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李白背景圖片無文字
擴展閱讀
食品知多少手抄報圖片 2025-01-13 03:21:12
PS圖片覆蓋疊加 2025-01-13 02:54:49

李白背景圖片無文字

發布時間: 2022-02-25 01:07:05

① 誰有王者榮耀李白鳳求凰的高清壁紙(壁紙不帶文字)

② 找王者榮耀李白這張背影圖 高清高清

這是我找的

裡面的,我覺得最輕的一張圖了

③ 求李白《行路難》背景簡介

天寶元年(772),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後,卻沒被皇帝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行路難》即作於被迫離開長安時,感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他二十四歲「辭親遠游」直到四十二歲才奉詔供奉翰林。因為他傲岸奔放,蔑視權貴,不容於朝。天寶三年,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④ 誰有李白鳳求凰高清無水印的壁紙(不帶文字)

看是不是你需要的

⑤ 李白詩的寫作背景

1、《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彷彿三千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一般認為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吳小如教授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容也有一部分重復,疑非一時之作。詹鍈先生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於開元年間入長安之前所作。

2、《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創作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創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

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早發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盪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當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以及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5、《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創作背景

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

⑥ 李白的背景是什麼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托可馬克),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 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⑦ 李白寫詩[背景]!!!

一、《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2、翻譯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歡言笑談得到放鬆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風入松的曲調,歌罷銀河星星已經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3、背景

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兩入長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時;

第二次是在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歲時。此詩寫於李白初入長安隱居終南山時期。

另一種說法是:李白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春,時李白五十二歲,正隱居終南山。

二、《月下獨酌》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2、翻譯

花叢中擺下一壺好酒,無相知作陪獨自酌飲。

舉杯邀請明月來共飲,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後。

暫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時行樂。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飄前飄後。

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後各奔東西。

但願能永遠盡情漫遊,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

3、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於長安。

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因有此作。

三、《夢游天姥吟留別》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翻譯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雲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

天姥山彷彿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嶽,遮掩過赤城山。

天台山雖高一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盪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製的木鞋,攀登直上雲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

無數山岩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岩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栗,使山峰驚顫。

雲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盪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雲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3、背景

此詩作於李白出翰林之後,其作年一說天寶四載(745年),一說天寶五載(746年)。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家園。

之後再度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於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時。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權貴,及翰林院同事進讒言,連玄宗也對他不滿。

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

離開長安後,他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

可是李白沒有這么做。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於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朋友時所作,所以又題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四、《靜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3、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

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五、《峨眉山月歌》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翻譯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3、背景

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離開蜀中赴長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寫下此詩。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

⑧ 誰有李白這張背影圖

李白《長干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⑨ 李白寫的詩的背景怎麼畫

我認為李白的詩的背景可以畫的豪放和飄逸一些!符合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