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科學領域背景圖片兒童
擴展閱讀
手機拍農作物圖片 2024-11-15 20:47:33
男僵屍卡通圖片 2024-11-15 20:21:14

科學領域背景圖片兒童

發布時間: 2022-04-22 06:28:25

『壹』 關於科學的科幻畫。

科幻畫是引導學生接觸科學、探索科學、熱愛科學的好方法,也是培養少年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的很好的途徑,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體現兒童對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樹立起熱愛科學,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同時對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想像力、創新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首先立足於生活,表現內容符合生活實際,具有真實性,科技源於生活,2、主題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能夠運用到正確的科學原理,不要有迷信的內容和唯心的內容,你的想法動要是可以通過技術與科學的發展將來可能實現的准確掌握科學原理,教師依據學習過的知識,3、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一定是當前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技術,的可能是將來可能會發展到的方向:允許對於未來科學發展的大膽想像需要教師對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不斷的學習和吸取新知識,多渠道學習知識,了解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學習途徑——網路,書報、雜志《我們愛科學》《小愛迪生》等。4、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如何准確恰當的運用科學原理依據表現自己的想法是難點:學生的知識有不足,知識面狹窄,科學原理缺乏認識,教師當好知識參謀與助手所運用的科學原理與學生的知識現狀較接近,不要過分追求知識的准確與嚴謹,創意及技法對各階段的青少年來說都要切合他們的知識水平,符合他們的已掌握的科技程度.

『貳』 幼兒園五大領域科學巧手變變變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願望,體驗小手變、變、變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嘗試讓幼兒學說短句「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 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大膽想像、表現、體驗游戲的快樂。 難點是讓幼兒用小手去表現各種不同的事物。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幼兒已經感知認識了「能乾的小手」。 2、物質准備:磁帶、錄音機、背景圖、顏料、盤子、濕毛巾。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表演《小手在哪裡》引起幼兒對小手的興趣。(孩子們對這段音樂非常熟悉,通過和小手捉迷藏、玩游戲,幼兒非常開心,都十分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去,既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又使他們對小手產生興趣。) 2、引導幼兒說一說小手的本領,讓幼兒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教師的引導提問下,孩子們能根據已有經驗回答出小手的許多種作用,了解並認識了自己的小手,也非常喜愛自己的小手,很自然的過渡到下一環節,和小手做游戲。) 3、教師和幼兒一起玩「小手變變變」的游戲,體驗「小手變變變」的快樂。 (1)教師示範。如: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小貓喵喵喵;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電話呤呤呤。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用小手錶現出各種不同的事物,小朋友們一起變一變。如:手槍、小兔子、照像機等。(每個孩子都有一雙小手,小手就是他們現成的學具,對於小手變出的各種事物孩子們也比較感興趣,所以孩子們在小手變變變的游戲中玩的非常投入,也很開心。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幼兒邊說邊玩,他們體驗到了小手變變變的快樂。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能參與進去,幼兒的表現是愉悅的、主動的,快樂教育的原則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同時目標二和目標三得到了落實,難點得到突破。) 4、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小手印畫」。 (1)教師通過邊說兒歌邊示範的形式教幼兒「小手印畫」的方法。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印出小手的形狀。 (3)作品展覽,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想像「小手印」像什麼;教師添畫,變成美麗的小手印畫。(教師的示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孩子們急於也把自己的小手印印在紙上。由小手變到小手印,使幼兒的想像力、表現力得到發展。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小手印在五顏六色的印在紙上,通過想像和教師的添畫,變成了小樹葉、小雞、小鳥後非常的興奮,體驗到了小手變變變的快樂。)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求異,繼續玩「小手變變變」游戲,並可編成兒歌讓幼兒表演。

『叄』 幼兒科學領域包括有

幼兒科學領域包括有科學探究和數學認知。

科學探究: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

數學認知。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

兒童是天生的探索者;他們學習、思考著周圍的世界,不斷構建著周圍世界的內在模型。科學是對兒童系統地探索物質世界所具有的天然的好奇心的延伸,是對大量知識和實踐的發展。

