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美貿易戰美國最需要中國什麼
在美國實施貿易戰的背景下,中美貿易會受到影響,由於中國政府也將採取反制措施,所以進口可能出現同步下降,進出口可能出現被動順差。中國進出口企業會遭遇美國提高關稅徵收,美國限制中國企業在美並購。
參考美國近一月對華制裁措施:
1、對進口自中國的鋁型材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
2、對進口自中國等大口徑焊管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產業損害肯定性初裁。
3、對中國等鋼鐵和鋁製品進口來源國實施高關稅。
4、確認對中國鋁箔進口反傾銷稅和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裁決。
(1)中美貿易戰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貿易摩擦的經濟分析:
趙瑾曾提出,引起中美雙方貿易摩擦的原因和類型歸納為五種:因一方某些進口激增或者進口限制引起的微觀經濟摩擦;雙方貿易不平衡導致的宏觀經濟摩擦;與國際投資有關的投資摩擦;因雙方貿易制度不同引發的摩擦。
因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引起的技術摩擦。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貿易摩擦在所難免。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市場經濟制度還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和美國都有很大的差異,出現一些貿易摩擦屬於正常現象。
中美建交特別是中國的「入世」促進了兩國經濟貿易往來,但長期存在於兩國貿易關系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匯率問題、貿易不平等問題等,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隨著兩國經濟融合進一步加深,雙方在制度方面還會發生很多的碰撞,產生各種問題。
Ⅱ 中美貿易戰的開始與到現在為止的情況,最好有往期新聞
美國歷史上曾5次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基本都是同樣的結果。但此次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特朗普採取了不同於往屆美國政府的策略。
更多資訊,請下載Wind金融終端APP
來源:Wind金融終端APP
2010年美國曾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而此輪調查則始於2017年,恰逢「七年之癢」。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來自中國的600億美元(約合3800億元人民幣)產品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3月23日,商務部表態稱擬對自美國進口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
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特朗普在白宮簽字前對媒體說,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
對此,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回應稱,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懼怕貿易戰,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如果美方執意要打,我們將奉陪到底,並採取所有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301調查決定發表談話表示,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任何情況下,中方都不會坐視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已做好充分准備,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希望美方懸崖勒馬,慎重決策,不要把雙邊經貿關系拖入險境。
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則表示,下一步將密切關注301調查有關進展,一旦美國有關措施實施,中國會堅決出手。
此外,中國商務部3月23日早間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其中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產水果、豬肉、葡萄酒、無縫鋼管和另外100多種商品徵收關稅。
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一方面,美國本身也會遭到重大的經濟打擊,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即使發生短暫的貿易戰,美國私營領域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占私營領域總工作人數的1%。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的最大許可權只能在150天的期限內,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不超過15%的關稅,國會對於15%以上的關稅提議具有否決權,而國會和商界的關系不可忽視。作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可以憑借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機電、航空器等行業的貿易反制,擁有與美國談判的地位,這些貿易反制可能使得關稅提議遭到來自美國商界的反對。
中美如果發生貿易戰,其實都不是以單純的貿易保護為目的,特朗普希望如果提高關稅逼迫人民幣升值或高端製造業迴流,中國貿易反制也是希望擁有談判的籌碼換取中國深化改革的時間。正是因為各自的意圖都不在貿易本身,發生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未來可能更常見的是中美之間局部、逐步發生的貿易摩擦。
對中國影響幾何?
