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堯帝墓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小豬佩琪聊天背景圖片 2024-10-29 04:30:02
胖妞兒的可愛搞笑圖片 2024-10-29 04:20:36
紋身松樹圖片大全 2024-10-29 04:18:36

堯帝墓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17 11:14:51

『壹』 有多少個堯帝陵哪裡是真實的

誰說沒有!廣西桂林市堯山堯帝圓那個就是真的,被別人挖了很多次,很多人都說在挖深點肯定還會有寶貝!不過那裡空氣不好,分分鍾能讓人窒息的感覺!

『貳』 堯葬在哪

到底是哪裡沒有確切的記載。《呂氏春秋》曾言:『堯葬於谷林,通樹之;舜葬於紀市,不變其肆,禹葬於會稽,不變人徒。」

堯陵又稱堯王墓,乃帝堯所葬之處,《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縣城7公里的富春鄉谷林,故名「谷林堯陵」。
堯,姓伊祁,名放勛,號陶唐氏,系軒轅黃帝五世孫,父帝嚳,母慶都。司馬遷列之為五帝之一。堯以欽明文思四德安其民,親睦九族,更以「禪讓」美德名揚天下,頗受人民敬仰和擁戴。堯15歲封唐侯,20歲為天子,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境),在位98年,117歲去世,葬於谷林。
《大清一統志·唐堯陵》載:「陵高四丈五尺,廣二十餘丈,上有廟」 。堯廟始修於東漢永康元年(167年),為濟陰太守孟郁所建,有「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為證。碑文900字,《山東通志》、《曹州府志》、《濮州志》和《金石錄》均有記載。其後四修堯陵:(1)東漢建寧五年(172年)濟陰太守審晃修堯祠堯母靈台,立堯母靈台碑;(2)東漢熹平四年(175年)濟陰太守劉合修堯廟立「帝堯碑」;(3)明嘉靖初都御史陳鳳梧委知州張寰重修建堯廟;(4)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東巡撫岳睿重修堯陵,其因為「自金末河決,堯祀移於東平州蘆泉山之陽,然堯陵自在谷林,不在東平」(《大清一統志》)、「東平一陵,實屬沿誤,隨委員查視,堯陵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西谷林寺前,有享殿三間在焉」(《濮州改祀堯陵議》)。
關於堯陵規模,《水經注》雲:「今成陽(今鄄城地)城西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於城為西南,稱曰靈都,鄉曰崇仁,邑號修義,皆立廟。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澤通泉,泉不耗竭,至豐魚筍,不敢采捕。前並列數碑,枯柏數株,檀榆成林。二陵南北,馳道徑通,皆以磚砌之,尚修整。堯陵東、城西五十餘步中山夫人祠,堯妃也,石壁階墀仍舊,南西北三面,長櫟聯蔭,扶疏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廟,羊虎傾低,破碎略盡,於城為西南,在靈台之東北。」由此可知,堯、堯母、堯妃均葬谷林。北魏時期,堯陵區還很完整。清嘉慶年間還有相當規模。據《濮州志》堯陵古圖所示,堯陵為坐北朝南三進式長方形院落,四周圍以磚牆。大門前有「石門」牌坊,東側有房數間。大門外東側有一水井,再向東是「聖母殿」。大門內為第一進院落,兩側有東西「更衣亭」。第二進院門為一正兩偏,門內左右是東西朝房,中央是圓形花園,其後是一座「享殿」。殿後是第三進院落,古松掩映之下,墓丘巍然屹立,墓前豎一石碑。
今堯陵墓區面積6000餘平方米,地勢平坦,墓區原有松柏古樹300餘棵,1979年淤灌時全部淹死,現有近年所植柏樹60餘株。堯陵封土直徑15米,陵前立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所立「堯陵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棟。

『叄』 堯的故鄉是什麼地方

堯,中國古代傳說的聖王,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尚書》和《史記》都說他名叫放勛。後代又傳說他號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稱為唐堯。

繼承人
堯到年老時,由四岳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後才放心的禪讓。

父母

相傳堯父為帝 ,母為陳鋒氏女。帝乃黃帝曾孫,在位70年,「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卒後由堯之異母兄摯繼位。摯在位9年,為政不善,而禪讓於堯。