科學能夠構建引發幼兒的好奇心,科學可以啟發孩子的智慧,實驗可以帶來身心愉悅,從小培養孩子善於觀察的習慣,讓孩子從小具有動手能力。

『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包含哪幾個方面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方面主要包括科學探究和數學認知。

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它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慾望,培養探究能力。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幼兒思維發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的掌握而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

(4)科學領域背景圖片兒童擴展閱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原則: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准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伍』 有哪些科學領域的繪本

科學領域的繪本有:《神奇校車》、《法國巨眼叢書》、《肚子里有個火車站》、《暖萌科學繪本幼兒小網路》、《異想天開1000問》。

1、《神奇校車》

推薦理由:《神奇校車》是一套將奇特想像和抽象的科學知識完美融合的科普繪本,情節驚險刺激,語言生動爆笑,對話童稚可愛,知識卻清晰嚴謹,展示了一種新奇的、迷人的、另類的自然科學教育方式。

在一次次不可思議的神奇之旅中,在孩子們體驗原理、學會操作、懂得思考、愛上科學,這樣一套書,讓孩子們大呼好看,讓家長老師們頻頻推薦!

孩子們好奇的、想問的,想到的、想不到的,統統都有,帶你了解人體奧秘、動物世界、自然地理、生活網路、世界奇觀乃至宇宙太空,能極大的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和視野。

『陸』 幼兒園科學領域 蘇木染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是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的數學生成活動之一:認識左右。對大班孩子來說認識左右有挑戰性的一項智力游戲,而且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非常大。設計此活動,也可以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及提高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2、願意與同伴交流,能比較准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動重難點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語言來表達,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2.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准備 1.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兒每人1套圖片。 活動過程 1.舉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客人,首先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誰知道,一共來 了幾位客人? 剛才你回答時舉的哪只手?右手還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身上還有這樣一對對好朋友嗎?(左腿、右腿;左腳、右腳;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踩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說名稱 (1)教師將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好,讓幼兒說出文具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看一看,放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文具,放在最右邊的又是什麼文具?」「誰來告訴老師,尺子的左邊是什麼文具?尺子的右邊又是什麼文具?」 (2)請幼兒按教師的要求把圖片擺出來。先找出老虎圖片,把小兔子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左邊,把小貓圖片擺在小兔子圖片的左邊,把熊貓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右邊,把小鴨子圖片擺在熊貓圖片的右邊。請幼兒跟自己旁邊的幼兒說一說,老虎圖片的左邊是什麼圖片?右邊又是什麼圖片?

『柒』 科幻畫簡單一些的

科幻畫為科學幻想的內容,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通過繪畫的手段,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一種繪畫形式。



(7)科學領域背景圖片兒童擴展閱讀

科幻畫立足於生活,表現內容符合生活實際,具有真實性,科技源於生活,主題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能夠運用到正確的科學原理,不要有迷信的內容和唯心的內容,想法動要是可以通過技術與科學的發展將來可能實現的准確掌握科學原理,教師依據學習過的知識。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一定是所知道的科學技術,更多的可能是將來可能會發展到的方向:允許對於未來科學發展的大膽想像需要教師對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不斷的學習和吸取新知識,多渠道學習知識,了解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學習途徑——網路,書報、雜志《我們愛科學》《小愛迪生》等。

