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古詩滕王閣序的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和平拼音搞笑圖片團隊 2025-01-25 07:40:03
聖誕列車動態圖片 2025-01-25 07:24:28

古詩滕王閣序的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04 23:00:37

❶ 《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內)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今江西南昌)時,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定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那裡宴請文人雅士和賓客朋友。他的女婿吳子章很有文才,閻伯嶼叫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時當眾炫耀。

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也在被請之列。

宴會上,閻伯嶼故作姿態,請來賓為滕王閣作序。大家事先都無准備,所以都托辭不作。請到王勃時,他卻並不推辭,當場揮毫疾書,一氣呵成,寫就了著名的《滕王閣序》,各賓客看了一致稱好。閻伯嶼讀後也深為欽佩,認為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寫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讓吳子章出場著文了。

❷ 滕王閣序的作者和背景是怎麼樣的

作者: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
創作背景: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關於《滕王閣序》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其二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❸ 《滕王閣序》的背景是什麼

歷史背景:

《太平廣記》記載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古今事文類聚前集》記載:「唐王勃字子安,六歲能文,詞章蓋世。年十三,侍父宦遊江左,舟次馬當,寓目山半古祠,危欄跨水,飛閣懸。」


賞析:

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❹ 《滕王閣序》背景

寫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這篇序文內容的博大、辭採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於寫作時間,課文的注釋解說採用後一種說法。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❺ 王勃《滕王閣序》詳細寫作背景,謝謝

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

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5)古詩滕王閣序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於上元二年(675年)所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❻ 《滕王閣序》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761年,唐代詩人王勃從山西老家出發,萬里迢迢去看望因他而被貶官的父親,當他坐船來到了江西與安徽交界的馬當山時,突然遇上風浪,不得前行,只能靠岸。於是,王勃就到馬當山廟里觀賞裡面的佛像,當他賞玩夠了,正想回到船上去時,突然看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家坐在岸邊的一塊巨石上。王勃剛想走上前去與老人打招呼,老人就問他:「來的是王勃嗎?」王勃非常驚訝對方居然認識自己,便說:「正是,不知老人家怎麼認識我?」

那老人說:「明天是九九重陽節,滕王閣上有聚會如你能前往赴宴,並作一文章,定能夠永垂不朽!」王勃笑說:「老先生您有所不知這里離洪都的滕王閣有六七百里遠,我在明天根本就不可能趕得到啊?」老者對王勃神秘地一笑,便接著說:「只要你願意去,老朽我願意助你一陣清風,讓你明天早上就能到達洪都。你看如何?」王勃不禁疑惑地看了看老者,問:「拜問老先生,您是神,還是仙?」老者笑笑不說話,只輕輕地一推,王勃便被老者推上了船。王勃一上船,那船便自己向前駛去。卻聽見那老者在王勃的後面說:「吾即中源水君,適來山上之廟,便是我的香火……」。等王勃再向岸邊望去時,岸上的老者已經不在了。王勃進入船艙休息了一夜,等他第二天一早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來到了洪州的滕王閣旁的江邊。原來,此前,由滕王李元嬰主持興建的那座滕王閣早已破敗不堪,於是洪州現任的都督閻伯嶼便自己出錢請來工匠維修了這座樓閣。樓閣維修完成後,為了讓大家看到自己的修築功勞,閻伯嶼都督便在重陽節這天,請來了各界有名的才子,讓大家為這座樓閣作記。這天,等各位才子都就座了,閻伯嶼便對他們說:「大家都知道,這滕王閣是洪都的一大絕景,在座的各位,如果能為滕王閣作一篇記,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其實,這閻伯嶼早就叫他的女婿吳子章提前寫好序文,所以在座各位都假裝寫不出來,想推讓吳子章,好讓閻伯嶼翁婿名利雙收。可是,由於王勃是剛到這里的,他不了解這其中的內情,接過筆就立即寫了起來。這個時候,閻伯嶼自然就不高興了,他悄悄地退回到屏風的後面,讓一個僕人向自己報告王勃所寫的序文。一會兒,僕人向閻伯嶼悄聲說:「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伯嶼一聽,說:「這是老生常談,誰人不會!」一會兒,僕人又來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聽到這里,閻伯嶼便不說話了。接著,僕人又進來說:「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塌……」。閻伯嶼笑道:「這個人把我當作知音。」後來,僕人又一次地進來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伯嶼聽到這里,頓時眉開眼笑,大聲叫好,說:「這個人下筆如有神助,真是天才啊!」一柱香的功夫過去後,王勃終於完成了著名的《滕王閣序》。閻伯嶼接過王勃作的《序》,高興得合不上嘴了,立即邀王勃喝酒。此時,這位閻都督早已經忘記了自己女婿的序文,趁著酒興,閻伯嶼對王勃說:「這滕王閣,有了你的好文章,一定能夠流傳千古,我賞你千金!」後來,閻伯嶼果然賞給了王勃千兩銀子。不僅如此,在王勃離開都督府前,他又在自己的《滕王閣序》後面作了一首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從這一天起,閻伯嶼新修的滕王閣便因為王勃為樓閣作的序和詩而越來越出名了,而王勃本人的序和詩呢,也因為滕王閣而聞名。到後來,因為王勃作的這個《序》,還讓滕王閣成為我國三大名樓中最早名揚天下的樓閣,因此,此樓又被稱為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❼ <滕王閣詩>寫作背景

