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岳飛家中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風和月亮的圖片有哪些 2025-01-18 18:05:34
手機殼圖片生成模板 2025-01-18 18:00:20

岳飛家中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09 01:26:11

❶ 請問,岳飛寫滿江紅的「背景」

從擄走羈押在北國,國都汴梁就落入了金人之手,而臨安(今杭州)做南宋偏安的都城已有十幾年了。既是偏安,皇宮是不可少的,雖不如東京的宏偉氣派,卻十分舒適安逸。至於六部九卿這些辦公衙門就只能等而下之了。大理寺是專門負責刑獄的官署,整個建築高大威嚴,風波亭就在府衙的後面。今天大理寺格外肅穆森嚴,公堂上放了三張桌子,這是公審重要案件的架式,各種刑具當廳擺好,不管用與不用,對當事人來說都是一種威懾。

當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岳飛在太監陪同下走進大理寺的時候,他不免有些驚詫:是不是走錯了地方?剛才在金殿上皇上不是說得很明白嗎,「中原大捷,實堪嘉獎,特授樞密副使之職……」是情況突變,還是早就有所安排?對剛才秦檜在殿上和自己唇槍舌劍的辯論,皇上似乎持論公允,難道是秦檜搞的鬼?可是如果沒有皇上的首肯,再有權勢的丞相也不能對一個擁有兵權的元帥採取這樣的手段。是不是自己在金殿上違拗了聖意?此次和金邦罷兵言和,肯定是出自聖命,而自己據理力爭又難免言辭過激。怪不得皇上說,「人言可畏,卿當謹慎,有人說,元帥你擁兵自重……」真是伴君如伴虎,此言不差,我當小心應對。

岳飛的推測不是空穴來風。皇上對岳飛在金殿舌戰主和的表現,非常不滿。岳飛下殿後在宮門候旨,秦檜乘機對皇上說:「岳飛毀謗為臣事小,若得罪金使,和議受阻,金邦定將靖康皇帝放回,入主中原,到那時……」皇上趙構最怕的就是這一手,靖康帝趙桓是他的哥哥,因被金邦擄走,鑒於國不可一日無君的特殊情況,他才做了皇帝。如果真把趙桓放回,他將何以自處?秦檜見皇上神情沮喪,緊接著進讒道:「只怕岳飛一旦回軍襄陽輕舉妄動,求和大計便付於流水。」皇上決心議和,岳飛之事就讓秦檜「職責所在,善自權衡」了。到大理寺受審,就是秦檜羅織岳飛罪名的第一步。

岳飛看著大堂上的擺設,心裡反倒逐漸平靜下來:一生清清白白何懼三堂會審,心底坦坦盪盪哪怕刑訊逼供。但他,心裡疑怪,總想找個熟人問問,是不是搞錯了。可是見到的大小官員,一個個板著面孔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表情,難道他們不認識岳元帥嗎?難道他們不知道朱仙鎮大破金兵的岳飛嗎?真是人情薄如紙啊!只好問身邊的太監了。這太監支吾了一句「別無大事,只請對質一二」就溜走了。岳飛站在大堂里環顧一下,三個座位還都空著,不知是哪一位主審。側門打開了,那是一間刑訊室,岳飛看不清裡面是什麼人,卻聽得見拷打逼供的聲音:「呔,膽大岳雲、張憲,密謀反叛,還不實招!給我打!」岳飛的神經一下子綳緊了,好險惡毒辣的陰謀!四個牢子手故意押著受了重刑的岳雲和張憲從大堂穿過。他倆看到岳飛上前想問個究竟,早從兩廂湧出數名校尉和牢子手截住岳飛。執法官高聲喝道:「剝去衣冠!」岳飛凜然無言,怒目如火,校尉和牢子手哪敢妄動。在「哦……升堂……」的喊堂威聲中,大理寺正卿周三畏坐在主審的位子上,羅汝楫和萬俟(金羊)坐在兩旁監審。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監審都是秦檜的心腹死黨,諫議大夫萬俟祥和御史羅汝楫曾和岳飛因軍務意見相左而結怨。

周三畏知道岳飛的戰功赫赫,又敬重他的為人,詢問間帶著客氣:「啊,岳元帥……」

話未說完,就被羅汝楫、萬俟(金羊)二位的喝問打斷:「岳飛!既到法堂,還不剝去衣冠?」岳飛質問:「為何私刑拷問朝廷命官,無故劫持國家大臣!"

二位監審並不正面回答,命校尉揭開大堂中間的黃帳,露出聖旨。

「岳飛拜過聖命!"

岳飛跪拜:「萬歲!"

眾校尉剝去岳飛身上的朝服。

「岳元帥,」周三畏按程序發問:「現有你部將王俊出首,告發你父子擁兵自重,班師之後,又與張憲暗傳密信,謀奪兵權,反叛朝廷,有何辯解,慢慢講來!」

岳飛做事從來光明磊落,就是有書信來往,也能拿到桌面上來,他要求當堂拿出證據。

羅汝楫:「你與岳雲、張憲的密札為證。」

岳飛:「請當堂出示。」

萬俟(金羊)支支吾吾地說,信已經被他們燒了。

岳飛追問:「何人所見?」

羅汝楫:「王俊所見。」

岳飛:「好,傳上王俊,當堂對質!"

