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眉縣河營路哪裡口圖片
擴展閱讀
電腦桌面怎麼設置圖片 2025-02-02 08:20:34
手繪卡通汽車圖片 2025-02-02 08:19:50
唯美的風景圖片情侶 2025-02-02 08:18:22

眉縣河營路哪裡口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21 18:22:02

❶ 眉縣縣城人口數多少

眉縣隸屬陝西省寶雞市,位於關中平原西部,地處秦嶺主峰太白山下,行政區域橫跨渭河兩岸,地形地貌由南而北依次為山區、淺山丘陵區、黃土台塬區、渭北平原區,總體呈現「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西距寶雞市65公里,東距省會西安市120公里,東與周至縣接壤,南和太白縣毗鄰,西連岐山縣,北界扶風縣,全縣總面積863平方公里, 居全省第80位,其中農耕地374668畝,全縣轄10鎮2鄉,155個行政村。
眉縣轄首善鎮、橫渠鎮、槐芽鎮、湯峪鎮、常興鎮、金渠鎮、營頭鎮、齊鎮、馬家鎮、青化鄉。境內有2個林場:湯峪林場、營頭林場。

人口面積
總人口3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萬人,農業人口26.6萬人,農業勞動力15.6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5 .4萬人,佔50.9%;女性14.8萬人,佔49.1%;漢族人口佔99.9%。
縣境東西寬37.5公里,南北長39.8公里。版圖總面積8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0.8萬畝,人均耕地1 .5畝。人口密度為353人/平方公里。

地理氣候
地處東徑107°39′~108°00′,北緯33°59′~34°19′。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屬黃河中游川塬溝壑區。東接周至縣,西鄰岐山縣,北與扶風縣接壤。縣城東距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35公里,距西安市125公里;西距寶雞市65公里。
眉縣氣候的經向差異、垂直差異極其懸殊,既有平原氣候,川原氣候,還有淺山丘陵氣候,更有山地垂直氣候帶。夏秋之前,多發生鋒面雨、對流雨、地形雨,雨量分布不均,系關中地區秋雨多發區之一。物候特徵分明,基本以冬小麥和夏玉米種植為主。秦嶺北麓緩坡帶和渭河河谷水草豐美,適宜畜牧業發展。縣境內土壤除秦嶺山前洪積扇與渭北台塬斜坡地熟化層薄,通透性不良,保水保肥能力不夠外,一般平原地區土地肥沃,適宜糧食和多種經營生產。

自然資源
眉縣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境內大小河流縱橫交錯,達19條之多,水力充裕,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589毫米,氣溫適中,宜於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14萬噸左右,人均佔有糧食超過450公斤。多種經營布局合理,發展強勁,在東辣西蒜、南果北漁大格局中,尤以果品生產一枝獨秀,全縣各類果樹面積達10萬畝以上,其中蘋果、獼猴桃、蜜桃、油桃、草莓、板栗、核桃等干鮮雜果馳名省內外,暢銷不哀。沿秦嶺北麓一帶,經地質科考探明,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總儲量達800多萬噸,開發前景十分誘人。
眉縣地處華夏內陸,南有秦嶺主峰太白山作屏障,北有滔滔渭水浸潤,氣候溫和而濕潤,環境優美而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2.9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609.5毫米,年平均日照為2015.2小時,光照熱量充足。境內最低點和最高點相對高差達3300多米,呈現出「太白積雪六月天,渭河峽谷桃花淵」的迷人景緻。境內渭河、湯峪河、霸王河、石頭河縱橫交錯,河道渠網密如機織。濕潤的氣候,充足的水源,使小麥、玉米、水稻、油菜等農作物一季兩熟,北方盛產的蔬菜水果應有盡有,蘋果、蜜汁梨、獼猴桃面積和產量居陝西前列。辣椒、大蒜聞名遐邇,柿子、草莓走俏國內外。地下礦藏更是豐富。已探明的各種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總儲量1億多噸。其中地熱、石墨、紅柱石等蘊藏量及品位均居全國前列,有「自然聚寶盆」之美稱。

