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貴州山歌背景圖片動態
擴展閱讀
瘋女人的圖片 2024-11-05 22:08:33
觀音佛像高清圖片 2024-11-05 21:40:43
憂傷的人物女圖片素材 2024-11-05 21:32:55

貴州山歌背景圖片動態

發布時間: 2022-04-07 23:58:09

A. 中國各地過年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B. 桂林義江緣的風景以及文化背景簡介,包括圖片。

是一個以臨桂文化為背景,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為主題的大型景區,在這里,我們可以近距離的領略桂西北特有的農家風貌、農耕文化和田園風光,也可領略到臨桂八景之首的「義江風光」;

風情演藝水道--義江風光、苗家蘆笙迎賓表演、壯族歌仙山歌表演/對歌、土家

族花鼓表演、龍勝長發瑤表演、侗族大歌表演、義江流域漁家捕魚表演。風光如畫的義江緣景區江面上,匯集了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演繹的精華。竹排順流而下,我們可以和壯家歌船相遇,體會壯家歌女火辣和悠揚的山歌。對不上山歌,他們可不讓你走......

土家族的花鼓舞則是另一種品味,很多遊客看過後都說,看過花鼓舞,才體會女人似水的含義....看過長發舞嗎?聽過他們的土話嗎?看過他們在清澈的河邊梳妝嗎......銅鼓響起來了,白褲瑤用他們跳了兩千年的舞迎接你,走近他們去領悟這個少數民族的神秘吧......和義江融入的是義江流域的漁家、漁排、鸕鶿、江霧和遙遠的村落,好一幅義江美景。

路線:桂林、陽朔、義江緣、龍脊。

C. 貴州山歌陳俊被殺有圖片嗎

有,還有視頻

D. 桂林山水詳細資料

桂林山水簡介、天氣氣候條件、旅遊業概況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109度,北緯104度。總面積為4195平方千米,市區面積565餘平方千米。桂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寶積山、甑皮岩、轎子岩、釋迦岩、丹桂岩、穿山下岩等處,先後現古人類遺跡遺物。民國29年(1940)元月廣西省會設在桂林市,解放後,省會遷至南寧,桂林為直轄市,98年9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正式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市轄象山、秀峰、(高新)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及陽朔、臨桂、靈川、興安、全州、荔浦、恭城、資源、永福、龍勝、灌陽、平樂十二個縣,佔地面積27809平方公里。桂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有壯、瑤、回、苗、侗等幾十個民族,市區現有人476萬人。

桂林發展歷史:
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隋唐: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均屬廣西省桂林府。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民國: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
1940年: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桂林天氣氣候條件:
桂林市地處低緯度,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8攝氏度,最熱的天氣在七、八月,平均溫度為二十八點五攝氏度左右,偶而也有達三十多度的。平均年降雨量為1926毫米。每年都偶降小雪,持續時間都不長。雨水最多季節為四月至七月,降雨量佔全年的百分之四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無霜期長,全年無霜期309天,最冷的天氣在一、二月,平均溫度為八點三攝氏度左右,偶而也降到零度以下的。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一年四季遊人均可前往遊玩,其中九、十、十一月最宜旅遊。
春:初春的北國還身披銀裝時,桂林卻已是一個花紅柳綠、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氣溫在13攝氏度左右,有時夜遊瀝瀝春雨相隨。您只需身著春裝,帶上禦寒冬衣,以備不時只需。
夏:夏季是桂林的預計,降雨量佔全年總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此時出遊,您應特別注意隨身攜帶「晴雨傘」。雖然,雨對旅遊者來說,有諸多不便,但是,雨卻為桂林營造了一個朦朧的意境。在雨霧煙嵐之中光看桂林山水,更有飄之若仙之感。灕江沿岸的青竹叢,碧翠如滴,濃蔭作笑,長長的排成十里長廊。盡現「灕江百里畫廊」的絕妙佳境。
秋:秋天,金風送爽,天高雲淡,正是桂林旅遊的高峰。此時的桂林秋高氣爽,波平如鏡,是看群峰倒影的最佳時節。江水澄澈,明凈若鏡,整個江底世界盡收眼底,幻化出山托水,水浮山的「無水無山不入神」的神秘境界。
冬:冬天,桂林的最低氣溫在8攝氏度左右,雖然使人倍感涼意,但並無北方冬日裡刺骨的感覺。初冬的十月,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左右,又是桂花盛開的時節,金桂,丹桂,銀桂灑滿枝頭,迎風怒放,香飄萬里,將桂林裝點成了一座花城。由於氣溫所限,很難觀賞到桂林的雪景。但是如果寒潮到來氣溫突變,在桂林最高的堯山上,偶爾也可以觀賞到「堯山冬雪」的景緻。
參考資料:

