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1張從外太空拍攝的經典地球照片,不止美,還有思考與未來
就好像你需要另一個理由想把地球留在太空船上一樣,這些圖片展示了在我們的世界之外,地球的絕美與人類 探索 宇宙的奧妙。它們不僅帶來了美的享受,還讓我們進一步思考我們生存的未來,以及如何去保護這顆美麗的星球。
說實話,在歐洲發現晴朗天氣的情況很少見,特別在北歐。因此當丹麥上空晴朗時,國際空間站的工作人員就利用了這一機會。
這張照片是2003年2月26日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 。 丹麥以及歐洲其他地區都清晰可見。可以注意冬天的雪和山峰。
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總是夾帶著危險與美麗。
在有史以來最大膽的太空行走之一中,宇航員布魯斯·麥坎德列斯(Bruce McCandless)乘坐載人機動裝置離開了太空梭。幾個小時後,他與我們的星球和太空梭完全分開了,可以看見他獨自一人欣賞著我們地球的美麗,但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雲層和海洋是軌道上最明顯的事物,其次是陸地。到了晚上,城市閃閃發光。
如果你可以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這將是你對我們地球上每一分鍾、每一小時、每一天的看法。這是從非洲大陸上方看到的地球,曲率也一覽無遺。
太空梭機隊在近地軌道運行了30年,在國際空間站建造期間運送人類、動物和實驗模塊。但地球一直是太空梭工作時的背景。
但只要有可能,宇航員就會在太空中「閑逛」,工作並偶爾欣賞風景。NASA宇航員邁克爾·格恩哈特這張經典的太空閑逛照片,你一定經常見到。
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ISS)的任務已經提供了我們星球各個部分的高解析度圖像。 包括這張極為清晰的紐西蘭上空圖像。它代表著空間站正在飛越紐西蘭。
在哈勃太空望遠鏡整修任務是最復雜的工作和最令人興奮的項目之一。這種圖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修理員、地球以及太陽的位置。
低地球軌道飛行任務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地球的表面狀況,而且還可以實時觀察我們不斷變化的天氣和氣候。在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颶風的風眼以及它的破壞范圍。
太空梭和聯盟號飛船在國際空間站的軌道上運行。期間,在空間站上方拍下來一張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以及空間站的位置。
地球表面的變化,包括森林火災和其他災難,通常可以從外層空間探測到。包括肆虐美國的南加州火災。可以清晰的從外太空看到濃煙。
這又一張偉大的地球照片,發現號太空梭正在繞地飛行。太空梭在執行任務期間每半小時繞地球一周。這就意味著遠眺地球美景的腳步永無止境。
這是從太空傳回的阿爾及利亞圖像,可以看到沙丘隨風而動的景觀。 並且可以看到沙漠地形的情況。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水的藍色星球上,這是我們唯一的家。
你一定從很多地方看到過這張照片,這是人類第一次通過阿波羅號宇航員前往月球探險時隨身攜帶的相機鏡頭,看到了自己星球的整個世界。這是具有 歷史 價值的一張照片。
奮進號是作為太空梭的替代品而建造的,在它的壽命期內表現得非常出色。這是從它的飛行中傳回的照片。
從國際空間站研究地球給了行星科學家一個長期的觀察地球的機會。這很像我們未來的太空生活。
想像一下每天從你的住處看到這樣的景象。未來的太空居民將不斷地回想起這顆美麗的星球。
地球是一顆行星,是一個由海洋、大陸和大氣組成的圓形世界。繞軌道飛行的宇航員始終認為我們的星球是太空中的一片綠洲。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海洋與山脈。
陸地是我們世界的活地圖。
當你從太空看地球時,你看不到諸如邊界、柵欄和圍牆之類的政治分歧。你會看到熟悉的大陸和島嶼的形狀。這種圖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非洲與歐洲的交匯,但僅僅只是自然地交界。
從阿波羅登月任務開始,宇航員就一直成功地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星球,就好像從其他世界看我們的世界一樣。這是從月球拍攝的地球圖像,就好像月亮從地球升起一樣,地球也從月球的一邊升起。
有一天這可能是你在太空的家。
人們將在軌道上生活,我們的家可能看起來像空間站,但比宇航員現在工作的地方更豪華。在人們前往月球工作或度假之前,這可能是一個中途停留的地方。不過,從這張圖中,每個人都能看到地球的壯麗景色!
在國際空間站,宇航員通過我們星球的圖像向我們展示大陸、山脈、湖泊和海洋。但我們很難得看到宇航員居住的地方。
國際空間站每90分鍾繞地球一周,給宇航員和我們提供了一個不斷變化的視角。
到了晚上,地球上閃爍著城市,城鎮和道路的光芒。我們花了很多錢用光照亮了天空,但也形成了許多光污染。宇航員一直都注意到這一點,他們希望有一天,地球上的人們開始採取措施減少這種污染。
② 宇航員在遨遊太空時背景都是一片黑色,太空中看不到星星嗎
宇航員在遨遊太空時背景都是一片黑色,太空中看不到星星嗎?
