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11個省;紅軍長征的資料、圖片。
中央紅軍走了11個省,若加上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共走了14個省
11個省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和陝西共11個省。"我覺得答案這么寫有些不妥。就問題而言,我認為,答案除了要答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還應該把紅軍其他方面軍走過的省份加在一塊,才符合題意。也就是除了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再加上紅二十五方面軍經過的河南、湖北兩省和紅二方面軍經過的新疆。另外,中央紅軍所走過的省份,是不是只有11個?寧夏在圖中顯示的非常明顯,為什麼不算?如果加上寧夏,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省份應該是12個。這樣看來,紅軍長征共經歷15省,它們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湖北、河南和新疆。
1.長途征討(expedition●long march)
2.紅軍長征(Long Marches)::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㈡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線圖有關資料
路線:
(2)長征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長征背景:
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被迫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人,分別自瑞金、鄠都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
最初計劃是從南線突破粵軍的封鎖,到達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由於當時臨時中央的領導者,在指揮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和突圍的時候,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損失慘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時,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已經銳減至3萬餘人。
國民黨已判斷紅軍將沿湘桂邊境北上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調集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一網打盡。
在這革命的危急關頭,在毛澤東等人的力爭下,中央紅軍改變了原先的戰略計劃,決定爭取主動,向敵人防禦薄弱的貴州前進。
12月,紅軍在佔領通道城後,立即進入貴州東部,於1月7日佔領黔北重鎮遵義城。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之後,紅軍像重新獲得了新的生命,他們重整旗鼓,振奮精神,在中央軍委的指揮下,展開了機動靈活的運動戰。
轉戰貴州等地四渡赤水,這時,紅軍出其不意地向雲南疾進,在昆明附近虛晃一槍,隨即於5月初搶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之後,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得到彝族人民的支援,順利通過大涼山地區。1935年5月下旬,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人跡罕至的夾金山,在6月14日與先期到達懋功的紅軍第四軍會師。
㈢ 語文課本插圖大盤點,認出10張以上可能是學霸,你認出了幾張呢
說起來,在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會附上1~2張插圖,這樣可以增加趣味性,學生閱讀課文會更有立體感,圖文並茂嘛!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舉出一系列語文課本插圖,各位家長和學生不妨猜測一下,據說認出10張以上的同學可能是學霸哦!
語文課本上的插圖,每一張都是童年回憶,看到最後眼睛酸了
第一張:
提示1:作者是魯迅
提示2:圖片中的動物叫猹
此外,語文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衍生出的產物,孩子要留心觀察四周,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學好語文。
總而言之,孩子學好語文就要多說、多讀、多寫,閱讀一篇文章時,不僅要理解文章主旨,也要思考作者的背景時代,這樣會對文章有進一步的感悟。
寄語
這15張插圖的答案,你們想到了嗎?接下來就是公布答案的時刻:
少年閏土、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贈汪倫、月光曲、夜鶯的歌聲、珍貴的教科書、孔乙己、西門豹、愛迪生救媽媽、誠實的孩子、將相和(負荊請罪)、陳毅吃墨(吃墨水)、峨眉道上、桃花心木。
今日話題:你能猜對幾張?
㈣ 王樹增《長征》創作背景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所展現的永不磨滅的信念,是全人類追尋理想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增進廣大讀者對長征精神的理解,弘揚長征精神在當今的現實意義,王樹增先生前前後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對他的長篇紀實文學經典《長征》進行了全面修訂,推出《長征》修訂版。值此長征勝利八十周年之際,《長征》修訂版的推出極具歷史和紀念意義,既是對偉大崇高的長征精神的致敬,也是向廣大《長征》讀者的隆重獻禮。
王樹增先生根據全新史料,在原版《長征》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增加和全面修訂,添加了大量對戰役、人物的細節補充,推出全新的《長征》修訂版。修訂版較原版增加7萬余字,改為上下兩冊,並加入8幅精心挑選的珍貴長征地圖和參考書目,將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王樹增先生也專門為修訂版創作了後記。
㈤ 《七律長征》全詩展現了5幅征難圖有什麼
《七律 長征》這首詩重點講了紅軍長途中遇到的( 艱難險阻 ),全詩展現了五幅「征難圖」,分別是(翻越五嶺)圖,(穿越烏蒙山)圖,(巧渡金沙江)圖,(強渡大渡河)圖,(翻越積雪岷山))圖。
全詩展開了兩條思維線,構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實的:「遠征難」,有「萬水千山」之多之險;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閑」。這樣就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
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5)長征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七律 長征》的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政府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中國共產黨為了到抗日最前線,挽救中華民族,解放全國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紅軍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ú)都等地出發,向陝北進行重要的戰略轉移,就這樣默默開始了震驚全世界的空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㈥ 紅星照耀中國長征路過的地點並發生了什麼事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從位於中國版圖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一項現代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壯舉——長征。這一歷時長達兩年多的征途接近尾聲時,迎來了一名外國記者。這名當時30歲出頭的記者,後來回到北平,寫下了游歷「紅色中國」的所見所聞
《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