E. 柳州景點都有哪些

世界之大,屬景秀山川,還看柳州。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美麗柳州吧。

柳州是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的一個城市。歷史上稱其為“龍城”。從地理學來看,柳州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這里有很多奇石、瑰麗的岩洞、幽深的泉水,具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下面聽小編給你細細道來。

這里很熱門的程陽橋景區-程陽八寨景區。這里有很原生態的侗族村寨,村寨周圍綠樹成蔭、環境特別的幽靜,非常適合養生養心。在這里,大家還能欣賞傳統的村莊風格。參觀程陽橋等歷史文化古跡。還能體驗侗族風情。

在這里,你能真正地了解到苗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到遠離城市的清靜的苗家生活。他們有特色的舞蹈表演,還有很多個性的家常菜,比如酸肉、酸魚就是苗家特色菜,腌制過後的五花肉微咸,鹹的發香,這個香味又剛剛好,吃一口、特別有嚼勁。一點也不油膩,再搭配一點米飯、那才叫完美!

在這里,夜晚也可謂人間仙境,一到晚上河灘就會變得熱鬧起來,你會看到熱情奔放的篝火晚會。各種妙曼的舞蹈讓整個現場氣氛達到高潮。精彩的舞獅表演也會讓你應接不暇,那繞梁的歌聲、那精彩的舞蹈,回盪在山谷間、回盪在你的心間、會讓你畢生難忘!

還在等什麼,背上行囊,快來柳州旅遊吧!

F. 適合唱山歌的背景圖

砍柴歌 伙計歌 鳳凰調

G. 適合大學生旅遊的地方

大學期間利用好節假日,出門和同學朋友一起玩玩,真的太棒了。這種機會真的是很難得,尤其以後畢業工作後,一方面假少,另一方面朋友聚不齊。所以趁著現在多出去走走!

1、麗江

雲南麗江古城真的很棒!那些獨特的建築,古老的小巷和亭台樓閣很有氛圍。就是那裡的東西價格稍貴,但是很新奇。還有最最最熱鬧的酒吧街,那種坐在小高樓上,吹著晚風,聽著樂隊彈唱的民謠,看著風景,和朋友小酌幾杯,一起聊聊天放鬆身心喝點小酒沁人心脾。

除了麗江古城還有玉龍雪山也值得一去,可以坐纜車爬山看雪景,挑戰自己,登高賞景!


快和小夥伴們一起旅遊打卡吧!

H. 菲多的資料是什麼

姓 名: 伽菲珈而 籍 貫: 中國
性 別: 女 出生地:
身 高: 175 體 重: 50kg
英文名: jiafei 所在地:
血 型: 星 座: 獅子座
生 肖: 學 歷:
生 日 : 1986.05.05 職 業:

來自廣東的女孩,自小受其父親影響而喜愛音樂,十歲開始練習鋼琴。2000 年來到廣州後憑其出眾的音樂感覺及天籟級的聲音,被邀演唱了眾多的廣告電影電視音樂。2003 年加入廣州柏菲音樂製作有限公司,錄制了《HIFI風情》、《HIFI年代》,其個人專輯《響往》於 2004 年5月上市,獲得唱片界及樂迷的一致好評。她的聲音純凈中帶著些許異域色彩,唯美而新潮,深受歌迷喜愛。第二張專輯《魔境》也於 2005 年7月面世!

