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蝸牛是怎麼長出來的呢
1,兩個蝸牛相遇的時候,互相用觸角接觸,然後頭和頭相對,身體並連,彼此生殖腔的位置相接。這樣暫時停止片刻之後,生殖部分突然反轉,互相將戀矢(陰莖)插入對方的生殖孔中。一般說來,蝸牛的交尾時問是很長的,每次交接大約需要2—3小時,有時可以達到4小時之久。
2,在交尾後受精卵經過生殖孔產出體外。卵都產在地下數毫米深的土中或朽木、落葉之下。蝸牛的幼蟲在卵殼中發育,孵出的幼體已成蝸牛的樣子了。
B. 蝸牛在哪裡才會有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
蝸牛喜歡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喜潮濕怕水淹。
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合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
pH為5~7。當溫度低於15℃,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但是各種蝸牛各不相同。
(2)蝸牛從哪裡來的圖片擴展閱讀:
蝸牛是牙齒最多的動物,但它們的牙齒並不是「立體牙」。盡管擁有數萬顆牙齒,但它們無法咀嚼食物。這是因為它們用齒舌——一個帶狀結構,上面布滿牙齒——碾碎食物,以便消化。
一生之中,它們的微小牙齒會慢慢磨損鈍化,而後被更鋒利的新牙取代。蝸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氣孔。它會把糞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過腹足和粘液最終將糞便留在地上。
C. 蝸牛是怎麼來的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及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大多數蝸牛均有毒不可食用,我國有食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雲瑪瑙蝸牛、高大環口蝸牛、海南堅蝸牛、皺疤堅蝸牛、江西巴蝸牛、馬氏巴蝸牛。
蝸牛 [wō niú]
腹足綱陸生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8個義項
展開
科普中國 |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網路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審閱專家江松敏
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合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但是各種蝸牛各不相同。[1]
D. 蝸牛是怎麼出生的啊它們平常住在哪裡啊
蝸牛是雌雄同體,異體交配,雌雄均產卵。蝸牛雌雄在交尾後受精卵經過生殖孔產出體外,卵都產在地下數毫米深的土中或朽木、落葉之下。8天後卵可孵化出小蝸牛,蝸牛的幼蟲在卵殼中發育,孵出的幼體已成蝸牛的樣子了。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腐殖的環境中生活,喜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對環境反應非常敏感,最適合生活在溫度16~30℃,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
(4)蝸牛從哪裡來的圖片擴展閱讀
蝸牛的生殖特性:
(1)、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雌雄均產卵。受孕10天後,雙方均可產卵。
(2)、交配時間長,產卵速度慢,難度程度高。發情的蝸牛每次的交配時間長達2~3個小時,有的長達6小時以上。蝸牛每分鍾可產卵2粒,每次產卵時間長達1~2小時,有的在3小時以上。蝸牛在產卵過程中,常因飼養不良營養缺乏虛脫難產而死亡。有的因難產而死亡的占種蝸牛總數的30%左右。
(3)、繁殖率高。每隻蝸牛每年可產卵6~7次,每次平均可產卵200粒。
(4)、蝸牛的生殖不受年齡的限制。在同等適宜的生殖條件下,蝸牛越大產卵量就越多。
E. 下雨後會有很多蝸牛出來,那麼它們平時都在哪裡
因為蝸牛適合在潮濕的環境里生活,平時蝸牛躲在陰暗潮濕的環境里。下雨天,外界潮濕,蝸牛才可以到外面來呼吸新鮮空氣和尋找食物。如果,天氣乾燥出來的話,身體里的水分迅速減少,就有死亡的危險,所以下雨後出現蝸牛很多。
蝸牛是種軟體動物,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氣候乾旱的時候,蝸牛躲在陰涼的樹根、牆根和草叢里,將身體縮進殼內,用足下分泌的粘液將殼口封住,進行休眠。
蝸牛為素食性動物,喜食白菜、萵苣、青菜、包菜、胡蘿卜、甘蔗和瓜果的皮,但不吃草類植物以及蔥、蒜、姜、辣椒、韭菜、薺菜等帶刺激性的蔬菜和有異味的植物。
因為蝸牛有上述生活習性,適合在潮濕的環境里生活,有溫度,沒有濕度,它也不喜歡出來活動,夏天秋天的下雨天,溫度,濕度都適宜蝸牛的活動,所以這兩個季節的下雨天就容易看見蝸牛,晴天或太陽大的時候是不容易看到蝸牛的它們棲息在陰暗的隱蔽處!!
