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詩憫農一圖片怎麼畫
相關搜索:古詩配圖憫農一憫農古詩配畫簡筆畫憫農古詩帶拼音圖片憫農古詩配圖簡筆畫有關古詩憫農的手抄報古詩憫農背景圖片憫農古詩一首書法憫農二古詩配圖金筆作文一圖多看古詩三百首大全帶圖一去二三里硬筆楷書七步詩拼音版圖片涼州詞古詩帶拼音回鄉偶書其二古詩照片山行古詩拼音版帶圖
憫農古詩配畫...
635x996憫農(谷建芬古詩詞《新...
1024x1024
❷ 古詩牧童的背景 急!!!!!!!!!!!!!!!!!!!!!!!!!!!!!!!!!!!!!!!!!
《牧童藝術作品圖片1(16張)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我們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閑適。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現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 「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 「弄」字,更寫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時時斷斷續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在這里,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指確定的數字而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的鄉村傍晚的寂靜。
❸ 游園不值 古詩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古詩: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白話釋義: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此古詩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此詩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後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
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3)古時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文章賞析: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愛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柴門,好久也沒人來開門。滿園子的春色是柴門關不住的,一枝枝開得正旺的紅杏伸到牆外來了。"
「滿園」兩句,或實寫景緻,或暗喻所訪之人德行(滿園春色)既為己所知見(一枝紅杏),久之必為人所知。正是江南二月,雲淡風輕,陽光明媚。
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
這樣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見有人來開門迎客。怎麼回事兒?主人真的不在嗎?大概是怕園里的滿地綠綠的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未免太小氣了!
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在他無可奈何、正准備離去的當兒,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美麗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沖著人打招呼呢。
詩人快意地想道:啊!滿園的春色已經溢出牆外,任你主人把園門閉得再緊,也關它不住!「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但是,後來讀者並不以這點兒為滿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沖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兩句詩也便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至於這種發揮是否符合詩人的願意,那並不重要。因為詩歌欣賞也是一種藝術創造,讀者不妨憑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藝術趣味,擴展詩的意境,豐富詩的含意,或者給詩句塗上比喻象徵的色彩。
對於這種現象,詩論家說是:「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讀者的理解,其實有時是比作者還要高明的。
寫作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葉紹翁因祖父關系受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又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❹ 班級詩集背景圖片,因為學校油印室印不了彩色的,請大家推薦幾張可以用的背景圖,或給些做詩集的建議
方法有兩種:第一:手繪
第二:找其他人家裡有彩色列印機的求助!
我可以教一教你怎麼做詩集:第一步:找到相同的紙張來編輯,最好是A4紙;
第二步:畫格子:現在紙張上確定好插圖的位置,將大致大小畫出來,在在四周打出格子,
第三部:分章段,第一章:詩之雅(古詩詞)第二章:詩之意(現代詩)第三章:詩之趣(民歌)
第四章:詩之樂(兒童詩)
第四部:畫插圖,根據詩的意境畫插圖,一定要手工畫!實在不行,你就畫一些卡哇伊的東西!
第五步:抄詩,一定要工整
第六步:寫詩意,找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詞語寫出意思。
第七部:設計封面和題目,一定要亮眼和新穎。
第八步:寫目錄,插圖一定要可愛!在右下角畫!!
第九步:封底要是白色的!
第十部:找來墊在檯子上的的透明包皮放在封面上,找來書夾子,長的,包起來,這樣可以方便取下來和放上去加頁。
第十一步:寫一寫關於詩的故事,作為小插曲!!
第十二步:編制人與參與人員名單
第十三步:在最後加上一些關於詩的問題!
PS:詩集題目精選(我起得,你可以參考一下):
1、詩海;2、留住詩香:3、愛詩者;4、LOVE 詩
❺ 清平樂會昌古詩帶拼音圖片
清平樂會昌古詩帶拼音圖片如下:
1、原文:清平樂·會昌、毛澤東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郁蔥蔥。
2、拼音注音:
dōnɡ fānɡ yù xiǎo,mò dào jūn xínɡ zǎo 。tà biàn qīnɡ shān rén wèi lǎo,fēnɡ jǐnɡ zhè biān dúhǎo。huì chānɡ chénɡ wài ɡāo fēnɡ,diān lián zhí jiē dōnɡ mínɡ。zhàn shì zhǐ kàn nán yuè,ɡènɡjiā yù yù cōnɡ cōnɡ。
在他自己說的沒有發言權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裡,他埋頭於做調查研究、讀書、向中央提建議,而不是「賦閑」。「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這種精神的藝術寫照。
作者自己曾說:「1934年,形勢危急,准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會昌》詞的基調是昂揚的,語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澤東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間也隱約表露了詞人的憂慮和憤懣。
❻ 憫農插畫簡筆畫-古詩憫農一圖片怎麼畫
