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頤和園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唯美高清橫屏圖片素材 2025-01-16 08:29:11
適合學黨史ppt背景圖片 2025-01-16 08:13:01

頤和園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02 23:19:43

⑴ 頤和園景點介紹和圖片有哪些

  1. 樂壽堂

    樂壽堂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原建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被毀,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樂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2. 後山後湖景區

    後山後湖景區位於頤和園最北部,建築較少,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與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比。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布局緊湊,各有妙趣。

⑵ 請問有頤和園的圖片嗎

你可以通過網路、雅虎、google的搜索器搜索。
如果不會,可以通過以下三個地址搜索:
1.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D2%C3%BA%CD%D4%B0&z=0
2. http://image.cn.yahoo.com/search?pid=yisou&source=ysearch_img_hp_search&p=%D2%C3%BA%CD%D4%B0&sf=
3.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complete=1&hl=zh-CN&ie=GB2312&oe=GB2312&q=%D2%C3%BA%CD%D4%B0&btnG=%CB%D1%CB%F7%CD%BC%C6%AC&gbv=2
4.頤和園景點介紹:http://www.summerpalace-china.com/newEbiz1/EbizPortalFG/portal/html/jingdianjieshao.html

⑶ 頤和園的圖片(最美的)

有了

⑷ 頤和園的資料和圖片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全園佔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約佔四分之三。

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的建築格局:

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樑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

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

⑸ 頤和園景點圖片介紹

北京頤和園簡介以及頤和園景點介紹【組圖】
北京旅遊-頤和園簡介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 年 3 月 4 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 "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 的造園准則。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佔地 2.97 平方公里,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園中有點景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 20 余處, 3000 余間古建築,面積 70000 多平方米,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 " 海上仙山 "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全園大體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生活居住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華麗雄偉,氣勢磅礴。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 " 文化建園 " 為宗旨,用 " 一種精神五種意識六個一流 " 的企業文化統領職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 年 12 月 2 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近年來,頤和園先後獲得了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批國家 AAAA 級景區等諸多榮譽稱號, 2000 年順利通過國際標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使頤和園的管理、保護、研究邁上了規范、科學、法制的管理軌道。

⑹ 頤和園圖片

http://ke..com/picture/7379/9572580/0/?fr=lemma&ct=single#aid=0&pic=

⑺ 頤和園的資料以及圖片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1]

  • 中文名稱

  • 頤和園

  • 外文名稱

  • The Summer Palace

  • 氣候類型

  • 溫帶季風氣候

  • 佔地面積

  • 290公頃

  • 開放時間

  • 6:30—18:00(大門開放時間)

  • 景點級別

  • AAAAA級

  • 門票價格

  • 30元/張(旺季),20元/張(淡季)學生票半價

  • 著名景點

  • 萬壽山、昆明湖等

  • 建造時間

  • 1750年

  • 景區類型

  • 人文景觀、歷史景觀

  • 所屬國家

  • 中國

  • 所屬城市

  • 北京市海淀區

  • 主要植被

  • 溫帶季風帶植被

  • 建議遊玩時長

  • 4-5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

  • 四季皆宜色

⑻ 有沒有頤和園的簡介和圖片

http://www.summerpalace-china.com/newEbiz1/EbizPortalFG/portal/html/ProgramShow.html?ProgramShow_ProgramID=

詳看,希望對你有用

⑼ 頤和園的資料 圖片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之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 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島,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非常好。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文化建園 」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 靜宜園、玉泉山 靜明園、萬壽山 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同遭嚴重破壞。

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以海軍軍費的名義籌集經費)修復此園,改名為「頤和園」,其名為「頤養太和」之義。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結束。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1898 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洗劫,翌年,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後,再次動用巨款修復此園。1924年,頤和園辟為對外開放公園。

【區域劃分】
[編輯本段]
慈禧大力修復此園的目的乃為了避暑和頤養天年,她獨獨看中了這塊具有「萬壽」名稱的寶地。從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由於慈禧常需在這里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為此在園的前部專門建置了一個宮殿區和生活居住區,所以頤和園是一個兼具「宮」,「苑」雙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全園可大致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由於頤和園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組成多進院落的建築群,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二者既分隔又有聯系。其中,以仁壽殿為中心,仁壽殿後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後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芸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樂壽堂面臨昆明湖,東面有德和園大戲樓,西接長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玉瀾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緒皇帝的寢宮。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正殿玉瀾堂,有東西兩配殿,東名霞芬室,西稱藉香榭。後檐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樑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即是碧波盪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環境幽雅,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

【造園手法】
[編輯本段]
萬壽山,屬燕山余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由於島堤分隔,湖面出現層次,避免了單調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使昆明湖益發神似西湖。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傑出範例。湖區建築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湖岸和湖堤綠樹蔭濃,掩映瀲灧水光,呈現一派富於江南情調的近湖遠山的自然美。

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綉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於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於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0米,雄踞於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餘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鑲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後湖的河道蜿蜒於萬壽山北坡即後山的山麓,造園匠師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牆的局促環境,在北岸堆築假山障隔宮牆,並與南岸的真山脈絡相配合而造成兩山夾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寬有窄,時收時放,泛舟後湖給人以山復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為園內一處出色的幽靜水景。

後山的景觀與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境,林木蓊鬱,山道彎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築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境組成精緻的小園林。它們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均能隨地貌而靈活布置。後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後山的建築除諧趣園和霽清軒於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餘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模。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池北岸疊石為假山,從後湖引來活水經玉琴峽沿山石疊落而下注於池中。流水叮咚,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

⑽ 頤和園景點介紹和圖片

仁壽殿、知春亭、文昌院、文昌閣、十七孔橋、南湖島、西堤沿線景點(橋、樓、古柳 西堤)、暢觀堂、石舫與長廊、佛香閣景區(排雲殿和智慧海)、蘇州街、澹寧堂、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
德和園、樂壽堂、永壽齋、諧趣園。
圖片你可以在網路圖片中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