羅汝楫:「王俊來京途中,水土不服,他死了!」

岳飛理直氣壯地問道:「既無手札,怎證其情是實?人死無憑,怎證其事是真?」

萬俟(金羊)與羅汝楫哼唧半天說不出話來。

岳飛索性在公堂上說個明白:「無憑無證,大興冤獄,分明是賣國奸賊有意誣陷!"

被岳飛一連幾問,羅汝楫感到很沒面子,他惱羞成怒地威嚇道:「嘟!岳飛,你既人法網,斷難脫逃,招也要招,不招也要招!你放明白些。」

岳飛仰天大笑,從容說道:「我已經很明白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說到根兒上,是我沒有迎合你們與金邦議和的方略,聖上苟安江南缺乏遠見,可是奸相秦檜卻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岳某鐵骨錚錚不畏千難萬險,只怕是冤獄鑄成之日就是金兵南侵之時啊!」

岳飛侃侃陳詞,說得很透徹,周三畏已經感受到他心中那一腔孤憤了。

「來人!"萬俟(金羊)不許岳飛再說下去,「大刑伺候。」

「且慢!」周三畏用手制止牢子手上前,轉身對羅汝楫、萬俟(金羊)說道:「案情暖昧,不可用刑!」

羅汝楫、萬俟鏵自恃更有仗勢:「我二人乃奉旨監審!"

周三畏還要攔阻,羅汝楫、萬俟(金羊)不容分說地指著岳飛,喝道:「快招,免得皮肉受苦!"岳飛厲聲反問:「招些什麼?」

羅汝楫、萬俟鏵連逼帶誘地讓岳飛招供:擁兵自重,謀叛朝廷。

岳飛慷慨陳詞:「岳某不知反叛,只知保國安民!」

萬俟(金羊)氣急敗壞地喊過牢子手,命令道:「與我打!打!打!"

四五個牢子手擁在岳飛身後,扯住胳膊。

「你要問我反叛罪狀——皇天後土可表此心!」岳飛揮臂甩開牢子手,撕開衣服,露出後背,「你們往這看,這就是慈母親手刺字,生死不渝的四字『罪狀』!」

眾人圍在岳飛背後,看到「精忠報國」四個字,不覺念出聲來。這是當年岳飛從軍時,母親把對兒子的期望和至囑都凝聚在這四個字里,一針針刺在他後背上的。二十多年來,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行文論策,岳飛須臾不敢忘卻的,就是這四字母訓。在場的人都受到了震動。周三畏此時更堅信岳飛是無罪的,這分明是陷害忠臣良將啁,他忍不住心中的義憤之情,竟然離座撲向岳飛,叫道:「元帥!慚愧啊,我真是枉作了大理寺的正卿。」

羅汝楫、萬俟(金羊)挾一己之私行報復之實,受浩然正氣的沖擊,更加色厲內荏,瘋狂地叫著:「來,與我打!"

校尉們應聲一擁而上。

周三畏挺身而出:「大膽,老夫在此,哪個敢打!」

校尉們都是大理寺的屬下,自然後退待命。

羅汝楫威脅地:「周大人,敢庇護罪臣不成!"

周三畏:「老夫護得起,就擔得起!來,將岳元帥送至後堂。」

二位監審也急了,離開座位上前干預:「哪個敢送!」

眾牢子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周三畏此時正是無一所畏,向牢子們揮手,厲聲說道:「天大禍事,老夫擔待,走!」

岳飛凝視著周三畏,周三畏默然拱手揖請,一切盡在不言中。

羅汝揖和萬俟鏵還想上前阻攔,被岳飛和周三畏的正氣震懾,退在一邊。直到岳飛離開大堂,羅汝楫、萬俟鮮氣焰才又囂張起來,沖著周三畏耍威風:「違抗聖命,袒護重犯,該當何罪?」周三畏既然敢作敢當,也早就做好了准備,指著羅汝楫和萬俟(金羊):「你們跟著奸賊興冤獄自毀長城,忍看中原大片國土被金邦鐵蹄踐踏,居心何在?」

周三畏摘下頭上的紗帽一字一頓地說:「我今天就是要拼卻烏紗,豁出性命,叩宮鳴冤,去參佞臣!」

奸相秦檜主持朝政,凡對議和有異議的官吏都受到了貶謫和處分,因為有皇上的默許和支持,他更是有恃無恐,膽大妄為。即便如此,像周三畏這樣替岳飛鳴冤、辯解,請求從寬處理的人仍不在少數。民心向背由此可窺一斑。

岳飛在大理寺獄中關押期間,經常想起金邦四太子兀術兵敗朱仙鎮那一幕:這是一場兩軍主力的大決戰,決定著整個戰爭的勝負。五百驍騎兵夜襲敵營,大獲成功,金兵敗北落荒而逃。岳家軍一路掩殺過去,一直追到黃河岸邊,那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的輝煌啊。他經常想起在黃河岸邊練兵演陣,等待渡船備齊就揮戈北上的情景。一直在敵占區抗擊金兵的豪傑義士斂兵固堡以迎王師,他揮鞭指著北岸對將士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那時牛皋諸將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河北民眾盼望收復中原,盼了十年,終於等來了這一天:各路兵馬在黃河岸邊誓師,船隻齊備,糧草充足,兩河豪傑,太行忠義共舉岳字大旗在敵後策應,只等一聲令下渡河北上,直搗黃龍府。那是何等的激動人心的場面啊!記得那時,心潮澎湃詩興大發,醞釀在心中很久的意象忽然一下子明朗了,一個「怒」字首先從腦海里跳出來,接著一整句脫口而出,「怒發沖冠憑欄處」。