F. 蝸牛的殼怎麼來的
蝸牛的殼是由另一個構造「外套膜」所分泌與製造,主要成份為堅硬的碳酸鈣與貝殼質。經由外套膜的分泌製造,殼可以增厚與變大,如遇到小破損,也可以經由外套膜加以修補。殼的表面常覆蓋著一層「殼皮」,是由一種硬蛋白所組成,如果殼皮受損或脫落,無法再生修補。
G. 蝸牛一般什麼時候出來,出現在什麼地方呢
蝸牛一般黃昏到第二天天亮這段時間出來活動,喜歡在溫暖,濕潤的地方。
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
外形概述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顏色大小不一,它們的貝殼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煙斗形等等。
現國內養殖的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等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蝸牛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後一對觸角上。
H. 蝸牛是怎麼來的
您這問題可以寫成一篇篇幅不小的論文。
長話短說吧,腹足綱是最古老的動物門類之一,最早出現在早寒武紀,有點像披滿披針葉的毛蟲,淺海底棲。到中、晚寒武紀時這個類群已經得到非常大的進化發展。奧陶紀時,不同種的腹足類又出現多點暴發,極大的豐富了腹足綱的物種,後來再演化出單殼,隨時時間的推移,那些在濱海地帶活動的腹足單殼類逐漸適應了陸地生活,慢慢地演化出肺螺,然後通過多點暴發、生殖隔離,其中之一便形成了原始的柄眼類,再次通過生殖隔離,蝸牛就這樣出現了。
I. 蝸牛百科
蝸牛怕強光刺激,有明顯的趨暗習性。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里。屬於晝伏夜出的動物。若在野外或露天飼養,它在黎明前的活動最為旺盛。
在有窗戶的飼養室內,白天它都棲息不動,一切活動都在夜晚進行。 陰暗,決不是黑暗。如果將蝸牛置於完全黑暗中飼養,對它的生長和繁殖都不利。
因為微弱的光線不僅可以供它看見食物,而且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光能刺激它的性腺發育。沒有光,它就不會發育,便會長期不交配不產卵,因此蝸牛飼養時應有一定量的散射光。
蝸牛的食性很廣,在有選擇階情況下它是不吃較差的食物的。如動物的屍體或本類屍體及木質素等。因為蝸牛吃了這些食物對它的生長發育並不會有多大的益處,而且有時還會有害。但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吃。
(9)蝸牛從哪裡來的圖片擴展閱讀
蝸牛的休眠是自生性與忍耐性的具體表現。蝸牛休眠就是它自己分泌一種粘液把殼口封住,中間只留一個很小的孔,僅供微弱的呼吸使用。
蝸牛隻要遇到不適環境,便會休眠,它在休眠時新陳代謝非常微弱,既不生長也不繁殖,因此在飼養蝸牛時應特別注意要維持蝸牛生長與繁殖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不要讓它進入休眠期,以此來不斷增效益。
J. 在哪裡找蝸牛
在陰暗潮濕和土質松軟的地方可以找到蝸牛。
蝸牛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疏鬆、腐殖質豐富的環境中,晝夜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敏感,最適宜的環境溫度16為攝氏度到30攝氏度。
空氣濕度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土壤濕度百分之四十。當溫度低於15攝氏度,高於33攝氏度時,蝸牛會休眠、當溫度低於5攝氏度或高於40攝氏度,可能被冷凍或加熱致死。
由此可見,因為蝸牛的生活習性為喜歡待在比較潮濕的地方,所以在一些陰暗潮濕的地方可以找得到蝸牛。
(10)蝸牛從哪裡來的圖片擴展閱讀:
蝸牛、魚翅、干貝和鮑魚為世界四大名菜,而以蝸牛最受追捧。在法國有法式大菜之譽,歐美等國的聖誕節中,幾乎到了沒有蝸牛不過節的地步。
我國沿海城市也興起了蝸牛熱,並向內地擴展。蝸牛享有「軟黃金」美譽。它的肉嫩味美,營養豐富。
據測定,每 500克蝸牛肉中含蛋白質90克及氨基酸、維生素、鈣、鐵、銅、磷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研究人員將蝸牛神經組織植入老鼠腦內,使蝸牛神經組織與患帕金森氏症的老鼠的腦組織融合一起,使受損的腦功能逐步恢復。
蝸牛所含的酶能化積除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則能增強人體腦細胞活力。科學家認為多吃蝸牛能對皮膚和毛發產生營養美容作用。也是宇航員和運動員最佳的滋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