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邊城》小說美在哪裡
........
⑵ 邊城中有哪些美
意境如詩
《邊城》全文都被一種悠然的詩意繚繞,美麗且寂靜。邊城偏於中國西南,環有武陵山、雪峰山與雲貴高原。酉水等河也匯集於此。青山,綠水,與世隔絕,隱逸中透著古韻和質朴感,詩意中更添幾分神秘。正如沈先生所說,「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是「中國另一地方另外一種事情」 (《邊城題記》) ,文中的邊城散著一種遠離城市的如詩般的純凈氣息。
整篇《邊城》如一支純朴的牧歌,娓娓道來生命的質朴美麗,靜坐聆聽那些自善良人心傳來的天籟,感受著這遠離塵世喧囂的桃花源,整顆心也不知不覺地從字里行間染上那份剔透明凈的的氣息。
人性如詩
邊城一文所創造的人物,更是如詩般讓人回味悠長。
作為《邊城》里塑造最成功的人物,翠翠是最完美的詩意結晶。弄渡船的外孫女,明慧溫柔的品性,是沈先生的長時期的「思鄉情結」茹養出來的一顆明珠。她「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她又「如山頭黃鹿一樣,從想不到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這些淳樸、純潔的性格,像一首簡短而明朗的的詩。翠翠的愛情是全文主線,這愛情是那樣純凈,那樣真誠,那樣超過一切世俗利害關系。那份愛情自朦朦朧朧中成長,一步一步,長得完滿且堅定。初遇二老,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甚至擺渡也不時想起遇見二老的場景;真見到二老時,又用裝作不在意來掩飾那份砰然心動,少女情懷躍然紙上。後來,儺送二老按照老船工所指出的「馬路」,夜裡去為翠翠唱歌。「翠翠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彷彿輕輕的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懸崖半腰,——去作什麼呢?摘虎耳草!」作者以電影慢鏡頭的形式,用歌聲帶起女孩的心緒,抽出纖長透明的翎羽,振翅翩躚。這萌動的少女情懷譜寫的正是一篇韻律和婉,悠然動人的抒情長詩。
而翠翠的祖父,終身擺渡,毫無倦意,不收人錢財,就是收了也將錢買些茶葉,沏好了讓渡河人解渴解疲,是勤勞善良的中國典型勞動者。他深深地關心著翠翠,心心念念她可以有個好的歸宿,這樣自己才可安心地死去。祖父的形象處處體現出一種朴質善良的人性魅力。此外,《邊城》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包含著些詩性,如二老,生於鄉間,習於水性,染於山情,安於故土,對於愛情更是毫無邪念。正是這種純凈的「詩人性格」,吸引了翠翠那顆同樣透明無瑕的心。
言語如詩
《邊城》的結構完美,一氣呵成;而各節又自成起訖,形成一首一首圓滿的散文詩。
「我平常最會想像好景緻,且會描寫好景緻。」沈從文可謂遣詞用語,寫景繪境的聖手。《邊城》文中如詩的語言,如畫的意境,正是將這如詩如畫的反應得如此動人的緣由。王曾祺先生這么評價道:「《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最好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的放筆橫掃,不加節制;也不似後期那樣過事雕琢,流於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台瑪瑙櫻桃。」
景,是人物所在的環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繪景即塑人。縱觀全文,處處言語精闢,無不讓人贊嘆:「天快夜了,別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鵑叫個不息。石頭泥土為白日曬了一整天,到這時節皆放散一種熱氣。空氣中有泥土氣味、有草木氣味,且有甲蟲氣味」,對氣味、聲音的描述,將寫景的獨特意趣發揮到極致;「……渡口飄來鄉下生意人的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隱隱的反射與承托,撥動起心尖的觸動……每一處景都繪出一幅迷人畫卷。
心境如詩
創作期間,沈先生從鄉下跑到大城市,對上流社會的腐爛生活,對城裡人的「庸俗小氣自私市儈」深惡痛絕,這引發了他的鄉愁,激發了他對故鄉尚未完全被現代物質文明所摧毀的淳樸民風無限懷念。
