書》等篇為孫、吳、尉繚所不屑道。」然晁公武《讀書志》稱:「元豐中,以《六韜》、《孫子》、 《吳子》、《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頒武學,號曰『七書』。」則其來已久,談兵之家,恆相稱述。今故仍錄存之,而備論其踳駁如右。
《黃帝陰符經》,簡稱《陰符經》,關於其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有爭議,今人陳攖寧認為是戰國時代作品,王明認為,作者是北朝一個久經世的隱者。書中繼承發揚老莊哲學思想,闡發了天人相盜的盜機論以及道教神仙長生學說。「陰符」的含義為暗合天道,天人合一。書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不僅在道教思想史,而且在中國哲學史上都有一定地位。歷代注本繁多,見解不一。著名者有唐道士李筌、張果的《陰符經注》,宋朱熹的《陰符經考異》。後世道教定其為必誦經書,為《玄門功課經》中的主要內容之一。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D. 兵家的社會背景
春秋戰國之際,分封制度的解體,導致了上層貴族地位的下降和下層庶民地位的上升。於是,在貴族和庶人之間興起了一個士階層,士的人數迅速增加,他們的社會作用也日益重要。隨著貴族階級的衰落,官學或私家傳授出現了危機,於是民間聚眾講學之風應運而起,文化知識也由貴族轉移到士的手裡。
《孫子兵法》
戰國時期,講學成為時尚,士階層迅速擴大。士由於掌握了文化知識,而為統治者所重視,一時「禮賢下士」之風大盛。統治者招徠並敬重賢士,以謀富國強兵。各國有權勢的大臣也多養士為食客,這些食客或為主人出謀劃策,奔走游說;或代主人著書立說,如信陵君之編《魏公子兵法》,呂不韋之編《呂氏春秋》等。士的地位空前提高,推動了學術文化的發展。當時諸子並起,代表不同階級、集團的利益,他們議論時政,闡述哲理,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不斷暴發戰爭,從事軍事的智謀有識之士,總結軍事方面的經驗教訓,研究制勝的規律,這一類學者,古稱之為兵家。凡論述軍事的兵家著作,稱為兵書。《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著錄漢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分為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家。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兵家》謂:「陰陽、技巧之書,今已盡亡。權謀、形勢之書,亦所存無凡。大約兵陰陽家言,當有關天時,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實用。然今古異宜,故不傳於後。兵形勢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後人所能解。至兵權謀,則專論用兵之理,凡無今古之異。兵家言之可考見古代學術思想者,斷推此家矣。」
E. 闖關東的歷史背景。。。。
十九世紀中葉,虛掩的山海關大門敞開,流民潮湧,洶涌澎湃。人是文化、信息的載體,人的流動實際上就是文化的流動。「闖關東」浪潮疊起,意味著中原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
文化交流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如果說「閉關」時代的文化交流表現為中原文化對東北固有文化的「影響」,受到「封禁」的人為干擾。
那麼,在開放的歷史條件下,中原文化迅速在關東地區擴散,使得中原文化和關東文化在遼闊的關東得到了並存。
山東村在關東的「復制」,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員數量龐大,他們有充分理由保持自己的文化,所謂「聚族而居,其語言風俗一如舊貫」即是。
他們可以不必改變自己,削足適履,去適應當地的社會風俗、宗教信仰,使用當地的語言文字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同樣是文化上的保守主義。
趙中孚在論及「闖關東」的意義時說過這樣一段話:「社會意義上,東四省區基本上是山東農業社會的擴大,二者之間容有地理距離,但卻沒有明顯的文化差別。
山東與東四省區之間,無論在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倫理觀念、經濟行為各方面,都大同小異。最主要的是東四省區移墾社會成員,沒有自別於文化母體的意念。」
(5)有關兵家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闖關東的原因:
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從移出地看,一面是天災,旱、水、雹、蟲、疫並發。
一面是人禍,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太平天國、捻軍、黑旗軍、義和團等都曾橫掃華北諸省。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新舊軍閥的混戰年年不斷,戰禍波及華北各省。
兵災匪禍頻繁,日益加重田租、稅負、差徭和額外攤派。越來越多的破產農民和災民、難民不得不到東北去逃荒、避難。
從移入地看,東北的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大部分土地尚未開墾,華北地區地少人多。在山東等地「闖關東」由來已久,移民中向家鄉寄錢者有之,帶財物回鄉過年者有之。
也不乏發財致富成家立業者,這些刺激了更多的民眾要到關外謀生賺錢。膠東有些村莊幾乎村村、家家都有「闖關東」的,甚至村裡青年人不去關東闖一闖就被鄉人視為沒出息。
逐漸形成了「闖關東」的習俗。所以在華北特別是山東的膠東和河北的冀東,勞動力稍一充裕,或一遇天災人禍,首先想到的是攜家帶子,或集結親戚好友,蜂擁到關東去謀生。
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日本緊跟其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民關外,多是華北地區的農民,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
