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經根、股、干、束、支怎麼排列
臂叢神經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大部分構成,經椎動脈後方、斜角肌間隙向外側穿出,組成三條干。
第5、6頸神經前支組成上干;
第7頸神經前支單獨成為中干;
第8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大部分合成下干。
三條干又分為前後兩股,自頸部進入腋腔後,上乾和中乾的前股合成外側束,下乾的前股單獨成為內側束,三條乾的後股組成後束,形成內、外、後三個束。三束先位於腋動脈第一段的後外側;在腋動脈第二段,內、外、後三個束分別位於動脈的內、外側和後方,並因此命名;最後於腋動脈第三段的周圍,形成5條終支。
不知道這樣回答您是否滿意。
2. 寫有腰椎節數和其所對應的神經名稱的人體腰部神經分布圖是什麼樣的
脊髓神經,由脊髓發出的成對神經。人體共有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每一對脊神經由前根和後根在椎間孔處合成。前根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及側角的交感神經元或副交感神經元的軸突組成。纖維隨脊神經分布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體,支配控制肌肉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後根上有脊神經節,是傳入神經元細胞體聚集而成,後根由感覺神經元的軸突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處,能感受各種刺激。
脊神經是混合神經,典型的脊神經含有四種纖維成分:軀體運動、軀體感覺、內臟運動、內臟感覺纖維。脊神經出椎間孔後即刻分為前支、後支,每支內均含傳入、傳出纖維。後支一般細小,分布於脊柱附近較小區域內的皮膚和肌肉。前支粗大,分布到頸部以下其餘各部位的皮膚和肌肉。
其中除第2~11對胸神經前支沿肋間分布外,其餘神經的前支都先交織成叢,再由此叢發出分支分布於所支配的區域。這些脊神經分別形成頸叢、臂叢、腰叢和尾叢,而且均左右成對。
(2)第八頸神經根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腰神經:
共5對,發自脊髓的腰節。腰神經各自穿出椎間孔後,即分為後支和前支。
腰神經的後支,在橫突間內側肌的內側向後行,即分成內側支和外側支。各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皆分布於多裂肌。下3對腰神經,還發出細支到骶部的皮膚。上3對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斜行向外,發支支配附近的豎脊肌;其皮支穿背闊肌腱膜,在豎脊肌的外側緣,跨過髂嵴後部,至臀部皮下,稱臀上皮神經。
第1腰神經的外側支較小,分布於臀中肌表面的上部;第2腰神經外側支,分布於臀中肌表面下部和臀大肌淺層;第4腰神經外側支細小,終於骶棘肌下部;第5腰神經外側支,分布於骶棘肌,並同第1骶神經相交通。
腰神經的前支,由上而下逐漸粗大。第1~4腰神經的前支,大部分組成腰神經叢(有50%的第12胸神經的前支分支加入腰叢)。第4腰神經的小部分和第5腰神經合成腰骶干,參加骶神經叢的組成。
3. 脊神經的脊神經的形態
每對脊神經節前根ventral root和後根dorsal root 與脊髓相連。前、後根均由許多神經纖維束組成的根絲所構成,前根屬運動性,後根屬感覺性,後根較前根略粗,二者在椎間孔處合成一條脊神經干,感覺和運動纖維在干中混合。 後根在椎間孔附近有橢圓形膨大,稱脊神經節sumal ganglia。31對脊神經中包括8對頸神經cervical nerves,12對胸神經thoracic nerves,5對腰神經lumbar nerves,5對骶神經sacral nerves,一對尾神經coccygeal nerve。第1頸神經干通過寰椎與枕骨之間出椎管,第2~7頸神經干都通過同序數頸椎上方的椎間孔穿出椎管,第8頸神經干通過第7頸椎下方的椎間孔穿出,12對胸神經乾和5對腰神經干都通過同序數椎骨下方的椎間孔穿出,第1~4骶神經通過同序數的骶前、後孔穿出,第5骶神經和尾神經由骶管裂孔穿出。由於脊髓短而椎管長,所以各節段的脊神經根在椎管內走行的方向和長短不同。頸神經根較短,行程近水平,胸部的斜行向下,而腰骶部的神經根則較長.在椎管內近乎垂直下行,並形成馬尾cauda equina。在椎間孔內,脊神經有重要的毗鄰關系,其前方是椎間盤和椎體,後方是椎間關節及黃韌帶。因此脊柱的病變,如椎間盤脫出和椎骨骨折等常可累及脊神經,出現感覺和運動障礙。
4. 頸段神經為什麼是8條
三十一對脊神經中
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 對
剩下的就是8對頸神經咯。
上七對頸神經在相應椎骨的上方穿過椎間孔出椎管,而第八對頸神經穿過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間的稚間孔出椎管。
5. 第8頸脊神經根在什麼地方
第八對頸神經穿過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間的稚間孔出椎管
6. 脊神經支配圖