個人專輯有:
《嚮往》 國語 2004.5
《魔境》 國語 2005.8.1
《雲兒 cloud》國語 2006.8.11
《伽菲珈而·精選》國語 2008.4.19

專輯名稱:HIFI年代①《懷念戰友》
專輯歌手:伽菲伽而 姜蘇
發行公司;柏非唱片
出版公司:廣東音像出版社
發行日期:2003
資源類型:APE/整軌/CUE

簡介;
伽菲珈而,廣州柏菲音樂製作公司藝人,極具潛力的新星.一個只不過是20歲左右的小女生,
沒有看過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卻能把「懷念戰友」演繹得如此的激昂震撼,
保留經典旋律的同時賦予了時代感,這些原本粗獷的軍歌由她唱來卻是別有一番韻味.
她那清麗溫婉的嗓音把歌曲演繹得絲絲入扣,真情流露.這對一個二十來歲的新人來說由為難得.
當然這當中除了伽菲珈而本人的天賦與唱功外,還要歸功於柏菲公司盡善盡美的錄音製作。
如果你不熟悉伽菲珈而這個歌手的名字,你會很快熟悉起來,只要你的耳朵與她的聲音相遇,你會發現,她的歌聲的確會走進你的心靈。
盡善盡美在耳朵和心靈的Hi-Fi年代懷念戰友
至情至性於理智與情感的音樂語言
帶給你經典歌曲的全新體驗達到你發燒器材的燃情沸點

專輯曲目:
01. 紅星照我去戰斗
02. 懷念戰友
03. 大海啊,故鄉
04. 映山紅
05. 游擊隊之歌
06. 雁南飛
07.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08. 駝鈴
09. 再見吧,媽媽
10. 打靶歸來
11. 軍港之夜
12. 友誼地久天長

試聽:懷念戰友(點擊播放鍵試聽)

專集名稱:HIFI年代②《心中的玫瑰》
專輯歌手:伽菲伽而 姜蘇
發行公司;柏非唱片
出版公司:廣東音像出版社
資源類型:APE/整軌/CUE

簡介:
感觀捕捉美麗,感動才是刺激,音樂可聽性無限可能的《Hi-fi年代2》帶給你最經典電影歌曲的延續和超越,配合您發燒器材的完美體現。

這張碟人聲的表達相當細膩,配器及錄音也很專業,一首歌用不同的節拍唱出來,慢拍時悠揚而深情,
快拍時激昂澎湃,加上樂器的凌厲配合,使得歌曲的感染力達到一種全新境界。
伽菲珈而與姜蘇的聲音細聽起來各有不同,伽菲珈而的聲音聽上去更飄逸,姜蘇的聲音聽上去更清亮。
因著這些新鮮而美麗的聲音你會更加深深愛上中國的民歌。

專輯曲目;

1.敖包相會
2.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3.知音
4.心中的玫瑰
5.九九顏陽天
6.阿里山的姑娘
7.四季歌
8.絨花
9.牧羊曲
10.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11.歡顏
12.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試聽:心中的玫瑰(點擊播放鍵播放)

專輯名稱:HIFI年代③《烏蘇里船歌》
專輯歌手:伽菲伽而 姜蘇
發行公司;柏非唱片
出版公司:廣東音像出版社
發行日期:2004.5
資源類型:APE/整軌/CUE

簡介:
面對廣大聽迷的鼓勵,這次「Hi-Fi」陣地的全體將士想到了不少的點子:
第一次在這個系列中加入了男聲獨唱,第一次在系列中融入了地道的中國西南民歌,
第一次使用了APOGEC MiNi Me這樣嶄新的24/96 AD麥克風放大器,更可喜的是伽菲珈而、
姜蘇兩位「老」戰士更加成熟,逐漸呈現「大家」風范,再加上新「入伙」的張貴忠、
王泳澔和王君等幾位頗具實力的歌手,一同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Hi-Fi年代!