滕王閣詩就是在這次聚會中寫得,王勃寫完序,再寫的一首詩,背景相同

寫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這篇序文內容的博大、辭採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於寫作時間,課文的注釋解說採用後一種說法。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王 勃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太常伯劉公稱王績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斗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游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台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梁余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葯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葯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著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梁余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准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誇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並非虛傳。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極富才華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王勃雖然只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傳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點校整理的《重訂新校王子安集》,收錄了輯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❽ 滕王閣序的背景

1、滕王閣序的背景

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2、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3、譯文

這里是漢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於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連結著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楚地,連接閩越。這里有物類精華、天產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之間。人中有英傑,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

雄偉的洪州城,房屋像霧般羅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樣活躍。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與賓客,匯集了東南地區的青年才俊。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

正逢十旬休假的日子,傑出的朋友雲集,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此聚會,文壇領袖孟學士,其文采像騰起的蛟龍、飛舞的彩鳳,王將軍的武庫里,藏有像紫電、青霜一樣鋒利的寶劍。父親在交趾做縣令,我在探親途中路過這方寶地;我年幼無知,競有幸親自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

時值九月深秋,積水消盡,潭水清澈,雲煙凝結在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景,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找到仙人居住過的宮殿j這里山巒重疊,山峰聳入雲霄。

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從閣上看深不見底、白鶴、野鴨棲息的小洲,極盡島嶼的迂折回環之勢,威嚴的宮殿,依照起伏的山巒而建。

打開雕花的閣門,俯視華美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嘆。房屋密集,不少富貴人家,船隻塞滿了渡口,都是雕刻著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

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照。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來歌聲,向徹彭蠡湖濱,雁群因寒意而長嗚,到衡陽岸邊方止。

放眼遠望,心胸頓時舒暢,興致興起,排簫的音響引來了清風,柔緩的歌聲令白雲陶醉,像在睢園竹林的聚會,宴會上的人酒量超過陶淵明,像在鄴水贊詠蓮花,席上人的文采勝過謝靈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四種美好的事物都已經齊備,賢主、嘉賓千載難逢。

向天空中遠眺,在假日里盡享歡娛,天高地遠,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歡樂逝去,悲哀襲來,我想到了事物的興衰成敗是有定數的。

遠望長安,東看吳會,陸地的盡頭是深不可測的大海,北斗星多麼遙遠,天柱山高不可攀。關山重重難以跨越,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大家都是異鄉之客。心系朝廷,卻不被召見,什麼時候才能像賈誼那樣去侍奉君王呢?

唉!命運不順,路途艱險。馮唐容易老,李廣封侯難。把賈誼貶到長沙,並不是沒有賢明的君主:梁鴻到海邊隱居,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嗎?不過是君子能夠察覺事物的先兆,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數罷了。年紀大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發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心志?

