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南京大屠殺的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qq怎麼留言圖片嗎 2025-02-02 08:41:49
茶和書唯美圖片大全 2025-02-02 08:40:14
種子有哪些種類帶圖片 2025-02-02 08:34:37

南京大屠殺的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21 18:32:43

❶ 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背景

1937年11月中旬,中國在淞滬會戰失敗後決定堅守首都南京。11月20日,蔣中正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官。12月8日,日軍全面佔領南京外圍陣地,10日對南京城垣陣地展開猛攻。12日,南京衛戍司令部下令棄城突圍撤退。13日,日軍攻入南京。

從1937年8月到11月,中國軍在上海與日本上海派遣軍已經進行近三個月慘烈而膠著的戰爭。戰事在日本第10軍從杭州灣登陸之後急轉直下,側後被襲的中國守軍全線撤退。在日軍的迅猛追擊下,國軍的撤退變成無比混亂的潰逃。

11月20日,中華民國政府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政府機關、學校紛紛遷往內地,很多市民也逃離南京。在6月有101.5萬城鄉居民的南京市,12月初,常住人口據估計只有46.8萬至56.8萬人,但這並不包括軍人和從前方逃亡到南京的難民。

22日,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留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僑民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他們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設立一個給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區。

29日,南京市市長宣布承認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為安全區提供糧食、資金和警察。唐生智還承諾將部隊撤出安全區。12月5日,國際委員會收到日本政府模稜兩可的回復,隨即開始安全區的工作。

12月8日,日軍全面佔領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開始向外廓陣地進攻。11日晚,蔣介石通過顧祝同電告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12日,日軍第6師團一部突入中華門但未能深入,其餘城垣陣地還在中國軍隊手中。

負責防守中華門的第88師師長孫元良擅自帶部分部隊向下關逃跑,雖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勸阻返回,但已經造成城內混亂。下午,唐生智倉促召集師以上將領布置撤退。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師掩護司令部和直屬部隊從下關渡江以外,其他部隊都要從正面突圍,

但唐生智擔心屬於中央軍嫡系在突圍中損失太大,又口頭命令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和教導總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這個前後矛盾的命令使中國軍隊的撤退更加混亂。

會議結束後,只有屬於粵系的第66軍和第83軍在軍長葉肇和鄧龍光帶領下向正面突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成功突破日軍包圍,第159師代師長羅策群戰死。其他部隊長官大多數沒有向下完整地傳達撤退部署,就各自拋下部隊前往江邊乘事先控制的船隻逃離。

這些部隊聽說長官退往下關,以為江邊已經做好撤退准備,於是放棄陣地湧向下關一帶。負責封鎖挹江門的第36師沒有接到允許部隊撤退的命令,和從城內退往下關的部隊發生沖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

12日晚,唐生智與司令部成員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輪從下關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後第74軍一部約5000人以及第36師也從煤炭港乘船過江,第88師一部和第156師在下關乘自己控制的木船過江。

逃到下關的中國守軍已經失去建制,成為混亂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過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趕到的日軍射殺在江中。大部分未能過江或者突圍的中國士兵流散在南京街頭,不少人放棄武器,換上便裝躲入南京安全區。13日晨,日軍攻入南京城。

(1)南京大屠殺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戰爭期間,日本當局對日本國內媒體施行嚴格的新聞審查,回國的日本官兵也被命令對在戰爭中的罪行禁口,這使得相當部分日本國內民眾難以及時了解南京大屠殺的詳情。但是,隨著有更多的戰時退伍兵返回等情況的變化,大屠殺的信息在日本主流媒體之外得以傳播。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日本媒體隨軍記者發出的稿件和照片都要經過日本軍方和當局的嚴密審查,凡是對軍方不利的一律沒收,違規的記者要受嚴厲處罰。

《讀賣新聞》隨軍記者小俁行男說:「在戰場上聽到的盡是一些見不得人的暴行,但這些事是絕對不能寫的。只讓寫些什麼在戰場上邂逅的友情和前後方的佳話等,這類軍中的所謂美談。」

❷ 南京大屠殺圖片

別看了,在未來,一定要殺了那些***,我要東京大屠殺,頂起來啊

❸ 南京大屠殺背景,簡單一點,一二百字能概括的,能把事情說清的!