他讓思維停頓了一下,接下去可能是一首七言律詩,不,律詩可能束縛情感,應該是一首詞,更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思緒。他看著三軍嚴整,旌旗獵獵,大纛旗旁四面旗上是自己手書的「還我河山」四個大紅字,映得滿江一片紅彤彤的。他首先想到了《滿江紅》詞牌。詞牌名一般與內容並無直接的關聯,而此時的巧合恰是他壯烈人生的寫照。左右早把筆墨准備好了,岳飛振筆直書,一氣呵成。他雄視闊步走下帥台吟唱道: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千古絕唱,激起了將士們的鬥志,他們用刀叩擊盾牌打著節奏,重復唱著:「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三軍齊唱把誓師推向了高潮。

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朝廷派王次翁來到軍中宣讀聖旨:南北議和,已成定局,北征將土,即日班師!

❷ 岳飛的圖片

這個行不行?

❸ 岳飛秦檜的資料,滿江紅的背景

岳飛:

籍貫: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

生卒年:1103-1142年

所處時代:南宋時期人

身份:南宋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中國歷史上享有崇高聲譽的著名愛國者。

簡介: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他出身於佃農家庭,年輕時應募從軍,屢次擊破金兵。岳飛用兵如神。善於治軍,他的部隊被稱為"岳家軍",當時在金兵中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俗語。後被奸相秦檜誣陷害死,遺著有《岳武穆集》。

來源:《中國名人速查手冊》(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
秦檜:(1090~1155) 中國南宋權奸,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進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金軍攻佔開封後,欲立張邦昌為帝,秦檜進議狀,主張另立宋宗室為帝,遂被金軍驅擄北去,旋即降敵在金廷大倡和議,故於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檜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罷相閑居。紹興七年(1137),秦檜任樞密使,與宰相張浚勸說宋高宗收回由岳飛並統淮西等軍的成命,招致淮西軍的嘩變投敵,八年,秦檜重新拜相,力主和議,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詔書。十年,金朝都元帥完顏宗弼領兵南侵,岳飛等軍大舉北伐,屢破金軍,進逼開封,秦檜卻慫恿宋高宗迫令班師。十一年,宋高宗與秦檜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軍權,誣構謀反罪狀,殺害岳飛,與金朝再次簽訂屈辱的和約。宋向金稱臣、納貢、割地,金規定宋高宗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秦檜再次任相18年,獨攬朝政,排除異己,大興文字獄,極力貶斥主張抗金的官員,壓制抗金輿論,篡改官史。他還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經界法,丈量土地,重定兩稅等稅額,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稅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貧民下戶因橫征暴斂而家破人亡。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22226/31777/31779/2329932.html)南宋之所以被外族入侵,受金人統治,就因為南宋政府的軟弱無能和其朝政的腐敗不堪。朝廷內部,奸臣當道為了個人私利,秦檜處處陷害忠臣良將,竟然連夜十二道金牌召回枕戈前線的岳飛,並以「莫須有」的罪名輕輕地掩蓋了將軍一生 「精忠報國」的宏願。在歷史的長空,只留下一聲「還我河山」和一曲《滿江紅》供後人緬懷。(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1023 ... 21K 2005-11-8)

❹ 本人想求岳飛的<滿江紅>帶背景圖片的 背景是比較熱血 象浴血沙場類別的那種.

❺ 岳飛寫滿江紅的背景

關於此詞的創作背景,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

第二種說法: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第三種說法:《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

(5)岳飛家中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賞析

此詞上片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

詞的下片運轉筆端,抒寫詞人對於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忠於朝廷即忠於祖國的赤誠之心。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

❻ 岳飛背景資料簡介!!!!有急用!!!!

岳飛簡介:1103~1142 南宋名將 ,軍事家。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少時習武,喜讀兵書、《左傳》。北宋末年,曾從軍抗遼。靖康元年(1126),復投軍於趙構大元帥府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後隸屬副元帥宗澤,在黃河南北屢敗金軍。二年,北宋亡,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飛上書反對宋室南遷,力請高宗趙構北渡親征,恢復中原,被革職。轉投河北招撫使張所,任中軍統領,隨都統制王彥北渡黃河,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建炎三年 (1129),隨軍南撤建康(今南京),隸屬江淮宣撫使杜充,任右軍統制。隨都統制陳淬在馬家渡(今安徽馬鞍山市東北)阻遏金將完顏宗弼軍渡江,因諸軍皆潰,孤軍難敵,力戰後退屯蔣山(今南京紫金山),整飭所部,招收散兵游勇,自成一軍,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等地,多次獲勝。次年春,率軍於常州(今屬江蘇)截擊完顏宗弼軍渡江北歸,先後於清水亭、牛頭山(均在今江蘇江寧西南)、靖安鎮(今南京西南)擊敗金軍,收復建康,升通、泰鎮撫使,駐屯泰州(今屬江蘇)。繼奉命進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郵)等地與金軍鏖戰,因眾寡懸殊,被迫棄泰州退守江南。 紹興元年(1131),隸屬江淮招討使張俊,率部轉戰於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擊破盜匪李成軍;招降張用,遷神武右軍副統制。二年,擊破盜匪曹成軍,屯戍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年,鎮壓吉、虔(今吉安、贛州)二州農民起義軍。偽齊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襄樊)、鄧州(今屬河南)

