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黨創立的歷史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剪切軟體如何編輯圖片 2024-11-18 16:34:40
ps證件照2寸圖片精修教程 2024-11-18 16:34:17
騰訊免費軟體匯總圖片 2024-11-18 16:23:33

黨創立的歷史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30 10:59:47

A. 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第一,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不成功,呼喚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產生。近代以來,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在這樣一種積貧積弱的民族危難情況下,許多的仁人志士進行了奮勇的斗爭。流血的革命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國起義,還有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另外還有改良運動的推動,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君主立憲。但是無論是流血的革命還是不流血的改良運動最後終歸於失敗,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沒有一個先進的用科學理論武裝的政黨的領導。
第二,近代以來中國工人階級不斷的發展壯大,到1919年前夕,中國的工人階級隊伍已經達到200萬左右,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准備了雄厚的階級基礎。
第三,新文化運動的掀起傳播了馬克思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新文化運動於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開始,這場運動的掀起,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對封建專制思想、封建文化進行了極大的沖擊,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從而為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打開了閘門。
第四,20世紀的國際環境為我們黨的創立提供了外部條件。在20世紀初的世界史上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充分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矛盾和各種腐朽的現象,使得原來許多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嚮往的中國知識分子產生了失望,從而開始思考,接受走別的道路的問題。最後選擇了中國應該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應該仿照西方走資本主義道路。第二是20世紀初,在世界歷史上還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俄國的國情和中國十分相似,俄國的工人、農民能夠掙脫國內反動統治的壓迫,取得革命的勝利,這就為中國人民樹立了一個榜樣,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成為當時很多追求進步的中國人的一個目標、一個方向。
以上四個方面,為黨的創立提供了四個條件,或者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四個大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B. 中共建立的歷史背景

1921 7.23-8月初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

8月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國共產黨中央局發出通告,對黨的組織.宣傳工作作出部署。

1922 1.12 香港海員大罷工

1.21-2.2 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

5.1-5.6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舉行。

5.5-5.10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

6.15 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

7.16-7.23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

8.29-8.30 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杭州西湖舉行全體會議

10月 中共中央從上海遷到北京

10.16-10.26 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

1923 2.4-2.9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二。七」慘案發生。

2.27 中共中央發表《為吳佩孚慘殺京漢路工告工人階級與國民》。

3.3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發表《就京漢鐵路罷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國鐵路工人書》。

4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遷回上海。

6.12-6.20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

6.15 中國共產黨理論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廣州創刊

7.1 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前鋒》月刊在廣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對於時局之主張》。

8.20-8.25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

10.20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周刊在上海創刊。

11.1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辦「上海書店」。出版發行《向導》.《新青年》.《前鋒》 等雜志。

11.24-11.25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三屆一中全會。

11.28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通過《關於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和國民黨問題的決議》。

12.25 中共中央發出《第十三號通告》。

1924 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在上海舉行聯席會議。

2.7 全國鐵路總工會成立。

2月 中國共產黨召開三屆二次執行委員會會議。

5.10-5.15 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

6.17-7.8 共產國際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

7.3 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廣州開學。

7.15 廣州沙面工人大罷工。

9.10 中國共產黨發表第三次對時局的主張。

11.19 中國共產黨發表第四次對時局的主張。

C. 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背景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產主義組織。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D. 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是什麼

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建黨的問題。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則明確提出應該建立「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長沙、濟南等地的先進知識分子,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在法國和日本留學的青年學生,也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

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4)黨創立的歷史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把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材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最早見於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雖然黨的誕生紀念日並不是黨的一大召開的具體日期,「七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為人們每年進行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成為中國節日文化的一部分。