『捌』 幼兒園科學領域《認識多少》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是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的數學生成活動之一:認識左右。對大班孩子來說認識左右有挑戰性的一項智力游戲,而且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非常大。設計此活動,也可以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及提高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2、願意與同伴交流,能比較准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動重難點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語言來表達,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2.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准備 1.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兒每人1套圖片。 活動過程 1.舉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客人,首先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誰知道,一共來 了幾位客人? 剛才你回答時舉的哪只手?右手還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身上還有這樣一對對好朋友嗎?(左腿、右腿;左腳、右腳;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踩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說名稱 (1)教師將鉛筆、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好,讓幼兒說出文具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看一看,放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文具,放在最右邊的又是什麼文具?」「誰來告訴老師,尺子的左邊是什麼文具?尺子的右邊又是什麼文具?」 (2)請幼兒按教師的要求把圖片擺出來。先找出老虎圖片,把小兔子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左邊,把小貓圖片擺在小兔子圖片的左邊,把熊貓圖片擺在老虎圖片的右邊,把小鴨子圖片擺在熊貓圖片的右邊。請幼兒跟自己旁邊的幼兒說一說,老虎圖片的左邊是什麼圖片?右邊又是什麼圖片?

『玖』 中班科學區可以投放哪些區域材料

科學區可以投放以下材料:

1、繪畫材料:顏料、油畫棒、雙頭筆、簽字筆、水彩筆、排筆、蠟筆、毛筆等。

為了培養中班兒童的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美國幼教工作者將幼兒園布置成不同的活動區域,比如:電腦區、圖書區、泥塑區、植物區、動物區、積木區、玩沙區、玩水區、烹調區等,讓中班兒童自己選擇活動區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動結束後自己收拾場所。

為了培養中班兒童對環境的信任感,他們將玩具、物品等分類擺放,顯示清晰,寶寶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覺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為了讓中班兒童學會友好相處,准備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中班兒童都能得到,無須爭搶。同時,不同的區域使得每個寶寶都能自由地與幾個夥伴在一起活動、交流,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如果中班兒童之間發生爭執,老師就引導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學會溝通。

為了讓寶寶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他們將寶寶做的各種功課:圖畫、剪紙等,貼在寶寶平視就能看到的地方。

『拾』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該怎麼講解

(一)科學探究
目標1 親近自然,喜歡探究

3~4歲

4~5歲

5~6歲

1. 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象感興趣。
2. 經常問各種問題,或好奇地擺弄物品。

1. 喜歡接觸新事物,經常問一些與新事物有關的問題。
2. 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並樂在其中。

1. 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
2. 能經常動手動腦尋找問題的答案。
3. 探索中有所發現時感到興奮和滿足。

教育建議:
1.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如:
·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感染和帶動幼兒。
·和幼兒一起發現並分享周圍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現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通過拍照和畫圖等方式保留和積累有趣的探索與發現。
2.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如:
·認真對待幼兒的問題,引導他們猜一猜、想一想,有條件時和幼兒一起做一些簡易的調查或有趣的小實驗。
·容忍幼兒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引導他們活動後做好收拾整理。
·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舊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拆裝或動手自製玩具。
目標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4歲

4~5歲

5~6歲

1. 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徵。
2. 能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

1. 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
2. 能根據觀察結果提出問題,並大膽猜測答案。
3. 能通過簡單的調查收集信息。
4. 能用圖畫或其他符號進行記錄。

1. 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或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
2. 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 在成人的幫助下能制定簡單的調查計劃並執行。
4. 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
5. 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教育建議:
1.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如:
·支持幼兒自發的觀察活動,對其發現表示贊賞。
·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思考並對事物進行比較觀察和連續觀察。
·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探索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簡單的分類、概括。如:根據運動方式給動物分類,根據生長環境給植物分類,根據外部特徵給物體分類等等。
2.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如:
·鼓勵幼兒根據觀察或發現提出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義且能激發幼兒興趣的問題。如:皮球、輪胎、竹筒等物體滾動時都走直線嗎?怎樣讓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
·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聯想、猜測問題的答案,並設法驗證。如:玩風車時,鼓勵幼兒猜測風車轉動方向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條件,並實際去驗證。
·支持、引導幼兒學慣用適宜的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或為自己的想法收集證據。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種植物,可以進行實地調查;想知道球在平地上還是在斜坡上滾得快,可以動手試一試;想證明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的位置有關,可以做個小實驗進行驗證等。
3.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計劃和記錄,並與他人交流分享。如:
·和幼兒共同制定調查計劃,討論調查對象、步驟和方法等,也可以和幼兒一起設法用圖畫、箭頭等標識呈現計劃。
·鼓勵幼兒用繪畫、照相、做標本等辦法記錄觀察和探究的過程與結果,注意要讓記錄有意義,通過記錄幫助幼兒豐富觀察經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分享發現。
·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如一起討論和分享自己的問題與發現,一起想辦法收集資料和驗證猜測。
4.幫助幼兒回顧自己探究過程,討論自己做了什麼,怎麼做的,結果與計劃目標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樣做等。
目標3 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