專輯曲目;
1.烏蘇里船歌
2.漁家姑娘在海邊
3.燕子
4.鄉戀
5.那就是我
6.十大姐
7.月光下的鳳尾竹
8.小河淌水
9.綉紅旗
10.貴州山歌
11.桂花開放幸福來
12.婚誓

試聽;烏蘇里船歌(點擊播放鍵試聽)

專輯名稱:HIFI年代④《沂蒙山小調》
專輯歌手:伽菲伽而 姜蘇
發行公司;柏非唱片
出版公司:廣東音像出版社
資源類型:APE/整軌/CUE

簡介:
完全火爆的音響,動人心弦的歌謠,
繼前三輯hifi年代後,又一次突破的好聽唱片,
每首好歌都以一個令你驚訝的面貌出現,百分百新感覺,帶你走進全新的hi-fi世界!

專輯曲目:
1 思鄉曲
2 一剪梅
3 娜魯灣情歌
4 太湖美
5 海戀
6 地道戰
7 沂蒙山小調
8 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
9 金瓶似的小山
10 蘭花
11 夢江南
12 誰不說俺家鄉好

試聽;沂蒙山小調(點擊播放鍵試聽0

專輯名稱:HIFI年代⑤《青海青》
專輯歌手:伽菲伽而 姜蘇
發行公司;柏非唱片
出版公司:廣東音像出版社
資源類型:APE/整軌/CUE

簡介:
無論是 Hiend 級的器材,或是你的汽車音響,都能「爆」得起的動態歌集,可聽可玩,一樂也!繼Hi-Fi年代1-4集後,全新推出更發燒的勁碟——「Hi-Fi年代 (5) 青海青」!用全新合成器材打造完美音響境界,挑戰你的音響極限!姜蘇、伽菲珈而聯手奉獻2006震撼大碟!
《Hi-Fi年代》是廣州柏菲公司的一個唱片系列,已經出版了共4集,《Hi-Fi年代》是以國內2000年以前廣為流傳的優秀歌曲,經過獨具風格的編配和錄制,以嶄新的形式構成的,在重現經典旋律的同時為大眾帶來了新時代的音響效果。
新春伊始,柏菲公司推出了全新的《Hi-Fi年代》第五集「青海青」,專輯除了保持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特點外,更注重了新的音效特技的運用,使唱片的音響效果達到了非常完美的境界,高頻無比通透,動態范圍非常大,音色雄厚而不混濁。為了達到這種音響效果,柏菲公司不斷引進新的錄音棚合成設備,使得錄音水平不斷提升,成為廣州擁有實力的錄音棚。唱片中兩位著名歌手伽菲珈而、姜蘇繼續了他們美妙的歌聲,用人們意想不到表現手法重現了《少林少林》《青海青》《原野牧歌》《南泥灣》等10首歌曲,非常悅耳動聽。
現在的聽眾很多是在自己的轎車里欣賞音樂,為了達到在家中的音響系統播出的效果也能在車里聽到,柏菲公司的錄音工程師們用新的技術去處理,使聽眾能在自己車里通過普通音響系統得到了更好的重播效果,從而使廣大聽眾能隨心所欲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和音響效果。

專輯曲目:
01. 少林少林
02. 潛海姑娘
03. 青海青
04. 媽媽留給我一首歌
05. 原野牧歌
06. 我怎能把你遺忘
07. 南泥灣
08. 紅色娘子軍
09. 故鄉情
10. 洪湖水浪打浪
11. 清晨