後,他建策收復襄陽等六郡,進圖中原,被宋廷採納。四年,任黃州、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率軍自江州溯江西進,克復漢水重鎮郢州(今湖北鍾祥),遂分兵北進,連克隨州(今屬湖北)、襄陽、鄧州,大敗金與偽齊軍,並趁勢收復唐州、信陽軍(今河南唐河、信陽市),從而控制長江中游廣大地區,打開與川、陝通路,以功授清遠軍節度使。此後,營田積糧,訓練軍伍,積極為收復中原作準備。同年冬,出兵救援廬州(今合肥),擊敗金與偽齊軍。五年,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神武後軍都統制,奉命鎮壓洞庭湖地區楊么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一反宋軍秋季防禦常法,舉兵奇襲偽齊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嵩縣),一舉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軍反擊,兵臨蔡州。 七年,升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力陳乘偽齊主劉豫被廢,金軍無備,增兵北伐,圖取中原之策。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和議,重申收復兩河壯志,均遭高宗與權相秦檜拒絕。

十年,率軍迎戰大舉南進之完顏宗弼軍,按照以襄陽為基地、連結河朔、收復中原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以部分兵力迂迴側擊東京一帶金軍;自率主力從正面反擊,直趨中原。在民眾配合下,僅月余,相繼收復西京(今洛陽)及陳(今淮陽)、蔡間諸要地,形成東西並進,威逼東京金軍之勢。旋於郾城之戰中,充分利用所部士氣旺盛、訓練有素等有利條件,大敗金軍精騎。繼在潁昌之戰中,再次擊敗完顏宗弼軍的反擊。正當岳飛行將揮師渡河時,高宗、秦檜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班師,致使其恢復中原計劃功敗垂成。 十一年,率軍進援淮西。後被召回臨安(今杭州),罷宣撫使,改授樞密副使,解除兵權,為秦檜及其黨羽誣陷入獄。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孝宗時追謚 「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 岳飛精韜略,善運籌,博採眾謀,團結民眾。行師用兵善謀機變。作戰指揮機智靈活,不拘常法,強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嚴於治軍,重視選將,信賞明罰,愛護士卒。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宋史·岳飛傳》)著稱。常能以少勝眾。金軍嘆稱:「撼 山易,撼岳家軍難!」
參考資料:岳飛簡介:1103~1142 南宋名將 ,軍事家。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❼ 岳飛的家世背景

在南宋初年的「中興四將」里,岳飛出身農家,年紀最輕,資歷最淺。他比張俊小十七歲,比劉光世和韓世忠小十四歲。1129年,就是建炎三年,平定護衛親軍叛亂時,韓世忠與張俊已經官拜節度使,成為相當於今天大軍區司令一級的人物;岳飛則是正七品的東京留守司統制。如果硬要比喻的話,那麼大體相當於今天的正團級軍官。而且,張俊還曾經是岳飛的老領導,多次重用、提拔、獎勵過岳飛。劉光世則是將門之後,其家世背景、資歷和經歷都是岳飛所不能比擬的。

到紹興六年,即公元1137年時,八年左右時間,岳飛已經官拜太尉,擔任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太尉是宋代武將的最高頭銜,宣撫使則是僅次於宰相的執政級實職差事,一般情況下,要由現任執政官充當。至此,岳飛成為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駕齊驅的高官。

公元1127年,也就是建炎元年,趙構稱帝不久,岳飛前去投效。當時,岳飛二十四歲,只是一個低級軍官,相當於如今的營連長之類。他滿懷熱情地給皇帝寫了一封信,指名道姓地建議這位時年二十一歲的皇帝,不要受黃潛善、汪伯彥之流的影響,要銳意恢復,不辜負中原人民的希望,等等。這里提到的兩個人,正是剛剛幫助趙構當上皇帝的兩位宰相。若干年後,在二十四史的《宋史》中,這兩位宰相都被列進了奸臣的行列。不過在當時,他們還算寬大,沒有滅掉岳飛,只是下令把這個年輕人遣送回老家。

岳飛很郁悶。他轉了一圈,又去投奔河北招討使張所。這一次,張所相當欣賞他,讓他以中軍統領的名義,隸屬王彥領導,渡河抗金。

遺憾的是,岳飛與這位王彥對不上眼,二人發生沖突。而且一氣之下,岳飛拂袖而去。按照大宋軍法,凡部屬擅自離開主將,均以逃兵論處,罪當斬首。岳飛不可能不知道這條軍律。但是寧願頂著如此重大的罪名離去,很有可能是這兩個人同性相斥、實在是互不相容的結果。

