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高更我們從哪裡來圖片
擴展閱讀
電腦紅三角界面圖片 2025-01-04 18:29:08
做動態圖片的軟體下載 2025-01-04 18:24:10
13歲幼兒識動物圖片軟體 2025-01-04 18:19:32

高更我們從哪裡來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05 19:00:36

❶ 著名畫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的作者是誰

作者:高更

時間:1897

材料:油畫

尺寸:141x377cm

作品介紹:在這件作品中,高更把塔希提島那未經開發的,充滿原始生命力的土地看作是人類的「樂園」,當他面對著塔希提島上那些未失去原始面貌的大自然風光,面對那些膚色黝黑,體格健壯,顯示著原始人的野性美,心地善良,面孔篤誠,因思想簡單淳樸而格外虔敬的土蓍人時,他為此激動不已,認為這正是他所追尋的「樂土」。為此,他畫了一批如夢如詩,帶點兒神秘意味的畫作。此畫作於1897年。是高更以最大的熱情完成的一幅「宏偉的作品」。他說他畫此畫時像作一場夢,當夢醒了時,他才對著完成了他的作品,道出了貫穿始終的構思:「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住哪裡去?」這就是此畫的主題。此畫的右邊有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中間有一個採摘水果的青年,左邊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婦。這一連串的形象,意示著人類從生到死的命運。雖然其形象,色彩和構圖看上去象是神話或傳說,那富有的異國的渺遠,靜悄悄和神秘的意境再加上這樣一個標題,使人感到更加神秘。其實,畫家在此只是表現那些土著人一種偶然的臆想。此畫可以說是高更多年來對塔希提島的印象的綜述,是他獻給自己的墓誌銘。

❷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高更 評論

保羅·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與塞尚、梵高同為美術史上著名的「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他的繪畫,初期受印象派影響,不久即放棄印象派畫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東方繪畫的線條、明麗色彩的裝飾性。他到法國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島——布爾塔紐(Bretagne),與貝納、塞柳司爾等先知派畫家一起作畫,成為這個「綜合主義」繪畫團體的中心人物。」
這是一幅充滿哲理性的大型油畫,據畫家自己說,這是他以最大熱情完成的作品。因為此前,高更迫於貧困交加,絕望到了自殺的地步,被救之後,產生出強烈的創作慾望。他把在夢中的幻想與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綜合為這樣的構圖,並以《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為題,構思成這件巨作。畫面色彩單純而富神秘氣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東方的裝飾性與浪漫色彩。在斑駁絢麗、如夢如幻的畫面中,暗寓著畫家哲理性的對生命意義的追問。
高更把大溪地島那未經開發的,充滿原始生命力的土地看作是人類的 "樂園",當他面對著大溪地島上那些未失去原始面貌的大自然風光,面對那些膚色黝黑,體格健壯,顯示著原始人的野性美,心地善良,面孔篤誠,因思想簡單淳樸而格外虔敬的土蓍人時,他為此激動不已,認為這正是他所追尋的"樂土"。為此,他畫了一批如夢如詩,帶點兒神秘意味的畫作。
1897年,高更49歲。得知女兒阿莉妮去世的消息,他深為悲痛與絕望,加之這段時期畫家貧病交近,心情沮喪,極端憤世疾谷,決定在自殺前繪制這幅絕命之作。為此他曾說過:「希望能在臨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整整一個月內,我幾乎不分晝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熱情從事創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兒,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畫,以至於看來十分粗糙,筆觸相當草率,恐怕會被認為是未完成的作品。確實,我自己也無法十分明確地斷定。可是我認為這幅畫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優秀。今後也許再也畫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樣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傾注在這幅作品中了。在惡劣的環境中,以痛苦的熱情和清晰的幻覺來描繪,因此畫面看起來毫無急躁的跡象,反而洋溢著生氣。沒有模特兒,沒有畫技,沒有一般所謂的繪畫規則。」
作品賞析
高更自己說他在畫這幅畫時是:「不加任何修改地畫著,一個那樣純凈的幻象,以致不完滿地消失掉而生命升了上來,我的裝飾性繪畫我不用可以理解的隱喻畫著和夢著。在我的夢里和整個大自然結合著,立在我們的來源和將來的面前。在覺醒的時候,當我的作品已完成了,我對我說: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這幅畫的嬰兒意指人類誕生,中間摘果是暗示亞當採摘智慧果寓人類生存發展,爾後是老人,整個形象意示人類從生到死的命運,畫出人生三部曲。
他說他畫這幅畫時像作一場夢,當夢醒了時,他才對著完成了他的作品,道出了貫穿始終的構思。雖然其形象、色彩和構圖看上去象是神話或傳說,那富有的異國的渺遠,靜悄悄和神秘的意境再加上這樣一個標題,使人感到更加神秘。其實,畫家在此只是表現那些土著人一種偶然的臆想。此畫可以說是高更多年來對大溪地島的印象的綜述,是他獻給自己的墓誌銘。

