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哈姆雷特》故事人物性格介紹
《哈姆雷特》故事人物性格介紹:
1、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貴的丹麥王子,從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無憂無慮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為一個單純善良的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者。在他眼裡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醜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並且嚮往這種生活。
然而當他的父親死亡、母親又馬上嫁給叔父,再加上父親托夢告訴哈姆雷特是克勞狄斯害死了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觀發生了改變,他的性格也變得復雜和多疑,同時又有滿腔仇恨不能發泄。
重大的變故也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會的現實和黑暗,他開始對親情和愛情產生了疑問,變得彷徨和絕望,他開始變得偏激,離眾人越來越遠。
2、克勞狄斯
丹麥現任國王。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後繼任了王位。老國王的鬼魂告訴哈姆雷特,他正是謀殺自己的兇手。他罪有應得,最後死在侄子復仇的毒劍下。
克勞狄斯是莎士比亞刻畫的一個丑惡的人物形象。為了權力,他害死了自己的親哥哥,娶了嫂子為妻,奪得了君主的位置;同時為了隱瞞自己的罪行,他設計殺害哈姆雷特,同時還要讓輿論有利於自己。他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也是一個陰謀家。
在他認為哈姆雷特不知道真相之前,他不是沒有打算將哈姆雷特殺害,他只是想通過哈姆雷特父親死亡和母親改嫁的打擊使哈姆雷特變得消沉,使他離人們越來越遠,失去他的影響,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
然後在他知道了哈姆雷特得到自己父親死亡的真相後,他便開始使用各種手段來殺害哈姆雷特,一計不成便再來一計,惡人有惡報,他最後還是被哈姆雷特刺死。克勞狄斯的陰謀是一環接著一環的,他行事十分小心,生怕出現差錯。
他是一個十分陰險的人,但是卻從不外露,是一個隱性的暴徒。他殺害了自己的王兄,還繼承了王兄的王位。他想殺害哈姆雷特卻還在眾人面前褒獎哈姆雷特。克勞狄斯的性格是資產階級形象,而不是封建君主,在他眼裡,自己的利益是高於一切的,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
3、喬特魯德
丹麥王後,王子的親生母親。老哈姆雷特死後她改嫁克勞狄斯,在莎士比亞的時代這種關系被視為亂倫,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她誤喝下了克勞狄斯預設給哈姆雷特的毒酒,當場身亡。
喬特魯德對哈姆雷特影響甚大。哈姆雷特剛開始的痛苦更多的不是因為父親的過世(當時他不知道父親是被謀殺),更多的是因為他敬愛的母親在他父親剛去世就改嫁給了他的叔父。喬特魯德是一個並不知道什麼是愛情的女人,她需要的只是一個能給她安定生活的男人和她王後的地位。
她不愛先王,缺乏女子對愛情的忠貞,經不起誘惑,她只能從外表上裝出賢淑的樣子來掩蓋她對先王的背叛。而她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她沒有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沒有什麼個人理由,她有的只是她的虛榮,她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宮廷的生活,為了自己的慾望傷害了自己的孩子,直到死前她才醒悟。
4、雷歐提斯
波洛涅斯的兒子。聽信克勞狄斯的詭計,與哈姆雷特比劍,雷歐提斯的劍是把毒劍,在激烈比賽中,他們奪去了對方的劍,哈姆雷特又在雷歐提斯身上留下了血痕,雷歐提斯因此倒地。
雷歐提斯是一個心胸狹窄但自尊心很強的人。他雖本性善良,但卻經不起教唆和激將。他的本性善良還是可以得到肯定的,從他和哈姆雷特前幾回合的交鋒中,他一直心中有愧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正如他經不起教唆,克勞狄斯稍微一挑唆,他就失去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刺中了哈姆雷特。
但是在臨死前他才醒悟,說出了事情的真相,也算是他的悔改,不過為時已晚,他已經沒有了重新來過的機會。
5、奧菲莉婭
波洛涅斯的女兒。她與哈姆雷特雙雙陷入愛河,但種種阻力警告王子,政治地位使他們無望結合。作為哈姆雷特瘋狂復仇計劃的一部分,她被他無情拋棄,加上父親的死讓她陷入精神錯亂,最終她滿身盛裝,自溺在一條鋪滿鮮花的溪流里。
奧菲莉婭是莎士比亞筆下優美絕倫的女性代表之一。她天生麗質,有著十分美麗的外表,同時她感情純真、心地善良。哈姆雷特因為父親的死和母親的改嫁「發瘋」時,對奧菲莉婭進行咒罵,而單純的她真的以為哈姆雷特罵她僅僅是因為他發瘋了,因而痛心惋惜。
而哈姆雷特完全沒想到他的發泄會造成這個少女的悲痛甚至是絕望。奧菲莉婭得知父親被哈姆雷特殺害後,她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最終自殺了。
奧菲莉婭是封建貴族少女的典型代表,她深受封建社會的影響,堅守封建主義道德,保守軟弱,以家庭為中心。