他們都自視甚高,個性都很倔強,軍事才華不相上下,同樣是堅定的主戰抗金派,兩個人對當朝的兩位宰相黃潛善汪伯彥同樣不以為然,同樣當面言辭激憤地忤逆過兩位宰相。王彥領導八字軍抗金,威震河朔,並屢屢冒犯當朝權貴;於是,很早就犯了忌諱,被剝奪兵權轉成文職官員,成為治理一方的地方大吏。當時的輿論相當為他不平和惋惜。但是王彥卻由於事親以孝,居官清廉兼才幹出眾而很快在文官的職位上也享有了很高的聲望。就這樣,他們本來應該是相當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同志和戰友。結果,極其可惜地卻反目成仇。我們只能用一句俗不可耐的成語來形容,就是一山難容二虎。而且,二人之間的嫌惡如此之深,以至於七八年以後,岳飛成為方面大軍統帥,駐屯在襄陽;王彥也成為聲名卓著的文職大吏,被委派為知襄陽府、京西南路安撫使。這時,已經年屆知命的王彥,寧肯辭職,也不願和岳飛同處一地共事。這真的令人十分惋惜。

就這樣,岳飛離開王彥的八字軍,輾轉來到京城開封。結果,在開封街頭,真的被人認出,當作逃兵給抓了起來。就在即將被砍頭的危急時刻,岳飛碰上了當時京城的最高負責人——開封尹兼東京留守宗澤,這個職位大致相當於首都的市長兼軍管會主任。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一眼看出這個小夥子不是凡俗之輩,喝令刀下留人。交談之下,宗澤認定這是個有出息的年輕人,將他收留在自己帳下。當時,正值金兵來犯。宗澤令岳飛率五百名士兵出戰。岳飛勇猛善戰,以少勝多,大捷而返。從此深得老人的喜愛,被破格提拔為正七品的東京留守司統制,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團級幹部。岳飛一戰成名,就此進入人們的視野。

不久,宗澤去世。接手宗澤職位,成為岳飛頂頭上司的是杜充。此人特殊地殘暴,特別喜歡以微小的過失殺人立威。誰知,在趙構眼中,居然認為這一點表明此人果決有為,擁有大才。於是,連連委以重任。最後,拜他為宰相,將十餘萬大軍交給他,令其負責南宋長江防線中最緊要的建康一線的防守。建炎三年六月,金兵大舉,直下江南。在杜充的指揮下,宋軍長江防線全線崩潰。趙構君臣被追殺得在茫茫大海上奔逃飄盪了四個多月。而杜充也成了南宋第一位叛國投敵的宰相。現在,這位宰相終於有機會用自己的無恥,來證實趙構皇帝的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了。直到這時,岳飛終於獲得了一個獨當一面、施展才華的機會。他收攏潰散的兵馬,帶領他們轉戰於宜興、常州一帶。黃天盪一戰,是韓世忠創下的雖敗猶榮的輝煌戰例。倘若不是幾個小漢奸見利忘義,這一仗很有可能會使後來的歷史重新寫過。令人回腸盪氣的巾幗英雄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講的就是這次戰役。岳飛配合韓世忠,設伏於牛頭山,也參與了是次大戰。這一年,岳飛二十六歲。

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春天,金兵北撤。他們錯過了消滅南宋政權的最佳時機,從此再也沒能渡過長江。南宋帝國利用這寶貴的喘息機會,下力氣平息疆域內幾股叛亂、割據巨患,穩定政權,渡過了風雨飄搖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張俊的推薦、重用下,岳飛在一連串惡仗、硬仗中,以少勝多,連戰連捷,迅速脫穎而出,成為整個帝國最為耀眼的一顆將星。1133年秋天,皇帝趙構將他召到首都,親自書寫「精忠岳飛」四個大字,製成錦旗賞賜給他。同時,要在京城為他建造府第。岳飛辭謝說:「敵未滅,何以家為?」——大敵未滅,要家干什麼?這情形,很像漢代名將霍去病的故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此,皇帝趙構相當喜悅,很親切地徵求岳飛的意見:「你覺得天下什麼時候可以太平?」岳飛回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據說,趙構很吃驚,沒有想到一介武夫能說出這么有水平的話。不久,剛過三十而立之年的岳飛便被授清遠軍節度使,封武昌縣開國子,成為整個長江中游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公元1137年,即紹興七年二月,岳飛奉命進京述職。在此之前,曾經發生了一件對趙構影響不小的事情:稍早一點,正月里,皇帝兩年前派到金國去的一位使者返回,帶來了發自金國最高決策層的信件通知,趙構被掠到金國的父親宋徽宗,已經在兩年前即1135年去世;寧德皇後則是在九年前即1128年,就已經去世。得此凶問,趙構「號慟擗踴」,捶胸頓足號啕痛哭,連續幾天不吃不喝。表現得相當悲痛。平心而論。金國的做法的確挺野蠻,即便是敵對雙方,也不必在親生父子的骨肉之情上如此不通人性。這常常可能激起人們的同仇敵愾。事實上,先皇帝慘死異鄉,怎麼說也是這個國家的奇恥大辱。

這件事情很有可能給趙構的刺激很深。於是,他召岳飛進京,除多次討論北伐中原恢復故土的各種可能外,還為岳飛加官晉爵,在職權上做出了一系列安排。

就在這一次,趙構對岳飛褒獎有加,授予了岳飛太尉的頭銜。太尉是個很古老的官銜,大約自秦漢時期開始設置,為全國的軍政首腦,與丞相、御史大夫並稱三公,地位尊崇,權力很大。漢武帝時改稱大司馬。東漢時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從此以後歷朝歷代大多都曾設置。但漸漸虛化,變成榮譽性的加官,沒有實際權力。從宋徽宗的時代起,太尉並不是實職官銜,卻是軍人官職級別中的最高一級,「同二府之列」,「崇以輔臣之禮」。就是說,官拜太尉,就已經可以享受與宰相同樣崇高的待遇了。同時,趙構將岳飛的實職晉升為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成為僅次於宰相,與執政同級,與韓世忠、張俊平行的大將。這一年,岳飛還不滿三十五歲。