可是,隨著即便在湘西,在物質文明的膨脹與積壓中,那種古樸的民風也正在消失。沈先生在《長河題記》中說:「去鄉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麼都不同了。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社會培養成功的一種唯實唯利的人生觀。」可見,《邊城》中所描述的那種生活也難逃被替代的命運。王曾祺先生曾在評論中說:「《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的很深的悲劇感。」但是,即使有些東西已經在時光的流逝中漸漸淡薄,可是那份留在沈先生心中的,對美的執著,對真淳品性的肯定與推崇,卻是持久的。
沈先生自己曾這么說:「……或者只能給他們(指當時的讀者)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
而能寫出如許美文的沈先生,擁有的一顆充滿對美的眷戀的心。
曾經,因為階級斗爭方面的問題,沈先生這一代文學巨擘被下放到五七幹校打掃廁所。這,是何其悲苦的遭遇。然而,沈從文先生卻超然物外,讓自己生活在審美狀態里,他在給友人寫的信中說「這里的荷花開得真好」。在這樣的條件下的他,本該是心懷怨忖和不平,可他的眼中充斥的,卻是荷花之美,足以體現他思想未被生活的坎坷磨蝕,而是用他心靈的濾網,濾去了狡詐與邪惡,獲得內心世界的澄明與純粹。沈從文先生選擇永遠用一雙透明的眼睛,用一份平和的心境,用一種淡定的姿態,靜靜地看著世界。他以超然的審美,將筆下的邊城由一處落後、封閉、貧窮的僻地,描繪為山美、水美、人美的勝地。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在那個階級斗爭尖銳突出的時代,沈從文用自己的筆芒劃開時代的動盪階級的爭斗在社會、人心中落下的沉沉陰霾,穿破時光,對世人發出對善良、美好、光明的決絕吶喊與呼籲。
《邊城》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它用一種對美最現實的愛,最浪漫的追求,將一切定格於令人感動的每一個瞬間。殘雪壓枝猶有橘,將一份美好,珍藏於它最動人的姿勢,讓它在時間流逝中永恆綻放,足以將每個走近它的人心中那份對美麗的追求喚醒。
⑶ 沈從文的《邊城》寫的有多美有哪些驚艷到你的地方
沈從文,湖南鳳凰人,是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邊城》是沈從文的一大代表作,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講述的是船家少女純粹又美好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寫出了人性的美好。不僅是語言上還是寫作手法上,都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那麼《邊城》這本書到底寫得有多美呢?
第三,故事美。《邊城》寫的是船家少女的愛情故事。翠翠和父親去看龍舟賽時,偶遇了水手儺送,翠翠對於儺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儺送也對翠翠一見鍾情,但是哥哥天保也喜歡翠翠,兩人就用唱山歌的方式開展了競爭。贏的當然是儺送,哥哥之後出了意外,溺水而死,因此,船總對翠翠有了誤會,並想讓儺送和另外一個富家女成親,儺送心中不滿就架船遠去,而翠翠一直等著他歸來。
這就是《邊城》的美,環境美,人性美,故事美,讓人沉迷其中,心生嚮往。
⑷ 請高手講解一下《邊城》美在哪
1、小說反應了孤獨與純真里蘊藏著古樸的人性美。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朴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2、作品簡介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3、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其父為漢族),但有部分苗族(沈從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從文母親是土家族)血統,現代著名作家(備註:雖然沈從文生活在當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稱之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⑸ 《邊城》的美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拜託了各位 謝謝
原始的 淳樸的 以及當時湘西邊陲安靜祥和的氣氛與外面世界動盪不安的亂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或許這樣的一個湘西小鎮,就像是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一樣,是沈從文心中的桃源, 文章表現了一個強烈的主題,通過現實描寫的內容與當時時代大背景形成宣明德對比,從而突出 當人們處在動盪的現實社會中時,對安靜祥和的生活的一種強烈嚮往!