在我國航天員翟志剛和王亞平取得成功執行了出艙每日任務,在太空站上鑄就了中國傳奇。在傳回的兩人出艙界面時,細心的好朋友估計會見到,宇航員的周邊,除開太空站的艙體和宇航員自身之外,周邊的背景都是漆黑一片,好像處在亘古不變的夜晚當中。
此外,恰好是沒了大氣層的影響和作用,不論是來源於太陽光,或是更長距離的星辰,他們所傳出的光線,在傳送到月球或是太空站時,所射出的能量吸收或是反射作用就特別小,假如雙眼正對燈源,看到的色度,事實上會比地球上的「晃眼」的多。因而,在月球里看星空,或是航天員出艙環境里的星空,實際上都是由無數色度不一的星辰所組成。
③ 打開微信那個小人站在什麼球上
是模擬微信小人站在航天飛船宇航員的角度從4萬5千公里外的太空看地球。 一個孤獨的小人,面對巨大的地球站在那裡,這就是微信的啟動畫面。
2017年9月25日下午五時前,微信背景使用的地球照片一直是「藍色彈珠」(The BlueMarble)。這張照片的官方編號是:AS17-148-22727。要談一下這張照片,必須說到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從1961年5月到1972年12月的十一年時間里,美國持續進行了一系列載人登月太空飛行。其中,有6次成功登上月球。而大家最為熟悉的失敗案例是阿波羅13號登月計劃,它被拍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藍色彈珠這張照片拍攝於1972年12月7日,當時宇航員在阿波羅17號飛船上,三名宇航員中的某一位用一台80毫米鏡頭的哈蘇照相機,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這張照片非常難得,因為阿波羅17號飛船執行的是最後一次阿波羅登月計劃,從此以後,人類已經很久沒有飛船抵達這個距離對地球進行拍照。我們看到的大量地球的照片,都是合成照,而不是太空實拍。站在宇航員的角度,於4萬5千公里之外看過去,地球就像是一顆很小的藍色彈珠,這就是這張照片名字的由來。
2017年9月25日下午五時前,微信的啟動畫面就是用了這張「藍色彈珠」,人類最近一次在太空中遠眺母星的景象。作為一種人際溝通工具,沒有第二張圖能更好地表達出人類內心的孤獨,以及地球家園的美好。所以,整個畫面有一種孤清中的淡淡暖意,給人的感覺是文藝到死。
微信背景圖的更換:
2017年9月25日,騰訊官方宣布,持續6年沒變的微信啟動背景圖片將從25日下午5時起更換。微信更換的新啟動背景圖片,就來自於中國當天正式交付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拍攝的地球氣象雲圖。
該照片是風雲四號於北京時間6月7日13時00分拍攝的,將中亞、東亞、南亞、澳大利亞都包括在內。微信團隊透露:「非洲大陸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我們此前將非洲上空的雲圖作為啟動頁的背景圖,也希望將起源之意賦予啟動頁面。因為人類的出現,才有了溝通的存在和意義。而此次展示風雲四號拍攝畫面,也是寓意從人類起源到華夏文明的歷史發展,旨在向億萬微信用戶展示華夏大地的河山風貌。」
微信的這個細小變化,讓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意外「爆紅」。在25日舉行的風雲四號衛星交付儀式上,國防科工局人員介紹說,突然成為網紅的風雲四號是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目前正運行在離地面3.6萬公里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如今它的交付標志著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更新換代,對於保證中國靜止氣象觀測業務的連續、可靠和穩定運行,提高我國航天事業和氣象事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據官方介紹,風雲四號的整星研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並跑向領跑的跨越。總體而言,風雲四號填補了3項國際空白,並取得了國內的7項第一。它的技術到底有多牛呢?舉例來說,風雲四號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在軌實時圖像導航與配准技術」,而美國為實現該技術,先後花費20多年經歷5顆衛星的持續改進。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並在軌驗證相關技術的國家。
背景上的人是誰?
他是微信之父張小龍。張小龍創造了微信,但很少人知道他創造微信之前三年的孤獨歲月。馬化騰說,他的人生能不能到另一個高度,就看微信了。他給了張小龍足夠的研發空間和資源平台,才成全了微信的情懷。我們看到微信登陸界面上那個眺望藍色星球的孤獨小孩,就是在張小龍再三堅持下的結果。我從沒有見過一個不孤獨的人,會發出耀眼的光芒!或許,這在某種意義上暗合了他的形象:總是默默站在熱鬧喧雜的人群之外,靜靜觀察大千世界的紛繁復雜,用近乎偏執的專注抽絲剝繭,找出事物的本質,再用看似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