隨後,趙構前往建康府,命岳飛扈從。三月初到達丹陽縣,韓世忠率親兵朝見。四日,趙構在鎮江府單獨召見岳飛。九日到達建康府後,趙構又一次單獨召見岳飛,而且是在皇帝的「寢閣」就是卧室里召見的。皇帝對岳飛說:「光復國土,中興大宋這項事業,我就託付給你了。從今以後,除了韓世忠、張俊之外,其餘的軍隊都交給你節制」。古代漢語中,「節制」一詞帶有約束、指揮、管轄的意義,相當於今天歸岳飛領導的意思。這相當不尋常,其意味深長之處在於:這個作法與宋朝的帝國傳統相去甚遠。與皇帝素無淵源的岳飛,得到了皇帝的高度信任;大宋開國一百七十多年,對軍人深切忌諱與防範,還沒有哪一個將領得到過這樣的信任與權力。這道命令一下,岳飛就將是全國大部分軍隊的實際統帥。以岳飛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統領這樣一支稱得上強大的軍隊,大舉北伐,其成功的可能性並非沒有。如果真的能夠這樣,很可能將深刻地改寫中國歷史;趙構也將以雄才大略的一代偉大君主的形象,出現在史冊之中。可惜,假設對歷史毫無意義。事情畢竟發生了變化,而且變化得一塌糊塗。中興四將所領導的四支大軍加上吳玠率領的川陝部隊,是在近十年的抗金戰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這十年,整個是一個大動盪,大分化,大重組的十年。南宋政權在生死線上苦苦支撐,沒有必要沒有能力也沒有可能實行以文制武這一套。一切都在適應戰爭的需要而自然成長。於是,這五員大將對他們所領導的軍隊,也自然而然地具有了極大的權威。因此,民間自發地稱呼韓世忠部隊為「韓家軍」、張俊部隊為「張家軍」、劉光世部隊為「劉家軍」、岳飛部隊為「岳家軍」、吳玠部隊為「吳家軍」。

公元1135年,即紹興五年,幾經變化後,南宋軍隊形成了以這五支部隊為核心的行營護軍建制:

韓世忠部為行營前護軍,兵力八萬人,以淮東楚州就是今天的江蘇淮安為大本營;

張俊部為行營中護軍,兵力八萬人,以建康即今日南京為大本營;

劉光世部為行營左護軍,兵力五萬二千人,先後以池州即今日安徽貴池和廬州即合肥為大本營;

岳飛部為行營後護軍,兵力十萬人,以鄂州即今日武昌為大本營;

吳玠部為行營右護軍,兵力七萬人,以興州即今日陝西略陽仙人關為大本營。

如今,按照皇帝趙構的內定安排,岳飛接管劉光世的行營左護軍,同時節制吳玠的行營右護軍,讓他統帥全國五分之三左右的兵力,在淮西、川陝、荊襄三個主要正面戰場上,對金兵形成全面反攻的戰略態勢。這無疑是一個相當具有戰略眼光和魄力的安排。其激動人心之處自不待言。岳飛感奮不已。如果這一切順利實現,這位青年將軍與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青年皇帝,君臣二人的人生事業將可能達到一個令人目眩的光輝頂峰。

這里表現出來的君臣風雲際會與默契,相當動人。

至此,岳飛迎來了自己生命中的黃金歲月。

揣度此時岳飛的心情,他的自我感覺肯定非常好。這很正常,沒有什麼不對。畢竟,這一切榮譽、地位、權力、威望,都是他在槍林箭雨中真刀真槍打出來的,他完全受之無愧。但是,另一方面,這一切,很有可能也造成了他對皇帝趙構的錯覺,使他把適用於普通人之間的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崇高感情與信條,應用到了皇帝身上,這就大錯特錯、錯盡錯絕了。

原因很簡單,在中國的帝制文化之下,任何將普通人的感情加諸皇帝的行為,都會被視為對皇家權威的冒犯,從而形成對於行為者本人的絕大殺傷力。不管這種感情多麼真摯、多麼可貴。從歷史記載上判斷,岳飛很有可能為了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就是犯了這種錯誤,而且錯得至矣盡矣!

大約就在這段時間里,有一天,岳飛與皇帝趙構談話。君臣二人十分投機。可能是談得興起,岳飛突然相當莽撞地提出,希望皇帝早日解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此言一出,談話的氣氛立即急轉直下。盡管當時正值岳飛的聲望如日中天、最受信任最受寵愛之際,趙構仍然絲毫也不假以辭色地呵斥道:「你雖然出於忠心,但是,手握重兵在外,這種事情不是你所應當干預的。」岳飛的臉色當時就變了,十分尷尬。他退出去後,皇帝立刻接見了岳飛的參謀官薛弼,趙構對他講了這件事情,並關照這位參謀長說:「看樣子岳飛不太高興,你可以去開導開導他。」

