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石見銀山在日本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重視男人身高圖片 2025-01-11 22:16:52
熊簡筆畫圖片大全大圖 2025-01-11 22:09:40

石見銀山在日本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21 16:11:43

㈠ 石見銀山的江戶幕府時代

1600年(慶長5年)毛利輝元在關原之戰中戰敗,被德川家康大幅減封,石見銀山被江戶幕府納為直轄領。並於1601年(慶長6年)開始派駐銀山奉行管理,第一任銀山奉行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長安,他以對礦山了解極深的安原傳兵衛為助手,急速開發銀山,提供幕府對外推動朱印船海外貿易的財源。
在安原傳兵衛的治理下,石見銀山的產量在十七世紀初達到頂峰,根據《當代記》的記載,在1602年(慶長7年)時達到了4~5千貫的產值。但此後石見銀山的產量逐漸下降,到1675年(延寶3年)時,幕府將銀山奉行一職降級為大森代官。 一開始,石見銀山出產的白銀通過大田市的鞆ヶ浦(今仁摩町)和沖泊(今溫泉津町)由船運往各地。但日本海冬季的強烈季風往往使得運輸頗為不便,於是在大久保長安就任銀山奉行後,開辟了從大森到尾道跨越整個中國地方山脈直抵瀨戶內海的「銀山街道」,並從尾道再向京都轉移。

㈡ 石見銀山遺址的申遺過程

2007年7月2日,日本島根縣大田市的「石見銀山遺跡及其文化景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許多日本人認為,各界對自然和文化的愛護促成石見銀山的申遺之夢,表示要以此為契機加強對銀山區域內人文景觀和自然環境的保護。
然而,石見銀山的申遺之路並不順利。今年5月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日方延期申請,理由是「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具有普遍價值」。接到建議後,日本政府代表決定改變宣傳策略,以銀山從16世紀開始一直注重環境作為宣傳的重點。
日本代表團團長近藤誠一28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對環境友善是這次石見銀山成功申遺的決勝招。石見銀山礦區一直沿用日本獨特的生產方式,這種方式不崩山、不伐林,而是挖一條通向礦脈的狹窄坑道,通過坑道采礦。從16世紀到17世紀,人們還在采礦地區推廣植樹造林。近藤誠一說,21世紀全球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是人和自然的共生,以及對自然的愛護,而16世紀的礦山就已呈現這一特點,許多與會代表和專家為之感動。

㈢ 石見銀山的概述

石見銀山是位於日本國島根県大田市大森地區的一座銀礦山,2007年「石見銀山遺址及其文化景觀」成為日本第14處世界遺產,是亞洲首處登錄世界遺產的礦山遺址。其范圍包括「銀礦山遺跡及礦山小鎮」「石見銀山街道」「港口及港灣小鎮」,各地都有值得一看的景點,其中包括有大久保間步及龍源寺間步等600多個間步(坑道)的銀礦山景觀和被選為重要傳統建築群保存地區的城鎮景觀。在16世紀至17世紀上半期的鼎盛時期,日本銀約佔世界產銀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產自石見銀山。由於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礦山遺址與豐富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形成寶貴的文化景觀。

㈣ 石見銀山遺址的景點介紹

大森時街景:大田市大森町是石見銀山領地的中心地。當地的人們保留了街道昔日的風貌。他們不僅是地方官署舊跡、古寺·古社等歷史性的建築,與之很協調的古樸的郵局、銀行、自動售貨機等均很引人注目!
熊谷家住宅:位於大森町的熊谷家是在石見銀山顯赫一時的古老商家。除了家傳的銀山業、釀酒業以外,還承擔稱量、檢查繳納給地方官署的年貢銀工作,是石見銀山領內最有實力的商家之一。其宅邸充分展示了江戶時代後期至末期顯赫商人的身份及生活的變遷。規模、質量均優的建築物內很是寬闊,可供參觀,賬房、復原的廚房、婚禮道具的實物等等作為歷史資料的價值自不待言,還可以體味到當時的生活氣息,對於喜愛古老民居的遊客來說是絕好的參觀場所。
五百羅漢和羅漢寺:石窟五百羅漢是為了祭奠在銀山工作過世的人們、先祖,由月海凈印發願,歷經25個春秋於1766年竣工的。
羅漢寺是為了保護這五百羅漢而建的。與羅漢寺隔道相望的對面,走過架在銀山川上的石拱橋,石山上開有三孔石窟。這左面和右面的石窟中共置有501座羅漢像。
龍源寺間步:礦山的坑道稱為「間步」。龍源寺間步是於1715年開發,同永久·大久保·新切·新橫相間步並稱為地方官署直營的「五座山」。
龍源寺間步是可以進去參觀的,裡面用鑿子雕鑿的痕跡一如當年。另外,古文獻石見銀山卷軸用電照板展示出來,使人們能夠了解到當時坑道內的情形。
位於礦山中心的仙山周邊遺留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間步遺跡(禁止進入)。石見銀山最大的坑道「大久保間步」對外開放的准備工作正在進行。