3~4歲

4~5歲

5~6歲

1. 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並發現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2. 能感知和發現物體和材料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能感知和體驗天氣對自己生活和活動的影響。
4. 初步了解和體會動植物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1. 能感知和發現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其基本條件
2. 能感知和發現常見材料的溶解、傳熱等性質或用途。
3. 能感知和發現簡單物理現象,如物體形態或位置變化等。
4. 能感知和發現不同季節的特點,體驗季節對動植物和人的影響。
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產品與自己生活的關系,知道科技產品有利也有弊。

1. 能察覺到動植物的外形特徵、習性與生存環境的適應關系。
2. 能發現常見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
3. 能探索並發現常見的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4. 感知並了解季節變化的周期性,知道變化的順序。
5. 初步了解人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護環境。

教育建議:
1.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如:
·和幼兒一起通過戶外活動、參觀考察、種植和飼養活動,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
·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探索並感知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
2.引導幼兒在探究中思考,嘗試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分析,發現事物之間明顯的關聯。如:
·引導5歲以上幼兒關注和思考動植物的外部特徵、習性與生活環境對動植物生存的意義。如兔子的長耳朵具有自我保護的作用;植物種子的形狀有助於其傳播等。
·引導幼兒根據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推測和證實它們的用途。如:帶輪子的物體方便移動;不同用途的車輛有不同的結構等等。
3.引導幼兒關注和了解自然、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漸懂得熱愛、尊重、保護自然。如:
·結合幼兒的生活需要,引導他們體會人與自然、動植物的依賴關系。如:動植物、季節變化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常見災害性天氣給人們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等。
·和幼兒一起討論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和弊端,如:汽車等交通工具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等。
(二)數學認知
目標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3~4歲

4~5歲

5~6歲

1. 感知和發現周圍物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對不同的形狀感興趣。
2. 體驗和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

1. 在指導下,感知和體會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狀來描述。
2. 在指導下,感知和體會有些事物可以用數來描述,對環境中各種數字的含義有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1. 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並嘗試創造新的排列規律。
2. 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育建議:
1.引導幼兒注意事物的形狀特徵,嘗試用表示形狀的詞來描述事物,體會描述的生動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參觀游覽後,和幼兒一起談論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狀,鼓勵幼兒產生聯想,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如:熊貓的身體圓圓的,全身好像是一個個的圓形組成的。
·和幼兒交談或讀書講故事時,適當地運用一些有關形狀的詞彙來描述事物,如看圖片時,和幼兒討論奧運會場館的形狀,體會為什麼有的場館叫「水立方」,有的叫「鳥巢」。
2.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如:
·和幼兒一起尋找發現生活中用數字作標識的事物,如電話號碼、時鍾、日歷和商品的價簽等。
·引導幼兒了解和感受數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如天氣預報中表示氣溫的數代表冷熱狀況;鍾表上的數表明時間的早晚等。
·鼓勵幼兒嘗試使用數的信息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能推斷明天是星期六,爸爸媽媽休息。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事物,體會其中的排列特點與規律,並嘗試自己創造出新的排列規律。如:
·和幼兒一起發現和體會按一定順序排列的隊形整齊有序。
·提供具有重復性旋律和詞語的音樂、兒歌和故事,或利用環境中有序排列的圖案(如按顏色間隔排列的瓷磚、按形狀間隔排列的珠簾等),鼓勵幼兒發現和感受其中的規律。
·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設計有規律的花邊圖案、創編有一定規律的動作,或者按某種規律進行搭建活動。
·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如一周七天的順序是從周一到周日,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輪回等。
4.鼓勵和支持幼兒發現、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數學的問題,體會數學的用處。如:
·拍球、跳繩、跳遠或投沙包時,可通過數數、測量的方法確定名次。
·討論春遊去哪裡玩時,讓幼兒商量想去哪裡玩?每個想去的地方有多少人?根據統計結果做出決定。
·滑滑梯時,按照「先來先玩」的規則有序地排隊玩。
目標2 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