她雖然愛慕哈姆雷特,但是在父親和兄長的教唆下,她不敢和哈姆雷特接近,又在父兄的影響下去接觸哈姆雷特刺探消息。封建社會的道德和她受得封建教育思想使她對父兄絕對服從。奧菲莉婭在話劇中出現的次數不多,但是卻為推動劇情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雷特家庭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哈姆雷特》創作背景
十六、十七世紀之交,英國正處在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是英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巨大轉折。
伊麗莎白統治的繁榮時期,資產階級支持王權,而王權正好利用資產階級,兩方面不僅不對立,還結成了暫時的同盟。由於政局比較穩定,社會生產力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這種新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雖然加速了封建社會的崩潰,卻仍然是依靠殘酷地剝削農民來進行的。
詹姆斯一世繼位以後,專制集權被進一步推行,資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反抗遭到了大肆鎮壓。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它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秩序,同時為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條件,莎士比亞的創作正是對這個時代的藝術的深刻的反映。
《哈姆雷特》是借丹麥八世紀的歷史反映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現實。當時的英國,如前所述,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而《哈姆雷特》正是「這個時代的縮影」。劇中哈姆雷特與克勞狄斯的斗爭,象徵著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與反動的封建王權代表的斗爭。
通過這一斗爭,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同英國黑暗的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揭露了英國封建貴族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為了爭奪權力而進行的殊死較量,批判了王權與封建邪惡勢力的罪惡行徑。
文藝復興運動使歐洲進入了「人」的覺醒的時代,人們對上帝的信仰開始動搖。在「個性解放」的旗幟下「為所欲為」,這是當時的一種時代風尚。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大發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藝復興的 晚期,隨之產生的是私慾的泛濫和社會的混亂。
面對這樣一個熱情而又混亂的時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亞,已不像早期那樣沉湎於人文主義的理想給人帶來的樂觀與浪漫,而表現出對理想與進步背後的隱患的深入思考,《哈姆萊特》正是他對充滿隱患而又混亂的社會的一種審美觀照。
《哈姆雷特》對生命的叩問
《哈姆雷特》的關鍵問題,在於對生死的反思。第五幕第一場開篇的墓地一場戲,堪稱精彩的神來之筆,也是詮釋哈姆雷特作為一個生命孤獨者思考生命的點睛之筆。他對著掘墓人手裡的一個骷髏說:「現在這蠢驢手裡擺弄的也許是個政客的腦袋;
這傢伙生前可能真是一個欺世盜名的政客。」「從這命運的無常變幻,我們該能看透生命的本質了。難道生命的成長只為變成這些枯骨,讓人像木塊游戲一樣地拋著玩兒?」
最後,我們回頭看哈姆雷特在第二幕第二場,面對著受克勞迪斯委派、前來刺探他內心隱秘的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坦恩,他坦誠地表示自己百無聊賴,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致,「心緒是如此郁結,以至於在我眼裡,這承載萬物的美好大地,不過是一處貧瘠荒蕪的海角。」
接著,他說了那段著名的獨白:「人類,是一件多麼偉大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無窮的能力!儀容舉止是多麼的文雅、端莊!在行為上,是那麼的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又是那麼的像一尊天神!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不錯,他極力贊美了人類自身。但他思考、反問的是,「這個塵埃里的精華算得了什麼呢?」
今天,一個生命的孤獨者,同樣會做這樣的思考,同樣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作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在宇宙和萬物的無限時空里,不過是轉瞬即逝的一粒塵埃。或者,換句話說,人類中的思想者一定是孤獨的。在這個意義上,哈姆雷特並不孤獨,我們會時時與他相伴。
Ⅱ 迪斯尼所有的人物詳細介紹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上海迪士尼值得一去嗎,裡面都有什麼動漫角色?