考慮到此次爭端可能最終走向「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市場普遍謹慎樂觀。
海通證券表示,無需太過恐慌,市場中期趨勢取決於基本面。備忘錄的焦點在知識產權和高科技領域,近期累積了一定漲幅的科技類股壓力偏大,借機去偽存真,2月以來回調盤整的價值類股,估值盈利匹配度較好。
中金公司同樣認為,積極應對短期可能的沖擊,中長期不必過於悲觀。其報告分析稱,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從凈出口層面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尤其在近期對增長分歧較大的時點,對短期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可能帶來一定影響。中長期的具體影響程度還要視後續貿易戰的廣度和深度來判斷,但考慮當前中國內需的韌性以及較為充裕的政策緩沖餘地,我們認為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及資本市場表現不必過於悲觀,短期市場如若出現連續且幅度較大的過度調整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進入時機。
此外,國際權威評級機構也認為這場貿易戰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有限。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發表最新觀點認為,美國對中國500-600億美元商品加關稅的行動,不太可能對中國或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能夠解決與美國的關稅問題,但貿易風險將增加。
惠譽表示,6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對美商品出口總額的2.5%左右,或中國GDP的0.5%,但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小得多。由於缺乏替代品,這些貨物最終還是會去美國,而其他商品可能會轉移到不同的市場。美國對中國目前500-6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對中國GDP增速的拖累不會超過0.1%。
惠譽表示,零星的保護主義措施在近幾個月已經升級為「更具破壞性的貿易戰爭」。目前更大的風險在於美國最終對中國全面徵收關稅。美國佔中國出口總額的近五分之一,相當於中國GDP的3.6%,所以廣泛的關稅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也會因供應鏈的關系在亞洲其他地區造成連鎖反應。此外中美貿易戰也會破壞全球投資者信心。
穆迪則表示,中國企業的評級不會受貿易爭端影響。根據初步評估,美國政府迄今為止宣布的措施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圍的保護主義措施出台,對其評估就可能有變。
穆迪聲明稱,與10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下降;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為0.1個百分點,2005-2007年平均為3.4個百分點。
目前已宣布的行業性關稅不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實質性傷害,因為這些行業對美國市場出口有限,包括對光伏面板、洗衣機、鋼鐵和鋁徵收的關稅。如果美國大幅擴大關稅范圍並採取廣泛的保護主義措施,負面影響將會更大。
穆迪稱,提高對雙邊而非多邊貿易安排的重視,將對亞洲經濟體構成信用利空。
Ⅲ 中美貿易戰對美國有哪些影響
在貿易問題上,美國執意要和中國較勁。意識到會將本國農民送上貿易戰前線當「炮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以為開幾張「空頭支票」,就能彌補貿易戰在美國造成的「傷害」。
然而,特朗普想得太簡單了。
據調查報告顯示,如果中國在貿易戰上火力全開的話,遭殃的不僅僅是美國農民,全美有2742個縣會被打成「篩子」,其40個產業的就業率都將遭殃。
更慘的是,由於此次受影響的縣遍布全美,而所謂「國際貿易戰」實則牽動美國本土經濟鏈,中國的「貿易槍口」不會區分美國政治「紅藍」派別,打傷美國經濟的同時,也可能會扭轉美國目前的政治局面。
這樣造成的結果非常諷刺。特朗普大肆渲染貿易戰之際,恰逢特朗普支持率節節攀升(截止4月4日至51%),而眼下離美國2018年的中期選舉只有7個月。而布魯金斯給出的分析是給「捷報頻傳」的特朗普頭上澆冷水——如果繼續貿易戰,美國總統不僅盼不到「藍轉紅」的奇跡,甚至可能保不住那些「深紅票倉」。
而這樣的分析結果也讓美國國會膽寒。在觀察者網此前的報道中,美國很多主流媒體對這次中期選舉後,「共和黨能繼續保持國會內優勢」表示悲觀。如今不管如何計算,「深紅縣」依然是「最受傷」的地區。對此,布魯金斯學會總結道,「中方的貿易施壓下,美國目前的政治局面可能會遭到扭轉。」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是美國著名的公眾政策研究機構。作為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智庫,其足跡遍布美國自上世紀初以來各個時代的重要經濟、政治變革。該機構也曾被《外交政策》評為全球第一智庫、對公共政策辯論最有影響的智庫。
Ⅳ 中美貿易大戰對世界究竟有何影響呢
