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背景
這場大討論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延續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舉國歡騰,人心思變,百業待舉,黨面臨著思想、政治、組織等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的任務。但是,這一進程受到「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錯誤方針的嚴重阻礙,黨和國家的工作在前進中出現徘徊局面。
針對這種狀況,鄧小平多次旗幟鮮明地提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人們要完整准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1977年7月,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在黨內、政府和軍隊中的全部領導職務。與此同時,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從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復和發揚黨的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正確認識與把握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准。這一時期,中央黨校也作出規定,研究黨的歷史要遵守兩條原則,一是完整地准確地理解毛澤東的有關指示,二是以實踐為檢驗路線是非的標准。 1977年4月10日,鄧小平同志在給中央的一封信中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的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此後,對「兩個凡是」提出了批評,並多次提出了堅持「實事求是」的問題。
在真理標准問題討論以前,《人民日報》和不少報紙以及社會輿論已經就教育上「兩個估計」問題、所謂「文藝黑線」問題、老幹部和「走資派」問題、知識分子問題,特別是天安門群眾運動等,強烈地提出撥亂反正的要求,展開了爭論與斗爭。《光明日報》參加了這些爭論。不少同志感到有必要根據鄧小平、胡耀邦同志的思想,寫一篇比較全面的關於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的文章。1977年12月,中央黨校研究編寫一個黨史材料時,當時主持黨校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明確提出編寫要求:一個是完整、准確地運用毛澤東思想,一個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在校學習的不少高、中級幹部進行了討論,當時正在黨校高級班學習的楊西光同志,參與了這些討論。1977年,《光明日報》、《哲學》專刊組組長王強華出差去南京開會。會上,請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胡福明為《哲學》專刊撰稿。胡福明翻閱了大量資料,大約在1977年秋季,完成了兩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理論部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一文作了多次修改。到1978年4月,經過作者和編輯部反復修改的這篇文章拼在了《哲學》專刊上准備發表。總編輯楊西光在審閱大樣時決定,將文章撤下來,進一步修改後在一版發表。發表前,楊西光將作者胡福明和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孫長江、《光明日報》理論部主任馬沛文、《哲學》專刊負責人王強華召集到一起研究修改。文章經他們反復修改,再經中央黨校副教務長吳江同志修改,於4月27日定稿,由吳江同志送胡耀邦同志審閱。在修改過程中,楊西光與吳江同志商定,為擴大文章影響,先在中央黨校的內部刊物《理論動態》上發表,第二天在《光明日報》發表。這個考慮,經吳江同志請示胡耀邦同志,得到胡耀邦同志批准。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了經胡耀邦審閱定稿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 5月11日,這篇文章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在《光明日報》發表。當天新華社轉發。5月12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轉載,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報紙也陸續轉載。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文章很快引發了一場全國范圍的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B. 三個凡是的歷史背景
兩個凡是方針是在文化大革命後黨中央堅持"左"的錯誤主張提出的指導思想
C.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2、1956年底至1966年,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或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社會主義建設重大挫折。
4、1978年底至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改革開放新階段。
(3)關於兩個凡是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1956年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實現,三大改造在總體成功的情況下,有些具體工作過急過快的缺點偏差,導致農業方面高級社規模過大,工業方面不適當地搞大廠,商業方面盲目追求大店,手工業方面合並過快過急、形式過於簡單劃一。
2、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搞「一大二公」,不但把經濟核算單位提高到公社,而且把生產隊以至社員的部分財產無償收歸公社所有,影響了生產積極性,破壞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給社會主義建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3、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由於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破壞,各級黨政機關和生產指揮系統癱瘓,大批工礦企業停工停產,國民經濟陷入嚴重的困境,社會主義法制遭到踐踏,中國經濟陷入十年的停頓時期。
4、從1978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由一個尚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與世隔絕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經濟繁榮,有著活躍市場的強大經濟體,並減少了當時世界近1/5的貧困人口。中國也在邁向工業化的道路上飛速前進,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D. 為什麼說「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說:「兩個凡是」不行,「兩個凡是」是錯誤的
「文革」十年,中國經歷了一場深重的災難。「四人幫」的倒台,讓從夢魘中醒來的人們看到了希望,也充滿了期待。然而,中國要前進,就必須打破把毛澤東的話作為判斷一切是非標準的神學信條,也就是說必須打破「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
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後不久,鄧小平對前來看望他的中央辦公廳的兩位負責人說:「兩個凡是」不行。按照「兩個凡是」,就說不通為我平反的問題,也說不通肯定1976年廣大群眾在天安門廣場的活動「合乎情理」的問題。
在1977年4月10日寫給黨中央的信中,他提出,「必須世世代代地用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
所謂「准確」「完整」,就是強調要把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看待,強調著重掌握貫穿其中的科學觀點和科學方法,而不是搞斷章取義和「句句是真理」。「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概念的提出,為批判「兩個凡是」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
1977年7月召開的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的職務。他在全會閉幕時發言,進一步闡述了完整地、准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問題,強調不能夠只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要善於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這樣才不至於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
(4)關於兩個凡是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其深遠影響
1978年12月18日,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
全會對真理標准討論作出高度評價,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提出,要解放思想,努力鑽研新情況、新事物、新問題,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端正思想路線。1979年1月到4月,中央在北京召開理論工作務虛會。3月30日,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提出,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他對作為理論體系的毛澤東思想與毛澤東個人晚年的錯誤作了科學的區分,強調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經歷過無數次悲慘的失敗,是毛澤東思想才使中國人民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
這一系列偉大的勝利不但根本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形勢。毛澤東的一生為中國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的功績。
毛澤東同任何人一樣,也有他的缺點和錯誤。只有這樣,我們才是公正地、科學地、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地對待歷史,對待歷史人物。