❸ 為什麼《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反映了高更完整的人生觀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的一幅巨構。它反映了高更完整的人生觀。畫的內容表現了人們從生到死的過程。從左到右,我們從哪裡來,人的誕生——幼年——青年,兩個姑娘在默默沉思她們的命運。我們是誰,表現了人們日常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幹活、吃飯、養活自己,但都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他們渴望知識,這里運用了基督教的傳統故事:亞當在伊甸園中採摘智慧之果。我們到哪裡去,有一個神秘地舉著雙手的神像,好像在宣揚來世,一個婦女在傾聽著,還有一個快死的老太婆看來准備接受命運的安排。高更認為所有的人,不論他的身分如何,都面對著這些同樣的問題。

❹ 高更《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那裡去》賞析

高更特別鍾愛大溪地,他拒絕文明社會的虛假,追求那種簡單、原始的生活。1897年,他開始了一幅他認為是此生最重要的畫,以表達他心靈最深的感觸。這幅畫在1898年完成,完工後他特別起了一個標題,並把標題寫在畫的左上角:「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麽?我們往哪裡去?」,並在右上角簽上名,註明日期。他要所有的人都明白這幅的畫象徵性的意義。這種做法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見他對這幅畫重視的一般。

在完成這幅畫後,高更曾經企圖自殺。我們雖然不知道真假,但是一連串的打擊讓他對人生感到憤概。那時候他的經濟情況相當拮據,他的酗酒和梅毒又讓他備受痛苦。特別是1891年的一封信,通知他21歲女兒的去世,讓他萬念俱灰。在當年的一封信中,他憤恨地說:「我的女兒已經死了,我現在不再需要上帝。」這幅畫就是他整個人生哲學的代表。他問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他有答案。相反地,這幅畫更像是高更的《創世紀》,他是在借著這幅畫說,這些問題沒有答案,人生是荒謬的。

他自己解釋說,這幅畫要從右向左讀,畫面上有三組主要的角色,分別代表三個問題。右邊三個女人和一個孩子是人生的起點,代表我們從哪裡來。中間那一組是青壯年期,代表我們是什麼。這里有兩個女人在討論人類的命運,一個男人坐在那裡,似乎有些彷徨無措的樣子。一個青年人正在摘蘋果,象徵著人生的追尋。

在左邊,一位美麗的少女正在那裡沉思,更有一位在陰暗裡的老婦,象徵著我們往哪裡去。高更說:「這個頻臨死亡的婦人,好像已經安詳地接受了命運。」在她的腳邊有一支「白色的怪鳥、、、代表著話語的無益。」它可能是高更心目中的「來世」,就是「無語」。

背後立著一位偶像,這是他心目中的「超現」(beyond),象徵著人類靈性的追求。高更在一封寫給評論家豐泰納(André Fontainas,1899年)的信里說:「畫裡面的偶像不是一種具體的表白,而是一個雕刻,但不像野獸那麽冰冷,也不很兇暴。在我的夢中,它與我茅屋前的整個大自然融為一體,主導著我們原始的心靈。就我們的起源和那神秘的未來而言,它包含著模糊的和不可理解的因素。它對我們的痛苦是種假想的安慰。」是的,它只是一種人造的,假想的安慰。

這一切都呈現在熱帶的大溪地的樂園里。這里有陽光,有自由,有小溪,有蔚藍色的海和遠處離島的山。這些都是高更離開文明社會所要追尋的。但是至終,這一切並沒有帶給他希望,還是讓他想去自殺,有的只是悲傷和絕望。

對整幅畫,他說:「我相信這幅油畫不但超越了我以前所有的作品,並且我將來也再不能畫得更好了。」這幅畫是高更的《後印象主義》風格最突出的作品。他活潑地使用深色的重筆,這畫同時充滿了思想的深度和情緒的強度。他的畫充滿了悲傷、無奈。但是除非我們自己親身體驗過那種悲傷和絕望,可能很難要去解讀,去感受那種震撼。

這就是高更,他熱愛人生,厭惡現代文明的虛假和累贅。像是一個自命不凡的巨人,他嫉妒著造物主的權威,希望也創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他拒絕也反抗他人給他安排的次序,定意要走出自己的路子來。他是熱情的、勇敢的、可佩的,但也是可悲的,孤獨的。