上海迪士尼有米老鼠,米奇和米妮等動漫人物。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Ⅲ 雷特女孩什麼意思
回答:患有雷特障礙症的女孩。
雷特障礙(Rett's disorder)也稱為雷特綜合征(Rett syndrome)屬於神經發育障礙類疾病,主要由X性染色體上mecp2基因突變所致,患者多數為女孩。
臨床症狀於出生後6~18個月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為頭部發育緩慢,已獲得的語言及手部目的性運動技能消退,智力障礙,呼吸功能障礙及自閉傾向等。多巴胺系統的功能包括運動調節、獎賞學習、情感、內分泌調控以及葯物成癮等多個方面。
延伸:
雷特綜合征的發現源於奧地利醫生雷特(Andreas Rett)博士在維也納兒科門診休息區與兩位患者的偶遇。兩位來自不同家庭的女孩當時表現出一致的手部絞扭動作引起了雷特博士的關注,通過對類似症狀患者的診斷和分析,雷特博士於1966年發表了該疾病的臨床報告。
但直到1983年瑞典神經科學家哈格伯格(Hagberg)在醫學會議上對同一疾病的報道,雷特綜合徵才開始為醫學界和科學界廣泛關注。
研究報告詳細描述了雷特綜合征的臨床特點:患者(普遍為女孩)出生後6 ~ 1 8個月精神運動發育正常,之後出現發育停滯,頭部偏小,手部目的性動作出現障礙,智力發育不健全。
語言及社會交互能力退化;隨著病程的發展,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肌肉萎縮,運動不協調甚至無法行走,呼吸和睡眠障礙以及癲癇等嚴重症狀。
20世紀80年代,部分研究人員根據運動協調障礙等臨床特徵以及少數去世患者多巴胺檢測結果提出雷特綜合征患者可能存在多巴胺系統功能障礙的假說,並推測患者多巴胺可能處於低水平狀態。
但是多巴胺水平的異常是雷特綜合征某些症狀的起源還是病程惡化所導致的繼發損害仍缺乏足夠的研究證據支持,主要障礙在於從臨床報道第一例患者之後30多年,雷特綜合征的真正病因一直未能得到確切闡述,所以基礎研究無法得到有效進行。
90年代人類基因測序技術的興起及逐漸成熟,使得揭示遺傳疾病致病基因成為可能。1999年美國貝勒醫學院Huda Zoghbi博士首次揭示了典型性雷特綜合征的致病基因為MECP2,由此揭開了雷特綜合征病理機制的分子水平研究。
Ⅳ 卡卡的家庭背景
卡卡,全名里卡多·伊澤克森·多斯·桑托斯·雷特,出生於1982年4月22日,世界著名的足球運動員,前巴西國家隊的核心人物,場上位置是進攻性中場(前腰)。卡卡的腳法細膩,身體素質出眾,技術全面。
2001年,卡卡效力於巴西聖保羅俱樂部,出場27次,進球12個。2006年,德國世界盃,卡卡入選巴西國家隊,幫助球隊進入八強。2007年,卡卡成為了世界足球先生。2009年,從AC米蘭轉會至皇家馬德里。2013年,從皇家馬德里又轉回至AC米蘭;2014年,AC米蘭宣布,卡卡自由解約至奧蘭多城,後被租借至巴西聖保羅半年。
中文名:里卡多·伊澤克森·多斯·桑托斯·雷特
外文名:Ricardo Izecson dos Santos Leite
別 名:卡卡、加卡(粵語譯名)
國 籍:巴西、義大利
出生地:巴西巴西利亞
出生日期:1982年4月22日
身 高:186公分
體 重:78公斤
運動項目:足球
所屬運動隊:奧蘭多城
專業特點:帶球反擊、長途奔襲、突破過人、傳切遠射
主要獎項:
2009年 聯合會杯冠軍
2007年 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先生
2007年 歐洲金球獎
2007年 歐洲冠軍杯冠軍
2011年 西班牙國王杯冠軍
2012年 西班牙甲級聯賽冠軍
Ⅳ 哈姆萊特人物關系圖
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有:
哈姆雷特PrinceHamlet——丹麥王子。為父王的鬼魂所困擾,要對殺父兇手復仇。經歷了痛苦的掙扎之後他達成了目的,整個王宮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後也中了致命的毒劍死去。
克勞地Claudius——丹麥現任國王。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後繼任了王位。老王的鬼魂告訴哈姆雷特,他正是謀殺自己的兇手。他罪有應得,最後死在侄子復仇的毒劍下。
鬼魂KingHamlet(Ghost)——哈姆雷特的父親死後化成的鬼魂。他被弟弟毒死時,哈姆雷特正在國外。
葛簇特Gertrude——丹麥王後,王子的親生母親。老王死後她改嫁克勞地,在莎士比亞的時代這種關系被視為亂倫,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她替哈姆雷特誤喝下了克勞地預設的毒酒,當場身亡。
波隆尼爾Polonius——克勞地的御前大臣。他是個出了名的老頑固,阻撓哈姆雷特與歐菲莉亞之間的愛情。哈姆雷特總是假裝呆頭呆腦來戲弄他。他躲在一塊掛毯後,偷聽哈姆雷特與王後的談話時,被王子一劍刺死。
雷爾提Laertes——波隆尼爾的兒子。為了父親和妹妹的死用劍殺死了哈姆雷特。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劍下,盡管當時哈姆雷特沒有意識到劍是帶毒的。
歐菲莉亞Ophelia——波隆尼爾的女兒。她與哈姆雷特雙雙陷入愛河,但種種阻力警告王子,政治地位使他們無望結合。作為哈姆雷特瘋狂復仇計劃的一部分,她被他無情拋棄,加上父親的死讓她陷入精神錯亂,最終失足落水溺斃。