幾年前,在金兵的追殺下,趙構由於驚怖導致陽痿,並喪失了生殖能力;如今正在想盡一切辦法醫治。他剛剛三十齣頭,畢竟還存著很大的希望。前些時候,他又遭遇了一個更加慘痛的事件:唯一的兒子,因為宮女不小心踢翻一個銅鼎,而被驚嚇抽搐致死。這兩件最深的隱痛,如今被岳飛的一句話都給鉤了起來,其心情之灰惡惱怒可以想見。

問題的嚴重還不僅僅在於岳飛哪壺不開提哪壺。最要命的是,岳飛觸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諱:手握重兵的武將對皇位繼承感興趣。我們知道,皇權繼承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絕對核心的敏感問題,為此所導致的皇家骨肉相殘比比皆是;為此形成臣僚或飛黃騰達或家破人亡的故事也史不絕書。人們歷來特別容易把這個問題和那些手握重權、重兵的文臣武將們的政治野心聯系起來。

❽ 有關岳飛的滿江紅背景資料

岳飛(1103~1142年),南宋軍事家,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練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不久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次年,趙構建立南宋王朝。1129年,金將兀術率金軍渡江南侵,攻陷建康(今江蘇南京)。岳飛堅持抵抗,攻擊金軍後防。第二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將兀術,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之後,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1139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岳飛上表反對。次年,兀術進兵河南。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大批失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仙鎮,距開封僅45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在朱仙鎮,岳飛招兵買馬,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這時高宗、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不久被誣謀反下獄。1142年12月29日,以「莫須有(意:也許有吧)」的罪名與其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害於臨安風波亭,年僅39歲。孝宗即位後,追謚「武穆」,寧宗時被追封「鄂王」。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在其戎馬生涯中,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沒有一次敗績,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岳飛著有《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詞《滿江紅》是千古絕唱的名作,世代傳頌。

一、建炎四年(1130年),岳飛駐軍宜興縣,因事到附近的廣德軍去公幹,在其地金沙寺的牆壁上寫了一段「題記」說:

余駐大兵宜興,沿(緣)干王事過此,陪僧僚謁金仙,徘徊暫憩,遂擁鐵騎千餘,長驅而往。然俟立奇功 ,殄丑虜,復三關,迎二聖,使宋朝再振,中國安強,他時過此,得勒金石,不勝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 ,河朔岳飛題。

二、岳飛從廣德軍又「擁鐵騎千餘」回駐宜興之後,同年六月又在宜興縣張渚鎮張大年家的廳事屏風上寫 了一段《題記》說:

近中原版盪,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將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小大歷二百餘戰,雖未及遠涉夷荒,討盪巢穴,亦且快國仇之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復,賊擁入江,倉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馬不回耳!今且休兵養卒,蓄銳待敵。如或朝廷見念,賜予器甲,使之完備,……即當深入虜庭,縛賊主,蹀血馬前,盡屠夷種,迎二聖復還京師,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飛書。(此據趙彥衛《雲麓漫抄》摘引。岳珂所編《家集》亦收此文, 文句較簡略,標題為《五嶽祠盟記》。)

三、紹興二年(1132年)七月,岳飛因追剿軍賊曹成的匪眾而進軍湖南,當他班師經過永州祁陽縣的大營 驛時,他也寫了一段《題記》,其文為:

權湖南帥岳飛被旨討賊曹成,自桂嶺平盪巢穴,二廣、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聖遠狩沙漠,天下靡寧,誓竭忠孝。賴社稷威靈,君相賢聖,他日掃清胡虜,復歸故國,迎兩宮還朝,寬天子宵旰之憂,此所志也。顧蜂蟻之群,豈足為功!過此,因留於壁。紹興二年七月初七日。(岳珂編《家集》卷十)

四、南宋人趙與時的《賓退錄》卷一,有一條記事:紹興癸丑(按即紹興三年,亦即1133年),岳武穆提兵平虔、吉群盜,道出新淦,題詩青泥市蕭寺壁間雲 :

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淳熙間,林令(梓)欲摹刻於石,會罷去,不果。今寺廢、壁亡矣。其孫類《家集》,惜未有告之者。

五、在岳珂所編《家集》卷十,還收錄了兩首律詩,都沒有載明寫作年月和地點。其中一首的題目是《題翠岩寺》,全文為:

秋風江上駐王師,暫向雲山躡翠微。 忠義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鎮邊圻。

山林嘯聚何勞取,沙漠群凶定破機。 行復三關迎二聖,金酋席捲盡擒歸。

這里既有「秋風江上駐王師」句,又有「山林嘯聚何勞取」句,則其寫作時間可能是在鎮壓了虔州和吉州兩地的起義群眾之後,也可能是在追殲曹成所率領的那股游寇之後,也可能是在鎮壓楊幺所率領的湖湘地區起義群眾的前後。雖難斷言其確在何時,但總應寫在紹興二年至五年這一時間內,卻是可以判定的。

另一首律詩的題目是《寄浮圖慧海》,其全文為:

湓浦廬山幾度秋,長江萬折向東流。 男兒立志扶王室,聖主專師滅虜酋。

功業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伴赤松游。 丁寧寄語東林老,蓮社從今著力修。

岳飛只有在紹興六、七兩年內,為了守母喪,以及為了接管劉光世的軍隊事而與張浚發生嫌怨,曾先後兩次在廬山住了較長的時日,估計他與浮圖慧海的相識相熟,也應在此時期內。因此,這首七言律詩的寫作時間 ,最早應在紹興七年他又回到鄂州軍營之後,最晚應在紹興十年進軍中原去抗擊女真鐵騎的稍前或稍後。