E. 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運動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它的產生具有深厚的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 從階級基礎看:中國工業無產階級是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成長壯大起來的。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外國資本主義侵入中國,開始在沿海一些地區開辦新式工廠,中國由此出現了第一批產業工人。19世紀60年代,隨著洋務運動的開辦 ,中國出現了另一批產業工人。到了70年代以後,中國商人開始在上海等地創辦現代工業,從而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產業工人人數的增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英、法、德等歐洲列強忙於歐洲戰場的廝殺,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工人的階級隊伍也因而得到很大的壯大。到1919年,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00萬人左右。中國的無產階級不但同各國無產階級一樣,不佔有任何生產資料,同最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富於組織性和紀律性,而且,由於它成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身受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三重壓迫,因而具有最堅決的革命性。這些再加上它與中國農民天然的聯系性以及由於中國產業布局不平衡而帶來的集中性,決定了無產階級成了近代中國一個特別能戰斗的最革命的階級。事實上,從它誕生的那天起,中國無產階級就以反抗剝削者的戰斗姿態,不斷進行著英勇斗爭。起初,還局限於自發的經濟斗爭領域,但是隨著運動的發展,開始出現了帶有政治性的罷工和斗爭。工人運動的發展,迫切需要產生本階級的革命政黨來領導,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從思想基礎看:從1915年起,中國先進的民主主義者發動了一場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向封建舊道德、舊思想和舊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中的左翼知識分子在無數次的對比研究中,漸漸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問題。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而在中國先進思想界居於主導地位,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從組織基礎看: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學生、工人和廣大市民直接發動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性革命斗爭。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第一次獨立登上了歷史舞台,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許多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發動和依靠無產階級的力量,因此在五四運動之後,他們開始到工人群眾中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不但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而且他們本身也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骨幹,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在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的領導下,上海、北京、漢口、長沙、廣州、濟南等城市以及法國、日本的留學生中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1921年7月,各地黨的早期組織選派代表,在上海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12人,他們是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李漢俊、李達、鄧恩銘、王盡美、劉仁靜、張國燾、陳公博、周佛海。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荷蘭人)也參加了會議。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廢除資本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一開始,就確定以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為黨的根本目的,並堅持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一切資產階級政黨及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有著根本的區別。黨綱中還包含著屬於黨章性質的一些條文。如關於黨員條件的規定,關於黨的組織原則的規定,等等,大會還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其中,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李達、張國燾分管組織和宣傳工作。 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和唯一的無產階級政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F.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國內背景

20世紀初開始的全球化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提供了歷史前提

20世紀是人類歷史大變革的世紀。資本主義由自由發展階段進入到壟斷,世界經濟政治開始了全球化的進程;作為近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產物,在這段發展時期中,某些政黨成為世界性政黨;無產階級政黨產生與發展也隨之成為國際政治中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

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兩個顯著變化:其一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壟斷階段,開始了經濟全球化。各國各民族的經濟聯系加強,統一的世界市場和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形成。其二是科技革命推動了政治全球化的發展。歐美等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為滿足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全球掠奪高額利潤,使各國經濟聯系加強,在此基礎上的各國政治關系也日益密切。火車、汽車、飛機、電話和電報等先進的交通和通訊工具的發明應用,「克服了國家間交往受距離和其他自然條件的限制和阻礙」,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殖民體系,「把國際社會聯結為一個整體,使國際政治關系日益全球化」。[1][p135] 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在全球爭奪殖民地過程矛盾激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次歷時4年之久、有31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其中的帝國主義戰爭,其范圍之廣,充分說明了世界各國已經成為相互聯系的整體,客觀上加深了世界經濟政治全球化的進程。

經濟政治全球化的後果之一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國際化。一戰後,歐美國內的無產階級革命以及亞非拉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迅速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革命運動。在歐戰中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推動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當時的中國先進分子已經清楚意識到由於資本主義國際聯系的加強而造成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國際性:周恩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的敵人——資本帝國主義——是國際的,故某一國的革命運動,至少也要含有國際性或更有普及國際的可能至於俄羅斯十月革命,不待說是屬於後例了」。[2][p142]