歷史沿革
眉縣最早為西周部落發祥地之一,與今日鄰縣扶風共稱「邰國」。公元794年,秦庄公在此築邑,因地形似眉而取名「眉邑」。東漢末年權臣董卓在境內築眉塢城堡,故又稱眉塢。古往今來,眉縣作為先祖古文化發祥地之一,民風淳樸,英傑輩出。戰國時先秦大將白起(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率軍征戰出奇無窮,為秦統一六國立下赫赫戰 功。三國蜀漢謀臣法正(今陝西眉縣金渠鎮八練村人),與諸葛亮一起為劉備之左膀右臂,在歷史上地位非凡。唐代名醫王燾(今陝西眉縣馬家鎮車圈村人)著《外台秘要方》40卷,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中醫臨床工具書之一,對祖國醫學發展作出了不朽貢獻。北宋著名哲學家張載,在眉縣橫渠講學著書,創立關學,成為宋代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一代理學大師」。張載的學說對後世人近千年來的思想發生著深刻的影響,至今在國際亞裔文化中備受尊崇。明末清初「關中三李」之一的李雪木(今陝西眉縣槐芽鎮人),一生勤讀不輟,隱居太白山38年著書立說,所著《槲葉集》為後人所推崇。共和國上將李達(眉縣橫渠鎮人),戎馬一生,功勛卓著。2003年1月19日,眉縣馬家鎮楊家村出土了27件西周國寶重器,被譽為中國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王寧賢、王拉乾、王明鎖、王勤寧、張勤輝五位農民因發現保護27件西周國寶重器有功而與巴金、王蒙、張藝謀等10人(群)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傑出文化人物。撫今追昔,眉縣這片神奇的熱土不知留下了多少英豪的足跡,滲透了無數勞動者生生不息、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工業
本縣工業起步早、基礎好、潛力大,近年來,以太白酒廠為代表的國有工業狠抓 管理,內抓質量、外搶市場,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走出了一條國企扭虧脫困、自我拯救的路子

,企業五年五大步,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2億元,對縣域經濟的貢獻份額逐年攀升,在縣財政收入中形成了「三分天下,太酒占其一」的可喜局面,企業被評為全國釀酒行業百強企業。全縣非公有制經濟迅速崛起,一大批民營企業乘勢而上,老牛麵粉、寶深磚機、恆興果汁、社會水泥已成為全縣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的龍頭企業。全縣工業共形成22個大類40多個行業小類50多個主要工業產品,2005年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628318萬元。交通運輸業形勢看好,河營公路開始改建,眉縣二級客運站正式動工,西環路全面完工,姜眉公路眉縣段建成通車,眉縣渭河大橋南北貫通,人心大快,物流加速,經濟騰飛,指日可待。

❷ 營頭鎮的介紹

營頭鎮位於眉縣西南部,秦嶺北麓。轄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街道村,距縣政府13千米。李家河、洪河縱貫境內,河營公路北端與310國道相連。

❸ 寶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一、先說文化尋根之旅

1、炎帝陵。位於寶雞市區南七公里外常羊山,屬秦嶺北麓天台山風景區。神農鎮有姜城堡,古稱姜氏城,其西有渭水支流清姜河,據說是古姜水,這一帶就是炎帝生活過的地方。實際上,姜城堡是寶雞最早的城鎮,周圍天台山、蒙峪溝、九龍泉、清姜河及炎帝陵等組成炎帝文化中心。

2、姜子牙釣魚台。「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耳熟能詳的歇後語就出自天王鎮磻溪,說的是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年,滋泉釣魚而遇文王的故事。

3、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原為寶雞歷史文物陳列室,始建於1956年。位於寶雞市濱河南路石鼓山上的中華石鼓園內的新館2010年落成,為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另外還有個大散關風景區,據說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地方,正在推廣,我沒去過,就不多說。

4、岐山周公廟。岐山古稱「西岐」,是炎帝生息、周人棲居的故地。公元前十一世紀,古公亶父率族人遷至岐山周原,「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今扶風、岐山兩縣交界處有周原遺址,出土了大量甲骨文和青銅器,證明周原是先周都城。現在的岐山縣,也做足了遠古西周的文章,地名、建築,甚至文風禮教,都帶著周人祖先的印記。如有時間,可造訪周原。

5、扶風法門寺。建於東漢末年,比阿育王分舍利至少晚四百年,西魏北周以前還真叫「阿育王寺」,唐朝時佛教興盛,改稱「法門寺」,素有「關中塔廟始祖」的美譽,可見其來歷不凡。

二、徒步穿越之旅

著名的鰲太徒步穿越線路,最近幾年很火,風景好,事故多,每年都會鬧騰出許多動靜。要去的基本都是專業戶外愛好者,這里就不多羅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