文獻記載

1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堯山南有慶都山 , 傳為堯母慶都出生地 , 慶都逝後葬於望都 , 望都之名即由登堯山望都山而來。據《史記·五帝本紀》和其它一些古代典籍記載 , 堯是黃帝的後代 , 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嚳的兒子 , 本名放勛。帝嚳去世後 , 放勛的長兄摯繼承其帝位 , 在放勛十五歲時封為唐侯 , 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 , 發展農業 , 妥善處理各類政務 , 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 , 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 , 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贊許。可是帝摯卻沒什麼突出的政績 , 各部族首領也就親放勛而疏遠摯。帝摯九年 , 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於放勛 , 放勛即帝位 , 帝號堯 , 因初封於唐 , 即以唐為朝代號 ,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號 , 後人稱其為唐堯。唐堯即位後 , 順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 為政勤慎儉朴 , 定歷法 , 施德政 , 抗天災 , 建國制 , 選賢能 , 政績卓著。

『肆』 歷史上三皇五帝的陵墓在哪裡

盤古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是中國古代傳說中開天闢地神,最早的完整描述可見三國徐整寫得《三五歷記》。說的是:天地有開辟以前,宇宙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人,把天地開辟出來了。宇宙的混沌被攪動,盤古也累死了。臨死時他呼出的氣變成了四季飄動的雲;聲音變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和骨骼變成了地下礦藏;汗水變成了雨露,身體變成地上的動、植物。盤古的精靈魂魄變成了人類,所以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河南省桐柏縣被成為盤古文化的根源地。當地的「盤古廟會」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傳說盤古九月初九生日,三月初三歸天,於是人們建了不少廟宇來紀念始他。

河南省桐柏縣盤古大殿

燧人氏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人們奉他為「三皇之首」遂皇(火祖)。人類學會了鑽木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燧人氏不僅發明了「鑽木取火」,還發明了「結繩記事」。據古史記載,燧人氏用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列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先發生的事打在里邊,後發生的事打在外邊。

商丘燧皇陵-燧人氏(火祖)墓

伏羲氏

伏羲氏傳說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據說他是個大發明家。人們奉他為「三皇」戲皇。伏羲是易學之祖,始作八卦,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他還發明「結繩為網以漁」,造福於民。製作了瑟,創造了《駕辯》的樂曲。伏羲氏造書契、正婚姻、教漁獵,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結繩記事的蒙昧歷史,開創了中華文明。死宛丘(古陳州宛丘縣,在今河南淮陽)。

河南淮陽太昊陵伏羲墓

神農氏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據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還是醫葯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人們奉他為「三皇」農皇。神農氏認為人們吃生肉,喝獸血,穿獸皮是難以維持的。於是他「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西漢初年的古書《淮南子》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寶雞市炎帝陵陵寢

五帝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關於人類的祖先五帝,人們有許多種組合。但通常認為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是人類最早的五帝祖先。

黃帝

黃帝相傳生於姬水,故以姬姓,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黃帝生性靈活,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由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農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成為「黃帝」。傳說打敗蚩尤後又與炎帝族在阪泉發生三次大戰,黃帝打敗了炎帝部落,進入黃河流域定居中原,並很快發展起來。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故稱「軒轅後裔」,「炎黃子孫」。

延安市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

顓頊

顓頊,姓姬,號高陽氏,相傳是黃帝的兒子昌意的後代。20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

古書記載:「高陽氏有才子8人」,可能這是8個氏族。顓頊即位後,進行政治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傳說有個部落的首領共工,對顓頊決定非常不滿,用頭撞倒了不周山。頓時撐著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繩子斷了。於是天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移動;地在東南窪陷,江河隨之東流。顓頊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後裔。

河南省內黃縣梁庄鄉顓頊帝嚳陵(俗稱二帝陵)

帝嚳

帝嚳,姓姬,號高辛,黃帝的曾孫。父親叫矮極,顓頊是他的堂房伯父。帝嚳在位時人才濟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嚳在位70多年。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而得帝位,遷都毫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享壽百歲。死後葬於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之秋山。

商丘市高辛集帝嚳陵

堯帝

堯帝德高望重,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和睦相處。為人簡朴,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堯在位時,天下洪水湯湯。用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又啟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堯帝開創了帝王禪讓之先河,在位70年。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決定從民間選用賢良之才。由四岳十二牧來推舉部落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後才放心的禪讓。

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堯帝墓

舜帝

舜由於四岳的推舉,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讓賢),並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舜知人善任選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許多官職: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棄作後稷,主管農業;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為首領時,把各項工作都做的很好,開創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盟主。《堯典》所記舜的主要事跡有:命後稷按時播植百穀;挖溝開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山西運城舜帝陵