㈤ 石見銀山的自然情況

礦脈位於石見國東部,相當於今日島根縣大田市大森地區的中央位置,故又稱大森銀山。早期開采區為以仙山山頂周遭的銀礦石,在開發間陸續發現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等礦脈。一般礦山開發時在精煉部分會耗去山林里很多薪炭類木材,可是石見銀山封山已久看不出當時破壞的情形,況且灰吹法使用的是煤炭,而非較低溫的木炭(800℃以下,銀熔點約960℃),所以至今銀山附近仍保留相當完整的闊葉森林地貌,因此曾入選2007年日本地質百選。

㈥ 石見銀山的明治及其之後時期

明治維新後,石見銀山曾交由民間團隊經營,但效能不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為了將重要戰爭物資—銅進行國有化,有人再次提出對石見銀山進行開采,遂於1941年(昭和16年)再次進行開采,但在1943年(昭和18年)因礦道透水而停止開采並完全封山。
此後石見銀山在1969年(昭和44年)時成為日本國指定史跡。為使石見銀山進一步注冊世界遺產,當地居民組成了「銀道振興協議會」,舉辦了各式各樣的宣傳活動,在2007年(平成19年)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㈦ 石見銀山遺址的介紹

石見銀山位於島根縣中部的大田市。保留了16世紀至20世紀的銀礦開采和冶煉遺址,遺址包括銀礦山遺跡和礦山小鎮、石見銀山街道、港口和港邊小鎮等。石見銀山遺址於2007年7月2日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獲准位列世界遺產名錄。

㈧ 石見銀山的介紹

石見銀山(いわみぎんざん)位於日本島根縣大田市,是日本戰國時代後期、江戶時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銀礦山(現已閉山),據推算,其產量曾高達當時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江戶時代初期稱為佐摩銀山(さまぎんざん),此後銀礦逐漸枯竭,明治以後則主要以含銅礦物的開采為主。

㈨ 用日語闡述16.17世紀的日本石見銀山

石見銀山(いわみぎんざん)は、島根県大田市にある、戦國時代後期から江戸時代前期にかけて最盛期を迎えた日本最大の銀山(現在は閉山)である。上述の最盛期に日本は世界の銀の約3分の1を產出したとも推定されるが、當銀山產出の銀がそのかなりの部分を占めたとされる[1]。大森銀山(おおもりぎんざん)とも呼ばれ、江戸時代初期は佐摩銀山(さまぎんざん)とも呼ばれた。明治期以降は枯渇した銀に代わり、銅などが采鉱された。本項では石見銀山の概要と歴史、および2007年に認定された世界遺產としての石見銀山についても言及する。

㈩ 石見銀山的歷史變遷

根據《石見銀山舊記》一書所載,早在1309年(延慶2年)時周防國大名大內弘幸往訪石見國時,在參拜北斗妙見大菩薩之際便有采銀的紀錄,後來臣從於大內義興的出雲國田儀村銅山主人三島清右衛門幫助大內家在1526年(大永6年)3月開掘出地下的銀礦脈,其子大內義隆繼位後在1533年(天文2年)透過博多的商人神谷壽貞招徠工匠,以從海外學習的精錬技術灰吹法大幅提升銀的產量。當時日本極盛時銀產量年約200噸,石見銀礦極盛年生產38噸(百萬兩),價值約一萬貫。
在石見銀山產量上升後,四周大名大內義興、大內義隆父子,尼子經久、尼子晴久祖孫以及毛利元就為爭奪銀山主導權爆發多起戰爭,直到1562年(永祿5年)時尼子家臣服於毛利元就,才以毛利家的勝利告終。後來元就之孫毛利輝元在1584年(天正12年)臣服豐臣秀吉,成為毛利家與豐臣家各派家臣擔任奉行共管,與秀吉後來侵略朝鮮時的主要資金來源。後於1600年(慶長5年)毛利輝元在關原之戰失敗,被德川家康大幅減封,石見銀山被江戶幕府納為直轄領,派駐銀山奉行管理,第一任銀山奉行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長安,他以對礦山了解極深的安原傳兵衛為助手,急速開發銀山,提供幕府對外推動朱印船海外貿易的財源,在1602年(慶長7年)時仍有高達4~5千貫的產值,但此後產量逐漸下降。
明治維新後,石見銀山曾交由民間團隊經營,但效能不彰,最終載1943年(昭和18年),完全封山。銀山在1969年(昭和44年)時成為日本國指定史跡。為使石見銀山進一步注冊世界遺產,當地居民組成了「銀道振興協議會」,舉辦了各式各樣的宣傳活動,在2007年(平成19年)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