作品真實記錄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的「經典的網路全書」。堪稱「紅色經典」中的經典。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家社此次出版的紀念珍藏版匯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譯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訂版三個早期不同版本中的珍貴圖片。
㈦ 關於紅軍長征的書(要內容簡介和書名,作者)
1,《紅星照耀中國》作者:(美國)埃德加·斯諾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作的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
2,《長征》作者:現代王樹增
《長征》完整再現長征的全部過程及其背後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因素,充分展現中國人不畏艱險、為信仰艱苦奮斗的偉大長征精神,以嚴肅的歷史責任感、宏大的敘事結構、細膩而動情的筆觸記述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驚人壯舉,全景式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書寫了這部中國貢獻給世界的壯麗英雄史詩,也增進了廣大青少年對長征精神的理解。
3,《長征大會師》作者:現代雷獻和
《長征大會師》(上、下冊)小說以恢弘的史詩巨制、深厚的精神開掘、以及准確獨到的細節呈現,全景式再現中國工農紅軍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大會師的壯闊畫卷。既有長征途中紅軍經歷的百丈關、直羅鎮、臘子口等悲壯、慘烈的宏大戰役場面,又有關於普通人物投身革命參加長征後,英勇善戰、歷經悲歡的動人故事,令人手不釋卷。
4,《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作者:(美國)哈里森·索爾茲伯里
這本關於長征的書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國出版以來,在很短時間里就擁有為數眾多的讀者,該書還在歐洲和亞洲的主要國家及許多小國翻印出版。那些從未閱讀過紅軍壯麗史詩的人們,現在可以從這本書中開始了解那些為中國革命事業不惜犧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質。
他們將從這里開始知道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一場生存大博弈。他們僅僅從統計數值中就可以明白紅軍所作出的犧牲有多麼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萬六千名男女從江西出發,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澤東率領的第一方面軍抵達陝北時,其麾下只剩下大約六千人。
5,《長征,你知道多少》作者:解放軍報社,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
這本書帶讀者回眸那段紅色征程,重溫那首英雄史詩。 力求選擇新角度,運用新寫法、新史料,表達新觀點、新認識。書中對長征途中的重要會議、戰斗及人物活動均有深刻獨到的分析,尤其是對一些長期困擾人們心中的疑問,如長征的行程、經過地區、參加人員等,在匯集各種材料和觀點的基礎上,也給出了合理而圓滿的解釋。
㈧ 有關紅軍長征的書
1、《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篇》
作者:埃德加·斯諾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
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一本記述20世紀30年代中共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面臨絕境,被迫轉移,歷經艱難險阻,終於脫離險境的紀實性文學作品。由美國作家、全美作家協會主席哈里森·埃文斯·索爾茲伯里於1986年寫成,三年後被譯成中文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
這本關於長征的書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國出版以來,在很短時間里就擁有為數眾多的讀者,該書還在歐洲和亞洲的主要國家及許多小國翻印出版。那些從未閱讀過紅軍壯麗史詩的人們,現在可以從這本書中開始了解那些為中國革命事業不惜犧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質。
他們將從這里開始知道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一場生存大博弈。他們僅僅從統計數值中就可以明白紅軍所作出的犧牲有多麼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萬六千名男女從江西出發,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澤東率領的第一方面軍抵達陝北時,其麾下只剩下大約六千人。
3、《長征風雲》
作者:趙蔚
這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將對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這一偉大壯舉進行正面的全景式的描寫,以展現長征的歷史風貌。
歷史背景為一九三四年夏秋之際,國民黨南京政權對中央蘇區發動空前規模的第五次「圍剿」,在左傾教條主義路線的統治下,紅軍失利,被迫放棄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作品以中共駐莫斯科代表團派信使歸國傳達國際指示為序幕,真實生動地反映出長征前國際國內的風雲變化和黨內軍內復雜激烈的斗爭。
4、《長征行》
作者:石仲泉
紅軍長征是中華民族史和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著名學者石仲泉的《長征行》告訴您:歷史,不能遺忘,也不容遺忘。70年前長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沒有隨著長征結束而熄滅,它一直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熾烈地燃燒著,隨著歷史的發展將會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書記述了沿途的民風習俗、禮儀服飾、飲食特產等,匯集了大量第一手珍貴圖片。
5、《金沙江的記憶:紅軍長征過雲南紀實 》
作者:史石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為重溫長征歷史、弘揚長征精神,雲南人民出版社日前推出了《金沙江的記憶——紅軍長征過雲南紀實》一書。
以實錄筆法逼真地再現長征這段歷史是該書特色,作戰雙方將領的回憶文章、作戰指示及電文,外國記者的實地報道等,都能讓我們以親歷者的視角充分領略戰爭的全景和細節,感受戰爭的緊迫和真實。穿插全書的60多幅圖片,不僅有珍貴的史料價值,也讓讀者更形象地了解歷史。
以圖文並茂形式重現了紅軍長征過雲南這一史實,並由五個相關的附錄從不同側面豐富、補充了這一偉大行動的史料。
該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紅軍將領回憶長征過雲南的文章;第二部分為5個附錄,包括外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和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有關紅軍長征過雲南的報道,當年紅軍所過之地民眾對紅軍的回憶,當時在雲南圍堵紅軍的國民黨將領的記述資料等。
㈨ 《七律 長征》這首詩是毛主席在什麼背景下寫的
《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原文如下: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白話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9)長征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七律長征》是一首記敘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一震驚全球的歷史事件的革命史詩。它不僅以精煉之筆高度地概括了紅軍奪關殺敵的戰斗歷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藝術地、形象地表現了紅軍戰士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大無畏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參開資料來源:網路-七律·長征
古詩文學-七律·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