I. 請詳細的介紹壯族山歌

壯族山歌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綉球一直流傳至今。關於綉球最早的記錄可見於寧明花山壁畫 ,當時是一種球狀青銅武器 , 打獵時投出去砸獵物 , 這便是古書上將壯族的綉球稱作飛砣 ( 駝 ) 的原因。
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因而壯族山歌的表現形式淳樸、自然、真實,鄉土氣息格外濃厚,尤其是結構短小,韻味和諧,琅琅上口,易歌易記,流傳方便,使得壯族民間歌謠題材十分廣泛,內容非常豐富多彩,藝術表現形式形形色色,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壯族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所撰《談僮歌》一文和所著《壯族通史》(合著)以及《壯族民間歌謠集》(注1)等論著中可知:壯族古代民間歌謠包括訴苦歌(長工苦歌、媳婦苦歌、單身苦歌、嘆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問歌、贊美歌、討歡歌、示愛歌、定情歌、交友歌、發誓歌、分別歌等等)、風俗歌(慶賀歌、祝禱歌、儀式歌、敬酒歌、迎賓歌、送客歌、搖籃曲、哭喪歌、哭嫁歌等等)、生產勞動歌(農事歌、農閑歌、時令歌、節氣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盤歌(又稱問答歌、碰頭歌、猜謎歌、鬥智歌,以對唱形式表現)、歷史歌、時政歌、童謠、革命歌曲等等。
「壯族山歌……從體裁方面來分.主要的有壯話稱為『話謅』、『話雖』和『雖條』三種,即『詩謅』、『唱歌』和『詩曲』。此外尚有自由體的山歌,每首無定句,每句無定字,可長可短。詩謅又名『詩太排』。它是陳述故事之長篇詩歌.有謅人物、謅事物和謅猜謎(壯語稱為『謅鼓要』)等、如謅甘羅、謅乾隆皇.謅祝英白、謅蚊蟲。歌詞數十句或百句不等.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唱法是男子唱完之後,婦女同樣地重唱一遍.若不會唱或唱錯了,就會被對方取笑。反之,婦女先唱亦然。山歌老手才能唱『詩謅』,新手則不敢唱。故未唱時先問對方是否能唱,不是貿然就唱。唱的人若非聰明有敏才,則難以應付。如『謅猜謎』,即「鼓要」,男方先唱兩句,說一件事物。如唱「聲音嗡嗡地進攻,整個一夜都攻不通」給女方猜,答復的人也唱兩句:說是『蚊帳』,這就非有敏才不可。這種歌,今人能唱者已經很少。次為「唱歌」,詞句一般是十句八句,較『詩謅』少,句中限於七言.沒有五言九言。所唱的人物或事物,不注重陳述他們的身世,而注重於淡情說愛,如同是唱祝英台,『詩謅』說她去讀書的經過,「唱歌」則說她和梁山伯相愛的情況。所以青年男女最愛唱這種歌,流行非常廣泛。再為『詩曲』,它與『詩謅』和『唱歌』不同,歌詞每首隻限三句,句句七言,唱第二句聲音較短,第一第三句聲音拉長,男子先唱三句,女子接唱三句,輪流地唱,與前兩種男子唱完一條十多二十句後女子才接唱不同。詩曲較前兩種歌容易唱,某些地區初學唱的人,多唱它,流行比『唱歌』更廣。壯歌又分無韻的和押韻的兩種體裁。有韻的壯歌又有單押腰韻的,有重復句的不重復句的,有腳韻互押的,也有腳韻和腰韻互押的,以及腳韻頭韻互押的,尤以後者較為奇特,為各種詩歌所少有。」(2)
壯族山歌中的詩謅,即長篇敘事詩歌,比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馬骨胡之歌》、《六丘和達七》、《莫一大王》等,其中尤以《嘹歌》的表現形式較為特別。《嘹歌》不是以敘事方式講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領主的兼並戰亂作為背景,通過抒情的對唱表現一對男女青年悲歡離合的感情。四句一組,相互問答,拆開來是獨立的抒情詩,連綴起來又是一首有頭有尾的故事詩。
壯鄉山歌開唱時,必須遵守約定俗成的禮儀規范,不能瞎唱亂唱。特別是時政歌、儀式歌和情歌,在什麼場合唱是有傳統規矩的。例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盡情地唱,而在家裡,在父母面前不能唱。風俗歌中,祭祀唱什麼,婚嫁唱什麼,喪禮唱什麼,皆不能顛倒亂唱。連迎接不同的客人同樣有不同的迎客歌。
壯族山歌由於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對山歌有不同的稱呼:歡、西、加、比、論等五種。在壯族地區,每一個區或鄉都有好幾個調子,包括敘事用的平調、抒發歡快情緒的喜調等等。據粗略統計,各地不同調子加起來達1000種以上。這些山歌調雖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現不同的思想感情。山歌調的演唱方法,有獨唱、重唱、領唱、合唱等方式,無論是支聲式、和聲式或者復調式,都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其中以富寧皈朝山歌調、靖西馬隘及漢隆山歌調、田陽古眉山歌調、馬山山歌調、環江山歌調等尤為著名。山歌旋律與歌詞相結合,能在聽眾中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除了單聲部壯歌,還有雙聲部和三聲部壯歌。獨特風格的二聲部和三聲部山歌,各部之間圍繞著主旋律,時而平行,時面交叉,高低相襯,跌宕起伏,悅耳動聽。壯族多聲部山歌各地不同歌腔約有100多種。在廣西境內的壯族多聲部山歌,遍及廣西六個地區30多個縣,就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寧等幾個地區流傳最廣泛。壯族多聲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藝術形式上比較成熟和完美,它是壯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種形態,被視為壯族民間音樂史上突起的高峰。