憫農其二古詩手抄報古詩手抄報三.二班題畫詩手抄報優秀作品展漫步古詩苑107班詩配畫手抄報優秀作品展示古詩鋤禾日當午手抄報孩子們利用周末完成詩配畫手抄報效果不錯只要一直堅持相信會收獲憫農一古詩為題的手抄報春天主題的手抄報憫農古詩配畫手抄報憫農手抄報關於憫農的-145kb關於憫農其一的手抄報慶十一的手抄報伴寶網-2020年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好看黑板報簡筆畫圖片大全憫農古詩二首的手抄報古詩手抄報你可能感興趣杜甫絕句詩配畫絕句詩配畫簡單又好看語文手抄報古詩憫農手抄報簡單漂亮第1頁憫農古詩配插圖手抄報詩配畫手抄報一年級古詩憫農一圖片怎麼畫相關搜索:古詩配圖憫農一憫農古詩配畫簡筆畫憫農古詩帶拼音圖片憫農古詩配圖簡筆畫有關古詩憫農的手抄報古詩憫農背景圖片憫農古詩一首書法憫農二古詩配圖金筆作文一圖多看古詩三百首大全帶圖一去二三里硬筆楷書七步詩拼音版圖片涼州詞古詩帶拼音回鄉偶書其二古詩照片山行古詩拼音版帶圖
憫農古詩配畫...635x996
憫農(谷建芬古詩詞《新...1024x1024
簡單又好看的繪畫簡單又好看的繪畫
簡單又好看的繪畫,畫畫可以記錄很多很美好的事情,我們可以通過畫來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而簡筆畫是一種利用簡單的點、線、面等繪畫要素來表現物象基本特徵的繪畫形式,以下分享簡單又好看的繪畫。
簡單又好看的繪畫1
簡單畫貓圖片漂亮9張繪畫表白
睡覺圖片簡筆畫第7頁
動漫簡筆畫卡通漫畫手繪頭像線稿176220
簡單漂亮花邊簡筆畫圖片大全簡單漂亮花邊簡筆畫
女孩簡筆畫圖片大全漂亮可愛的小女孩9
少兒簡單的繪畫基礎教你畫可愛漂亮的熱帶魚簡筆畫
簡單又好看的繪畫2
首先將棉簽沾橘色顏料後點畫在卡紙上,留下一個小圓點;棉簽沾顏料後在小圓點外圍點畫一圈;依此方法,在外圍點畫一圈又一圈,每一圈的.顏色都不同。
然後用不同顏色,用同樣的方法,再點畫一朵花。
接著在兩朵花外圍再各點畫一圈,讓兩朵花靠在一起。
繼續在第一朵左側,選擇不同顏色,用同樣方法再點畫一朵小一點的鮮花。
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在卡紙空白處隨意再點畫幾朵大小顏色各不同的鮮花。
最後用畫筆從花朵下方往卡紙底部畫綠色細線作為莖,莖的兩側畫上葉子即可。
簡單又好看的繪畫3
1、先畫老爺爺的頭,順著畫出臉部表情,別忘了老爺爺的胡須;
2、後往下畫出老爺爺佝僂的身軀,老爺爺雙手拿著的鋤頭也畫出來;
3、接著畫出老爺爺腳底下的田地,田地里的農作物和花草也畫下;
4、畫出另一塊長滿花草的田地,遠處再畫出房子樹木和山巒,天空中畫出太陽和雲朵;
5、之後把老爺爺和長滿農作物的田地都塗上顏色;
6、最後把遠處的房子和樹木,天空中的雲朵和太陽都塗上色,再在空白處書寫古詩《憫農》。
總結:在畫簡單又好看詩配畫的時候,注意畫面的場景要和古詩應景哦,這樣畫出來的作品更有意境美。
❼ 古詩詞背景插畫圖片-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的那個插畫。怎麼畫
古詩詞背景圖你說的這些相關圖片你到網路圖片搜索裡面輸入相關的名稱搜索就可以找到,選擇你喜歡的保存。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的那個插畫。怎麼畫先畫出一片草叢,順著畫出柳樹的枝幹,再一條條描繪出在空中隨著風擺動的枝葉,要慢慢細心的畫,然後畫遠處層疊的山脈和稀疏的樹木,還有一兩戶人家,最後給畫面上色,寫上詩句,這幅古詩配畫就畫好啦。
下面我們就第一首《山行》,來說說課文的各項知識點的落實,以及二級分支和三、四級分支的繪制方法。《山行》描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作者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感覺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這是一首帶有明麗色彩,有充滿生機的描寫的古詩,全詩贊美了深秋時節山林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帶插圖的古詩1、《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桃花溪》
唐代: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4、《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5、《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❽ 關於春夏秋冬古詩的圖片+古詩背景``好的加50
春: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簡析]
這首詩寫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二句是說:春天夜短,睡著後不知不覺中天已亮了,到處是鳥雀的啼鳴聲。這兩句詩抓住春晨到處鳥鳴雀躁的音響特徵,渲染出一種春意醉人的意境,烘託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二句,詩人在美夢乍醒、欲起未起之時,回想起昨夜的風雨聲聲,於是想見風雨過去必有很多落花,這里的聽覺形象「風雨聲 」決不是令人感傷的「斷腸聲」,而是包蘊豐富的「更新曲」。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彷彿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孤城:指玉門關。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羌:古代的一個民族。
--------------------------------------------------------------------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絲絛: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飄拂的柳枝。
[簡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唐代詩人。
----------------------------------------------------------------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夏: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鷺:一種水鳥。
3.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
唐代詩人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暑旱苦熱》
清風無力屠得熱,
落日著翹飛上山,
人困已懼江海竭,
天豈不惜河漢干。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
秋:
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請到碧霄。
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 yú ):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
憫 農1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注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泣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
-----------------------------------------------------
憫農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的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
冬 :
唐·孟郊《苦寒吟》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天寒色青蒼,
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
短日有冷光
唐·元稹《南秦雪》
才見嶺頭雲似蓋,
已驚岩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
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 暮 蒼 山 遠,
天 寒 白 屋 貧。
柴 門 聞 犬 吠,
風 雪 夜 歸 人。
[注釋]
1.芙蓉山:地名。
2.蒼山:青山。
3.白屋:貧家的住所。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簡析】本詩妙在自然,創造出一種不尋常的藝術境界,突現了詩人的抑鬱心情和傲睨一切的性格。