⑹ 邊城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1、寫作背景:邊城是沈從文的傑出代表作,也是魯迅鄉村小說的偉大延續。然而沈老的寫作著力點與別人不同,他寫的不是社會矛盾,而是挖掘人性上的東西。
2、邊城是一部充滿湘西風情氣息的小說,文中大量描寫了湘西底層人物的生活狀況和風俗,可以感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
3、邊城的故事簡單,卻講述得那麼悠長,我們都為翠翠的命運牽腸掛肚。
4、邊城的語言清新流暢,沈老的語言水平是一流的。
5、故事的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和無限的牽掛期盼。
結論:中國近代的小說按集論,《吶喊》排第一,按單篇論《邊城》排第一。
⑺ 《邊城》很美, 風景美,( )美,( )美,( )美
人性美、風情美、悲劇美
⑻ 《邊城》很美,有哪些美
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隱忍著什麼.翠翠就是這座成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帶的很遠的人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祖父在雷雨夜裡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舊無法擺脫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讓先生將這么一個善良的童話描畫的這么悲傷,先生出生在19世紀初, 在當時,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剛在西方列強虎視眈眈下結束了長達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統治,又正處於軍閥混戰的最黑暗的時期,一方面受長達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舉入侵,讓本來就飽經戰火的中華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動亂的年代裡,中華大地烽火連天,人民群眾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後,先生毅然選擇了湘西這片純朴美麗的土地,這些溫良率直的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一片一片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⑼ 高中語文沈從文《邊城》的人情美體現在哪裡
人性美
1、在《邊城》裡面,人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
2、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
3、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
4、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
5、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她在風日里成長著,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著她,教育著她。」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邊城的風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個眉清目秀、聰慧溫柔,且帶幾分矜持、幾分嬌氣的少女。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儺送遠走他鄉,爺爺溘然長世,她痛苦悲傷但並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她像爺爺那樣守著擺渡的崗位,苦戀著並等待儺送歸來,充分表現她性格堅強的一面,展現著柔中有剛的美,她懷著希望與自己坎坷命運作持久的抗爭。
6。翠翠爺爺知道翠翠與儺送之間朦朧的好感,而對媒人閉口不提翠翠的事,始終是真心的呵護翠翠。
7、儺送大哥後來下海,儺送也知與翠翠不太容易在一起,後來也下海,但是儺送和翠翠間的感情干凈而單純
⑽ 邊城小說美在哪裡用幾句話說說邊城的美,急
1、人物美
老船夫為人忠厚,工作恪盡職守,送人渡河從來不要別人給的小費,反准備了大量的煙葉贈人;除了老船夫和翠翠之外,船總順順的仗義疏財,儺送兄弟的剛健爽直,老馬兵的無私友愛等無一不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輝。
2、環境美。
沈從文的故鄉是湖南湘西的鳳凰縣,鳳凰縣是一個美麗的小城,古樸的民居與青山綠水渾然天成,現已成為是我國一個著名的旅遊點。
3、文化美。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受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形成的,同時對該地的人們產生深刻的影響。一方水土一方人,可以想像翠翠和老船公他們秉性中那些美的東西正是只有在湘西這樣美的地方才能形成的,這些人物的美和環境的美就構成了這里的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4、理想美。
《邊城》為我們展示了無限的美:美麗的翠翠,美麗的老船工,美麗的山,美麗的水,美麗的人情,美麗的民風,美麗的文化... ...實在太美,美不勝收,美得讓人不可信,所以《邊城》的美是沈從文的文學理想,是一個心中的世外桃源,是一個夢里的香格里拉。
(10)邊城美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邊城》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
《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朴,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