山東膠東地區的登州、萊州、青州和河北省保定、灤州等冀東地區、京津地區,有便利的途徑,有「闖關東」的習俗,是移民的主要輸送地區。
後來,重災區河南省依靠發展起來的鐵路,也有相當數量的農民逃亡到東北。據統計,1921年關內向東北移民僅為20.9萬人,1926年增為56.7萬人,以後移民數量猛增。
1927年達到105萬人、1928年為108.9萬人、1929年為104.6萬人、1930年為67.3萬人。即從1921年至1930年的10年間共有近618萬餘人到東北謀生。
有的學者估計,從近代明令移民實邊到清代末年,移入移民(含後裔)的人口達到1400萬以上,年均近30萬人。有的專家認為,20世紀三十年代前,每年從冀魯豫去東北的約有40至50萬人。
不少年份超過百萬。闖關東對於這些農民來說,即是一個艱苦的歲月,也是一個奮斗的征程。
F. 自古都很重要的山西,它有過哪些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
在此期間滄海桑田,洪水泛濫,太行山以東的人們哪得安生,怎比山西這邊安寧自在呀。所以人類的祖先在這里繁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山西地處太行山以西,自古便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雖 然山東和山西以太行山為界限,一東一西,但其實山東山西 兩省並不接壤。這一點與「河南河北、廣東廣西、湖南湖北 」有所區別。
出則四通八達,入則固守天險,地勢復雜,位置重要。華夏源頭,古又稱堯都。
G. 適合發朋友圈的圖片
適合發朋友圈的圖片需要精心雕琢,有很多。也可以加上文字。
一、對一個年輕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個人價值的增加。
二、當下那個我們以為撐不過去的時刻,其實忍著熬著也就自然而然地過去了。
三、沒有絕對成功,只有一次次的進步。
十三、我們必須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
十四、如果不想做點事情,就不要想到達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十五、怎麼都不會錯的事情就是努力讓自己更精彩!
十六、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十七、我們必須拿我們所有的,去換我們所沒有的。
十八、用微笑來證明你自己,我可以!
十九、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二十、奮斗沒有終點,任何時候都是一個起點。
二十一、只要熱情猶在,哪怕青春消逝。
二十二、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注意事項:
1.任何時候都要努力面對生活,不放棄。
2.無論遇到上面困難都不要怕,微笑著面對。
H. 兵家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
兵家著作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握奇經》等。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x物論和辯x法思想。
兵家四聖的說法
兵家四聖是對中國古代兵家的四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歷代史學家對兵家四聖各有不同的看法,所以的兵家四聖的說法也不同。
第一種說法:兵聖孫武、亞聖吳起、計聖孫臏、尉聖尉繚。
第二種說法:兵聖孫武、謀聖鬼穀子、亞聖吳起、次聖孫臏。
第三種說法:兵祖呂尚、兵聖孫武、亞聖吳起、次聖孫臏。
第四種說法:兵聖孫武、亞聖吳起、人屠白起、帝師王翦。
第五種說法:兵祖呂尚、兵聖孫武、隱聖黃石公、謀聖張良。
第六種說法:兵聖孫武、亞聖吳起、人屠白起、兵仙韓信。
第七種說法:人屠白起、兵仙韓信、戰神李靖、武聖岳飛。
I. 孫武的《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孫武的《孫子兵法》,其創作背景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時代背景,一個是家庭背景。大家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以上就是對孫武《孫子兵法》的創作背景分析,供大家參考,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可以留言一起討論,期待你的回復哦。
J. 關於「兵家,縱橫家,陰陽家」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出自孫武的《孫子兵法·始計篇》
大意為:「戰爭是國家大事,是國家興亡的緊要之處,是千萬生民存亡的關鍵,是必須要認真考察研究的」,這句話強調在國家發展過程中軍事建設的重要性。
2、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
譯文:所以說百戰百勝,不是最好的辦法;不用戰爭的手段而讓敵人臣服,才是好中最好的辦法。善就是好,善之善就是好中最好的。
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語出《孫子·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譯文: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隻有每戰都有危險。
4、不戰而屈人之兵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
原意為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斗能力,從而使己方達到完勝的目的。現多指不通過雙方軍隊的兵刃的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
5、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用兵的原則,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有一倍於敵的兵力就要設法分散敵人,有與敵相等的兵力要設法擊敗敵人,兵力比敵人少就要退卻,實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