赫瑞修Horatio——哈姆雷特大學里的密友。他沒有直接捲入王室之間的陰謀,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傳聲筒,莎翁用他來烘托劇情。他也是唯一一個活到全劇結束的主要角色。雖然他曾揚言要自殺。
關系圖如下:
Ⅵ 在心理學上哈姆雷特情節是什麼意思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就讀時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國奔喪時接連遇到了叔父克勞狄斯即位和叔父與母親喬特魯德在父親葬禮後一個月匆忙結婚的一連串事變,這使哈姆雷特充滿了疑惑和不滿。
緊接著,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崗時出現了父親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說明自己是被克勞狄斯毒死並要求哈姆雷特為自己復仇。隨後,哈姆雷特利用裝瘋掩護自己並通過"戲中戲"證實了自己的叔父的確是殺父仇人。
由於錯誤地殺死了心愛的奧菲莉亞的父親波羅涅斯,克勞狄斯試圖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機逃回丹麥,卻得知奧菲莉亞自殺並不得不接受了與其兄雷歐提斯的決斗。
決斗中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德因誤喝克勞狄斯為哈姆雷特准備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雙雙中了毒劍,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臨死前殺死了克勞狄斯並囑托朋友霍拉旭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後來人。
(6)雷特家庭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情節分類
1、斬妖除魔
敵對勢力(通常是邪惡的)威脅到主角和/或其家鄉,主角與之作戰。
舉例:珀修斯、忒休斯、貝奧武甫、德古拉、世界大戰、尼古拉斯·尼克貝、納瓦隆大炮、七武士、豪勇七蛟龍、007、星球大戰:新希望、萬聖節、飢餓游戲、哈利波特、怪物史萊克。
2、從窮困到富有
窮困的主角獲得某種東西,比如權力、財富、伴侶,隨後又失去這些,最終獲得成長重新找回這些財富。
舉例:灰姑娘、阿拉丁神燈、簡·愛、小公主、孤星血淚、大衛·科波菲爾、王子與乞丐、釀酒師的百萬橫財。
3、探尋
主角和同伴踏上旅程,去獲得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或者到達某一地點,一路上面臨重重障礙和誘惑。
舉例:伊里亞特、天路歷程、所羅門王寶藏、海底沉舟、指環王、哈利波特與死聖、小腳板走天涯、海賊王、奪寶奇兵、黎明踏浪號、豬頭逛大街。
4、遠行與回歸
主角前往陌生的地域,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回歸,除了神奇的經歷之外沒有帶回任何東西。
舉例:奧德賽、羅摩衍那、愛麗絲夢遊仙境、金發姑娘和三隻熊的故事、俄耳甫斯、時間機器、彼得兔、霍比特人、故園風雨後、古舟子詠、飄、第三人、納尼亞編年史、阿波羅13號、迷宮、海底總動員、格列佛游記、千與千尋、神秘海域、綠野仙蹤。
5、喜劇
陽光、幽默的主角,一個圓滿、歡樂的結局:故事的核心主題是戰勝逆境,解決問題而獲得成功。作者強調喜劇不僅僅是幽默,故事的模式中沖突變得越來越混亂,但是最終得到澄清而變得順暢。大多數羅曼史都可歸於這一類。
舉例: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第十二夜、BJ單身日記、K歌情人、雙面情人、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憨豆先生。
6、悲劇
主角擁有明顯的角色缺陷或者重大失誤,最終成為禍根。他們不幸的結局使他們對自己的愚蠢和墮落產生懊悔。
舉例:麥克白、道林·格雷的畫像、卡門、邦妮和克萊德、朱爾與吉姆、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約翰·迪林傑、羅密歐與朱麗葉、凱撒大帝、死亡筆記、絕命毒師、沖刺大黎明、哈姆雷特。
7、重生
在故事中,重大的事件迫使主角改變自己的方式,通常會讓他們變得更好。
舉例:青蛙王子、美女與野獸、冰雪女王、聖誕頌歌、秘密花園、培爾·金特、人生如夢、卑鄙的我、機關槍傳教士、超級大壞蛋、格林奇偷走聖誕節。
Ⅶ 這是哈姆雷特里的誰是什麼背景下的
他大爺
Ⅷ 雷特沃克什麼時候死的
雷特沃克是2007年4月11的時候死的。
雷特沃克原來又名庫爾特·馮內古特(又譯馮內果、馮尼格)(Kurt Vonnegut,Jr.)。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在災難、荒誕、絕望面前發出笑聲。這種「黑色幽默」風格始終是馮內古特小說創作的重要特質。晚年馮內古特在曼哈頓和紐約長島的田園里,頤養天年。2007年4月11日,因病在曼哈頓逝世。
馮內古特的標准形象:鬢發微斜,眼袋很深,一身衣服皺皺巴巴,像極了一個不修邊幅的哲學教授。抽著煙,說話時常夾雜著咳嗽和喘息。