南京大屠殺背景: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展開對中國全面大規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

1937年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四天後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上海被日本佔領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8日,日軍全面佔領了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開始向外廓陣地進攻。

12月11日晚,蔣介石通過顧祝同電告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圖整理而期反攻」。12日,日軍第6師團一部突入中華門但未能深入,其餘城垣陣地還在中國軍隊手中。

負責防守中華門的第88師師長孫元良擅自帶部分部隊向下關逃跑,雖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勸阻返回,但已經造成城內混亂。

(3)南京大屠殺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准則,於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六周內,在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縱兵屠殺無辜的罪惡行徑,其手段野蠻殘忍,且姦淫、掠奪、焚燒和破壞並舉。

其間,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築被毀壞,市內發生兩萬多起強奸、輪奸的暴行,無數公私財物被掠奪,文化古都遭受了一場空前的劫難。這一慘絕人寰的歷史事件,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南京大屠殺期間,《紐約時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均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大量的揭露。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以及陸續回到南京的外國使館人員還秘密地將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拍攝下來,成為留存至今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動態畫面。

當年親身經歷日軍暴行的南京軍民,留下了大量的受害證言。當年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官兵,也留下了大量的加害記錄。戰後,中國國民政府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廣泛的調查。

設在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設在南京的中國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均對南京大屠殺專案審理,對南京大屠殺案做了法律的定論,分別判處松井石根、谷壽夫等戰犯絞刑和死刑。

其中,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經調查判定,日軍集體屠殺有28案,屠殺人數有19萬;零散屠殺有858案,死亡人數有15萬,死亡人數達30多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特大慘案。

❹ 南京大屠殺的網頁的背景圖片,有木有,急急急

直接查看源文件提取

❺ 講述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有哪些

《南京1937》、《拉貝日記》、《黃石的孩子》、《南京!南京!》、《棲霞寺1937》等。

1、《拉貝日記》

影片《拉貝日記》由佛羅瑞·加侖伯格執導,烏爾里奇·圖克爾、丹尼爾·布魯赫、史蒂夫·布西密、張靜初和香川照之等聯袂領銜主演。影片取材自拉貝撰寫的戰時日記《拉貝日記》,通過這個「中國版辛德勒」的傳奇故事,再現了南京那段驚心動魄的慘烈記憶。

影片從親歷者角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始末,是證實「南京」事件信息最為完整詳實的史料。曾對納粹主義深信不疑的拉貝,在戰爭的殘酷現實中挺身而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一手組建起「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0萬中國百姓的生命。

2、《南京1937》

《南京1937》是由龍祥影業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製作,吳子牛執導,秦漢、劉若英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片以1937年發生於中國南京的戰事為背景,講述了一個中日結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殺中遭遇的故事。

3、《黃石的孩子》

《黃石的孩子》是由中國、澳大利亞、德國聯合拍攝的一部抗戰期間的影片。由羅傑·斯波蒂伍德執導,喬納森·萊斯·梅耶斯、周潤發、拉達·米契爾和楊紫瓊等聯袂出演。影片的背景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飽受戰爭蹂躪的中國。電影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講述了一個英國人喬治·何克,帶領60個孤兒踏上不平凡的征程

4、《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由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范偉、秦嵐、中泉英雄等主演。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2009年4月22日,該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年該片獲得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等獎項

5、《棲霞寺1937》

《棲霞寺1937》由南京三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南京精匯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於2005年7月5日推出的一部 戰爭劇情電影,該片由鄭方南執導,新華、宋軍等主演。該片講述了1937年底到1938年初南京淪陷前後,南京棲霞寺和尚寂然法師帶領寺廟僧人自發創建難民護難所,不畏日軍的壓力與打擊,保護兩萬多難民的故事。