『伍』 堯舜禹有現存陵墓嗎

都有景點

堯陵位於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北郊村西的澇河北岸

目前爭奪舜帝陵歸屬地的,主要有山西運城和湖南寧遠兩個地方。

禹陵位於浙江省紹興城東南會稽山麓

『陸』 堯帝的故里到底在哪裡

堯帝名叫放勛 , 姓伊祁 , 史稱唐堯。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領袖 , 上古五帝之一 , 曾為上古陶唐氏部落長 , 炎黃聯盟的首領。 據史料考證 , 堯出生於今保定順平西部的伊祁山。他的母親是陳鋒氏 ( 氏族部落 ) 的女子慶都 , 父親是赤龍圖騰部落的男子 ( 一說帝嚳 ) 。他知人善任 , 提拔有德行的舜作為他的繼承人 , 這就是上古時代的禪讓制。

堯帝一統華夏大地 , 建立了千秋功業 , 他的功績一直被人們所稱頌。今天 , 在保定市的順平、唐縣、望都、滿城等都有堯帝的生活遺跡。
「唐侯受禪唐城為冀方首領,稱堯,住堯城居。順平縣西南三公里有堯城。」可見,唐堯受禪稱帝,定都今順平堯城,由今屬唐縣的古陽邑諸侯國府邸遷至此.

今順平帝都堯城,不僅只有堯城堯廟遺址,且其南有當時的四岳諸侯臣府羲叔官邸——夏叔府第。據《史紀》本紀五帝註:夏叔,即羲叔,住南方官,若《周禮》夏官卿也。」"堯生伊祁","慶都,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於丹陵""堯住此山,後因作姓」等多有典籍記載,並為史學者公認.
今堯城村仍有北崗子和南崗子地名稱謂。南、北崗子,即堯時保留下的城牆遺址。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兩崗子土城牆根基尚存。千百年來,雖世者逝已,但堯鄉人民感念堯之恩澤,「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在舊城址為堯和堯母修廟祭拜,延續香火,祈求降福。並以堯當初稱帝定都的都城和臣子府邸的稱謂命名村落延續下來,並每年二月十五堯忌日舉行祭典,以表懷念。
堯的歷史載於孔子以古代書簡編訂的《尚書·堯典》,西漢司馬遷撰《史記·五帝本紀·帝堯》,除錄《尚書·堯典》外,另收《世本》等書籍而成.堯為黃帝玄孫,帝嚳高辛氏次子。以其母慶都居伊祁(今順平與唐縣界山)為姓,名放勛,號陶唐氏。帝嚳四十五年,封堯為唐侯,時年15歲,唐河流域為唐侯國轄區。帝嚳70年逝世, 其長子摯嗣帝位,摯掌政九年,政事不善,眾擁堯為帝,堯封摯為唐侯。

『柒』 丹朱之墓的真正地點在哪

河北南宮也有一個丹朱墓,在南宮市北胡辦事處小關村

『捌』 舜死後葬在了哪兒,和一個千年傳說有關

舜死後葬在了九嶷山,無論是從史記的記載還是從現如今發現的陵墓中都能夠證明舜葬在了九嶷山。這也讓流傳了千年的傳說成為了事實,畢竟已經過去了四千年,而這些已經能夠變成鐵證。

在長沙辛追的陵墓被發現的時候隨之出土的還有一副地圖,地圖上面清楚的標明了九嶷山的具體位置。而且最重要的是還寫上了舜帝的陵墓,這樣看來所有人的觀念就是那個位置就是舜帝的陵墓。再加上無論是宋代還是明代甚至連唐代都在九嶷山發現了舜帝的陵墓。這也說明在當時統治者的認知中,認為舜帝的確是埋葬在九嶷山。從以上種種跡象來看,舜死後葬在了九嶷山。

『玖』 堯帝的出生地在那裡

堯受封於祁地(今山西祁縣)。二十歲,堯代帝摯為天子,都陶唐(今山西祁縣)。在萬國爭雄的亂世,他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征討四夷,統一華夏,被推舉為部落萬國聯盟首領。帝堯在主政期間,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鯀治水,並且制定歷法,推廣農耕,整飭百官。

晚年,堯辟位,由舜繼天子位。

辟位二十八年後,堯病逝於雷澤(今山東菏澤),安葬於谷林(山東鄄城),謚號為堯,被司馬遷視為「最理想的君主」。


為政措施:

完善政治

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國家只是部落聯合體,非常鬆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治理水患

祁堯處於原始社會,祁堯小的時候河水水平面覆蓋了山西省中部,僅有山地丘陵等適合人類居住,堯帝治理水平面有功而當上了天子,河水治理後形成了兩個大的湖泊,昭餘祁澤藪(時間讓它漸漸變小,現已成為人類的居住地)和晉陽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