3~4歲

4~5歲

5~6歲

1.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表示。
2.能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並能說出總數。能按數取物。
4.能用數詞描述事物或動作。如我有4本圖書。

1. 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粗細、厚薄、輕重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2. 能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 能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 會用數詞描述事物的排列順序和位置

1. 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
2. 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如合並或拿取)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
3. 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它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4. 能用簡單的記錄表、統計圖等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教育建議:
1.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徵。如:
·感知常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細等量的特徵,學習使用相應的詞彙描述這些特徵。
·結合具體事物讓幼兒通過多次比較逐漸理解「量」是相對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強矮。
·收拾物品時,根據情況,鼓勵幼兒按照物體量的特徵分類整理。如整理圖書時按照大小擺放。
2.結合日常生活,指導幼兒學習通過對應或數數的方式比較物體的多少。如:
·鼓勵幼兒在一對一配對的過程中發現兩組物體的多少。如,在給桌子上的每個碗配上勺子時,發現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鼓勵幼兒通過數數比較兩樣東西的多少。如數一數有多少個蘋果,多少個梨,判斷蘋果和梨哪個多,哪個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如:
·結合生活需要,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點數物體,得出物體的總數。
·通過點數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物體的數量不會因排列形式、空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鼓勵幼兒將一定數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擺放,體會扣子的數量是不變的。
·結合日常生活,為幼兒提供「按數取物」的機會,如游戲時,請幼兒按要求拿出幾個球。
4.通過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並用「加」或「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如:
·游戲中遇到讓4個小動物住進兩間房子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將5塊餅干分給兩個小朋友問題時,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法。
·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家裡來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個杯子,還需要幾個杯子等。
·購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等。
目標3 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

3~4歲

4~5歲

5~6歲

1. 能注意物體較明顯的形狀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2. 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間位置與方位,理解上下、前後、里外等方位詞。

1. 能感知物體的形體結構特徵,畫出或拼搭出該物體的造型。
2. 能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並能進行分類
3. 能使用上下、前後、里外、中間、旁邊等方位詞描述物體的位置和運動方向。

1. 能用常見的幾何形體有創意地拼搭和畫出物體的造型。
2. 能按語言指示或根據簡單示意圖正確取放物品。
3. 能辨別自己的左右。

教育建議:
1.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系。如:
·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特徵,並嘗試識別和描述。如感受和識別盤子、桌子、車輪、地磚等物品的形狀特徵。
·鼓勵和支持幼兒用積木、紙盒、拼板等各種形狀材料進行建構游戲或製作活動。如用長方形的紙盒加兩個圓形瓶蓋製作「汽車」。
·收拾整理積木時,引導幼兒體驗圖形之間的轉換。如兩個三角形可組合成一個正方形,兩個正方形可組合成一個長方形。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生活物品的圖形特徵,鼓勵他們按形狀分類整理物品。
2.豐富幼兒空間方位識別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如:
·請幼兒取放物體時,使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位詞,如把桌子下面的東西放到窗檯上,把花盆放在大樹旁邊等。
·和幼兒一起識別熟悉場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邊,郵局在幼兒園的前面。
·在體育、音樂和舞蹈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空間方位和運動方向。
·和幼兒玩按指令找寶的游戲。對年齡小的幼兒要求他們按語言指令尋找,對年齡大些的幼兒可要求按照簡單的示意圖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