他那段時間畫的都是有宗教性象徵的作品,畫里充滿了玻里尼西亞的異國風光。他同情原住民的福利,常常與當地的法國殖民政府和天主教會沖突。1903年時,因著與教會和政府的爭執,他被判坐牢三個月,並被罰款。這時,他的身子已經被酒精和放縱的生活所淘虛。在還沒來得及服刑之前,他就因梅毒病結束了一生,這時他才54歲。

極有可能,到離世時他還是沒有找到三個問題的答案。他顯然沒有在大溪地找到,也沒有在繪畫中找到。他是位偉大的天才,忠於自己理想地生活,他也看見了現代社會的虛偽和醜陋。但他的悲劇是,他走不出自己的牢籠,他追求的是自由和權利,得到的卻是牢籠。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麽?我們往哪裡去?」這三個問題是沒有辦法在我們自己身上找到滿意的答案的。

❺ 狄更斯的名畫: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啊,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是高更的名畫,那裡是狄更斯的。1898年,高更創作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是一幅大型油畫。據他自己說,這是他以最大熱情完成的哲理性作品。因為在此以前,他在貧病交迫中心情十分沮喪。他無法擺脫貧困,不得不求助於罪惡的巴黎對他的藝術的肯定,他為此而憤世嫉俗,決定自殺。他曾跑到深山裡吃下毒葯,企圖死後以自己的屍體飼獸,以求徹底的解脫,但被人發現救起。爾後,他又突然產生強烈的創作欲。他說:"我打算在我死前畫一幅宏偉的作品,我空前狂熱,日以繼夜地工作了一個月。"他想把自己夢幻中的一切畫成一幅畫。當他夢醒時,他覺得面對畫幅"看到"了他所要畫的整個構思:「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這句話就成了這幅畫的標題。

http://danrch.blogbus.com/s1026850/

畫在這里

❻ 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印象派是19世紀後半期誕生於法國的繪畫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阿、 西斯萊、德加、科羅、莫里索、巴齊約以及保羅·塞尚等。
基本介紹: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❼ 高更: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他說:「希望能在臨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整整一個月內,我幾乎不分晝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熱情從事創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畫,以至於看來十分粗糙,筆觸相當草率,恐怕會被認為是未完成的作品。確實,我自己也無法十分明確地斷定。可是我認為這幅畫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優秀。今後也許再也畫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樣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傾注在這幅作品中了。在惡劣的環境中,以痛苦的熱情和清晰的幻覺來描繪,因此畫面看起來毫無急躁的跡象,反而洋溢著生氣。沒有模特,沒有畫技,沒有一般所謂的繪畫規則。」 這便是高更1879年的畫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高更自己說他在畫這幅畫時:「不加任何修改地畫著,一個那樣純凈的幻象,以致其不完滿地消失掉而生命升了上來,裝飾性繪畫我不用,我只是用可以理解的隱喻畫著和夢著。畫在我的夢里和整個大自然結合著,立在我們的來源和將來的面前。在覺醒的時候,當作品已完成了,我對自己說: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1897 Oil on canvas 54 3/4 x 147 1/2 in.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MA, USA 這幅畫從右到左看:躺著的嬰兒意指人類的誕生,中間成人摘果意指人類的生存發展,爾後是老人的沉思意指人類的歸宿。整個形象意示人類從生到死的命運,畫出了人生三部曲。畫面深處的形象隱喻畫家的社會和宗教理想,神秘庄嚴。

❽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高更

我是我,我又非我.多讀佛經,也許會給你答案.
還有塵歸塵,土歸土.人從土生,還歸土去.
記得當年有首很流行的小詩:
青春是北極的霞光,
愛情是美麗的花朵,
家庭是短暫的歡樂,
墳墓是永久的故鄉.
呵呵.

❾ 高更 我們從哪裡來賞析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23歲當上了股票經紀人
找到了天堂一般的環境

創作簡歷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
結識了貝納
他的畫呈現最簡潔的形式

相關作品
裸體習作
布列塔尼的豬倌
雅各與天使搏鬥(佈道後的幻象)
黃色的基督
美麗的恩琪拉
塔希提的年輕姑娘
遊魂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我們朝拜瑪利亞

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簡化
響往遠方留戀異國情調
創作《佈道後的幻象》畫
《敬神節》
《兩位塔希提婦女》贊美感官之美

後期作品
最成熟和最重要時期
他把虛構和象徵的造型放入自己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