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繼天安門事件平反之後,彭德懷、陶鑄、薄一波、劉瀾濤等在「文革」中蒙受冤屈的老一輩革命家得到平反昭雪。1980年2月,黨中央作出為劉少奇平反的決議。「文革」中最大的冤案被徹底推翻。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兩年中,全國有300多萬幹部的冤假錯案得到平反和糾正,47萬多名中共黨員恢復了黨籍,54萬「右派」得到改正,數以千萬計受株連的幹部群眾得到解脫。
開展經濟體制改革。安徽、四川兩省率先進行改革農業管理體制的探索,制定了有利於農民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策,收到顯著效果。1980年起,以「包產到戶」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全面推開。
1979年7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正式批准對廣東、福建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優惠措施,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經濟特區。經濟體制全面改革的格局初步顯現。
30多年過後,回望我們走過的民族復興之路,幾乎每一步都打著思想解放的鮮明烙印。思想解放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用科學取代愚昧,用民主取代專制,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激發出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帶來無盡的生機和活力。
E. 兩個凡是觀點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這個觀點正確嗎為什麼
兩個凡是是1977年提出的,在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為了穩定國家局勢,繼承道路與路線,提出了"兩個凡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當然"兩個凡是"後來成為"盲目崇拜",缺乏科學真理的討論,一味的照搬,不結合實際情況,不符合時代的發展
F. 為什麼說"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
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諦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而"兩個凡是"不是這樣,它是違反實事求是的思想,違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世界觀的反映,是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下才產生的理論。所以,"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實事求是主義。
「兩個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復職務的鄧小平就提出了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1977年4月10日,他致信黨中央,鄭重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這封信經中央轉發,對於在全黨范圍內削減「兩個凡是」的影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關於兩個凡是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報告以不容置疑的堅定語氣,提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兩個凡是」:「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
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對照改革開放前夕的舊「兩個凡是」,我們不禁感慨系之。執政黨的執政方式顯然正在朝現代化的方向轉變。
G.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背景
1、社會上: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人們期盼中國能迅速擺脫困境。
2、政治上:左傾錯誤依然在國內佔有主要地位,左傾錯誤的長期影響仍束縛著許多人的頭腦,撥亂反正十分艱難。
3、經濟上:鄧小平重新恢復工作,大力整頓,國民經濟初步恢復。
4、思想上: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最後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6、國際環境上:中美關系改善,中國的國際環境開始明朗化。
(7)關於兩個凡是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決定
1、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3、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4、審查和解決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和偉大成就,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和寶貴經驗,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H.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背景、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召開背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但當時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提出「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維護和堅持「左」的錯誤,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1978年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主要內容: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歷史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在回顧總結新時期29年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時,開宗明義地作出這樣一個蘊涵廣闊歷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內容的精闢概括的。回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歷史,可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加深理解這一點。
全會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是各方面撥亂反正的前提和先導。全會沖破了黨的指導思想上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原則。
從而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會議在充分肯定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在我國長期革命斗爭中的巨大作用的同時,著重強調要從科學體繫上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不能一切照搬照抄,不能搞「兩個凡是」。
否則,黨和國家就會失去生機,就要亡黨亡國。全會指出:「黨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就是領導、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歷史地科學地認識毛澤東同志的偉大功績。
完整地、准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I. 兩個凡是的歷史背景及思想根源是什麼
是在四人幫剛被粉碎的時期由華提出的,是盲目崇拜的產物,不利於黨的長遠發展。
J. 1978年5月,鄧小平支持和領導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實質就在於
選D。從提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到強調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把討論的實質說的很清楚。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高度評價了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正是由於鄧小平的支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這是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著也標志著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在鄧小平的領導下,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
(10)關於兩個凡是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闡述的觀點是鄧小平首先提出、闡發並且廣為宣傳的。采訪本文的作者胡福明時,他明確表述他的靈感來源正是鄧小平關於「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論述。
真正意義上大討論是7月下旬策動開始的,標志則是鄧小平的兩次重要談話。在關鍵時刻,鄧小平採取了果斷措施。7月21日,他與當時的中央宣傳部部長談話,提出嚴肅批評,明確要求,「不要再下禁令、設禁區了,不要再把剛剛開始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向後拉了。」
開展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的實質,亦是鄧小平闡發的。從提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到強調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把討論的實質說的很清楚。吉林省委原書記王恩茂曾說:「聽了小平同志的談話,一下子就明白了,開展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不要再搞以階級斗爭為綱了,要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鄧小平是怎樣支持和領導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