以上引錄的幾首詩和幾篇題記,其內容所表達的,全都是岳飛的忠君愛國(此 「國」字只指宋政權,非指 「中國」)思想,全都可以證明,他隨時隨地都是念念不忘報君父之仇、雪國家之恥的:他討平了流竄湖南的軍賊曹成,而卻說他的志願唯在於「掃清胡虜」,僅僅平定了「蜂蟻之群,豈足為功」;他提兵鎮壓了虔吉二州的農民起義軍,而卻說他只是志在「斬除頑惡(按指女真入侵者)還車駕」;他既一再說要「 立奇功,殄丑虜,復三關,迎二聖」,「深入虜庭,縛賊主,蹀血馬前,盡屠夷種」;又一再表示「必期清塞水」,「直欲鎮邊圻」,「功業要刊燕石上」,「金酋席捲盡擒歸」。上邊引錄的這幾首詩和幾篇題記當中的這些語句,按其意境和感情來說,和《滿江紅》詞可以說是完全屬於「無差別境界」的。把這樣一些語句加以洗煉,並使用虛實並舉的手法,重新排列組合一番,用長短句的體裁並寫出來,豈不正就是那首《滿江紅》嗎?

《題翠岩寺》詩中的「功名直欲鎮邊圻」句,和《寄浮圖慧海》詩中的「功業要刊燕石上」句,所表達的志趣,粗看來似與《滿江紅》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句意不相符合,實則也並不然。前兩句所表達的是他的願望,及至已經得到了節度使等類的很高的官銜之後,再與夙志稍加對照,便感到這功名並非因「鎮邊圻」而得,而這「功業」也更遠遠不能刊刻在燕然山上,當然他就要視同「塵與土& rdquo;了。

基於上述種種,我認為,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據,可以作出判斷說,譜寫這首《滿江紅》歌詞的,和寫作上引那些《題記》與那些詩篇的,正是同一個人,即南宋名將岳飛。

自從這首《滿江紅》詞為世人傳誦以來,直到本世紀的三十年代為止,從來沒有人對此詞是否岳飛所作提出過疑問。到三十年代末,余嘉錫先生的《四庫提要辨證》印行出來,其中有辨證四庫館臣對明人徐階編《岳武穆遺文》提要的一篇,首次斷言徐階收入《岳武穆遺文》(即《岳集》)的這首《滿江紅》詞並非岳飛所作 ,其言曰:

至《滿江紅》詞,則〔弘治時浙江鎮守太監〕麥秀實始付刻,其字為〔趙〕寬所書,非〔岳〕飛之親筆。然寬不言所據為何本,見之於何書,來歷不明,深為可疑。…… 《滿江紅》詞不題年月,亦不言作於何地,故無破綻可指,然不見於宋元人之書,疑亦明人所偽托。〔桑〕悅《記》(按,此指桑悅所作《刻〈送紫岩北伐詩〉碑記》,見徐編《岳集》卷五)中已有「踏破賀蘭山缺 」之語,則其偽當在悅以前,第不知出何人之手。…… 自徐階收此等詩詞入《岳集》,李楨從之,嘉靖間錢如京刻《桯史》,又取而附之卷末。後之重編武穆文者,若單恂、黃邦寧、梁玉繩等復從《桯史》轉錄入集,而李楨、單恂更增以偽作,於是傳播遍天下,而《滿江紅》詞尤膾炙人口,雖婦人孺子無不能歌之者,不知其為贗本也。然以偽為真,實自徐階始。階不足道也,四庫館諸臣何其一無鑒別也哉!或者曰:「《送張紫岩詩》其偽固無可疑,若《滿江紅》詞真偽皆無實據。其中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及『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句,足以勵邁往之風而作忠義之氣,於世道人心,深為有裨,子何必以疑似之詞強坐以偽也哉?」 應之曰:「考證之學之於古書也,但欲考其文之真偽,不必問其理之是非。……號稱武穆之《滿江紅》詞,雖為人所信,以視「經典」則有間矣。其詞莫知所從來,……吾何為不可疑之哉?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至其為岳珂所未見,《鄂王家集》所無有,突出於明之中葉,則學者不可不知也。」

❾ 岳飛真正的面貌圖片

南宋劉松年所作的「中興四將」圖(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全身立像),應該比較符合原型。

中興四將指中國南宋時期四位著名的南渡將領,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四位將領是指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錡。另一說法是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這一說法來自於宋朝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

四位將領均有王爵,岳飛追封鄂王,劉光世追封鄜王,韓世忠追封蘄王,張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劉錡取代劉光世,以史料來看更為可信。第三種說法由南宋史官章穎提出,將岳飛、李顯忠、劉錡、魏勝列入自己的《皇宋中興四將傳》一書。

(9)岳飛家中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❿ 岳飛所在朝代的背景

1、南宋初期,趙勾在臨安建立南宋 北宋被金所滅,人民要求收復中原,岳飛率領岳家軍擊敗金,勢力強大,趙勾和秦檜害怕會危害其統治,用12道金牌將他召回,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殺害。
2、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1-2]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3、評價
《湖北轉運司立廟牒》:「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忠愍謚議》:「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