處境艱難反該更加堅強,不能放棄凌雲之志。這樣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仍然覺得心清無塵;處在乾涸的車轍中,還能樂觀開朗、北海雖然遙遠,乘著旋風還是可以到達;過去的時光雖然已經消逝,珍惜將來的日子還不算晚。

孟嘗品行高潔,卻空有報國之心;阮籍狂放不羈,怎能效仿他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我,地位卑微,一個書生,雖然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報國的機會;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豪情,也有宗愨「乘風破浪」的壯志。

而今放棄一生的功名,到萬里之外去侍奉父親,不是謝玄那樣的人才,卻結識了諸位名家。過些天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一定像孔鯉那樣有禮;今天有幸參加宴會,如登龍門。司馬相如倘若沒有楊得意的引薦,雖有文才也只能獨自嘆惋。

既然遇到鍾子期那樣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麼羞愧的呢?唉!名勝不能長存,盛宴難逢。蘭亭集會的盛況已成陳跡,繁華的金谷園也變為廢墟。有幸參加這次盛宴,故寫小文以紀念;登高作賦,那就指望在座諸公了。

竭盡心力,恭敬地寫下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韻小詩也已寫成請各位像潘岳、陸機那樣,展現江海般的文才吧。

巍然高大的滕王閣建在江渚之濱,當年滕王宴飲的場面已不再呈現。南浦輕雲早晨掠過滕王閣的畫棟,西山煙雨傍晚捲起滕王閣的珠簾。悠閑的雲朵映在潭水上悠然渡過,變換的景物在星空下歷數著春秋。修建這滕王閣的帝子在什麼地方?只有檻外的長江水滾滾向東流淌。

4、作者

唐代王勃

(8)古詩滕王閣序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一、賞析

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二、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

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

王勃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贊為「王氏三株樹」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顯示出傑出的文學才能。

九歲時,王勃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表現了王勃早年就博學多才。十歲時,王勃便飽覽六經。

十二歲至十四歲時,王勃跟隨曹元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有所知曉。 龍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鄉,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積極入仕。

麟德元年秋(664年), 王勃上書劉祥道,直陳政見,並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深得劉祥道贊賞「此神童也!」麟德二年,王勃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借獻「頌」以圖仕進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過李常伯上《宸游東岳頌》一篇,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後,才思泉涌,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文章綺麗,驚動聖聽。

唐高宗見此頌詞,歌功頌德,詞美義壯,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為,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為之大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並推為首位。

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沛王府修撰,並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斗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斗雞,以此為沛王助興。

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聖顏不悅,讀畢則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唐高宗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於是,王勃被逐。他憑著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葯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葯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

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

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王勃為人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但他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卻以儒家的禮法為標尺。

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內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從中可體會到身為孝子的王勃內心強烈的羞愧和自責。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停留了一年多,這時朝廷宣布恢復他的舊職,他已視宦海為畏途,沒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於八月中旬到達淮陰,又從淮陰到楚州,離開楚州,繼續沿運河南下,入長江後折向西行,到了江寧。

大約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疇處,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煉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並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遠游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郁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蘊深厚。

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初唐賦體的繁榮。王勃的駢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風格(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內宮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內容與表達內容的諧調。

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為主要句型運用,並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注以散行之氣,使文章於凝煉中見流暢),但又注以清新之風、振以疏盪之氣,於是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創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王勃賦可認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實反映,是對理想和功業執著追求的見證。王勃的游宴序寓性情於游宴、具有繪畫美、充滿豪放壯大氣勢,如《游山廟序》;贈序則視野開闊、諺足高遠、情景交融,文中充滿真情實感,如《秋日餞別序》。

王勃在辭賦文章寫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於議論,哲理深刻,如《滕王閣序》中「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善於抒情,氣盛情深,如《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天地不仁,造化無力。

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善於描寫,形象逼真,如《感興奉送王少府序》中「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緩帶,擬貯鳴琴,衣袖閥裁,用安書卷。」

善於運用遞進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中「況乎泣窮途於白首¨引,白首非臨別之秋;嗟歧路於他鄉,他鄉豈送歸之地!」

王勃的文學主張表現為「立言見志」的創作思想、 「文章經國之大業」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則呈現出「高情壯思」與「雄筆奇才」相結合的雄壯美、「氣凌雲漢,字挾風霜」的風格取向及其「感序緣情,登離寄賞」的表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