壯族人人愛唱歌,傳說古壯人是以山歌來跟先祖布洛陀對話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凡有壯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間地頭、晚間勞作之餘以及紅白喜事上,總能聽到悠揚的山歌,各種大小節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興。不同地方壯族原生態山歌曲調還不一樣,如一個區不同縣份就有不同山歌曲調,有高昂的嘹歌,有婉轉動聽的那坡山歌,馬山的三聲部山歌,大新的高腔山歌等等,多以對唱為主。不僅平時唱,家裡唱,而且還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或「歌節」。歌圩的日期主要在農歷三月初三,但在春節、四月八、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婚嫁、滿月、新房落成等喜慶吉日形成歌圩似乎習以為常,偶爾甚至在趕集的路上會形成臨時的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裡,主要吟唱傳授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的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等。
壯族歌圩習俗源遠流長。傳說很早以前,一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得很漂亮,又很會唱山歌,遠近的小夥子都想向她求婚,於是老歌手提出賽歌擇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以期望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從此,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歌圩。據說以寧明花山為代表的左江崖壁畫,展現的便是秦以前壯族先民駱越舉行盛大歌圩的場面。關於壯族歌圩習俗的漢文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其中,不少資料來源於南寧一帶的壯族鄉野。南朝梁代有記載,在晏城縣(今賓陽一帶):「鄉落唱和成風。」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壯族「男子盛裝……聚會作歌。」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寫道: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書中強調了「自撰」二字,這正是對歌的特徵。卷十《飛駝》載:「上巳日 ( 農歷三月三 ) ,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駝。男女目成,則女受駝而男婚定。」直到今天,「三月三」仍是壯族最大的節日。明代鄺露《赤雅》等書記載「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男女「采芳拾翠於山淑水湄」、「唱和竟日」。明朝天順進士劉大廈在南寧寫的《聞從者談土俗寫懷柬王憲僉》詩中也提到「男女歌謠成巹禮」等,皆描繪了壯族歌圩情景。明清之際,曾有不少詩歌、文章贊道壯族歌圩盛況:「木棉飛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聽誰慧舌制新詞。」《武緣縣圖經》記載:「答歌之日,武緣(今武鳴)仙湖,廖江二處有之,每年三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沿江上下,數里之內,士女如雲。」解放前編寫的《廣西邊防紀要》記載:「沿邊一帶風俗,最含有人生意義的,則為歌圩。」例如武鳴的山歌圩長期盛行不衰,在陸斡、馬頭、小陸、包橋、靈馬、王橋、方合等地極為盛行。以農歷三月最為面廣、規模最大,九月次之,有部分在正月、七月、十月。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當地人民政府自1985年起,在縣城舉辦壯族「三月三」歌節,每年一屆。歌節之日,靈水湖畔,武鳴河沿岸,明秀園、圩場上、公路旁、山坡上,人山人海,簡直「無處不飛歌」,壯鄉成了歌的海洋。