脊神經連於脊髓,共31對: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每一塊脊椎骨的作用
頸椎1眩暈、偏頭痛、失眠、嗜睡、頭昏沉、頸性高血壓、腦供血不足、搖頭
頸椎2眩暈、頭痛、失眠、嗜睡、眼乾澀、斜視、耳鳴、心動過速、腮腺炎、過敏性鼻炎
頸椎3眩暈、頭昏沉、偏頭痛、頸肩綜合征、神經痛、粉刺、痘疹、濕疹、牙痛、張口不能
頸椎4頭昏、惡心、呃逆、雙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頸椎5胸痛、心跳過緩、惡心、呃逆、頸、肩、手掌脹痛、口臭、火氣大
頸椎6血壓波動、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體腫大、肩膀痛、上肢外側麻痛
頸椎7氣短胸悶、第四、五指麻痛、頸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傷風上肢後側內側麻痛
胸椎1氣短、氣急、肘手痛、涼、早博、手軟無力、上臂後側麻痛
胸椎2氣短胸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絞痛)、肩膀硬化、上臂後側麻痛
胸椎3肺部、支氣管症狀、易患感冒
胸椎4胸背痛、胸悶、冠心病(心絞痛)、長嘆氣、
胸椎5口苦、低血壓、胃痙攣、癲癇
胸椎6胃痛、消化不良、胃痙攣
胸椎7胃潰瘍症狀、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胸椎8免疫功能低下、肝膽病、糖尿病
胸椎9腎功能障礙、小便白濁、尿不暢、過敏證、身體手腳冰冷、癲癇
胸椎10腎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
胸椎11腎功能障礙、尿道病、皮膚病
胸椎12下腹疼涼、疲勞綜合症、不孕症、風濕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癢
腰椎1結腸功能失調、便秘、腹瀉、腰痛、下腹痛
腰椎2下腹痛、腰酸痛、性機能減退
腰椎3膀胱、尿少、腰、膝內側痛無力
腰椎4腰痛、坐
骨神經痛、排尿困難、尿頻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側、痔瘡
腰椎5腿血液循環不良、下肢無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後外側月經不調
骶椎腰骶關節病變、足根痛麻涼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尾椎尾骨痛
7. 後腦的神經圖
一、枕大神經:第2頸神經的後支叫枕大神經。此神經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於枕部的皮膚,為混合性神經。如此神經受損則其支配區域的運動和感覺可發生障礙。
二、概述
頸神經後支:頸神經後支自椎間孔處由頸神經分出,繞上關節突外側向後行,至相鄰橫突間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第1頸神經除外),外側支為感覺支或皮支,內側支支配肌肉及鄰近關節。
第1頸神經的後支甚小或缺如,無皮支,其內側支或肌支支配頭半棘肌,頭後大、小直肌,頭上、下斜肌及鄰近關節,並發出交通支,下行與第8頸神經吻合。第2頸神經後支較前支為大,其外側支即枕大神經,與枕動脈伴行,為頭皮後部的主要感覺支,此支也與枕小神經、耳大神經、耳後神經及第3頸神經相交通。第2頸神經的內側支或肌支支配頭、頸半棘肌,頭下斜肌、多裂肌及鄰近關節。第3頸神經後支較小,與第2、4頸神經相交通,外側支即第3枕神經,為皮支,內側支支配深部椎間肌及關節。第4~6頸神經的後支極小,外側支支配項部靠中線的皮膚,內側支支配鄰近肌肉及關節,第7、8頸神經的後支無皮支,終於上背部的深層肌肉。
枕大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頸神經後支的分支,在斜方肌的起點上項線下方淺出,伴枕動脈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膚。第3枕神經(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頸神經後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淺出,分布至項區上部的皮膚。枕大神經自第1、2頸椎間黃韌帶裂隙中穿出。枕大神經受壓,產生枕部向顱顳部的放射性跳痛、脹痛。
8. 頸根部的迷走神經位置
迷走神經有迷走神經下行於右頸總動脈和右頸內靜脈之間,經鎖骨下動脈第1段前面時發出右喉返神經,繞經有鎖骨下動脈的下面和後方返回頸部。左迷走神經在左頸 總動脈和左頸內靜脈之間下行人胸腔。
9. 求問什麼是頸神經根
在胸椎及腰椎,神經根都是從其相應節段的椎骨下方的椎間孔發出的,如腰4神經根是從腰4及腰5椎骨之間的椎間孔發出的。而與此不同的是,頸神經根則是從其相應節段椎骨上方的椎間孔發出的。如頸1神經根是從枕骨與寰椎之間也就是頸1椎骨上方發出的;頸2神經根是從寰樞椎之間的椎間孔,也就是樞椎(第2頸椎)上方的椎間孔發出的;依此類推,頸7神經根是從頸7椎骨上方的椎間孔發出的;而頸寧與胸1椎骨之間發出的神經根,則被稱為頸8神經根;胸1神經根是從胸1椎骨下方的椎間孔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