❻ 請問電影《南京》是哪個國家拍攝的電影

電影《南京》是2007年由導演比爾·古登泰格、丹·史度曼聯合執導,主演則是雨果·阿姆斯特朗、趙家玲、斯蒂芬·多爾夫等,這部影片的製片地區是美國。這是一部歷史紀錄片,該影片主要講述了日軍在1937年底大舉入侵南京,肆意殺害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廿萬人在這場戰爭中喪命,還有數以萬計的婦女被強暴凌辱,一些富有正義感的西方傳教士、商人和醫生以有限的力量,建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來保護中國難民的故事。

《南京》這部電影,通過大量真實的歷史圖片和文獻以及西方人有心留下的一些信件和日記,再加上非常震撼的歷史片段、證詞和訪問,還原南京大屠殺的真貌。這部影片從西方人的角度來講述了70年前發生在中國的一場沉痛的浩劫,非常具有真實還原歷史的力量。


這種真實的再現南京大屠殺的片段,對於西方普通觀眾來說是十分陌生的歷史,因為日本人一直企圖掩蓋這種罪惡性的歷史,企圖掩蓋他們曾經犯過的重大錯誤,掩蓋他們對中國造成的沉痛傷害。《南京》這部影片非常客觀,而且平實地對南京大屠殺慘痛的歷史加以展現,沒有過多的粉飾,所以這當中蘊含的情感力量再現和還原那段血淋淋的歷史,刺痛了許多觀眾的心。

❼ 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十部故事片,你看過幾部

“勿忘歷史,砥礪前行”,作為中國人是不能遺忘“南京大屠殺”這種痛苦的歷史的,30多萬同胞命喪日軍之手,讓人悲痛憤怒。關於這段歷史拍成了不少的故事片,其中有兩部我印象特別深刻。

1,《金陵十三釵》

影片是以一個日本士兵和一個中國士兵兩個視角展開的,揭露了戰爭的殘酷性以及對人性的摧殘。南京淪陷後,日軍進行了瘋狂的大屠殺,行為讓人發指。老百姓、軍人、老師、舞女等等,面對日軍的獸性他們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反抗著。影片氣氛壓抑,值擊觀眾內心,讓觀眾永遠銘記那段悲慘的歷史。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❽ 張純如是美國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她到底是怎麼死的

去世原因

殘酷史實與騷擾報復致使張純如精神崩潰

張純如所從事的事業在美國,在西方世界,都是一項孤獨者的工作。她接觸到的是血淋淋的史實,在《南京大屠殺》一書的寫作過程中,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發掉落。

她面對的是盡顯人性惡劣、殘忍血腥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是一部酷刑網路全書,這些她都要具體面對,還要敘述出來: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書成後,她又得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由於她又開始准備寫美國二戰被俘軍人在菲律賓受日軍虐待的歷史,接觸到的殘酷史實又一次觸發她的病痛,引發了她的憂郁病症,而且張純如還患有偏頭痛,這是憂鬱症的表徵,巨大的病痛揪割著她,她的憂鬱症不斷加深。

2003年7月張純如在為她的第四本書進行研究旅行時,曾因精神崩潰而住進醫院。張純如的先生道格拉斯(BrettDouglas)於2004年11月9日清晨5時30分向警方報案稱張純如已失蹤。道格拉斯對警方說,他最後一次見到妻子是在當天凌晨2時。張純如在給家人的遺言中說,希望他們記住她患病以前的樣子:全心投入生活,獻身她的事業、寫作和家庭。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8)南京大屠殺的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1997年,張純如女士撰寫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在紐約出版,該書出版之後在紐約和西方地區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反響。

兩年前的1995年,年僅27歲的張純如,勇敢地選擇直面那場被遺忘的二戰浩劫,親身走訪調查,以泣血之筆撰寫出《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為西方世界打開了一扇塵封60年的記憶之門。