1922年,馮內古特出生於印第安納州,他父親是建築師。他母親來自富有的釀酒家庭。他是三個孩子中最小的。大蕭條時期,一家人生計艱難,他母親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疾病。「當母親發瘋後,她將所有的輕蔑和憎恨都拋擲到我父親身上,一個非常溫順無辜的人。」馮內古特後來寫道。母親最終自殺,她的悲劇給馮內古特留下了極大陰影,以至於他一生都很難與女人相處,到死仍牢牢記得,小時候有個姨媽告訴他,「所有的馮內古特都害怕與女人打交道。」
(8)雷特家庭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祖先是19世紀中葉來自德國的移民。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社會反德情緒甚囂塵上,德國人及其後代備受歧視,這給馮內古特幼小的心靈留下濃重的陰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美再一次成為交戰國,德裔美國人的原罪感更深,所受歧視比一戰期間有過之而無不及。
1945年,馮內古特在向英裔美國人簡·瑪瑞·克可斯小姐求婚時,克可斯的一個叔叔還問她是否「真的想和所有的德國人混在一起」,不快之情溢於言表。馮內古特說?「直到今天,在德裔美國人和英裔美國人之間還存在著一條聖安德里亞斷層。」
參考資料網路-庫爾特·馮內古特
Ⅸ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創作背景是什麼
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1、《哈姆雷特》
十六、十七世紀之交,英國正處在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是英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巨大轉折。
伊麗莎白統治的繁榮時期,資產階級支持王權,而王權正好利用資產階級,兩方面不僅不對立,還結成了暫時的同盟。由於政局比較穩定,社會生產力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這種新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雖然加速了封建社會的崩潰,卻仍然是依靠殘酷地剝削農民來進行的。
詹姆斯一世繼位以後,專制集權被進一步推行,資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反抗遭到了大肆鎮壓。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它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秩序,同時為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條件,莎士比亞的創作正是對這個時代的藝術的深刻的反映。
《哈姆雷特》是借丹麥八世紀的歷史反映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現實。當時的英國,如前所述,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而《哈姆雷特》正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劇中哈姆雷特與克勞狄斯的斗爭,象徵著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與反動的封建王權代表的斗爭。
通過這一斗爭,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同英國黑暗的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揭露了英國封建貴族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為了爭奪權力而進行的殊死較量,批判了王權與封建邪惡勢力的罪惡行徑。
2、《奧賽羅》
《奧賽羅》主要取材於義大利小說家辛斯奧的故事集《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爾人》。故事講述了一個嫉妒心很強的摩爾人,因為輕信部下的讒言,而將自己清白無辜的妻子殺害。原故事非常簡單,除了苔絲狄蒙娜之外,其他人物都沒有姓名。
3、《李爾王》
《李爾王》的故事來源於英國的古代傳說,以此為題材的詩歌和散文甚多,莎士比亞在故事藍本的基礎上加入了悲劇結局、李爾王的發瘋等原創內容。
莎士比亞在創作《李爾王》時,正值他藝術生涯的最高峰。他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更清晰、更透徹,更關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
4、《麥克白》
《麥克白》創作1606年,是莎士比亞創作後期的一部悲劇,取材於賀林謝德的《編年史》。原書中的麥克白是11世紀蘇格蘭的一位王親貴族和名將,由於受到野心的驅使和女巫預言的煽動,將國王鄧肯謀殺。