至今,國外已有日本、泰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學者和民間歌手踴躍前來參加歌節活動。橫縣圩逢同樣盛況空前。橫縣是廣西歷史上西甌駱越人、烏滸人、俚人、僚人、壯人的集居地。歷代有「興歌」、「好歌」之俗,壯人稱為「圩逢」,當地漢人稱之為歌圩。據不完全統計,橫州境內有圩逢38個點,分布在境內各歌圩鎮。橫縣人田間勞作,家庭對語,出口是歌,喜、怒、笑、罵皆是歌。橫縣歌圩,大都是利用寺廟進行(即廟會)。其中最為盛名是農歷四月十四日烏蠻山下的伏波廟歌節,有來自當地各鄉鎮和南寧、邕寧、賓陽、武鳴、欽州、靈山、合浦、浦北、貴港等縣(市)三四萬人參加,甚至遠及港澳也有專程回來參加廟會歌節活動的同胞。民間歌瑤在橫縣比較流行,分布在全縣22個鄉鎮。歌瑤來自百姓或出自歌手,只要有興趣,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唱,這些歌瑤可分為:勞動歌、堂歌、兒歌、尼度歌、船歌、喪歌、情歌。據史料記載,田陽敢壯山歌圩形成於隋唐之前,是廣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每年農歷三月初七到初九,都有十餘萬人自發來到敢壯山,唱山歌、紀念壯族始祖布洛陀。(右上圖為田陽三月三布洛陀歌圩上當地壯人與外國人對唱情歌場景--圖片摘自平果供電新聞網圖片中心)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歌節」定為「廣西民族藝術節」。1999年,在民族藝術節上演變發展而成的「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定於每年的11月舉行,由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至今已辦了8屆。
壯族歌圩活動內容豐富,除了行歌互答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搶花炮、打扁擔、唱師公戲、壯戲、採茶戲等精彩的民族活動。邕寧縣還盛行一種還球歌圩,即由一村莊向另一村莊送去綵球,相約對方還球,至期舉行山歌比賽,如還球一方唱不贏,綵球就還不過來,只好待來年再賽。此事宋代有記載。歌圩流傳到近代,增加了買賣生意等經濟活動,以及打籃球、賽跑等體育項目。
壯族歌圩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歷史上一直以青年男女通過公開聚唱來選擇婚配為主。每到歌圩日,青年男女們便盛裝艷服,三五成群地來到歌圩場,通過歌唱顯示才能,披露心聲,交流思想,找尋自己的意中人。歌圩上,對唱是主要的活動方式。對唱是一對一對進行的,當一對男女青年對唱的時候,雙方的朋友都圍在身旁相助,甚至還有歌師在旁出謀劃策。對唱的程序是非常復雜而嚴格的。一般來說,從初交到初步確定戀愛關系,要經過下列對唱階段:引歌、初會歌、大話歌、初問歌、盤歌、贊美歌、追求歌、初戀歌、結交歌、定情歌、贈禮歌、囑別歌等等。各個環節相對獨立,又環環相扣,緊密相聯。每個環節的歌都很長,很豐富,好的歌手可以唱幾天幾夜。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為「鋪滿琴鍵的土地」。歷史上,還涌現出不少像劉三姐、黃三弟這樣被稱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壯族山歌概而言之,具有幾個方面的藝術形式美和特點:表現在:
1.壯歌具有令人回味無窮、嘆為觀止的比喻、比興美。壯族人的性格特點之一,是在表達自己思想感情時比較委婉、含蓄,與西方人那種赤裸裸的表達有明顯的不同,這或許是比喻比興手法在壯歌中得以普遍運用的原因。
2.壯歌具有一揮而就、出口成章的特點。古人雖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得來一個字,擰斷幾根須」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來說明詩歌創作的艱辛,但同樣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詩的「快手」敏才。所以壯族歌手們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對唱幾天幾夜而不重復的令人叫絕唱功同樣不足不奇。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詩」的速度望塵莫及。壯人的嘴巴幾乎就是山歌的源泉!
3.壯歌具有整齊嚴謹、琅琅上口的辭藻美和押韻美。正如名史家黃現璠明確指出:「壯族詩歌最擅長於譬喻和生動的描寫,能給予唱者和聽者極大的感動。故清代閔敘說:『壯人生於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韻則天籟,譯而通其意,殆亦工於詞者。』」(《粵西筆述》引《粵西偶記》)(3)
注1:《壯族民間歌謠資料》,廣西科委會壯族文學史編輯室,1959年7月編印。
注2:引自黃現璠撰:《談僮歌》,載《廣西日報》1957年2月10日)
注3:引自黃現璠撰:《談僮歌》,載《廣西日報》1957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