一直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張純如,因此遭受了難以想像的威脅和壓力。36歲那年,年輕的生命之花早早凋零。

在張純如生前的采訪錄像中,她說起了撰寫這本書的緣起。「當我還是一個在中西部大學城長大的小女孩時,我的父母第一次告訴我南京大屠殺的事情。我的父母是科學教授,他們也總是告訴我,對他們來說,在戰時的中國成長是什麼樣的生活。」

張純如的祖父母在大屠殺爆發前的一個月離開了南京,她的家庭關於1937年南京的記憶激勵著張純如去揭開隱藏在悲劇背後的事實真相。

1994年12月10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殺57周年的時候,美國加州庫比蒂諾市社區服務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圖片展,這個圖片展觸發了張純如的行動。在1995年7月23日,張純如前往南京,尋找大屠殺中的倖存者。

寫作的過程是痛苦的。張純如母親張盈盈女士說:「她在檔案館搜集到了很多很多的資料,那個資料就是一層一層的案件,就是每個受害者的報告。

比如說某日某天這個人被強奸,有很多很多件,她就一直看一直看,一個案件一個案件看。她看到後來她跟我講,她說都麻木了。我就說那你還要寫嗎?這么痛苦。她說我跟她們這些人比起來,我算什麼?」

張純如在耶魯大學發現了傳教士們的信件和日記,包括明妮·魏特琳、喬治·費奇和羅伯特·威爾遜。她也看到了約翰·馬吉牧師的電影膠片,後來,約翰·拉貝的孫女還把拉貝的日記復印件給了她。

「她從早到晚地工作,我還記得她采訪受害者的事情,那讓她很傷感」,張純如的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回憶說。當張純如接觸到這些痛苦的時候,她發自肺腑的感覺到那種痛。當她在寫作的時候,憤怒和痛苦交加。她將與受害者交流的痛苦化為自己的痛苦。這本書的整個寫作過程,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無比痛苦的經歷。

著作出版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

終於,張純如撰寫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於1997年南京大屠殺發生60周年之際在美國出版。她著寫的這本書曾經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數月之久,這部書為西方社會了解南京大屠殺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不僅更多的美國人了解這段歷史,現在,越來越多的亞洲人也通過這本書了解那段歷史。

該書的編輯蘇珊·納比勒說:「這本書最初的讀者都是華人,實際上是華人婦女。」後來影響到日本,有的日本小孩會走到張純如面前說:「我是日本人,但是我想知道真相,在我的國家我們無法找到真相。"

在威脅和恐嚇中持續發聲

張純如的書是全面記錄侵華日軍對南京所犯暴行的著作,並且它使日本右翼分子陷入瘋狂。她接到過來自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嚇電話。但威脅沒有阻止張純如發聲,她和日本駐美國大使一起出現在一個廣播電視節目上。

怒斥日本方面拒不道歉的態度:「我並沒有聽到『道歉』的字眼,如果他真心地說『我個人為日本軍隊二戰期間的行為感到抱歉』,我會考慮這是道歉,但是又一次,我們聽到了『後悔』、『遺憾』、『發生了不幸的事』這些詞。

張純如在生前的采訪中談到,「我不想讓這段歷史從此消失,我不想讓那麼多人的生命從此灰飛煙滅,所以我寫了這本書。真正困擾我的是日本的某些有權勢的勢力,他們想讓這段歷史消失,我認為這是對受害者的侮辱,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阻止種族屠殺的發生,同時也不應該讓它被遺忘。」

最終,張純如因為抑鬱、過度勞累和身體上的疲勞而精神崩潰。在2004年的11月9日,於美國加州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年僅36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純如

❾ 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死於這場屠殺的國人有多少

最近熱映的《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中的真實歷史事件,提到淞滬會戰就會想到戰局失利後的南京保衛戰,南京淪陷後,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殺。

經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殺史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