篡位之後,麥克白受到內心極度恐懼和疑慮的折磨,但為保住王位他實行暴政,濫殺無辜,成為瘋狂殘忍的暴君,最後被鄧肯之子馬爾康率領的討伐之軍消滅。
莎士比亞在創作《麥克白》的過程中,對《編年史》中的記載作了較大的改動:把年輕的鄧肯改為年老仁慈的君主,讓國王在毫無提防的睡夢中被殺害,把班柯描寫為天性善良、誠實的大將,以突出麥克白的陰險狡詐和殘忍,而原書中的班柯是同謀犯。
(9)雷特家庭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內容介紹:
1、《哈姆雷特》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就讀時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國奔喪時接連遇到了叔父克勞狄斯即位和叔父與母親喬特魯德在父親葬禮後一個月匆忙結婚的一連串事變,這使哈姆雷特充滿了疑惑和不滿。
緊接著,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崗時出現了父親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說明自己是被克勞狄斯毒死並要求哈姆雷特為自己復仇。
隨後,哈姆雷特利用裝瘋掩護自己並通過"戲中戲"證實了自己的叔父的確是殺父仇人。由於錯誤地殺死了心愛的奧菲莉亞的父親波羅涅斯,克勞狄斯試圖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機逃回丹麥,卻得知奧菲莉亞自殺並不得不接受了與其兄雷歐提斯的決斗。
決斗中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德因誤喝克勞狄斯為哈姆雷特准備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雙雙中了毒劍,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臨死前殺死了克勞狄斯並囑托朋友霍拉旭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後來人。
2、《奧賽羅》
黑臉的摩爾人奧賽羅是威尼斯城邦僱傭的一個將軍,受種族限制而顯得地位卑微的他愛上了貴族元老院元老勃羅班修聰明、美麗、大方的女兒苔絲狄蒙娜,明知婚事將不被允許,他們瞞著父母秘密結婚。
作為統帥的奧賽羅有一個看起來很忠勇的旗官伊阿古,他嫉妒奧賽羅提拔了卡西奧任副將而未關注自己,同時他也覬覦苔絲狄蒙娜的美貌,從而嫉妒奧賽羅娶妻成功。
這個外表忠厚、內心姦猾的小人伊阿古,想方設法製造令奧賽羅誤以為卡西奧與其妻子苔絲狄蒙娜私通的假象和證據,讓已經被伊阿古讒陷之言所引起的妒恨迷惑了心智的奧賽羅看到。
破壞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幸福婚姻,成為伊阿古最大的滿足。於是他想盡辦法利用暗戀苔絲狄蒙娜的小貴族羅德里戈的急迫以及自己的妻子艾米利亞不明就裡。
苔絲狄蒙娜不貞的「證據」被奧賽羅信以為真,他任「懷疑」這種毒葯在心間像硫黃一樣燃燒,把伊阿古所提供的「間接證據」鏈條之間的斷裂帶用自己的聯想填補並發酵、放大,最後妒恨令他幾近發瘋。
在新婚的床上,親手掐死了忠貞而單純的妻子苔絲狄蒙娜。但當伊阿古的妻子揭穿這一謊言與騙局的時候,奧賽羅如夢初醒,拔劍自刎。
3、《李爾王》
全劇有兩條平行的故事線索。主線索講述的是古代不列顛國王李爾年老昏聵,要根據愛他的程度把國土分給自己三個女兒。
長女高納李爾和次女里根都用甜言蜜語哄騙老人,唯獨小女兒考狄利婭講了老實話,說「我愛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李爾一怒斥逐了小女兒,將她遠嫁法國,把國土平分給了兩個虛偽的女兒,結果自己卻受到兩個女兒無情的怠慢,一怒而跑到了暴風雨中的荒野,與喬裝瘋丐的愛德加為伍。
後來小女兒從法國興師來討伐,終於父女相見,但是英法兩軍交戰,法軍戰敗,考狄利亞被俘,不久被愛德蒙密令緣死,李爾抱著她的屍體在悲憤中瘋狂而死。
另一條次線索是葛羅斯特伯爵聽信庶子愛德蒙的讒言,放逐了長子愛德加。後來由於他同情李爾,被挖去雙目,在野外流浪時遇到淪為乞丐的兒子愛德加,由他攙扶前行,卻不知攙扶他的就是被自己趕出門的兒子。
庶子愛德蒙繼承爵位後,同時與李爾的長女、次女勾搭,害得她們爭風吃醋,相互殘殺,最後次女被毒死,長女謀殺親夫的陰謀敗露後自殺。愛德蒙受到愛德加的挑戰,在決斗中被殺。
4、《麥克白》
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入侵立功歸來,路上遇到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說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說他將進爵為王,但他並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
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
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裡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死,麥克白無一絲難過。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削首的下場。