對於世界的生產商而言,受關稅影響的美國和中國生產商以及使用這些商品作為中間投入的生產商是潛在的輸家。繼中國徵收關稅之後,2018年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大幅下降,由此導致美國大豆價格下跌,美國大豆種植者遭受損失。
對於世界的消費者而言,貿易摩擦將必然損害消費者利益。研究發現,目前因關稅上升增加的成本幾乎全部由美國進口商承擔。從中國進口的產品,稅前跨境價格幾乎沒有變化,關稅加征後進口價格急劇上漲。一些關稅已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其餘部分則由進口商通過降低利潤率吸收。
(4)中美貿易戰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待遇審議,與貿易有關或者無關的人權問題,正是中國「入世」前中美貿易關系特點的真實寫照。中國「入世」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
美國公司對海外競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盡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美國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衡。
Ⅳ 中美貿易摩擦是指
中美貿易摩擦也稱中美貿易爭端,即中美貿易戰,是中美經濟關系中的重要問題。
貿易爭端主要發生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領域;二是中國沒有優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前者基本上是競爭性的,而後者是市場不完全起作用的,它們對兩國經濟福利和長期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
中美經貿關系一直是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是自2018年以來,美國採取單邊主義措施,挑起貿易戰,導致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
中國政府為維護正當權益,及時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不僅嚴重威脅中美雙邊經貿關系,而且對世界經濟也有負面影響。
(5)中美貿易戰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原因:
1、利益敲詐:
通過貿易戰或發動貿易戰的威脅,迫使貿易夥伴開放市場、讓渡經濟利益,是美國的慣用伎倆,以往曾經對多個國家使用過。
美國單方面發起貿易戰,其直接動機就是企圖迫使中國在貿易投資上進一步對美擴大市場准入,增加購買美國產品,從而使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同時對外轉移美國國內矛盾。
2、戰略遏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主導國。冷戰結束後,美國以遙遙領先他國的科技、經濟、軍事、金融實力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美國一直防範任何可能的追趕國家。當年的蘇聯、日本都曾遭到美國多措並舉的遏制。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上升,美國對華認知與情緒全面轉向,重新定義了中美關系。2018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提出,「國家間的戰略競爭現在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把中國定義為美國長期的「戰略競爭對手」。
貿易戰不僅是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手段。美國加征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產品,主要針對的是《中國製造2025》中包含的高科技領域,反映了美國遏制中國技術追趕的意圖。
3、模式打壓:
美國從維護其全球霸權的角度出發,對中國發展模式橫加指責。美國污衊中國發展模式是「國家資本主義」,無端指責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存在強制性技術轉讓要求、中國支持企業「走出去」是獲取先進技術的政府行為,肆意批評中國實行產業政策。
美國無視中國信守入世承諾、遵守多邊經貿體系規則和倡導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努力,卻稱中國是國際規則的「修正主義」,挑戰了美國主導的國際經貿體系。
為此,美國在發動貿易戰時施展出輿論戰、關稅戰、科技戰等組合拳,究其動機,就是要通過輿論戰把中國發展模式污名化,通過關稅戰、科技戰等逼迫中國改變原有發展模式。
Ⅵ 中美貿易摩擦是什麼
中美貿易摩擦,是「指中美兩國針對某種特定的經貿問題,為了各自的經濟、政治利益而產生的跨國界的經貿矛盾和糾紛。」
中美貿易摩擦,又稱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爭端,是中美經濟關系中的重要問題,是在國際貿易中,中國與美國之間在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在貿易平衡上所產生的影響,例如中國對美國的輪胎出口會影響到美國國內輪胎企業而導致兩國之間的矛盾發生。