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推動下,首先在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出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高潮。「1918年1月,芬蘭無產階級以俄國無產階級為榜樣奮起推翻了資產階級政府,成立了人民全權代表委員會;1919年4月13日慕尼黑的工人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1919年3月匈牙利無產階級建立了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3][p331] 同時,歐洲和北美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發生了社會革命運動和勞工運動。在世界產主義運動影響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社會主義成了一種世界性的政治潮流」。因此,無產階級斗爭成為政治全球化的一部分,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也在其中。從「1919—1920年情況看,共產主義運動的出現或許是必然的,當時社會主義已在世界范圍內列入政治議事日程,中國的激進分子不可能對它的重要性一無所知。在中國社會中資本主義的出現開始了勞動和資本之間的階級對抗,與這種政治世界觀一拍即合,而且俄國十月革命向全世界的激進分子包括中國的激進分子指明了社會革命的道路,並提供了其它形式的社會主義所沒有的成功的先例」。[4][p38]

一戰期間,英法德等帝國主義列強忙於戰爭,無暇東顧,亞洲各國的民族資本得到較快發展,無產階級隊伍迅速壯大,且民主意識增強。在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影響與推動下,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年3月1日,朝鮮爆發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三一」運動;同年5月4日,中國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印度、印尼、土耳其、伊朗等國也不同程度和以不同形式響應了這次世界性的革命運動。但由於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相互勾結,這些國家的革命運動絕大多數都失敗了。「五四」運動後,中國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踐與教訓中認識到,必須建立一個用馬列主義武裝的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革命運動。「這是一種客觀趨勢。1920年1月,就有人在報刊上發表《勞動團體與政黨》的文章,呼籲『勞動團體應當自己起來做一個大政黨』」。[5][p19]「1920年2月,李大釗在送陳獨秀去天津的途中就交換了關於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意見,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進行活動,籌建共產黨」。[6]

20世紀初開始的世界經濟政治全球化使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成為世界政治全球化的一部分,中國的無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及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就發生在這樣的國際政治經濟的大背景下,這一中國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20世紀世界經濟政治全球化的必然產物。

G.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背景有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H.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背景

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國社會及人民革命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曾經創造出世界上獨領風騷的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當歐美一些國家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又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統治者卻盲目地以中央帝國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閉,拒絕擴大與外國的交往,仍然陶醉於昔日的輝煌之中。而事實是,原來文明程度落後於中國的歐美國家,這時已遠遠地跑在了中國的前面。

盛世已蘊含著衰敗,落後就要挨打。到十九世紀中葉,急於向外擴張的英國,以鴉片和炮艦打開了清王朝這個封建專制帝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被突如其來的外來因素打斷了。

在此之前,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已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刺激這種發展,對中國社會經濟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一方面,則促進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給資本主義的發展造成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

I.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1)經濟因素: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使得中國的經濟得以開始發展。

(2)政治因素:

①中華民國的成立為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壯大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工人運動高潮的失敗 激化了階級矛盾,使得工人階級意識到,要取得斗爭的勝利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正確的理論武器,和一個團結的政黨的必要性。

(3)思想文化因素: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4)階級因素:

①經濟的發展誕生了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②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5)世界背景:

①20世紀是人類歷史大變革的世紀。資本主義由自由發展階段進入到壟斷,世界經濟政治開始了全球化的進程;作為近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產物,在這段發展時期中,某些政黨成為世界性政黨;無產階級政黨產生與發展也隨之成為國際政治中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

②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

③20世紀初開始的世界經濟政治全球化使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成為世界政治全球化的一部分,中國的無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及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就發生在這樣的國際政治經濟的大背景下,這一中國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20世紀世界經濟政治全球化的必然產物。

(9)黨創立的歷史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開幕的時間應該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過去,人們曾經以為一大是7月1日開幕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歷史資料和一大代表回憶中所說的時間有:7月1日、7月10日左右、7月20日和7月底。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出現和活動,推進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開始了構建黨的組織形式的探索,開展了初步的群眾動員工作,對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偉大歷史起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等等。這些內容明顯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寫的,所以,雖然綱領並沒有直接使用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但實際上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旗幟。

J.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歷史背景

階級背景: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思想背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組織背景: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外部背景:共產國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