麥克白一出場即心懷異志,弒王篡位,為了鞏固王位,又殘暴屠殺人民,使全國血流成河,置社會於混亂,陷人民於水火,可謂與理查三世是同樣的暴君。這樣的暴君,其痛苦與覆亡乃罪有應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Ⅹ 莎士比亞的家庭背景
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偉大的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七歲時被送到當地的一個文法學校念書,在那裡讀了六年的書,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除此之外,他還學過拉丁語和希臘語。但因他的父親破產,未能畢業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1577年被父親從學校接回,不得已幫他父親做了一段時間的生意。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干過其他各種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莎士比亞讀書時就卓爾不凡,與眾不同。傳說他年輕時在鄉村當過教師。也有傳言說他曾在一個叫托馬斯·露西的富裕財主兼地方行政長官的土地上偷獵,結果被露西的管家發現,他為此挨了揍。莎士比亞出於報復,就寫了一首譏諷大財主的打油詩。這首詩沒過多久便傳遍了整個鄉村。大財主無論走到哪裡,總有人用這首打油詩來嘲笑他。托馬斯鄉紳非常惱火,於是就想懲罰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因此被迫離開斯特拉福德小鎮,到倫敦避難。
莎士比亞還在斯特拉福德小鎮居住時,就對戲劇表演已經非常熟悉。經常有一些旅行劇團到斯特拉福德小鎮表演。
1582年與一個農民之女安妮·海瑟薇結婚,1585年育有一子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1586或1587年到倫敦,當時戲劇正迅速地流行起來。他先在劇院當馬夫、雜役,後入劇團,做過演員、導演、編劇,並最終成為劇院股東。
1588年前後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本,不久即開始獨立創作。
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亞已經成為倫敦一家頂級劇團——詹姆斯·伯比奇經營的「內務大臣供奉劇團」——的演員和劇作家。後來,莎士比亞向人證實了自己是一個腳踏實地、品行端正之人,他成為了劇團的股東,很快贏得了同仁們的尊敬和愛戴。
從1594年起,他所屬的劇團受到王宮大臣的庇護,稱為「宮內大臣劇團」;詹姆斯一世即位後也予以關愛,改稱為「國王的供奉劇團」,因此劇團除了經常的巡迴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
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
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
1598年大學人士F.米爾斯已在其《智慧的寶庫》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贊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騷桑普頓勛爵的眷顧,勛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勛爵,也曾為勛爵寫過一些十四行詩。藉助勛爵的關系,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莎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1599年莎士比亞參加了倫敦著名的環球劇院,並成為股東兼演員。莎士比亞逐漸富裕起來,並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襲貴族的稱號。1612年他作為一個有錢的紳士衣錦還鄉。
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因此劇團除了經常的巡迴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後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余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
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那天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他去世的那天,與他出生的那天同月同日。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
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