中美貿易爭端一直不斷,2003年至2005年末,由美國單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貿易摩擦給中美貿易關系蒙上了濃重的陰影,貿易大戰似乎一觸即發,中美兩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貿易摩擦期。中美貿易摩擦作為中美經貿關系的一部分隨中美政治關系的發展和國際局勢的變幻而發生變化。
(6)中美貿易戰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待遇審議,與貿易有關或者無關的人權問題,正是中國「入世」前中美貿易關系特點的真實寫照。
中國「入世」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美國公司對海外競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
盡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美國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衡。
Ⅶ 中國與美國貿易戰的本質是什麼
美國貿易戰的實質是遏制中國。
美國想從中國身上壓榨到更多的利益,想用關稅攪亂中國的發展信心。在中美經貿摩擦中,要看透美國行為的本質。美國人看似和我國在談經貿,但其很多要求早已超出經貿范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遏制中國,在於攪亂中國的發展。
對於遏制中國,美國是一以貫之的,只不過不同時期,遏制手段不同而已。以前是制裁、封鎖、轟炸使館等等,今天成了貿易戰。
美國之所以發起貿易戰,其聲稱的理由是美中貿易不平衡,是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但其實美國人都清楚,貿易戰也許會減少對華貿易逆差,但不可能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
(7)中美貿易戰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貿易摩擦政治分析:
1、公平貿易取代自由貿易。美國在戰後到20世紀70年代這段時間的主調是自由貿易。70年代以後因為巨額貿易赤字等問題開始轉向公平貿易政策,其基本觀點是認為美國市場開放度遠遠高於別國。
2、偏重雙重標准和單邊標准主義。這種雙重標准和單邊主義行動,很容易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行動,貿易摩擦就在所難免了。
3、利益集團對貿易政策有重要影響。各種利益集團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積極影響美國立法和其他政策決策,對直接或間接關繫到其成員的公共關系決策施加影響。在美國的特有制度下,我們經常會看到,對於有利於美國的事情,美國政界睜隻眼閉隻眼,而對於不利於美國的事情,會立刻有反對意見。
4、國會管理貿易。美國的憲法規定,國會有管理同外國貿易的商務合同,並制定和徵收關稅的權利。美國的行政部門更具國際視野卻不能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區利益的議員卻可以制定對外貿易政策,因此貿易保護主義經常得到體現。
5、代言制度。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議員和政府官員往往是某種利益的代言人。在選舉的制度下,個人影響力和知名度對於前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Ⅷ 進口X5、X6漲價,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到底對車市有多大的影響
2018年7月29日,寶馬向媒體發布聲明稱,由於中國大幅加征美國製造車輛進口關稅,因而將在美生產的寶馬X5(參數|圖片)、寶馬X6(參數|圖片)車型在中國市場的製造商建議零售價(Maker-suggested Retail Price,MSRP指導價)提升4%到7%。
這意味著寶馬不得不在貿易戰背景下,承擔在全球最大車市更高成本的負擔,原本在與賓士、奧迪競爭中的落後態勢將蒙受更大壓力。但承壓的車企並不止寶馬一家,從賓士、特斯拉,到福特、林肯,乃至從美國采購部分零部件的車企,都未逃過池魚之殃。
中國進口美國製造整車中,德系車比重最高。美國方面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市場267,473輛美國產進口車里,寶馬佔比最高,大約為10萬輛(2017年中國總計進口寶馬187,393輛),斯帕坦堡工廠的SUV至少佔8.2萬輛。其次是美國產賓士SUV,其中光是GLE級就達到28,548輛,加征關稅可能導致損失數億美元。在半年財報中,戴姆勒表示貿易戰可能導致今年稅前利潤下滑。
美系車反而佔比低於德系車。福特和林肯去年在華進口車銷量大約為8萬輛,林肯按照進口和零售不同的統計口徑,有64,738輛和54,124輛兩種說法,福特品牌則為1.9萬輛。通用汽車進口車數量較少,如別克昂科雷、凱迪拉克CTS等,倒是去年向美國返銷更多中國造車輛——大約3萬輛上汽通用生產的別克昂科威。特斯拉去年在華銷量大約為1.7萬輛。
那麼,貿易戰對中國方面的企業將帶來怎樣的沖擊?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特朗普挑起貿易戰的深層次原因——除了為中期選舉造勢拉攏人心、提高5萬美元年薪的就業人口之外,最重要的長遠目標是在技術層面遏制中國2025年崛起。例如「301調查」重點是高新技術范圍,目標是為中國設定投資限制,作為對中國知識產權和關稅問題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